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歸隱山林的故事
民間故事能夠從多個角度充分反映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社會文化。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李泌歸隱山林》的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李泌歸隱山林》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唐玄宗逃至馬嵬坡(今陜西興平縣西北)處時,隨行將士處死宰相楊國忠,并強迫楊玉環(huán)自盡,史稱“馬嵬坡兵變”。兵變后唐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nèi))即位,是為唐肅宗。
朝廷是在一個內(nèi)憂外困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唐肅宗深感舉步維艱,于是急召因避楊國忠弄權(quán)而歸隱山林的李泌相輔。二人相見后,唐肅宗非常高興,事無大小都向他咨詢,對他言無不從,甚至睡覺時也同榻而眠。
后來,李泌看到唐肅宗寵信皇后張良娣,縱容她F涉政事;又任用宦官李輔國專權(quán),國家朝政在這兩派勢力的斗爭下,越來越亂。李泌感到自己一人之力勢單力薄,待在朝中已經(jīng)成為了別人眼中釘,為了避免滅族,李泌決定再次退隱山林。
因此,當長安收復后,李泌就對唐肅宗說:“您對我的恩情重如山,如今我已經(jīng)粗淺地回報了一些圣恩,從今以后,請陛下準許我做個閑人吧?!?/p>
唐肅宗不同意,說:“我同先生憂患多年,應與先生共同享樂,您為什么要離開我呢?”李泌對挽留之情深厚的唐肅宗說我有五不可留,希望您聽完后讓我離開,免于一死?!?/p>
唐肅宗連忙問哪五個不可留的理由。
李泌回答說:“我遇您太早,您任我太重,寵任我太深,我的功勞太高,事跡太奇,所以不能留在朝中。如果您不讓我走,就是殺了我?!?/p>
唐肅宗再三挽留都沒有用,后只得同意了李泌的請求。
臨行之際,李泌對唐肅宗說:“您對我這么信任、這么恩寵,建寧王被冤殺一案我也不敢說?,F(xiàn)在我說出來,不是想追究此事,而是提醒您將來不要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p>
唐肅宗吃驚地說:“建寧王聽信小人的話,謀害兄長,想奪儲位,我不得不把他賜死,先生應該很清楚啊!”
李泌搖搖頭:“建寧王如果有此心,他的兄長廣平王應該怨恨他,可是每當廣平王跟我談起此事來,都哭著說弟弟冤枉。況且平定叛亂時,您想讓建寧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我不同意,請您改任廣平王。如果建寧王想奪太子位,一定非常記恨我,為什么后來他卻對我更加恭敬和友善呢?”
聽著聽著唐肅宗也有感于懷,忍不住哭了:“先生說得對,我知道錯了,但事情已經(jīng)過去,我不想再聽這事了?!?/p>
李泌說:“我提起此事,是為了讓陛下警戒將來。當年天后(武則天)有四個兒子,長子太子李弘因其聰明招來殺身之禍,改立次子李賢,李賢內(nèi)心恐懼,就作了一首《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可為,四摘抱蔓歸。’情意懇切,他的目的是想使天后感動,但最后還是流徙而死于黔中。
而今您已經(jīng)摘了一個瓜了,千萬不能再摘了?!碧泼C宗深受震動,說自己•定會i己住的,讓李泌放心。這次談話后,李泌即入衡山,歸隱泉林去廣李泌之所以選擇在臨別時說出這么一•番肺腑之言,是因為他感到皇后張良娣仗寵想立自己親生的兒子為太子,為此就暗地里捏造流言,構(gòu)陷廣平王。
皇宮立嗣歷來是個敏感而危險的話題,各方勢力的眼線眾多,關系復雜,李泌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明,臨走之前說出來,既給唐肅宗提個醒,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安全系數(shù),可謂煞費苦心。
李泌深知肅宗無遠圖、無大略、無洪量、無厚德,重于私情、昧于事理、患難之時尚可折節(jié)下士,太平之時則難兼聽忠言,伴君如伴虎,不如及早抽身為妙。
延伸閱讀: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學者、政治家、謀臣,為南北朝西魏時“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南岳第欽賜的隱士。天寶中,自嵩山上書論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言。為楊國忠所忌,歸隱名山。安祿山叛亂,唐肅宗即位靈武,召其參謀軍事,又為幸臣李輔國等誣陷,復隱衡岳。唐代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又屢為權(quán)相元載、常袞排斥,出為外官。德宗時,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貞元五年(789年)卒,贈太子太傅。其子李繁撰有《鄴侯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