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是什么
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是什么
一問三不知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下面是學習啦網小編帶來的一問三不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問三不知的解釋
【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釋】: 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的典故
公元前468年,晉國的大夫茍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后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齊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晉國吞并鄭因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陳成子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愿意冒雨過河。鄭國的向導子思說:“晉國的兵馬就在敝國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來告急,敝國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齊軍早日到達。如果再不行進,恐怕要來不及了。”
一問三不知的造句舉例
1) 連問了幾個問題,他都答不出,老師對他這種一問三不知的學習態(tài)度很惱火。
2) 有的人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問三不知。
3) 他上課時常胡思亂想,沒聽進老師講的課,所以一問三不知。
4) 此人一問三不知,很難得到什么線索。
5) 那是國民黨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給他個裝瘋賣傻一問三不知。
6) 老師向一位學生提出很多問題,可是這位學生卻一問三不知。
7) 說是導游,我們參觀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問三不知,充其量算個日語拐棍吧。
8) 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九的時候我都是一問三不知,我想這才是正常的。
9) 求職最怕“一問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懸河”;求職最怕“衣冠不整潔”,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送您12字必勝箴言:大方得體,胸有成竹,坦誠相見。此次應聘,您定能順利過關。
10) 臺當局“蒙藏委員長”一問三不知遭炮轟哽咽落淚。
11) 小姑娘卻是一問三不知,眨巴眨巴著眼睛,小腦袋一歪,很是迷茫的拉著蕭逸。
12) 琴蘿也是一問三不知,只是無奈的聳了聳肩,說道。
13) 靠果然和小說里的一樣,一問三不知!
14) 黃龍繼續(xù)搖了搖頭,果然是一問三不知的類型。
15) 金發(fā)美女搖了搖頭,果然她也是一問三不知的類型。
16) 九月卻一反對萬事皆是運籌帷幄的常態(tài),一問三不知,最后竟然要讓旦飛揚帶著她也近遺跡去長長見識。
17) 李慕閉口不言,就那么站著不動,索性來了個一問三不知。
18) 貼身書童近來老往別人府上跑,問他話又是一問三不知,他就不明白了。
19) 第一次是去日本,導游是當地的一名中國留學生。說是導游,我們參觀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問三不知,充其量算個日語拐棍吧。
20)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我曾經的那個班就有,關于自己所在的城市非常的知道,如果你問她其它地方,她會是一問三不知,頭晃得像一個撥浪鼓。
21) 敲開門時,想不到堂堂的“黨國領袖”,正在伏案為賀國光(賀國光)謄抄文件,再請示“勘亂”綱要細節(jié),何云竟急紅了臉,一問三不知。
22) 啥都記不住了,除了自己的名字外,為什么會在這里,家里還有什么人等等這些問題一概是一問三不知。
23) 這不是明擺的嘛,一定是這件破事的后果極其嚴重,才讓這些平時天老大我老二慣于裝聾作啞一問三不知的高官們如此心急地發(fā)安民告示。
24) 雖然有人提出為什么一向生存在森林深處的劍刺兇狼會突然出現在這種地方,但看我一問三不知的迷糊樣,又想不出什么更為合理的原因后,便也沒太過追究。
25) 實在是因為東西不在吳縣,又怕說出來兩位大人會遷怒我們家中妻小,所以索性一問三不知,只說未曾見過,以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了一問三不知典故內容的人也喜歡:
1.一問三不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