關于收藏品的故事(2)
關于收藏品的故事4
過云樓藏品飽經磨難
百余年來,中國戰(zhàn)亂頻仍,過云樓珍品命運多舛,飽經磨難。
1937年抗戰(zhàn)前夜,眼看戰(zhàn)爭要打響,顧家人緊急商討對策,決定逃到上海租界。他們先把家藏書畫中最精華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銀行保險庫,其余部分仍舊藏匿在家中。他們在朱家園住所的天井里挖了一個地窖,地窖從緊挨院子的后房地板下開挖,一直通到院子里,有一人多高,里面鋪油毛氈防潮,其上再抹水泥。“地窖等于防空洞”,蘇州博物館副館長顧公碩之子顧篤璜說,地窖有10多平方米,一部分不能運往上海的書畫密封在白鐵皮箱中,藏入地窖。
1937年8月16日,日寇投向蘇州的第一顆炸彈,炸毀了朱家園顧家大廳,顧麟士的幼子顧公碩及家人只隨身帶了些日用品,連夜趕到萬年橋,坐船逃到橫涇鎮(zhèn),后又搬到光福鎮(zhèn)司徒廟旁的徐家祠堂居住,之后在親友幫助下,輾轉到了上海租界。
同日,顧麟士的三子顧公雄及家人帶著書畫,逃離蘇州城,先避居蠡墅鎮(zhèn)親戚家,再遷到常熟縣住了數月,1938年初,在妹妹顧延及妹夫陸楚善幫助下,借得上海天香味寶廠卡車,司機是日本僑民。在常熟城外往光福寺的途中,卡車遭到日本兵盤問,那位日本司機應對,才通過檢查。但車上裝滿畫箱,沒有位子接載所有家人,顧公雄決定先將書畫送走,將兩個兒子留在常熟汽車站的小店,直到第二天才再次派車接到上海。抵達上海后,他將一部分珍品寄放在常熟著名藏書樓鐵琴銅劍樓主人瞿啟甲父子的寓所,1948年,將所藏書畫全部存入中國銀行保險箱。
蘇州淪陷后,顧公雄、顧公碩在朱家園的住所被日寇搜查了7天,顧麟士四子顧公柔所居的西津別墅則被搜查了15天,正所謂掘地三尺。局勢稍稍平靜,顧家人回蘇州探視,發(fā)現(xiàn)家園慘遭蹂躪,滿目瘡痍,放在樓上書柜中不及帶走的字畫,遭日寇翻箱倒柜劫掠,字畫卷軸堆積一地,而字畫芯子全被挖走。那些來不及帶走沉在井里的商周青銅器全部不知去向,這些雖非過云樓主要藏品,但其藝術價值都是不低的。這些日寇全是行家里手,且是有備而來,目標非常明確。
待抗戰(zhàn)勝利,顧家人重返家園。地窖雖未被日寇發(fā)現(xiàn),但卻已進水,變成了水窖,白鐵皮箱浸淫在潮氣中,箱體生銹,箱內書畫霉變,損失慘重。
終于盼來新中國,1951年,顧公雄臨終前向家人傾吐蘊藏心底的愿望———將書畫捐贈給國家。他病逝后,夫人沈同樾及其子女顧篤瑄、顧榴、顧佛、顧篤璋、顧篤球,于同年首次將所藏部分書畫捐贈國家。1959年,將余下的書畫再次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兩次捐贈,共計393件書畫、明刻善本和罕見稿本10多部。
1959年3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fā)消息《沈同樾獻出一百多件珍貴書畫給上海博物館》,全文如下:
新華社上海29日電 年逾六旬的收藏家沈同樾先生,繼1951年和她的子女將家藏一百三十多年的二百二十四件宋元明清書畫和文物捐獻給國家以后,最近又將珍藏的一百六十九件名貴書畫全部獻給上海博物館。
為表揚沈同樾先生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在今天上海博物館舉辦的“沈同樾先生等捐獻所藏過云樓書畫展覽”的預展會上,上海市文化局發(fā)給沈同樾先生一萬元獎金。
沈同樾先生這次捐獻的一百余件著名書畫中,有極為珍貴的宋朝魏了翁文向帖,張渥九歌圖;明朝祝允明懷知詩卷,沈周送行圖,文徵明風雨重陽詩畫;清朝釋道濟花果冊,吳烈墨筆山水軸等。
首次捐贈,沈同樾及其子女將國家給予的數千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支持抗美援朝;再次捐贈,一萬元獎金又全部捐獻給街道,支持發(fā)展生產。
顧家捐贈的珍品極大豐富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上海博物館自稱正是蘇州顧家的書畫與潘家的鼎(軍機大臣潘祖蔭珍藏的大克鼎、大盂鼎,有天下三寶有其二之說,1951年潘家后人捐給上海博物館),撐起上海博物館的半壁江山。
無獨有偶,1960年,蘇州博物館成立,急需充實藏品,顧公碩就將珍藏的124件文物無償捐獻。
1966年,““””開始。顧公碩次子顧篤璜首當其沖,被定為蘇州三家村之一而被打倒。顧公碩主動請求蘇州博物館前來抄家,以免文物遭“破四舊”毀滅之災。不料,蘇州博物館造反派及江蘇省蘇昆劇團的造反派同時到達,竟先將顧公碩及其夫人張嫻拉到大門外當街批斗,然后才翻箱倒柜,把珍藏全部運走,整整裝了7卡車。顧公碩不堪凌辱,當夜離家出走,自沉于虎丘一號橋,留下遺書說:“士可殺,不可辱,我先走了”。““””結束后,抄家物資發(fā)還顧文彬后人,但仍有不少缺失,例如其中便有過云樓藏書中名列目錄之首的宋版書兩部。
關于收藏品的故事5
講述與藏品的緣份故事
1999年,黑國強創(chuàng)立了研木得益有限公司,從事研究及專營中國古董家具及古美術。這家位于香港藝術集中地荷李活道的古董家具店,現(xiàn)已成為香港業(yè)內首屈一指的木器古玩藝廊。“1999年我自己開店,決定到紐約倫敦參加這種國際的博覽會。到2006年,我自己組織的博覽會在香港舉辦。從學徒到跑貨,到有能力自己開店,跟客人談生意,這些經歷還是挺特別的。那幾年的經驗就養(yǎng)成一種眼光,看真假,不是花幾天時間就能學得到的,還是要看實際的東西,起碼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眼光是無法解釋的。我把它形容為交女朋友一樣,要一眼動情?;旧衔覀兛礀|西一眼能看出八成,其他的花兩成去琢磨研究??串嬕惨粯?。”
說起來早些年黑國強到處“跑貨”的辛苦和樂趣他講了一個小故事:“1991年華東發(fā)大水,我們去看老房子,經過一個豬圈雞窩樣子的地方,看到好象圍欄的東西,看到那個款就知道應該有點年份,農民把它做成了一個養(yǎng)雞的柵欄門,我們把它收了下來。后來回到香港,我們把它一點點用水慢慢洗出來,看出應該是明末的大戶家的東西。感受很深,收藏家具是在看一段歷史。還有當切菜板用的老家具,我還能分出來這切菜板當時是切肉還是和面用的。慢慢地形成了一種責任感,就是我要把這種東西救過來。”
黑國強自己的藏品包括中國古典繪畫、古代藝術品及亞洲當代藝術品。他也是金融時報集團旗下的中文雜志《?!返膶谧骷?,與讀者分享他在古玩家具的經驗和心得。他的收藏經是這樣的:“我的做法是有時間的時候集中賣五件,剩下來就慢慢去做。我們現(xiàn)在直接面對國內收藏家的競爭,國內賣出的價位比國外高,而國外經營的困難就是成本高,租金、人工、時間都高。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不會100塊錢進貨,150塊錢賣出去,而是要等機會,到200、250元的價格賣出去。所以我們的政策也是能留最好,不能留也不可能以當時的價錢賣出去,而是盡最大的努力以兩年、三年以后的價格賣出去。這樣才能鞏固藝術品市場的價位。而一些新的同行沒有經過多少風浪,經濟不好的時候會很害怕,100塊錢收的貨加10%就賣出去了。這個很不對。”
猜你感興趣:
2.古玩收藏家的故事
3.古玩收藏故事
4.古董收藏撿漏故事
6.關于銀元的故事
關于收藏品的故事(2)
上一篇:關于收藏品的作文3篇
下一篇:收藏品詐騙詐騙案例的例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