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800字高二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
《白夜行》是一部超凡脫俗的犯罪文學。小編為大家?guī)韼灼栋滓剐小纷x后感供大家閱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白夜行》讀后感一
《白夜行》是我接觸懸疑小說的“開山鼻祖”,可以說,這本書很是吸引我。作者東野圭吾細膩而縝密的思路構造出一起殺人案,在通過一件又一件看似毫無連接的事情,反映出了事情的真相,隨之答案變像拔竹筍般一層一層給揭開了,即使過程挺復雜,但結果卻十分明朗。
這本書經朋友提起,偶然我在電子書上看到了這本書,也便饒有興趣的點了進去?!鞍滓剐兄谩本痛苏归_。
開篇講到的警官笹坦?jié)櫲陂_始的我認定的是主角的,但這篇小說可就不像其他小說一樣了。下一秒,出現(xiàn)的陌生人名源源不斷地涌來,似乎每個人都是不同故事中的主角。那些人物全部都參雜在一起,這樣,腦海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人物關系圖,他們都相交著,稍一不注意,什么重要的人物和信息就被錯過了,也便連接不起來了。
其實看這本書,我是抱著已知的心態(tài)去看的。當我看到三十幾面時,那個朋友就跟我劇透了一些。我說:“我怎么看著每個人都是兇手啊?”她倒也沒繞彎,直接說出了兇手:“其實兇手是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都是他們倆在搞鬼。”我吃了一驚:“啊?他們不是學生嗎?”在那時的我懷疑過他,書中初次描寫他的時候,就寫出了他眼中的黑暗。實際上,書中開始將每個人都寫得十分有嫌疑,以至于我失去了方向,便很自然地隨警官一起排除了這個手無寸鐵的小學生。至于雪穗,我倒真沒在意,也只覺著她是個配角,一個毫不起眼的人物。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弱小的女子,竟藏著如此黑暗的力量。朋友賣著關子說:“你往后看你就知道了。”
就這樣,我懷著猜測的想法看完了這本書。那起殺人案的答案在十九年后揭曉了,但書中的結尾卻撲朔迷離,似乎很多事情還沒搞明白就匆匆收尾了。雪穗到底愛的是誰?或者說她誰都不愛。當偵探做出雪穗愛的是高宮誠的猜測時,我只是半信半疑,冷血的雪穗怎么會愛上人呢?真不敢想象。但當時偵探說出了理由,我相信了。但看到結局,我的思路圖瞬間崩塌,就像一棟大廈發(fā)生了嚴重的地震,立即就變成了一團廢墟,慘不忍睹。桐原亮司愛的是雪穗,那他們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僅僅是互補互利的嗎?雪穗對亮司的感覺是怎樣的?
后來,與朋友一起探討,她說亮司和雪穗是互相相愛的??墒俏疫€是不太認同,腦中又回想了一遍結局:桐原亮司已被警官發(fā)現(xiàn),他趕緊逃,最終選擇了自殺,雪穗連看都沒看一眼就走了。雖然雪穗的做法是明智的,也許不想讓亮白白自殺而被逼無奈情況下選擇了無視。可她的模樣太冷了,實在無法讓人看出她是愛亮司的。實際上書中幾乎是沒有他倆“同框”的畫面,所以這個問題很難判斷。
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對于沒有讀過《白夜行》的人來說,想必就是一個十分壞的角色了。一開始經朋友劇透,我就是這么認為的。但當我看完之后,卻對他倆,特別是唐澤雪穗,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同情感。他倆的確是讓人捉摸不透,可他們?yōu)槭裁纯此剖值膹姶?唐澤雪穗自小時候一次精神摧殘,便認定了自己一無所有,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不再懼怕什么。這也正是她所說的:“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讀后感二
故事開始不久就似乎偏離了本格推理,除了玄而未決的疑案和并無證據(jù)的臆測,整個故事變成無數(shù)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采用了特殊的敘事手法,時間跨度近二十年,甚至超過了案件的時效性,僅通過零散的片段來敘述,男女主人公各有獨自的故事主線,表面上兩條線路完全沒有交集,男女主人翁沒有見過一次面,沒有說過一次話,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拋出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jié),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通過各事件片段細微之處的聯(lián)系從側面揭示出男女主人公間的關系。對作品的閱讀快感,純粹寄托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以及揣測其動機。
作者采用獨特的筆法,開頭的平淡無奇,中間穿插鋪墊,情節(jié)跌宕起伏,將緊張和疑團延續(xù)到最后,足顯文筆老辣。故事由兩件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案件開始,桐源表面上已經結案,只留下少許疑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疑點,警察笹垣為此鍥而不舍地追尋真相二十年,甚至退休后還一直耿耿于懷,而這兩個還在成長過程中背負的重擔又可想而知,男孩桐源亮司因為發(fā)現(xiàn)戀童癖的父親,并出于保護好朋友西本雪穗情急之下殺死了父親,女孩西本雪穗為了掩蓋真相并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殺死了母親。雖然兩人當時逃脫了制裁,但從此之后默默背負著罪孽,開始了“白夜”式的生活以及一生的羈絆。兩條線索平行展開,西本雪穗搖身一變成為唐澤雪穗,表面上擺脫了貧窮和低下,如睛朗的藍天,人生軌跡是如此順利,桐原亮司卻像漆黑的夜,水遠生活在陰暗下,乍看之下以為他們毫無聯(lián)系,除了,十年前那場令筐垣難以釋懷的案件。也就是從那時起,兩人的命運緊緊地纏繞在了一起。警官筐垣把他們比作互利共生的蝦虎魚和蝦?!拔业奶炜绽餂]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陪,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當雪穗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也許就是在這本書中她最真實的形象表現(xiàn)了吧。那個早熟的女孩,那個表面光鮮亮麗的女孩,內心承受著怎樣的重負和痛苦?她只有把自己靈魂隱藏起來,留下美麗與優(yōu)雅,以那讓人讀不透的貓一般的眼睛窺視著世界,小心翼翼地邁出每一步伐。“我的人生就像在夜里走路,只希望能和你于牽于在人陽下散步”柯原亮司如是說,這不僅表明了他想要在熬過案件時效期,兩個人在起幸福的平靜的生活的平凡希望,更是對導致了兩個孩了的人生如此悲劇的源頭的反抗,和小小遐想:如果一切都不曾發(fā)生,桐原洋介的獸行,自己弒父,雪穗弒母,以及之后為了能在這個社會繼續(xù)存活下人自犯的所有罪行,都不曾發(fā)生,自己和雪穗只是普通人,他們頭頂上有太陽,可以毫無顧忌地手牽著手,在陽光下散步。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表面上的兩條平行線,一個在明亮,一個在黑暗,只是,在明亮的背后有著大片黑暗,這是兩人的交集,亦如蝦和蝦虎魚,共生的兩人,逃不了的依然是當初想迷離的命運。除去那此不堪,其實只是份單純的愛情,一份無怨無悔付出的感情,經得起所有代價,甚至不求所謂的圓滿的感情,除了奢望的短暫的光明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雪穗和亮司的頭頂上沒有太陽,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太陽。向他們對彼此的愛代替了太陽,成為他們唯一的光。他們是彼此活下去的支柱,唯可以依靠信賴的人,他們互相依存,這種愛也是他們殘存的最后一絲人性,正式因為有了這種愛,他們才可以繼續(xù)走下去。
故事的結尾亮司為了袒護雪穗,不惜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保守兩人之間的秘密,雪穗在最后一次也沒有回頭,看似冷酷,一則視為不辜負亮司的犧牲,二則是再也無法平靜內心的跌宕的情感,再也無法表演得恰到好處,只能選擇像白色的幽靈扶梯上樓,亮司的死也帶走了她最后一點靈魂。當愛消失的時候,一切也就結束了。
原本只是為了逃避懲罰的兩個孩子,為了過上平靜的生活,不得不犯下更多罪行,一步步走向深淵,他們在黑夜中互相扶持,互為依靠,只是他們是以出賣靈魂和戕害他人為代價得以不斷的走下去,最終也沒能掙脫罪責,正如書中介紹所說,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愛情之中悲切動容。
《白夜行》讀后感三
看完之后,自己一人靜坐了很久,心中壓抑的生疼,這種感覺像數(shù)了很久。從看第一章起便被深深吸引了,隨著命案的發(fā)生,亮和雪穗的長大,自己仿佛也跟著他們走過了這十九年。
初看時,未曾想他們二人之間會有深深地羈絆糾葛,直到后面才漸漸明了。小說未曾描寫一點一滴兩人之間的相處,卻讓人能深深感受到兩人始終并肩同行,互利共生。我想他們兩人都是這世間極為孤獨的靈魂,在他們的世界里,世界已經黑暗,再也沒有白天,在這樣的世界里他們沒有生機,沒有眼淚,沒有人性,他們以彼此作為堅強活著的意義,以彼此作為黑暗世界里唯一的光亮,他們只能不斷并肩前行。
我想,他們是愛彼此的吧。何為愛?其實每個人對愛的看法不同,他們之間可能已經超越了世間對于愛的定義。他們互利共生,擁有彼此,卻又什么都未曾擁有,他們早已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了,他們一起牽手行走在白夜之下。桐原亮司死的那一刻,雪穗便也死了,從此以后行走在黑暗里,如幽靈一般,不再有一絲光亮。
《白夜行》讀后感四
《白夜行》算是給近期看的小說拉下了謝幕,之后會看幾本關于哲學思考的書,從書中找找對自己疑惑的解答,或者是交流吧?,F(xiàn)在姑且對《白夜行》做一個簡單的讀后感。
共生。雪穗和桐原共生,雪穗說桐原是她的“光”,她在沒有太陽的白天行走,但是憑借著一點點光,她便可以一直走下去。桐原也是。但是小說的結尾處,桐原在警察追捕時自殺了。雪穗,沒有了光。兩個小孩在圖書館相識相知,有著那個年紀不符的成熟,這種成熟,一是來自于壓抑的家庭和骯臟的環(huán)境,二是來自于天生吧,或許后者還占據(jù)著很大的成分。試想如果雪穗沒有受到“戀童癖”的迫害,她依舊會成為那個事業(yè)成功的女子,會成為茶道花道都精通的很有涵養(yǎng)的女子,會被眾多男性追捧,因為,在她還是西本雪穗,一個小學生的時候,在她還沒有受迫害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了對自己的高要求:說話沒有大阪的口音;她就已經開始關注家境比較好的表姑媽并與之建立聯(lián)系;在她的那個年紀,她已經開始看《飄》;加之沉穩(wěn)、冷靜,有智謀和演技,以及亮眼的外形……這些因素讓雪穗太過與眾不同。小時候受到的身體迫害和心理創(chuàng)傷,讓她不相信自己的媽媽,因為那個媽媽是會把她賣出去的媽媽,是一個沒有保護她的媽媽,所以她會縱容親生母親自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母親的自殺讓她能順利進入新的家庭環(huán)境,禮子是她的養(yǎng)母,對雪穗很好,但是,雪穗在事業(yè)如日的時候選擇了讓養(yǎng)母安樂死,以騰出自己的精力,可以看出,雪穗是很冷漠的,卻又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在乎自己的形象。這種冷漠,來自于她只相信桐原,她生命中的光,她沒有真正的朋友,她所有的偽裝都巧妙地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她把婚姻當成工具,把朋友當成工具,她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事業(yè)、形象,以及桐原,和她喜歡的攸冢一成。她的一生目標明確,不擇手段,以裸照的形式達成對女性的威脅,以性侵的形式達成繼女對自己的友好和臣服,因為受過這些苦,所以明白這種形式對女孩的摧殘是致命的,在高中時期是裸照,而再婚后卻變成了性侵,方式的轉變,是否是雪穗對世界的進一步冷漠呢。一點點的更加冷漠,到后來,別人的生命她也不在乎,都勝具罷了,威脅到自己,那就除去好了。
這樣的人,絕對理性,知道自己的效用函數(shù),于是一步一步地掃清障礙,達成目標,這種絕對理性,來自于對這個世界的絕對冷漠,而對世界的絕對冷漠,來自于世界對她的致命傷害。對這個世界存有善意,不去施加迫害,也保護好自己。
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什生的。從物質上來說,沒有了農民,人們會餓死,衣食住行,各個行業(yè)的人分工合作才有個體的正常生活。沒有了國防軍人,戰(zhàn)爭會碾碎生命和希望的種子。我現(xiàn)在還正常的活著,要感謝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你們都未曾對我產生置我于死地的惡意,所以這是整個世界對我健康成長的救贖。這有點太過悲觀和卑微了,仔細想想,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絕對優(yōu)勢的一方,不需要依賴于任何其他個體呢,不存在。大家互利互惠,在社會活動中獲得效用,互相付出并得到回報,這種機制使得人類社會不斷延續(xù)。
《白夜行》讀后感五
人性的死途
——讀東野圭吾《惡意》有感
《惡意》是我讀的東野圭吾所著的第三本書。相比于著名的《解憂雜貨店》與《白夜行》,它的知名度不過爾爾。然而,這本堙沒于東野圭吾其他著名作品的光輝下的小說,卻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我一直驚嘆于日本作家對于人性刻畫的能力,在閱讀這本書時,這種感覺達到了頂點。
《惡意》的情節(jié)設置本就極其古怪:殺人兇手與殺人方法很快被,整本書后百分之八十的部分都是在探索兇手的動機。在本格推理派作品中,作案的手法被揭穿,主謀被拘捕,就意味著故事走到了終局,正義得到捍衛(wèi),世人皆大歡喜。然而在《惡意》中,一切都倒過來了。殺死,尚不是毀滅一個人最惡毒的手段。惡意,滲入皮肉貼附骨髓的憎惡、嫉妒,最后成為了不可消減的殺意。因為一直以來被幫助,被保護,被寬恕,所以反而想要殺死他——這樣的情感,在當代大部分作家筆下恐怕是很難展現(xiàn)的。庸碌之輩只能寫出感恩戴德的文字,以及“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那種幼稚而單薄的告白。
主人公野野口修從小被鄰居日高邦彥幫助,由他陪著上學,在學校里受他保護,而升入初中的野野口修卻參與了對日高邦彥的霸凌。當二人長大后重逢,已經成為暢銷書作家的日高邦彥不計前嫌,幫助同樣喜好文學的野野口修走上作家之路。但是正因如此,野野口修恨他,極端憎惡他,竭盡腦汁,不惜抹黑死人的名譽,盜取日高邦彥前妻的照片偽造與其有過婚外情,抄寫日高邦彥出版的多部小說偽裝他的幕后手……野野口修在對日高邦彥的莫名的仇恨愈發(fā)深重之時,也把自己逼入了死途。我試圖推測這一悲劇的源頭,卻發(fā)現(xiàn)幾乎是個無解的方程——野野口修的原生家庭的確可鄙可惡,然而怎會步步引導這個懦弱的孩子,走到了犯下殺人之罪的結局?沒有萬無一失的法子避免這場悲劇的發(fā)生,因為造成它的緣由是那個被提過無數(shù)次的詞語——人性。東野圭吾對人性的深刻刻畫,造就了這本書極高的欣賞價值。
刻畫人性,概括起來簡潔明了,實質難之又難。我從來都以為文學是世上最難學習的東西,因為數(shù)理化有公式規(guī)律可循,政史地也能找到確切的事實論據(jù)以支撐。然而文學,何為行文中不可違背的鐵律?何為依照所寫就能拿“滿分”的萬金油?文學的規(guī)律極難摸索清,一如人性。而當這兩樣最復雜、最隱晦的東西化為了承載者與被承載者的關系,不可不說是設下了一場對作者筆力的極大考驗。人性,或者說,人的思想、情感,那是一種說不明也道不清的,邊界混沌,尺度模糊的漂浮于五感之外的事物?!栋滓剐小防飶奈闯霈F(xiàn)以唐澤雪穗或桐原亮司為第一人稱的獨白,《惡意》中殺人者野野口修的每一句“口述”都非事實,其心里所想是由刑警加賀恭一郎轉述而出,這些安排都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回味的余地。當某一時刻的人性筆頭無法敘寫,便采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在核心四周層層鋪下細節(jié)與線索,引導作者用心體味未寫出之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未寫出的那部分思想與情感成為了支撐此書中人物形象的最堅實的支柱,而這種“戰(zhàn)略性放棄”,卻以虛無之相拔起千斤之力,達到了平白道出達不到的效果。若是非得用言語敘寫,說不定反而弄巧成拙。這便是東野圭吾最令我敬佩之處。宛如進行機巧的舞蹈,巧妙地把人心里之物掏出來鋪于紙上,又巧妙地留白,“返璞歸真”,單純讓人心來品味人心。而我就在這作者與讀者不必明言的默契中,體驗到了最好的閱讀感受。
而加賀恭一郎又是個怎樣的人物呢?我讀過不少通過他來探索事情真相的小說,然而我卻無法歸納他具體的性格。他的性格是那么模糊,水霧后的玻璃鏡一般,讓人好似馬上脫口而出,卻又無法用幾句話概括。或許是東野圭吾刻意地把他化作了一個引導符號,加賀恭一郎是不能太顯眼的,因為正如繁花的背景該是單一的碧綠,一切主謀與被害者的復雜情感都需要加賀恭一郎之口道出,東野圭吾又怎么會做本末倒置的事情呢?
合上書頁,我感到胸口一陣發(fā)悶。人性是那么的復雜深邃,順它而行,似乎一轉彎就殊明的終點,下一轉彎就成了指向絕望的死途。我相信寫出這些“負能量”在文學欣賞角度以外還有更大的價值,畢竟,閉著眼裝黑暗之物不存在,一味歌頌光明,不過是蠢材的自我安慰。畢竟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