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讀書筆記
隆中對讀書筆記寫出了諸葛亮的聰明,以及劉備的禮賢。讀完隆中對,讀者怎么寫筆記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隆中對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隆中對讀書筆記篇一
《三國演義》里面,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正是其面對亂世紛爭、豪強并起,憂郁寡歡而不得志,感到前途渺茫的時期。曹操雄勢北方,孫權獨據(jù)江東,業(yè)已坐大.......。諸葛亮與劉備寒門草舍一席促膝密談,得以隆中對策,一個大夢先覺,一個醍醐灌頂,為劉氏集團今后的發(fā)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從而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一條在淵的潛龍騰起,一條在隱的臥龍出山,雙龍聚會,正是梟雄與智翹的結合,從此而演義出了一段君臣戮力同心,共創(chuàng)基業(yè)的歷史故事。讀后感而寫得一首《隆中對》詩存念:
聯(lián)吳抗曹據(jù)荊州,覓得先機取益州。雙龍潛臥隆中對,三足鼎分天下謀。
隆中對讀書筆記篇二
東漢末年,漢室后裔劉備懷有興復漢室之志,但勢單力薄,無法與群雄抗衡。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劉備廣攬人才,籌謀大計。而此時諸葛亮“躬耕隴畝”,避世待時。在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以誠納賢,終于請得臥龍出山,并按照諸葛亮的意見開始了光復大業(yè)。
《隆中對》是諸葛亮對劉備為“信大義于天下”而問“計”所作的回答,是諸葛亮在精辟分析當時形勢特點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對發(fā)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預見。人們常說的“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這篇對策而言。
有了“隆中對”才有了三國的歷史,才有了劉備、諸葛亮的青史留名,才有了讓后人蕩氣回腸的三國歷史風云。
《隆中對》告訴我們: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第一要有很好的智力,包括知識和他的各種能力,不僅要求他本人的智商要高,知識面要廣,而且需要不斷地勤奮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才能達到思維和思想上的與時俱進,正如孫子兵法上說“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第二就是要有發(fā)現(xiàn)機遇,抓住機遇的能力。也就是說你的知識再豐富,沒有發(fā)揮出來,應用于社會事業(yè)的建設,也等于零,就算不上真正的人才,當然更不會像諸葛亮一樣名垂青史了。
隆中對讀書筆記篇三
一提起諸葛亮,大家就會想起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的神機妙算,一提起劉備,大家就會想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等英雄故事。賢能之主劉備和智能之士諸葛亮共商國家大事,會是怎樣的情景呢?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講的是劉備在第三次造訪諸葛亮的茅廬時,見到諸葛亮后,劉備問諸葛亮說,:“現(xiàn)在漢室處在危急存亡之時,但我才疏學淺,又沒有什么計謀,請問先生您有何高見?”諸葛亮展開一張地圖,詳細地分析了天下大事,劉備聽后茅塞頓開,請求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yè),最終諸葛亮被劉備一片誠心打動,隨劉備出山,共同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蜀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劉備求賢若渴,愛才、惜才、敬才的那一片赤誠之心所震撼。同時,也被諸葛亮忠心扶漢,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動。特別是諸葛亮雖然身居茅廬,但仍然苦心鉆研,學習兵法,分析國家大事,正如古人所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諸葛亮辛勤的汗水終于沒有白費,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終于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這句話又一次得到驗證,只要你是金子,只要你潛心學習,總有一天你發(fā)光的。
隆中對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4.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10.讀三國演義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