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5篇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資料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1
走近梭羅的小木屋,走進那片翠藍色的湖畔,呼吸都變得順暢而舒適,仿佛終于覺察到了,自己在這世間,是如此美好而又獨特的存在。
我走進文字,不由自主就走入了那片比桃花源更美好而生動的世界中了。春夏秋冬,稀疏的人來車往,幾個偶爾拜訪的客人,小木屋外各種被作者細心用文字照料到的珍木花草和各處棲居的小生靈……
當然,最令人心馳神往的就是那潭湖水,倒映著碧藍的天空,通往無限的湖底,我永遠都會記得,冬天,那湖水會結成碧藍的,翡翠一樣的冰,里面還有各種形狀的小氣泡……
作者說,瓦爾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岸上的樹木花草是它的睫毛,周圍的山脈則是眉毛。自然最杰出的作品應當是水,是這萬物之源啊!
我想,瓦爾登湖不僅僅是地球上的一個坐標,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內心都存在的一片廣闊而深遠的地方,清澈,明亮,包容所有,潤澤萬物。
“至于未來或者前景,我們應該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順其自然,別明確限定我們將來應該是什么模樣,至于過去或者從前,那就像我們的影子,無非是表明我們還在陽光下活著而已,應該將其拋在腦后?!?/p>
當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認同書中提倡物質極簡的樸素主義,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里,那些凡事自給自足的情況已經相去甚遠,人與人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成為某種產業(yè)鏈所連接的共同體。
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讓內心時刻保持獨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2
因為年前搬家,又是借的房子,處處逼仄,所以把幾乎所有的書一籠統(tǒng)打包送到了鄉(xiāng)下的老屋。留在手邊的也就那么三五本,其中之一,便是《瓦爾登湖》。
20--年的年初,注定是要被歷史和后人所記取,即便滿目瘡痍,即便不堪回首?,F(xiàn)代文明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面前表現(xiàn)得遠比我們想象的脆弱,哪怕人類在十幾年前曾經和另外一場大流行遭遇過。這樣的場景像極了《屋頂上的騎兵》的相關畫面:黑死病席卷了中世紀的歐洲大地,群體的無助,單個人的渺小,一一呈現(xiàn)在觀者的面前。同樣,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也有個體的星星之光閃耀,尤其奪目。無關愛情,關乎人性。
也就是在這段保持社交距離的日子里,空閑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平素零碎的時間里習慣的手機信息瀏覽突然讓人無法忍受,才在某個午后看到了它--《瓦爾登湖》,斜在飲水機的旁邊,還是那熟悉的封面,藍得徹底的背景。
“當我寫后面那些篇頁,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地生活著,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筑的木屋里,距離任何鄰居一英里,只靠著我雙手勞動,養(yǎng)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兩年又兩個月。”當梭羅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又是文明生活中的過客了。我們每個人,特別是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當中的一分子,更是迷失在了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有多少人還能停下腳步去體會曾經的篤定和鄉(xiāng)野的樂趣?
書的作者也是在紛亂的城市生活中,在生命的那個時間點,突然覺得自己需要另外一種生活,他希望自己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需要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自己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生活過。他其實只是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我突然想到這段時間紅遍全球的李子柒,這個來自四川深山里的姑娘,她一直在美拍上上傳古風視頻,記錄著生活的片段,她會去上山爬樹、砍柴捕魚,甚至像一個農人一樣去種植棉花,只為那一床厚實的滿是陽光的棉被。我在想,隱隱然她暗合了當年梭羅下定決心截取生命中的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長去“任性”一把的行徑,也難怪她受到了大眾的關注和追捧。
瓦爾登湖畔的四季輪回是如此的美麗,梭羅用近似白描的手法予以一一記錄,在我,因為有農耕的經歷,很容易引起共鳴。即便沒有類似的生活過往,我想也會被他的純粹、樸素所吸引。我們來看:還在任何土撥鼠或松鼠竄過大路,或在太陽升上橡樹矮林之前,當時一切都披著露珠,我就開始在豆田里拔去那高傲的敗草,并且把泥土堆到它們上面,雖然有些農民不讓我這樣做,——可我還是勸你們盡可能趁有露水時把一切工作都做完。一清早,我赤腳工作,像一個造型的藝術家,在承露的粉碎的沙土中弄泥巴,日上三竿以后,太陽就要曬得我的腳上起泡了。太陽照射著我鋤耨,我慢慢地在那黃沙的岡地上,在那長十五桿的一行行的綠葉叢中來回走動,它一端延伸到一座矮橡林為止,我常常休息在它的濃陰下;另一端延伸到一塊漿果田邊,我每走一個來回,總能看到那里的青色的漿果顏色又微微加深了一些。我除草根又在豆莖周圍培新土,幫助我所種植的作物滋長,使這片黃土不是以苦艾、蘆管、黍粟,而是以豆葉與豆花來表達它夏日幽思的。
時至今日,因著父母還生活在遠郊,一年中總有那么一些日子,我會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田野,老屋前的大河依舊默默地流淌著,沒有了孩子們夏天在河水中肆意的玩耍,沒有了柴油機船突突的聲響,代之以整飭一新的駁岸,以及河道內舒朗有序的水生植物。城市管理對鄉(xiāng)間的改變和沖擊隨處可見,固然更為有序,整齊,但隱約少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不可能再一個猛子扎下去撈河蚌,也不可能在水草豐茂的灘頭下網捕魚。特別是時不時呼嘯而過的汽車,一直在提醒著城市對農村的蠶食,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對農耕文明的碾壓不可回頭。
三十年前,我離開這里去城市求學。每逢假期返鄉(xiāng),總會看到少年時熟悉的風景和人物。然后娶妻生子,每每回來,總還能滌蕩人心,繼續(xù)前行。這里,就是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自然的生息會給人以安慰和力量。如今,故鄉(xiāng)已經和原來的不太一樣了。每個人都會留戀自己的故鄉(xiāng),但當年的故鄉(xiāng)只會在夢中存續(xù)?,F(xiàn)實,改變太多,可能永遠無法找回。年輕時要逃離,到了此刻,卻奢求回來,回到雞鳴下地去,狗吠炊煙歸的狀態(tài)。
其實,我也許從來都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和美如畫。親歷其中之人說不定也是不堪其苦,只是沒有選擇而已。無論梭羅,還是李子柒,總歸還是刻意,永遠不是真正的農人。
重讀《瓦爾登湖》,特別是20--年的當下,感受不同當年。人是被時代裹挾著前行的,但凡心中還有自己的一片田地,便是好的。即便再也聽不到蟲子在林間的叫聲,看不到夕陽下晚歸的耕牛,但畢竟,還在自己的記憶中。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3
每次抬頭仰望天空,我知道這再也不是我們小時候居住的環(huán)境,然而只有在我們真正的家鄉(xiāng),我們才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記憶。
春天,我走在麥田里,廣闊的麥地似乎只有在藍天下才突顯的那么翠綠。田間的溝塹里長了一些春風吹過的小白花。麥田很大,我知道,再廣闊的麥田,我從這頭也可以走到那頭,但是我還是只走到了麥田中間,老人說,人走累了就要停下來歇一歇,我知道我走了一路,那時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累,但我還是停了下來,躺在麥田中間歇了一歇,直到白云吹盡,村煙裊裊,不用田頭有人喊,我知道要回家了。
夏天,我在進樹林里,有人說里面有啄木鳥,于是我走進去一直在尋找,每次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形。我知道她一定在啄木頭,似乎一點點的告訴我,她在哪,可是我就是找不到。我慢慢的往前走,看到一口枯井,我小心翼翼的探著頭,我知道里面不會有寶貝,甚至還有蛇,因為我看到了井口長滿了紅色的野草莓,大人說,那是蛇吃的,小孩子吃了會中毒,我知道大人有時候也會騙人,后來我吃了一口,也沒中毒,但我感覺我如果我再吃,有可能就會中毒,因為我心里還是害怕,我知道惡毒的事物都會用美好而艷麗的顏色去包裹。于是我倏然的跑出了樹林,走回了家,我沒有把吃野草莓的事情告訴父母。
秋天,我爬到了山上,人們都說這里站的高,看的遠,這里其實就是一座荒山,紅褐色的石頭裸露在外面,熙熙攘攘的松柏布滿了塵土,顯的是那樣的老氣蕭瑟,唯一的景色是這里有一片蘋果園,不是紅彤彤的蘋果,結滿的是青澀的蘋果。我知道她一定很酸,果農說,酸就是要收斂??墒沁@里卻沒有孜孜矻矻的秋收場景。我沿著山澗的溪流走,沙石都被時間打磨的那么圓潤,我聽到他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我知道他在告訴我,原來他也有棱有角,有模有樣,現(xiàn)在他卻是這個樣。
冬天,我哪也沒去,就站在雪地里,看那綠皮的火車從白雪皚皚的大地上駛過,異常耀眼。轉那間,看到雪地里一條小動物留下的覓食的足跡,足跡是那么輕,那么淺,可是還是被我看到了,我知道,那一定是刺猬在走過。
是的,我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我走過了四季,卻沒走進你的心頭里。我開始懷念小學里那顆一到冬天就白發(fā)蒼蒼的烏桕樹,開始懷念一到夏天就果實累累的菜園地,開始懷念一到秋天就麥場地。我知道先生,那就是你的家鄉(xiāng)。
我也知道等我老了,我也會懷念現(xiàn)在的城市,因為這里是我打拼地方,那里同樣有不一樣的'麥地,不一樣的啄木鳥,不一樣的山,甚至還有我沒有看過的大海,但我已經知道他們會是怎么樣,這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4
我有點強迫癥,不管他多啰嗦,多無趣,總會認真看梭羅講他的故事。拿到今天看,他所說的事情有些編排真不敢恭維,講今天已經成為常識的商業(yè)經梭羅表現(xiàn)的很有耐性,且很賣力,淺顯的道理也能占位。不過也有新視線,畢竟這是19世紀中葉的作品,當談到和天朝做生意的情景時,一個詞蹦入我眼簾:天朝,我特意看了注腳,果然不假。Celestial Empire,這在英漢詞典上是天朝大國的意思,這里專指中國。十九世紀往前推100多年前,中美就有貿易往來了。沒有飛機,都是貨船載運。因為飛機是與電視、電腦并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發(fā)明之一,用于運輸和軍事也是其前夜的事情。文中不僅還透露當時已有了一些金融保險業(yè)務和電報之類的科技成果,16世紀發(fā)明的對數(shù)表也廣泛應用航海,我估計對數(shù)計算尺也會有。書中所說當時美國向中國出口土特產和松木外,還有大量冰塊。這里的冰塊至于是用于冰飲,還是工業(yè)冰或醫(yī)療就不可知了。當時運輸冰塊做好了確實是大貿易。塞勒姆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港口,而在州府波士頓就有個叫弗雷德里克·圖德的“冰王”專經營此生意,據說1860年統(tǒng)計當時紐約每三個家庭就有兩家每日訂購送冰服務的。原因是冰箱還沒有發(fā)明,這種最原始的冷藏方法需求巨大,加上天然冰在寒冷地區(qū)隨手可取,就是需要勞力和運輸,沒什么技術含量,人人都可以做,所以并不需要大資本。更有點像史記的是,書中還講當時貨船的船長,也是領航員,主要還是貨物的主人,同時也受理保險業(yè)務,來往通信、發(fā)電報、記賬、卸貨,還有什么市場行情,貨運目的地是否有戰(zhàn)爭,如此等等都說明:船主必須是個多面手。
梭羅講述當時的國王和王后定制的衣服都只穿一次,被梭羅笑諷為“掛干凈衣服的衣架而已”。也看出梭羅從來不拿穿著以貌取人,我說“人的氣質也是一樣”,很多招搖過市的騙子的語言表達力和非凡的記憶和演講力都不足以說明他品行的可信度。而普通人的相信除了情緒被麻醉換成欣賞外,只會剩下麻木,被常常愚弄就成為自然的事情了。梭羅強調的就是一個句話:“人是否高貴不在外表的衣著?!庇盟卑椎脑捳f就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因為衣服打補丁而被我看低?!倍芏鄷r候,人們穿衣打扮在意“追求時髦,更在意別人的看法,而不是考慮衣服的真正用途?!比绻粋€人能赤身裸體,狗預見他都不會當陌生人亂叫。他反復詳細講解穿衣的外表與內在人格的關系,無非是講一個道理:“真正可敬的不是人們常關注的、受到尊敬的東西。”我很理解梭羅的意思,我也常說:人們都不穿衣服走在大街上,人們產生另一種審美和觀賞力。如果人類進化中尾骨沒有退化,肯定會留下帶毛的尾巴,至于尾巴的顏色,光滑度,還有那些說狗帶白尾巴尖喜歡吃雞的說法也會像病毒一樣宿主人類大同意識。而梭羅更確信“女人的服裝永遠做不完”這條真理,也反襯出絕大多數(shù)女人更愛外表、更圖虛榮,也更容易上當?shù)倪壿嫛_@也是當今國內旅游業(yè)騙術花樣翻新而不絕,還屢屢成功的固因。對穿著用索羅的話進一步說:“假皮,它并不能分享我們的生命?!?/p>
梭羅還把我們穿的衣服比作外長植物。這在今天植物分類中已經過時了,但是梭羅的意思是人們里三層外三層所穿的衣服就像這類植物組織生長所形成的年輪,年齡越大年輪越多。比如雙子葉植物類的蘿卜、白菜、大頭菜、土豆,尤其人們的穿衣更像是大頭菜之類。但是“每一代人都嘲笑舊的款式,但又虔誠地仿效著新的款式?!睆目v向說,身體被一層層被衣服包裹,都是給沒頭腦的人看的假象。就像白菜、大頭菜,越靠外邊皮越厚。最不見人的反而在最靠近皮膚的最后一層,也深藏人的羞恥。如果都見了,既穿著簡單豈不更美好,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撫育我們的大自然。從橫向說:著裝不分新舊,不分時尚,就像人的尊嚴不在外表,按索羅的話說:“如果哪個國家的服裝已經達到了某種尊嚴的藝術境界,我認為這是站不住腳的?!彼罅_此段最后的贊許:文身并不算什么陋習,不能僅僅因為它刺人肌膚,不可更換,就稱其為野蠻。我理解,文身必經是用生命體做圖,總比著裝的掩飾來得真實。
談完穿著,接著梭羅又談住宿。人沒有住宿的地方,很難在自然界生存,尤其是寒冷的地區(qū)。而梭羅把家庭的本源歸宗于人的住宿需求,而不是什么愛情。這和馬斯洛理論中關于人的兩個最基本的需求相吻合。但是顯然梭羅在美國、在人類是馬斯洛的前行者。愛情的高尚不過掩蓋著生理無法抑制的需求,生存的迫切最簡便的辦法就是找個能躲避自然環(huán)境嚴酷威脅的與自然空間隔離的住所,無論是心理還是肉體都能為此提供情緒和生命的安全保障。這都是通過家庭來合伙的歷史必然結局。而家庭是一個人類社會格局最小的、最狹窄的世界單位。其實不僅你在自己家里可以赤裸裸,放飛絕對的自由,甚至可以無視法律管轄區(qū)砸毀家里一切物品,如果在大自然無人區(qū),除了法律禁止也是一樣的。家庭是人工合成的,自然是天數(shù)。而社會大家庭需要的不是國家,而是所有家庭無需約束的自覺。人類幼年“有某個冒險精神的人爬進一個巖洞,把它當做棲息處?!比祟悷o論走向何處,都應該大家一起來始終不要離大自然太遠,不要總是在日益翻蓋越來越多的樓房再有什么渴望,忘卻我們孩童年紀曾經對自然界神奇的純真感受是多么寶貴啊。尤其像索羅所言我們的詩人、倘若是圣人不在所住的房里里或抒懷、或理論,我認為人類才算有了真正的成人禮。人們要想自由地去愛,要想靈魂深處得到解放,“一個棲息之所的絕對必要性是不足道的。”很多人到死都一直在為換更好的房子掙命,卻忘了與能遮風擋雨哪怕是住在戶外都對任何人一樣,毫無差別。有陽光、有溫暖永遠是真正的、最好的生活。而好的社會不僅能讓人們每天自由自在地享受呼吸和陽光的溫暖,也不會丟下一個人失去遮風擋雨的棲身之地。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5
心藏湖泊,一起聽大自然的聲音。
繆爾說過:“走向外界,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走向內心。”這可視為梭羅于瓦爾登湖湖畔獨居時的內心獨白。他提起斧頭,在樹木蓊郁的湖畔為自己建造起棲身的木屋,他把心靈高掛在世外桃源不染纖塵的枝頭,修身養(yǎng)性,感受自然的純凈,一年四季,在生命成長與凋零中,梭羅剔除生活的繁文縟節(jié),隨著自然一同呼吸,回歸心靈的本真與純凈。
《瓦爾登湖》是本自然之書,書里裝著森林、湖泊,還有林中的動物;也是一本日記,記載了湖畔的春夏秋冬。清晨即起,迎著明亮的晨光,伴著林間拂過的徐徐清風,在林木茂密的小徑上,默默看著兩只螞蟻在爭斗;或是在明亮而又深綠的湖上,輕搖小舟,驚起白翅鷗鳥,揮灑釣線漾起點點漣漪,將漂浮的思緒拋灑進清澈深邃的湖水中……春日,他靜聽冰湖隆隆作響,漸漸開凍,等候百鳥,萬物復蘇;夏季。他整日在豆田中勞作,“帶月荷鋤歸”,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大地的力量;秋時,他在瑟瑟秋風中看落葉蹁躚而下,在透明無垢的湖面上鋪開;冬天,他緩步于如水般晶瑩剔透的冰面上,看著皚皚白雪勾勒出湖邊幽徑?!叭绻戎?,扎根土里。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p>
“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凌亂地散步著破碎的森林”,“這里成了一個虹光的湖泊,片刻之間,我生活得像一只海豚”,“這一面鏡子,石子敲不破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里彌補?!彼罅_筆下的自然美的驚心動魄。慢慢品味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熱愛,對山林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瓦爾登湖是他的庇護者,大自然是他無窮無盡的良友,于是梭羅寫道“到了這里,他們填充著的小房屋是,不尋求那些本來就沒有的娛樂;休息好比宴席,一切聽其自然,最高貴的心靈,最能滿足自滿。”“我隱居在樹林,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一泓碧水將他身心的濁氣滌蕩盡,坦蕩如赤子,讓他放空內心,思考哲學,給他保持純凈的力量。正黃昏,云朵暖暖地凝著,泛著夕陽的色彩,山坡下一片湖水正兀自地藍,低低掠過水面的是幾只白鷗,深深伏在湖底的是古樹的根節(jié)—這,不就恰是瓦爾登湖嗎?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無論兩條腿怎么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改接近”,偶然而至的訪客是他冷眼審視塵世的一扇窗,心靈有意識的努力與思索,自然不可描寫的純潔與恩惠才是他真正的佳鄰。無人為伴,此心天地同,在碧藍澄澈的湖水中,翻滾的不只是梭羅的軀體,還有鮮活豐盈的思想,思想的盡頭是神圣的神秘,拓開了宇宙空間,又化成獨立自由之箭,只在此湖畔,飄逸不知處。那個時代,是風起云涌的工業(yè)革命時代,當各類吊車馬不停蹄的建起越來越高等娥摩天大樓,人們一窩峰地離開耕地,涌進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壞,梭羅被人們視為異類,遠離朋友、親人,離開工業(yè)社會,走向田園,走向瓦爾登湖,因為他覺得,遠離世俗的時光是拋卻外在束縛獲得豐富內心的自我修煉時光。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中有“假如說人生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覺得梭羅就是瓦爾登湖的擺渡人,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給予這位哲學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荒地里,奮力揮動著開荒鋤,—就像安泰一樣獲得了力量,他在湖邊,享受著孤獨與寂靜,像一棵樹,不妨礙他人生長,它孤獨的站立著,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發(fā)出許多蒼綠黝碧的、快樂的葉子。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一書中寫道“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愛自己,也學會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彼罅_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孤獨境遇的-“我并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并不比瓦爾登湖更孤獨……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中的一朵蒲公英更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醡醬草,或一只馬蠅,或一只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寂寞”,梭羅沉浸在自我世界,他在瓦爾登湖建立的不止是一間供其居住的木屋,也是他精神棲居的家園,一個人的生活終究是孤獨,但是在梭羅看來,孤獨是一種享受,懷著一顆向往大自然生活的心,寧靜的踏上了這段洗滌心靈的道路,,而在這個被世人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的在空間里,孤獨的在思想中,享受著這一切外人所不理解的美好,孤獨不但沒有讓他變得閉目塞聽,相反,他的生命變得更加圓融通達。
無論是世界的另一端,不同時空下,“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阜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還是梭羅筆下那愿以血肉擁抱自然的純真的炙烈之情,都是返璞歸真思想的結晶,他們似乎擁有共同的共識—精神的貧瘠遠比肉身的貧瘠更可怖。梭羅如是說,他靈魂的必需品,大概是璞玉般的湖水,繁茂的森林,是智者的文字,是思維的深邃,是內心的寧靜……他將在利欲中熏烤過的靈魂搖曳到湖畔,捧一鞠清洌的湖水洗滌去殘留的塵垢。任世界喧囂直上,淡然獨守一份古井無波的安恬平靜,他的一生是如此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他一個人,一支筆,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他曾說,他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誕生在了麻省的康城;我卻說,麻省的康城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孕育了這位孤獨的思想者-梭羅。
閱讀《瓦爾登湖》優(yōu)秀讀后感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