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最大的種羊
世界上最大的羊是什么呢?又在哪里呢?下面,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解開這些疑惑!
波爾山羊介紹
波爾山羊原產自南非的好望角地,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是一個優(yōu)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其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羔多;屠宰率高,產肉多;肉質細嫩,適口性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和遺傳性穩(wěn)定等特點,是優(yōu)良公羊的重要品種來源,作為終端父本能顯著提高雜交后代的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有“肉羊之父”的美稱。
起源
波爾山羊原產南非的好望角地。其祖先有三種來源:一是來源于NamagueHottontots和移居“南非班圖人”部落的山羊;二是來自印度山羊;三是來自歐洲山羊。波爾山羊的培育過程據資料記載,波爾山羊的培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00-1820)在南非好望角地區(qū),隨著牧場主的居住趨于穩(wěn)定,他們開始對當地山羊的某些特殊性狀進行選擇育種,并形成了體型緊湊結實、勻稱、被毛短的早期波爾山羊,其中以土種型和無角型居多.
第二階段(開始于20世紀初)此時品種已基本定型。顯著標志是許多羊場向肉用方向選擇,并育成了體型良好、生長快、繁殖率高、體軀被毛短,且頭部和肩部都有紅色毛斑的改良型波爾山羊,但仍有大量的普通型和長毛型.
第三階段(1959年開始)1959年7月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協會成立,開始了波爾山羊正規(guī)化育種。育種協會首先制定了改良波爾山羊的品種標準,對其外形特征做出規(guī)定即被毛白色,頭部紅色并有一條白色毛帶,允許有一定數量的紅斑;皮膚最好有色,特別是無被毛援蓋處;體質強壯,體型良好,有鷹爪棄;四肢較短,后軀發(fā)育良好,肌肉豐滿;其次是隨著波爾山羊的類型、毛色和體型等外形趨于一致,于1970年正式實施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計劃,開始進人波爾山羊生產特征的選擇階段。在鑒定博茨瓦納綿羊和山羊肉品質特性后,認為波爾山羊有極好的肉質結構,具有優(yōu)秀的肉用體型。
育種
南非波爾山羊的數量保持在500萬只左右,其中改良型波爾山羊為100萬~200萬只。但作為一個經過定向培育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內差異仍較大,除改良型以外,還有普通型、長毛型、無角型和土種型四種。
(1)普通型毛短,體型結構好。但毛色較多,常見的有灰白色、深棕色和棕色的頭頸等。多飼養(yǎng)在歐洲農戶中。
(2)無角型毛短,無角,體型不夠理想。多為奶山羊的雜交后代。
(3)長毛型毛長,體格較大,但肉質較粗.肉質較差。此類型多在成年時宰殺肉用.
(4)土種型腿長,體質較差,毛色變化大。
特征
波爾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色毛帶。波爾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 。公母羊均有角,角堅實,長 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后、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頭部:頭部粗壯,眼大、棕色;口顎結構良好;額部突出,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鼻呈鷹鉤狀;角堅實,長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后、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 ,寬闊下垂。頸部:頸粗壯,長度適中,且與體長相稱;肩寬肉厚,體軀甲相稱,甲寬闊不尖突,胸深而寬,頸胸結合良好。體軀與腹部:前軀發(fā)達,肌肉豐滿;體軀深而寬闊,呈圓筒形;肋骨開張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而平直;腹部緊湊;尻部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尾平直,尾根粗、上翹。四肢:四肢端正,短而粗壯,系部關節(jié)堅韌,蹄殼堅實,呈黑色;前肢長度適中、勻稱。皮膚與被毛:全身皮膚松軟,頸部和胸部有明顯的皺褶,尤以公羊為甚。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細而短,有光澤,有少量絨毛。頭頸部和耳為棕紅色。頭、頸和前軀為棕紅色,允許有棕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帶。體軀、胸部、腹部與前膚為白色,允許有棕紅色斑。尾部為棕紅色,允許延伸到臀部。性器官:母羊有一對結構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個下垂的陰囊,有兩個大小均勻、結構良好而較大的睪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