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對主義相對主義的起源
相對主義是一種認為觀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因立場不同、條件差異而相互對立的哲學學說。那么你對相對主義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相對主義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相對主義的概念
相對主義學說主要應用在涉及道德準則的語境(如倫理困境),因為在相對的思維模式下,價值觀和倫理學只能發(fā)揮有限的作用。相對主義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取決于爭議的程度。如真理相對論主張沒有普遍的絕對真理,真實與否取決于參照系統(tǒng),如語言和文化,文化相對論是其代表。其他廣受爭議的形式如道德相對論。
相對主義的研究分析
(1)知識與道德方面變動不定的條件應用在個別事物就成為一切事物的尺度,應用在社會特性與文明特性上,如在情況倫理(situation ethics)、階級、種族道德等亦成為其尺度。這些條件也許是心理學上的、也許是社會學或歷史學上的。這些條件若隨認識主體對目標的知識轉(zhuǎn)變而改變,則此時的“真理”指一切有用的事物,如實用主義所主張;或指凡有助于生命適應環(huán)境的事物,如進化主義所強調(diào)的。
(2)除了上述這些不同的條件之外,早有一種較廣義的相對主義,認為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獲取普遍有效的知識,此有限的范圍有下面的一些可能性:1)只局限于表面的層次(現(xiàn)象主義、康德的批判哲學);2)感覺與事件(感覺主義);3)經(jīng)驗到的可檢證事物;3)只局限于個別事物本身,如唯名論所主張;4)或不提可知的層次,祇一味相對地探討有關實在界的一些經(jīng)驗。
(3)相對主義堅持真理是相對的,例如某事物對主體甲是真理,對主體乙就不是真理了,這顯然違反了矛盾律。再者,固然所有知識和行為都受到主體的各種條件的限制,但一味強調(diào)這些條件才是真理標準,那是對于思想與存有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質(zhì)、附質(zhì)、類比等混淆不清所致。此外,相對主義否定真理的普遍有效性,這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若是事實的話,則它本身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了。
但是部分相對主義者認為上面這一反駁實在太牽強。上面的反駁者,拿“違反矛盾律”來反駁“相對主義”其實根本是一個無力的反駁。因為在相對主義者看來,“矛盾律”本身也是相對的。(既然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那“矛盾律”當然也是相對的。既然如此,何來“違反矛盾律”一說?)而以上的反駁者隱含了“矛盾律是絕對的”這一假設,所以這屬于一種強詞奪理的循環(huán)論證。對此,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相對主義者這一反駁成立的前提恰恰是其默認了“相對主義乃是絕對的”這一假設(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從而使人類共同探索真理的探討走向了自相矛盾循環(huán)論證的詭辯方向。
例:相對主義聲稱不存在絕對真理,我們不知它的聲稱本身是不是絕對真理,該不該相信。
相對主義的基本起源
相對主義起源于人文社會知識中的主觀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而主觀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基本上是由人的社會存在決定的。
知識社會學取消不了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主觀性,它只能展示主觀性得以形成的條件和原因,將主觀性嵌入適當?shù)目陀^歷史關聯(lián)之中;知識社會學也無法改變?nèi)宋纳鐣茖W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它只能揭示知識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隱蔽關系,使實質(zhì)上起決定作用的社會過程從無意識變?yōu)橐庾R,使深層的非理性沖動處于理性的了解和把握之下;知識社會學更不夢想徹底解決認識的“遮蔽”問題,它只能擴展人的眼界,增加理解知識的維度,為產(chǎn)生真實的洞見提供更充分的條件。這就是相關主義為人文社會科學所提供的客觀性。
看過“相對主義的起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