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日是什么意思
圓周率日,圓周率日是慶祝圓周率π的特別日子。正式日期是3月14日,由圓周率最常用的近似值3.14而來。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韴A周率日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周率日是什么意思
3月14日是圓周率日的正式日子,從圓周率常用的近似值3.14而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先倡議將每年3月14日定為圓周率日,寓意3·14——圓周率的近似值。20__年,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這項提議。此后很多國家也接受3月14日為圓周率日。
圓周率日通常是在下午1時59分慶祝,有時甚至精確到26秒,以象征圓周率的8位近似值3.1415926。而一些認真的人則會選擇凌晨1時59分慶祝,因為下午1時59分按24小時制應記作13時59分。
雖然這個節(jié)的“粉絲”數量不多,慶祝方式卻五花八門。當天全球各地的一些大學數學系都要開派對,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圓周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吃著各式各樣的派,玩一種發(fā)音和“圓周率”英文單詞相近的彩罐游戲,喝一種名字中含有“派”的雞尾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甚至常在這一天向學生發(fā)錄取通知書。
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就是中國的數學家祖沖之。遺憾的是,我國大學紀念圓周率日的活動還不多。
“終極”圓周率日是1592年3月14日上午6時54分。這時間以美國式記法是3/14/1592 6:54,對應了圓周率的十位近似值3.141592654。
圓周率由來
很早以前,人們看出,圓的周長和直經的比是個與圓的大小無關的常數,并稱之為圓周率。1600年,英國威廉。奧托蘭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圓周率,因為π是希臘之“圓周”的第一個字母,而δ是“直徑”的第一個字母,當δ=1時,圓周率為π。1706年英國的瓊斯首先使用π。1737年歐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后來被數學家廣泛接受,一直沒用至今。
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一位德國數學家評論道:“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準確程度,可以做為衡量這個這家當時數學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惫沤裰型夂芏鄶祵W家都孜孜不倦地尋求過π值的計算方法。
公元前200年間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首先從理論上給出π值的正確求法。他用圓外切與內接多邊形的周長從大、小兩個方向上同時逐步逼近圓的周長,巧妙地求得π
會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臘數學家托勒密用弦表法(以1的圓心角所對弦長乘以360再除以圓的直徑)給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00年間,我國數學家劉徽提供了求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體現了極限觀點。劉徽與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內接”不取“外切”。利用圓面積不等式推出結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祖沖之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求得“約率” 和“密率” (又稱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上?,祖沖之的計算方法后來失傳了。人們推測他用了劉徽的割圓術,但究竟用什么方法,還是一個謎。
15世紀,伊斯蘭的數學家阿爾。卡西通過分別計算圓內接和外接正3 2 邊形周長,把 π 值推到小數點后16位,打破了祖沖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記錄。
1579年法國韋達發(fā)現了關系式,首次擺脫了幾何學的陳舊方法,尋求到了π的解析表達式。
1650年瓦里斯把π表示成元窮乘積的形式
稍后,萊布尼茨發(fā)現接著,歐拉證明了這些公式的計算量都很大,盡管形式非常簡單。π值的計算方法的最大突破是找到了它的反正切函數表達式。
1671年,蘇格蘭數學家格列哥里發(fā)現了
1706年,英國數學麥欣首先發(fā)現 其計算速度遠遠超過方典算法。
1777年法國數學家蒲豐提出他的著名的投針問題。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 的過似值。假定在平面上畫一組距離為 的平行線,向此平面任意投一長度為 的針,若投針次數為,針馬平行線中任意一條相交的次數為,則有,很多人做過實驗,1901年,有人投針3408次得出π3.1415926,如果取,則該式化簡為1794年勒讓德證明了π是無理數,即不可能用兩個整數的比表示。
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曼德證明了π是超越數,即不可能是一個整系數代數方程的根。
本世紀50年代以后,圓周率π的計算開始借助于電子計算機,從而出現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稱已經把π計算到了億位甚至十億位以上的有效數字。
人們試圖從統(tǒng)計上獲悉π的各位數字是否有某種規(guī)律。競爭還在繼續(xù),正如有人所說,數學家探索中的進程也像π這個數一樣:永不循環(huán),無止無休……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人們稱之為圓周率。通常用希臘字母π 來表示。1706年,英國人瓊斯首次創(chuàng)用π 代表圓周率。他的符號并未立刻被采用,以后,歐拉予以提倡,才漸漸推廣開來。現在π 已成為圓周率的專用符號,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地區(qū)或時代的數學水平,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
圓周率日的發(fā)展過程
根據歷史記載,目前為止最大型的以圓周率為主題的慶?;顒邮窃谂f金山科學博物館舉辦的,而該活動是舊金山科學博物館一名物理學家組織。在當天,他帶著博物館的全體員工和各界人士一起參觀博物館紀念碑,同時一起分享關于圓周率的知識,而之后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為了繼承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于是將每年的這一天確定為圓周率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次倡議,將3月14日定為國家性質的圓周率日,并于20__年通過決議。由于圓周率的定義簡單,并且在數學公式之中是隨處可見的表現,因此在如今流行文化之中的出現頻率以及社會地位遠遠高于數學之中的其他常數。
在古代,實際上長期使用 π=3這個數值,巴比倫、印度、中國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紀,中國的《周髀算經》里已有周三徑一的記載。東漢的數學家又將 π值改為(約為3.16)。直正使圓周率計算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首先應歸功于阿基米德。他專門寫了一篇論文《圓的度量》,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圓周率與圓直徑之比小于22/7而大于223/71。這是第一次在科學中創(chuàng)用上、下界來確定近似值。第一次用正確方法計算π 值的,是魏晉時期的劉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創(chuàng)了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圓面積的方法,算得π 值為3.14。我國稱這種方法為割圓術。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后人為紀念劉徽的貢獻,將3.14稱為徽率。
公元460年,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徽的割圓術,把π 值算到小點后第七位3.1415926,這個具有七位小數的圓周率在當時是世界首次。祖沖之還找到了兩個分數:22/7 和355/113 ,用分數來代替π ,極大地簡化了計算,這種思想比西方也早一千多年。
祖沖之的圓周率,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記錄。終于在1596年,由荷蘭數學家盧道夫打破了。他把π 值推到小數點后第15位小數,最后推到第35位。為了紀念他這項成就,人們在他1610年去世后的墓碑上,刻上: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這個數,從此也把它稱為“盧道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