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在哪里呢?讓小編與大家一起去見識一下吧!
博物館介紹
英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于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藏品主要是英國于18世紀至19世紀發(fā)起的戰(zhàn)爭中掠奪得來。主要受害國家包括希臘、埃及及中國等。英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倫敦中心,是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筑,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在世界上久負盛名。英國國家博物館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開放,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600多萬件。由于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后來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其中不少是僅存的珍本。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帝國向世界擴張,對各國進行文化掠奪,大量珍貴文物運抵倫敦,數(shù)量之多,英國國家博物館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個博物館。埃及文物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有7萬多件古埃及各種文物,代表著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臘和羅馬文物館、東方文物館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臘羅馬、古代中國的燦爛文化。
英國國家博物館Sloane 1660—1753年)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遺囑將遺留下來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全部捐贈給國家。博物館在開放后通過英國人在各地的各種活動攫取了大批珍貴藏品,早期的英國國家博物館傾向于收集自然歷史標本,但也有大量文物、書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參觀者。1824年,博物館在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一座新館,并在1840年代完成,舊蒙塔古大樓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館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對公眾開放的圓形閱覽室。由于空間的限制,1880年英國國家博物館將自然歷史標本與考古文物分離,英國國家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館再次重新劃分,將書籍、手稿等內容分離組成新的英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博物館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對所有“好學求知的人”免費開放。歷史上的英國國家博物館60年–1753年)的遺愿,他是一名內科醫(y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們還可以完好地保存。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將所有的收藏遺贈給了國王喬治二世,回報是給他的繼承人20000英鎊。
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1753年6月7日,國會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準建立英國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抄本、關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標本(包括錢幣、徽章、版畫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種志組成。1757年國王喬治二世捐獻了英國君主“老王室圖書館”(Old Royal Library)的藏書。
英國國家博物館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它最初是建在布魯姆斯伯里區(qū)(Bloomsbury)的一幢17世紀的大樓——蒙塔古大樓(Montagu House),這里也是現(xiàn)今博物館的所在地。所有“好學求知的人”都可免費進入。
除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外,博物館一直都對外開放并逐漸延長開放的時間。入館人數(shù)由每年的5000增至今天的600萬。
擴建與發(fā)現(xiàn)19世紀早期,博物館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湯利(Townley)的古典雕塑收藏品(1805年)和帕特儂神廟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1816年)。
1823年,喬治四世將其父親的圖書館(國王圖書館)作為禮物捐贈給國家,促使建造了現(xiàn)今由羅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1780年–1867年)設計的四邊形大樓。
1857年,四角大樓和圓形閱覽室(Reading Room)建成。
為了給博物館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的空間,19世紀80年代自然歷史類收藏品被轉移到南肯辛頓區(qū)(South Kensington)的新館,那里成為自然歷史博物館。
亞述的收藏品成為人們了解楔形文字(古代中東的一種古文字)的基礎。同樣地,羅塞塔石碑使人們解讀了埃及象形文字(一種符號文字)。
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弗蘭克斯爵士是(Sir 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1826年–1897年)這一時期的主要人物,他于1851年被委派到博物館,是第一個負責收藏管理英國和中古世紀史料的人。弗蘭克斯向新的領域擴大收藏,不僅收集英國和中世紀的古物,還收集歐洲和歐洲以外的史前史、人種學和考古學的資料,以及亞洲藝術品和其它的文物。
19世紀期間,訪問人數(shù)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館吸引了大批各個年齡段和所有社會階層的觀眾。
隨著學術研究工作的持續(xù)展開,管理者們通過開設講座、改進展品的擺設并為藏品標上流行導語來提高博物館的吸引力。
提供服務20世紀時見證了公共服務領域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博物館的簡明指南,1911年委任了第一位導游講解員。
到了20世紀70年代,人們積極規(guī)劃翻修美術館并成立了一間教育服務機構出版公司。在一系列的建筑工程中建設其他的公共建筑,包括用來陳列帕特儂神廟雕塑(1939/62)的杜維恩美術館(Duveen Gallery)。
1973年,博物館的圖書館成為了新機構——英國國家圖書館的一部分。這個新機構一直保留在博物館當中,直到1997年,書籍從布盧姆斯伯里搬遷到了位于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館。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大中庭被建在了原圖書館的位置,是博物館中1997年來公開的擴建項目。它占地兩英畝,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大中庭中央是重建的閱覽室,在大中庭的周圍和下方有一些新建的美術館和一所教育中心
2003年,博物館慶祝250周年紀念。重建了最古老的國王圖書館并推出了一項新的長期展覽——啟蒙運動:探索18世紀的世界。
繼續(xù)擴建21世紀初期,博物館繼續(xù)擴建公共建筑,在2008年和2009年開放了4個新的永久展館,其中包括中國陶器館和珀西瓦爾·大衛(wèi)德收藏館(Percival David,95號展覽室)。
博物館如今正在籌備下一個主要建筑項目——世界保護與展覽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and Exhibitions Centre),它將包含一個新的臨時展覽場地。
建設布局
建筑規(guī)模該館的主體建
英國國家博物館大中庭筑在倫敦的布隆斯伯里區(qū),核心建筑占地約56000平方米。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英國國家博物館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F(xiàn)有建筑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愛奧尼亞式圓柱。除了欣賞展品外,游客還可以領略英國人在博物館設計方面的過人之處。英國國家博物館歷史上除了1972年的幾個月外,一直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
埃及文物館埃及文物館分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兩個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專題陳列館之一,這里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筑、為數(shù)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shù)量達10萬多件,其中包括19世紀英國海軍統(tǒng)帥納爾遜從法國國王拿破侖手中奪取的古埃及藝術品。
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中國館)就占了好幾個大廳,中國文物被大英博物館視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總數(shù)多達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館稱古代中國藏品與古代希臘、埃及收藏一并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大英博物館中的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絕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等。
館藏文物編輯館藏品最初來源于英王喬治二世的御醫(yī)、古玩家漢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萬余件文物和標本。1823 年,英王喬治九世捐贈了他父親的大量藏書。開館以后的200多年間,繼續(xù)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文物。古埃及藝術品是英國國家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英國國家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就占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無價之寶。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繡,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jīng)卷和宋、明名畫。商朝銅尊為兩只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觀、精巧。還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只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博物館后門的兩只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
羅塞塔石碑1798年到1801年,拿破侖征戰(zhàn)埃及,隨軍帶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1799年,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個名叫羅塞塔的小村莊里,士兵們在修筑工事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一個高1.14米,寬0.73米的黑色斷碑。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見,是三段分別以不同的文字刻下來的話。隨軍的考古學家斷定,這塊石碑不同尋常,準備運回法國慢慢研究。但法國人還沒來得及動手,拿破侖的軍隊就被英軍打敗了。根據(jù)戰(zhàn)爭協(xié)議,法國無條件交出了在埃及發(fā)掘的所有文物。最終,羅塞塔石碑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至今,石碑的題簽上還寫著“不列顛軍隊的戰(zhàn)利品”的字樣。中國館英國國家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jīng)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巴特農(nóng)神廟大理石巴特農(nóng)神廟大理石(Parthenon Marbles),博物館里這塊來路不明卻異常珍貴的石頭,甚至影響了希臘和英國的外交關系。盡管希臘政府一再要求歸還這塊1806年被英國大使艾爾金伯爵拆除的用來裝飾巴特農(nóng)神廟的古代大理石,但遭到歷屆英國政府的拒絕。
藏品歷史創(chuàng)立之初英國國家博物館最初的收藏包括文物、錢幣、獎章、自然歷史標本和一個大圖書館的藏書。如今英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800多萬件文物組成:從原始人類的石器到20世紀的版畫。英國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辦時的收藏品是漢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遺贈給國家的包括書、自然標本在內的71000件文物。早期的博物館還有其它兩項收藏,·陳放書籍和手稿的Cottonian圖書館;·哈爾萊(Harleian)手稿藏品。
最初的藏品被分為3類:
印刷書籍(包括版畫);
手稿(包括獎章);
天然和人工制品(其它所有藏品)。
1772年,第一批著名的文物被運送至博物館,當時博物館獲得了威廉·漢米爾頓爵士(Sir William Hamilton)的希臘花瓶。
獲得的其他文物包括:1756年遺贈給博物館的第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以及庫克船長三次太平洋航行(1767–1770年)帶回的大量人種志手工藝品。
博物館還收到了許多更為古怪的捐贈:被海貍啃過的一根樹干(1760年)、一塊類似石化面包的石頭(1760年)、一只北美的活龜(1765年)和幾張冥幣。古典文物人們對于古典文物的興趣決定了19世紀初期博物館收藏的發(fā)展方向。
博物館收藏了大批知名度很高的古典文物,像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以及包括“擲鐵餅者”雕像,年輕女子“克萊蒂”(Clytie)半身像在內的瑭利(Townley)古典雕塑(1805年)。
1807年,文物部(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的成立讓人們認識到了文物的重要性。整個世紀,博物館中的古典文物不斷增多。其中包括巴塞的阿波羅神殿(Temple of Apollo at Bassae)雕像(1815年)、帕特儂神廟雕塑(1816年)、涅內伊德碑像(Nereid monument)(1842年)和摩索拉斯陵墓遺跡(1856-1857年)。
19世紀中期人們對中東地區(qū)興趣大增。1825年開始盛行西亞的收藏品,包括“位于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上的國家”的手稿、獎章和文物。
19世紀50年代,博物館收到來自中東的第一批石雕,它們是在中東的尼姆魯?shù)眠z址(Nimrud site)挖掘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個是大翼牛雕像(Great winged bull),它差點沒能抵達布魯姆斯伯里區(qū),因為護送它的人員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強盜的埋伏。雙方交鋒時在雕像上留下的火槍子彈的痕跡至今仍清晰可見。
1860年,文物部被劃分成3個部門,它們反映了收藏品的新側重點,這3個部門分別為:希臘羅馬文物部、錢幣獎章部和東方文物部。英國和中世紀文物19世紀后半世紀,人們對文物收藏的重點發(fā)生了轉移。在那些希望國家文物得到更多尊重的團體不斷施壓下,博物館設立了一個負責收藏管理英國和中世紀資料的職位。第一位被任命做這項工作的人是25歲的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弗蘭克斯(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后被封為爵士),他為博物館各部門的設立奠定了基礎。弗蘭克斯不僅增加了博物館內的英國和中世紀文物,還收集了歐洲和歐洲以外的史前資料、人種志資料和考古學資料,此外還有東方藝術品和手工藝品。
弗蘭克斯負責收集的文物包括諾桑比亞的鯨骨首飾盒(Northumbria ,1867年)、皇家金杯(1892年)和10000件克里斯蒂(Christy)的史前和人種志收藏品,其中包括墨西哥的綠松石面具(Mexican turquoise masks)。
1897年,弗蘭克斯在臨終時將自己的個人收藏轉贈給了博物館。其中包括宏偉壯觀的奧克瑟斯寶藏(Oxus Treasure)。
19世紀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處,自然歷史類資料被轉移到南肯辛頓區(qū)(South Kensington)的新館里,那里成為自然歷史博物館20世紀收藏的發(fā)展20世紀時,為了向參觀者們更好地展示藏品,博物館重組了收藏并開放了許多新展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主要發(fā)展是在1920年創(chuàng)建了研究實驗室。
它的職責是報告收藏品的狀況并協(xié)助修復和保存它們。這個部門是發(fā)現(xiàn)許多收藏品在戰(zhàn)爭期間遭到破壞之后設立的。
20世紀時有許多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在遠征至烏爾(Ur)途中,在國外發(fā)現(xiàn)了被稱為皇室陵墓的一系列墓穴。
與此同時,在英國的薩頓胡(Sutton Hoo)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族的船葬(1938年)。1939年,這些發(fā)現(xiàn)物被贈予了博物館。
1997年,收藏品被再次分散,書庫從博物館移至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大英圖書館中。未來的收藏在公共機構和個人的捐贈和資助下,該館得以繼續(xù)增加其收藏。
除古代文物以外,收集當代文物對于博物館來說也極為重要。以博物館歷史收藏中的各類史料為基礎,這些現(xiàn)代作品來自于世界各地,見證了社會、政治、宗教、經(jīng)濟、藝術和科技的變化。
文物建立了如今和過去的紐帶,使博物館能夠向后代講述世界的歷史。
當代文物和遺產(chǎn)包括
1945年至2000年間的200多本日本攝影集
它們在英國國家博物館之友的幫助下獲得。其中3個本聚焦于反思當代日本:戰(zhàn)后攝影集展。
國王的嘴巴(La Bouchedu Roi)
這件發(fā)人深思的藝術作品由藝術家Romuald Hazoumé創(chuàng)作。在藝術基金和英國國家博物館之友的支持下,博物館于2007年獲得該作品,標志著跨大西洋奴隸貿(mào)易議會廢除200周年紀念。在博物館展出后,國王的嘴巴在2007年6月2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間又在英國巡回展覽。
一組著名國際藝術家的藝術獎章
受英國藝術獎章信托基金委托,這些新獎章被贈予英國國家博物館。它們將在2009年6月25日至9月27日的毀譽勛章展上展出。
參觀信息
陳列在英國考古紀念碑中的藏品都是現(xiàn)存最完好的文物,這些藏品跨越了人類歷史的200多萬年。英國國家博物館是免費入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