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洪水水災介紹
中國經歷幾千年滄桑,期間也經歷過天災,其中洪災便是其中之一,相信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國最大的水災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水災,希望你們喜歡。
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水災:1998特大洪水
1998年中國遭受了歷史上最大的洪災.當年中國政府不得不分洪到長江流域和中部地區(qū),以保護城市和長江沿岸的工業(yè)重鎮(zhèn).位于湖北省東部的省會城市武漢情況尤其危急,武漢市被長江一分為二,很容易就受到洪水的沖擊.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后,20世紀發(fā)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qū)、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1998特大洪水事件背景
1998年長江發(fā)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從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陽湖連降暴雨、大暴雨使長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來水和潮汛共同影響,江蘇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達9.90m。沿江蘇南地區(qū)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內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面。秦淮河東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歷史第三位;滁河曉橋站最高水位達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長江上游干流連續(xù)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匯流疊加影響,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達82300立方米/秒,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為歷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現最高潮位10.14m,居歷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續(xù)17天之久。鎮(zhèn)江站8月24日出現8.37m的高潮位,僅比1954年低1cm,居歷史第三位。[1] 1998年長江發(fā)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與歷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間長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顯偏高高水位持續(xù)時間較長;分洪潰口少。歷史上的幾次大洪水情況如下:1870年(清同治九年)長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來水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干流重慶至宜昌河段出現了數百年來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歷史最高值的記錄。宜昌站洪峰流量達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億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紹興二十三年)以來的最大洪水。同年,長江中游洞庭湖和漢江也發(fā)生了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漢口之間大量決口分洪,圩堤普遍潰決,荊江大堤雖未決口,但監(jiān)利以下荊江北岸堤防多處潰決,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區(qū)一片汪洋,南岸松滋縣龐家灣黃家埠潰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滯蓄情況下,漢口站實測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1931年氣候反常,長時間的降雨,
人民解放軍救災造成全國性的大水災。其中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八省災情最重,是20世紀受災范圍最廣、災情最重的一年。該年長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兩湖的湘江和贛江4月份就出現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發(fā)生大洪水,干流寸灘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7月中旬,漢口站水位達26.93米時,丹水池堤防決口,漢口市區(qū)被淹。上游大洪水來臨以后,在沿江沿湖多處決口分洪的情況下,漢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漢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為3302億立方米,略小于1954年。如果沒有河湖潰口調蓄洪水,漢口站最大流量將達113000立方米,大大超過河道泄洪能力。1954年長江發(fā)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下游洪水與川水遭遇。該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季提前到來,洪水發(fā)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陽湖水系于4月份即進入汛期,長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續(xù)時間長,漢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超警歷時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線突破當時的歷史最高值。該年長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荊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達44.67米;中游漢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過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應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應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潰口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1998年是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人民解放軍救災長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計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發(fā)生大洪水后,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fā)生了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據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長江上游來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漢口、大通站分別為1379億立方米、1885億立方米和2193億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別為1386億立方米、2182 億立方米和2576億立方米??傮w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近50年來,長江流域水利建設成績顯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干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設防,在洪水期間,水庫和水電站攔蓄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明顯。如在98大洪水中,由于丹江口水庫的削峰錯峰作用,漢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于1954年最高洪水位。另一方面,由于淤積、圍墾等原因,長江中下游湖泊面積減少,降低了長江中下游湖泊的調洪能力,湖泊的蓄洪容積逐年減少。眾多通江湖泊不再通江,江湖隔離,原本行洪的灘地、通道不能行洪。加上河道設障嚴重等原因,致使河道過水斷面縮窄,洪水出路變小,宣泄不暢,洪水行進緩慢。而且長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向洞庭湖分流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45%衰減至的25%左右,加大了干流的防洪壓力。
1998特大洪水調查分析
水位升高
1998年長江發(fā)生了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這場洪水雖已過去,但各種議論紛至沓來,更有甚者將其歸于“人禍”。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雖然這場洪水量極大、涉及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但造成的損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經分析,長江發(fā)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荊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對比表明,1998年洪水總體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紀已發(fā)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1998年長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過了1954年的實測水位
九八特大水災遠景,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與1954年相比大量減小,1954年長江中下游分洪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億立方米;②湖泊調蓄能力降低,建國以來,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積減少約1萬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陽湖因淤積圍墾減少容積180億立方米以上。總結經驗主要有:汛前準備充分;統一指揮、決策正確;軍民聯防,全力搶險;水庫調度,科學搶險;依法防洪,嚴格執(zhí)法。災后反思,應抓緊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隱患;加強河道整治,保持行洪暢通;建好分蓄洪區(qū);做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zhèn);抓緊建設防洪水庫;加強長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現代化技術。
濫砍濫伐
長江洪水泛濫是長江流域森林亂砍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圍湖造田、亂占河道帶來的直接后果。長江兩岸有4億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為22%,由于不斷進行的農地開墾、建廠和城市化,使兩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四川省193個縣中,森林覆蓋面積超過30%以上的僅有12個縣,一些縣的森林覆蓋面積還不到3%。為此,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發(fā)生水土流失,每年喪失表土24億噸,每年從上游攜帶下來5億噸以上的土砂順著長江流入了東海。由于年復一年的土砂淤積,長江的河床從多年前開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為繼黃河之后的又一條“懸河”。長江的“碧水”早已蕩然無存,其“渾黃”程度可以和黃河“媲美”。另一方面,長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則在迅速地萎縮著,洞庭湖水域面積從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縮減到2145平方公里,鄱陽湖在40年間縮小了1/5,還有數百個中小湖泊已經永遠地從地圖上消失了。這一切都是長江洪水泛濫的原因。除此之外,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發(fā)的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也有密切的關聯。厄爾尼諾的強大暖濕空氣帶來了強降水,造成長江流域洪峰不斷。緊隨著厄爾尼諾來的拉尼娜現象又使應當按期北移的副熱帶高壓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使一度相對緩解的長江干流汛情再度緊張起來,以致長江全線告急。長江洪水泛濫和地球溫暖化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專家們不無擔心——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一倍的話,地球上的降水量將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與地球溫暖化狀況是并行進展的。1998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1998特大洪水氣象異常
1998年我國氣候異常。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顯偏多。氣候異常的主要因素是:——厄爾尼諾事件(即赤道東太平洋附近水溫異常升高現象)。1997年5月,發(fā)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當年年底達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結束。統計資料分析表明,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發(fā)生的第二年,我國夏季多出現南北兩條多雨帶,一條位于長江及其以南地區(qū),另一條位于北方地區(qū)。這次異常偏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原積雪偏多。根據氣候規(guī)律分析,冬春歐亞和青藏高原地區(qū)積雪偏多時,東亞季風一般要推遲,夏季季風偏弱,主要雨帶位置偏南,長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異常偏多,是影響1998年夏季長江及江南地區(qū)降雨偏多的一個重要因素。——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異常。副高是影響我國降雨帶位置和強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異常強大,脊線位置持續(xù)維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穩(wěn)定的東北一西南走向。這一現象是近40年來罕見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屬正常,降雨帶主要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暫北抬;從7月中旬開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異常偏南偏西,并持續(xù)穩(wěn)定了一個多月,使長江上中游地區(qū)一直處于西南氣流與冷空氣交匯處,暴雨天氣頻繁出現,導致長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斷攀升。——亞洲中緯度環(huán)流異常,阻塞高壓活動頻繁。 1998年6~8月,在亞洲中高緯度的烏拉爾山、貝加爾湖西側和鄂霍茨克海三個地區(qū)多次出現阻塞高壓形勢,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壓穩(wěn)定少動,亞洲西風帶經向環(huán)流占絕對優(yōu)勢,促使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頻繁南下影響我國,這是長江流域持續(xù)多雨的冷空氣條件。1998年6~8月長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為本世紀第二位。汛期,長江流域的雨帶出現明顯的南北拉鋸及上下游擺動現象,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華南西部出現了入汛以來第一次大范圍持續(xù)性強降雨過程,總降雨量達250~500毫米。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廣西東北部降雨量達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第二階段為6月28日至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漢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強度較第一階段為弱。第三階段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長江中游地區(qū),雨量一般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達300~550毫米,局部超過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第四階段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長江上游、清江、澧水、漢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峽區(qū)間和清江、漢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 成至2倍。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現持續(xù)性降雨過程,部分地區(qū)降了暴雨。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現持續(xù)性強降雨過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了大暴雨,局部地區(qū)半個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面平均降雨量577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毫米,偏多79.2%。松花江干流地區(qū)6~8月面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多26.5%。由于1998年氣候異常,汛期降雨量明顯偏多,造成了長江、松花江等流域的大洪水。
1998特大洪水洪水總量
洪峰流量和洪水總量是衡量洪水量級大小的主要指標。長江中下游防洪特點是:城陵磯以上長江干流河段防洪主要以洪峰流量控制;城陵機以下河段由于有洞庭湖、鄱陽湖等通江湖泊的調節(jié)作用,防洪主要以洪量控制。1998年長江上游洪水總量大,但洪峰流量小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相當于6~8年一遇(詳見表1)。長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洪峰流量與1954年、1931年比較(詳見表2),1998年螺山、漢口、大通等站洪峰流量均小于1954年,漢口洪峰流量大于1931年。
猜你喜歡:
2.世界上十大災難
5.世界上最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