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讀后感
清塘荷韻讀后感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清塘荷韻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一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于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美好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斗。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于面對困難和險境……今天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文章中大量筆墨,作者都著重描寫了荷花生長的過程。起初,作者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己的“心病”,說明了養(yǎng)荷花的原因,為后文荷花的誕生作了鋪墊。下文中作者又記敘了自己播種荷花、盼望荷花出現(xiàn)的急切心情。如:“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這些語句生動的勾畫出作者對荷花的盼望和喜愛,語言幽默淳樸。后文中描寫了荷花的生長之盛與不同尋常的特點: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我想這幾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與煎熬中,早已超凡脫俗,不與那些受幫助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過磨難的人或物,他們的身上都閃耀著純潔而無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愛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愛的小波斯貓會見到水中的“白玉盤”,心生趣意,竟縱身一躍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發(fā)笑,感到憐愛,同時這也側(cè)面寫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無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這塘美麗的“季荷”即將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么心情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多么豁達的作者,我想此時,作者已被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瀾不驚,寧靜高雅,充滿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寫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為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yīng)該具備的品質(zhì),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guān)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tài)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后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美好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xiàn)了月光溫柔嫻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后文中“薄薄的青霧”“ 籠著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寫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 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寥寥數(shù)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zhì)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于是文學(xué)巨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guān)鍵是要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二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這種文章無需擁有奢華的談吐,或是大肆宣揚的沖力,只是品味這清雅的字眼,就好似用指尖捻一瓣滴掛著露水的花瓣置于鼻翼兩側(cè),任芳香縈系于飄渺之中。
荷花,清新優(yōu)雅、堅貞純潔,無論是“出淤泥而不染”,還是“至今蓮蕊有香塵”,她從古至今就是人們心中圣潔的象征。今天漫步在季老先生的荷塘邊,在靜謐的典雅中我發(fā)現(xiàn)了荷花如強者張揚生命,又似智者靜默無言的一面。
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空水塘里,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安然冒出了綠芽,含著老人的心愿,那五六片圓圓的小綠葉在泛著漣漪的水中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游走到四方,數(shù)不清一天長出了一百片還是兩三白片,這頑強而高潔的生命不會辜負老人寄托的希望,來年在水下長眠的荷花還會亭亭出水,為路人送去一份甜美。
“別有池塘一種幽”,在荷塘邊半臥在躺椅上,看月光縝密地排列在水霧荷葉之間,注視著荷花出水向天空伸展,可是總有一天,她們將成為殘荷。其實,荷的一生與我們的人生道路頗有相似,我們在童年和少年默默地蓄勢待發(fā),待到青年時期一躍走向社會,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光華過后,便在滿心歡愉中輕輕離去,什么都不帶走,只留下一生的光彩榮華,進入一個永不蘇醒的夢。“池花對影落”,說與其相似,不如說彼此相連。這瓣零落的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安享綻放之歡愉,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投入曾今撫育她的水中,這是一個她曾夢寐向往的天堂。
這種徹悟正清白地擺在我面前,如一個智者在闡述高論:竟然注定任何生命都有完結(jié)的那一天,那為什么所有人都向往生存?荷,你歷經(jīng)生的艱難,埋沒于腐朽的淤泥卻積蓄了三年的希冀,在緊裹著的黑色鎧甲中夢想著綻放的那一天,也許你弱無力的葉片被灌輸了頑強的血液,還是老人的真心感動了上蒼,你浮水而出,憑著你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創(chuàng)造一生的輝煌。你明白秋天的到來意味著什么,殘荷,失去了路人贊賞的目光,你卻注目時間淡遠,在你生命的輪回中,死亡只是一種宿命。
荷,你的消逝換來來年春天里的新生,你無所顧忌,因為這一生只為綻放,別無所求——這就是使命。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三
拜讀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不禁被文中優(yōu)美的言詞,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蘊藉,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濃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文章構(gòu)思之巧妙,寫作之精良,實令我贊嘆不已。
再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覺兩文之差異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達了自已淡淡的喜悅與哀愁,這便與季先生強烈的希望之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寫荷花,朱先生在觀賞美,而季先生是在創(chuàng)造美。觀賞美的人每當發(fā)現(xiàn)美中之不足。便多幾分惆悵,但創(chuàng)造美的人會癡迷于美中,戴著美的眼鏡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無瑕疵,他沉浸在美中,樂觀看世界,永遠有希望,永遠有快樂。
在《清塘荷韻》中,季先生行文嚴謹,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十分明顯,一條以荷塘中荷花情況為線:先寫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現(xiàn)在全無,再寫我種蓮子,接著寫第一、二年塘中仍無荷花,然后了寫第三年“塘中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葉片”,最后寫第四年荷花生長旺盛,荷葉“遮蔽了半個池塘“。另一條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先是塘中無荷花,作者“總覺得是一塊心病”,再是種了蓮子作者微有希望但情緒還比較消極,接著作者的期盼日益強烈,然后兩年過后塘中仍無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繼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長出“五六個葉片”。作者自白“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后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
整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行文,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交待清楚,過渡自然。兩條線索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它們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筆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真可謂是:相輔相承,相孕相生。
從文章的許多方面而言,《荷塘月色》與《清塘荷韻》都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首先《荷塘月色》是以空間順序行文,頗有些游記的味道,這是寫作順序的不同。其次,《荷塘月色》的內(nèi)容以作者所感為多,它是抒情散文。但《清塘荷韻》的內(nèi)容中作者的所感相比之下便顯得十分單薄了,它們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舉一動中,較為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韻》更是全無蹤影,因此我認為與《荷塘月色》相比之下,《清塘荷韻》更傾向于敘事散文,此乃文體之異也。接著,《荷塘月色》是以“荷塘”這一地區(qū)作為寫作對象的,文章以寫景為主,這就決定了它的寫作手法,即《荷塘月色》是在寫荷塘范圍內(nèi)作者所見之景,描寫的景物眾多,強調(diào)的是景物間的相互搭配,所要表現(xiàn)的是荷塘周圍景色的和諧美、整體美。而《清塘荷韻》中,季先生描寫的景物就具有了單一性,他只刻畫了荷花,表現(xiàn)他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寫作中采用了一枝獨秀的方法,而對其它景物只字未提,這是寫作手法的差異。
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細節(jié)間的區(qū)別。如:同樣是因為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嘆于自然力的偉大。同樣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說它色白,為點綴之物,但季先生說它“紅艷耀目”,“凌駕于荷葉之上,迎風弄姿。”最后,我要說兩文結(jié)果不同,朱先生最后是“什么都沒有”欲超脫而不得,心情郁悶。季先生最后得到了滿塘荷花,并且這些荷花被命名為“季荷”,他心中自然無比愉快。當然,兩篇美文在用詞、造句、修辭等眾多方面是近似的。這里便不消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