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的用法
三人成虎的用法
三人成虎:意思是三個人謊報集市有老虎,聽著就信以為真。比喻謊言多人重復(fù),就好像是真的了。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砣顺苫⑦@個成語的用法。
三人成虎例句用法
宋黃庭堅《勸交代張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眾口礫金君自寬。”
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傳竟成真的了。
用 法
復(fù)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近義詞
眾口鑠金、道聽途說 、無中生有
反義詞
眼見為實
燈 謎
大夫制迷
三人成虎典故
原 文
龐蔥 與太子質(zhì)(1)于邯鄲(2),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龐蔥曰:“夫(7)市之無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9)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為知。”
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至,果不得見。(17)
注 釋
1. 質(zhì):人質(zhì),這里用作動詞,謂將人在為抵押品,這是戰(zhàn)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2. 邯鄲:趙國的都城,在今直隸省邯鄲縣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為城市。
4. 之:代詞,指市上有虎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
7. 夫: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發(fā)表議論,現(xiàn)代漢語沒有與此相應(yīng)的詞語。
8. 明:明擺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離。
10. 大梁:魏國國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11. 察:詳審,辨別是非,明察。
12. 自為知:自己會了解,猶言不會輕信人言。
13. 辭行:遠行前向別人告別。
14. 讒言:中傷別人的話。
15. 罷質(zhì):罷是停止,謂充當人質(zhì)的期限結(jié)束。
16. 果:果真
17.見:作使動動詞解,謂龐 結(jié)果得不到魏王召見。
譯 文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zhì),定于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么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后,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里!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jù)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只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diào)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3]
龐恭走后,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見他了。
故事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一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F(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道 理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歸納
1.古今異義 今邯鄲去大梁(距離) 2.一詞多義 (1)1.質(zhì)【于】邯鄲(到) (2)2.遠【于】市(比) (2)1.【質(zhì)】于邯(名詞,作人質(zhì)) 2.太子罷【質(zhì)】(名詞,指作人質(zhì)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