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
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
小崗村因為有廉潔的干部,所以締造了一個屬于他們的神話。讀完這個故事,對管理有什么啟示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篇一
沈浩是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 XX年11月6日凌晨,因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臟病累死在工作崗位上。
讀《小崗村的故事》,心情是沉痛的,又是滿懷敬佩的。沉痛的是他剛剛46歲,小崗村的事業(yè)剛剛走入正軌。敬佩的是像他這樣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干部現(xiàn)在已經不多了。
當初,沈浩被上級安排出任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是帶著憧憬和壓力去的。他在XX年2月22日的日記里曾這樣寫道:昨天被同學接到縣城吃飯,在座的有公檢法稅務團委等部門和單位領導,大家都埋怨我怎么會到小崗,去哪里都比到小崗強,小崗太難搞了,是搞不好的,不要說出成績,不出問題就好了。但是沈浩并沒有被大家的看法嚇到,而是迎難而上。他說:“既然來了,還后悔嗎?要退縮嗎?絕不!”
正是基于這樣的信心和意志,在他的帶領下,小崗村的路修了,養(yǎng)豬場有了,葡萄園、良種基地、蔬菜基地、還有旅游都搞活了。最重要的是改變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識,人們不在抱殘守缺,從開始的不相信冷眼相待,到后來的積極參與小崗村的建設。短短幾年,小崗村發(fā)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都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沈浩日記》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記錄。“晚七點多了,還在村東頭忙著研究布置明天修路開工的工作,房東打了三遍電話催著回來吃飯”,“從工地回來,已是夜里11時了,天漆黑、寂靜,還下著雨”,“北風呼嘯,零下五度了,這兩天老是停電,因沒有燈光,更加重了屋內的寒氣”。從這些日記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我們坐在家里享受美味的時候,沈浩還在為小崗村的發(fā)展忙碌;當我們睡在溫暖的屋子里的時候,他卻要在沒有燈光的寒屋里度過一夜。
沈浩,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譜寫著一首當代共產黨員之歌。人民是喜歡這樣的村支書的,人們是愛戴這樣的領導干部的。從沈浩的日記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沈浩三年任期結束之后,小崗村的村民們要用按手印的古老方式來挽留他們的好書記,也就明白了一個平凡的村支書為什么會受到老百姓這樣的擁戴。
在小崗村的改革中,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沈浩受過誤解,挨過打,也曾經考慮過自己的人生所得,但最后他都沒有退卻,而是一心一意地躬身于小崗村的建設中,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品質。
在小崗村的六年時間里,沈浩在家里呆得時間還不到100天,上有88歲的老母親,下有十幾歲住校的女兒,沈浩沒有盡到為人父為人子的義務,雖然他也曾有過內疚,可是面對那些龐雜的工作,沈浩還是選擇了小崗村。“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fā)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從這幅挽聯(lián)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崗村的老百姓對沈浩的高度概括。
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篇二
我不是小崗人,也從未到過小崗村,只是偶然讀到的陳桂棣、春桃的《小崗村的故事》。一口氣讀完它,沒想到自己會受到如此大的震撼,居然有種走長征路的感覺,漫長三十多年,好像親身去農村吃了一回苦,受了一茬罪,中國農民曾經的貧窮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眼前。
小崗村——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這座導致烏托邦似的人民公社體制解體并從根本上孕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動員十三億中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村莊在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坎坷與輝煌并存,辛酸與成功同在,但如今看來,小崗村還是如此地落后。讀《小崗村的故事》,似乎我正在一步步接近農村的真相、中國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的真相。那么,就幾個主要的問題我談談自己淺薄的想法。
小崗村改革為何開始?——十年““””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大部分地方“左”傾思想仍然嚴重,計劃經濟體制依舊禁錮著人們對自由經濟的向往。安徽省鳳陽縣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而小崗村又是鳳陽縣典型的貧困村,正如書中所說:小崗的窮,全國少見,窮得像崗地上的石頭,光溜溜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們窮得走投無路了,才會冒死一搏。當18個冒著坐牢和殺頭危險的小崗人在“生死契約”上摁下紅手印時,小崗村的經濟改革就走上了一條坎坷甚至悲壯的發(fā)展之路。
為什么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崗村現(xiàn)在卻是如此落后?率先開始“包干到戶”,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也是全國最有名、相當受中央重視的小崗卻沒有真正走向富裕。正如鄧小平所說,1978年前后,中國正處于一個大發(fā)展、大變革時期,即使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權力高度集中的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有了諸多變化,農民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從《小崗村的故事》這本書中我能深切感受到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路有多么艱難,它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變革,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經濟與政治已經不可分割,經濟體制改革必然要求政治體制的改革。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崗村改革受到的政治阻力!“張浩來信”、黨的政策、瞎指揮、領導干部的面子工程、腐敗貪污現(xiàn)象等等嚴重的障礙,小崗村這個脆弱的貧窮村莊又怎能承受得住呢?
小崗村多年房屋、配套設施建設問題一直沒能得到解決,而在1998年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話、彩電、自來水、粉刷房屋煥然一新等等,就在村民納悶為什么多年沒解決的問題卻突擊得到解決,他們才知道是農村改革大包干二十周年,江澤民同志要來視察小崗村,村民說這是官方投資突擊搞起來的,上級不希望小崗給安徽丟臉;2008年胡錦濤同志視察小崗村,()本來定好的當年十八戶簽約大包干的代表除去去世的都統(tǒng)一參加與胡錦濤同志的會談,結果最后只允許四家村民參加。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對“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的形象、真實、感人的刻畫。30多年來,大包干的實際帶頭人、小崗村出名的第一功臣、為小崗村翻身解放嘔心瀝血苦苦奮斗的嚴宏昌,仿佛是被中國農民式的陰謀搞得灰頭土臉。在大包干紀念館中的介紹,嚴宏昌卻成了當年大包干的副隊長,后來才當上生產隊長的嚴俊昌成為了當時大包干的隊長;嚴宏昌一直想入黨,遞交了許多次申請書一直沒能入黨……
為什么小崗村的商品經濟一直發(fā)展不起來,工廠企業(yè)一直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政治干部給出的原因是:要保持小崗村的穩(wěn)定,農村就該靠干農活、靠種地養(yǎng)活。其實,事實絕非如此。嚴宏昌作為“影響中國改革三十年三十人”之一且排在榜首的人難道不夠黨員的格?還是背后有人操縱他的入黨問題,遲遲不肯接受?個中原因,值得深思。
總之一點,要想經濟體制真正地改徹底,首先就得進行政治改革,改干部的作風、政治政策、運作程序等等。惟其如此,方能進步!
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閱讀了《我愛我的祖國》這本書,其中《小崗村的創(chuàng)舉》這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在安徽省風陽縣風梨公社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手印分田到戶的舉動,打破了農業(yè)生產經營和分配上的“大鍋飯”。這個年年靠救濟的村子一下子向國家出售了許多的余糧和油料,并歸還了向國家借的貸款。第一次留足了集體儲務糧和生產儲金,小崗村人終于吃飽了肚子。鄧小平爺爺在1980年5月肯定了小崗村的做法,并發(fā)出通知,肯定了大包干和包產到戶的改革行動。中國在此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yǎng)活了世界上22%”的奇跡。
在實際生活中,我覺得我的家鄉(xiāng)也像小崗村一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看,腳下的這條既干凈又寬敞的水泥馬路,原來是又臟又窄的,而現(xiàn)在還會有人按時給它洗“臉”呢;還有那溪流,本來里面有許多的垃圾,臭哄哄的,現(xiàn)在這兒卻是小魚小蝦的樂園了;瞧!那一座座的泥巴屋,已憂了雄偉氣派的豪華套房;還有那雜草叢生的土地,現(xiàn)已被政府出錢做成了美麗的街心公園,老人們可喜歡上這兒來了。再來看看我們學校吧,墻壁換上了潔白光滑的“新衣裳”,桌椅板凳下崗回家頤養(yǎng)天年了,上崗的是抬頭挺胸、非常帥氣的新桌椅。還有那剛上任的電腦博士代替了它的老前輩——投影儀。同學們看著這些都笑開了顏。整個校園洋溢著一種華麗而樸實的氣氛。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與以前的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簡直不可思議。我記得爸爸媽媽跟我講過他們小時候連飯都吃得緊巴巴的故事。吃多了,大人要說一通,豬肉、雞肉也是只有在過年過節(jié)時吃的。但自從分田到戶,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家家蓋起了新樓,戶戶配齊了電器,甚至有的人家還買來了小轎車……現(xiàn)在,父母巴不得讓你多吃些,設法讓你吃好點,每天還能利用電器為我們服務。啊,我能生活在這個時代,真是太幸運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感謝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感謝鄧爺爺給我們帶來的第二個春天,感謝父母的辛勤勞動!
我相信隨著時代的遞進,隨著科學的進步,隨著人類的文明行為,會讓祖國越來越繁榮,越來越美麗!讓我們共同見證明日更加強大的中國吧!
小崗村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8.信仰 觀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