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面對黑壓壓的學生,高校教師在大課上講得口干舌燥但又孤掌難鳴,學生卻昏昏欲睡收獲很少。大課究竟怎樣上才能取得成效呢?接下來來講講大學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大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方位出擊
課堂管理要有策略
學生夾雜在眾多同學之中有一種“隱逸感”,遲到、早退、課上聊天、玩手機的現(xiàn)象相比小班課尤為嚴重。教師要確定可能出現(xiàn)的課堂管理問題的優(yōu)先級,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對策。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維持良好課堂紀律的關鍵是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學生很快會覺得課堂與我無關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甚至溜出教室。
2.不能阻止學生帶手機、電腦到課堂上,就鼓勵他們利用網(wǎng)絡解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但需確保問題足夠難,學生不能通過網(wǎng)絡輕松搜到答案。
3.在講授內(nèi)容時教師要在教室內(nèi)四處走動,從學生身邊經(jīng)過可以避免學生走神分心。
4.性格各異的學生齊集一堂,有時候難免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提出異議。為了減少異議發(fā)生的可能性,教師在學期之初應明確提出教學異議的訴求方式。在課堂上確實發(fā)生時,教師不能視之不顧,應以溫和的態(tài)度根據(jù)具體問題決定是當場或是課后解決。
反饋評價要及時
理想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有多種途徑實踐學到的知識并且獲得足夠的反饋評價,而大課人數(shù)龐大,評價措施也應作出相應調整。例如:
1.給學生布置課堂主動學習任務,并于當堂課下課時返回,教師在下次上課前檢查一部分測驗結果,以了解學生的共有疑惑,便于新課開始前解答。
2.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技術手段實時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重復講解某個難點或是讓學生相互指導或討論。
3.可行的話,將主動學習采用的練習方式融入到考試當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主動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如果在課堂活動中將學生表現(xiàn)作為期末加分項目,可以增加出勤率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xiàn)。給學生充當“教師”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及時得到評價回饋,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主動學習提高學生活力
在大課上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師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關注每位學生的聽課效果。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很難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學習效果不佳。主動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機會在課堂上臨場思考、分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過,勞埃德-斯特瓦斯認為主動學習不是講授式教學法的替代,將二者結合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師可以參考下列做法結合實際進行運用:
1.每次課上至少進行一次主動學習活動,不必過于復雜,簡單的TPS(Think,Pair,Share)策略效果就很好。
2.問題要有深度。簡單的選擇題不會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將實際問題和課堂內(nèi)容相結合,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分析并提出辦法。
3.分組學習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學生在小組內(nèi)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再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觀點,能夠促進全面思考。錦上添花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各自思考寫出自己的觀點或是問題的解決辦法,再相互討論。
4.教師可以引導討論過程,隨時提出問題,及時給出反饋,以掌控課堂的進程,而不是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旁觀者。
在解決大課學生出勤率的問題上,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技術手段解決點名打卡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逃課往往是因為課堂枯燥乏味,學習效果很差。因此,營造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是保證學生出勤的有效手段。
鏈接麥可思研發(fā)的Mita(麥可思智能助教)是一款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輕量級應用軟件,具有教學輔助、學習預警和過程性教評功能,可以幫助教師輕松實現(xiàn)課堂簽到、測試、提問和分組等功能。
頭腦風暴創(chuàng)造課堂新技巧
主動學習是營造積極學習氛圍的關鍵因素,但是主動學習采用的策略若是一成不變難免使學生感到厭煩、失去興趣,經(jīng)常換用新穎的教學技巧顯得尤為重要。佐治亞大學教與學中心組織了若干教師學習委員會,人數(shù)在5至15之間,每三周組織一次例會,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課堂技巧。這一行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某位教師的課堂主動學習方法轉化為人人都可以掌握并運用的課堂策略。
同時,學校還成立了25位教師組成的創(chuàng)新合作團體,其中23名教師都有超過百人的大課。2015年,該團體完成了翻轉課堂的運用。2016年,他們把目光放在Scale-Up方法上,這一教學策略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一位物理學教授率先運用:學生分為三組,每組三人一桌共用電腦,共同完成練習,教師則在教室內(nèi)穿插徘徊提供指導。這一方法已經(jīng)在200多所高校得以運用,實踐證明能提高大型導論課的通過率。
教師們聚在一起進行教學技巧“頭腦風暴”,提出了許多新穎的主動學習方法,激發(fā)了課堂學習積極性。加里•T.格林教授就使用過“扔紙團”:學生在紙上列出三個知識點,然后把紙張揉成小團扔給其他同學,接到紙團的學生打開之后補充三個知識點,如此,拿到九條知識點紙團的學生就能借以總結當堂課的主要內(nèi)容。
格林教授還帶過紙袋到教室,首先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提出有深度的問題的學生可以獲得紙袋內(nèi)的物品,包括金槍魚三明治、口香糖和蜘蛛俠玩具。“這一下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活力。”他說道。
有時候,很小的技巧也非常實用。為了快速收攏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后的注意力,一些教師配備了計時器和麥克風。在大課上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重溫筆記、做些填空練習,能夠緩解學生緊繃的神經(jīng),避免陷入海量的課堂知識中而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步伐。
增進師生關系 營造溫暖氛圍
不論課堂大小,友好融洽的氣氛對教學效果大有益處。“陌生感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成長沒有好處。”德寶拉•J.科漢說道。她是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博福特校區(qū)的社會學副教授。大課人數(shù)甚眾,師生和學生間容易產(chǎn)生陌生感。打破陌生、拉近關系對大課教學尤其重要。
科漢教授在第一堂課上會播放歌曲《三只小鳥》,歌詞“什么都別擔心,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傳入學生的耳朵,舒緩其緊張情緒??茲h不僅讓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并放在桌前,還會在學期的前2至3周課上堅持點名以認識每位學生。
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上,科漢常常采取討論的形式,有時是分組討論,有時讓學生單獨在臺上發(fā)言。她還會讓學生進行隨堂或課后寫作,并在課堂上隨機匿名抽讀寫作內(nèi)容,以便讓不愛開口的學生的觀點也能得到展現(xiàn)。
作為社會學副教授,科漢還有一個非常“社會學”的做法,她向學生發(fā)放電子問卷,收集學生的家庭情況、課程安排、工作、愛好甚至是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等個人信息。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確定需要單獨溝通的名單,以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指導和關懷,她也鼓勵沒有進入名單的學生主動與自己聯(lián)系以增進了解。
科漢教授不僅注重師生關系,還采取措施在學生間營造相互關心、互相理解的氛圍。她定期收集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寫下的關于社會和個人問題的郵件,在征得寫信人同意后,她會在課堂上朗讀信件內(nèi)容。這一做法使學生更加了解同學的經(jīng)歷、看法,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很喜歡聽你念別人的故事,我們都有各自的經(jīng)歷、困惑甚至是痛苦、掙扎。聽到有人和我經(jīng)歷相似,我會覺得感同身受。知道別人也在了解我的感受讓我覺得莫名的親近。”一位同學這樣說道。
結語
無疑,大班教學的挑戰(zhàn)性非常強,要求教師有優(yōu)秀的課堂策略去調動眾多學生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看,“人多就是力量”,學生數(shù)量龐大為課堂帶來了豐富的多樣性,無論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如何,很可能會有學生作出回應,教師合理利用這一點也能激發(fā)課堂潛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之“度”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根據(jù)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定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教師和 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步驟程序和技術手段的總稱[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是構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要素,對于完成課程教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運用應把握度、深度、熱度、溫度、梯度、效度等六個“向度”。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角度”
在物理學中,力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作用點選得好,物體就容易被移動或轉動。同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有個作用點。作用點選得精當,學生就容易接受,教學就容易展開。這個作用點就是教學導入,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什么樣的角度和方式來切入,使學生順暢進入課堂角色,并將其注意力及時、高效地集中于特定的教學任務與程序之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精巧的教學導入能夠成為課堂教學良好的開端,為課堂講授奠定適當?shù)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產(chǎn)生“先入為主”和“先聲奪人”之效。
教學導入以開啟新的知識內(nèi)容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為目的,要求“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坎上”,進而產(chǎn)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導入的設計與運用要根據(jù)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針對性和啟發(fā)性,注重新穎性與精煉性。合理的角度切入與互動,能夠帶領學生自然地進入到特定的教學情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抬頭率”、引出新的教學內(nèi)容或順利過渡到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引發(fā)他們對新的知識內(nèi)容的探究興趣。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深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以真理的力量去震撼、教育和引導學生。這就要求以教材作為基本遵循,以學生的思想困惑作為基本指向,不斷整合、深化教學內(nèi)容,注重以邏輯嚴謹、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增強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理論性,提高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去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缺乏深度與高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容易致使課堂出現(xiàn)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對某些詞條或概念進行簡單的字面解釋,或者進行從理論到理論的枯燥推導,缺乏對教學內(nèi)容深入而條理的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感到興味索然,而且極大地降低了理論講解的可信度和啟發(fā)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系統(tǒng)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難以帶給學生意味深遠的思想啟示,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二是沒有一定理論高度和深度的思想理論課教學,容易致使課堂出現(xiàn)娛樂化甚至媚俗化傾向。一些教師為了追求“眼球效應”,片面強調授課方式的活潑、多樣,以表面的熱鬧消解學生學習的枯燥,用淺層的娛樂方式代替系統(tǒng)的理論講解和深度剖析。這種舍本逐末、缺乏深度的教學方式極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失真,根本無法實現(xiàn)課程本身所追求的信仰與價值觀教育的目標。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溫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溫度”,體現(xiàn)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強大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有助于營造師生交流的良好情境,增強教學的可接受度和實效性。
親和力反映了教師的態(tài)度、胸懷和氣場,是教師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教師對待學生和藹、友善、理解、尊重、平等、謙遜,學生自然會覺得教師可親可近、可信可愛,進而在心理上接納和融通。實際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與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從接納和喜愛任課教師開始的。而感染力則是指教師要以自身強烈而真摯的情感,努力營造具有感染力的課堂氛圍。它要求教師不僅要用自己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和引導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信念、修養(yǎng)、情感、語言等去感化和激活學生。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形成一種積極有力的正面氣場,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起到巨大的“調節(jié)”與“催化”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是指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打破“多數(shù)沉默”的課堂狀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熱度”,從本質上說,就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與說服力。
在西方媒體中有一個“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的核心就是:同頻共振,同質相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與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產(chǎn)生共振與共鳴,就必須與他們保持“ 同頻 ”,即關注學生關注的“ 熱點”,捕捉學生成長的“需求”,并在教學中去反映他們的“熱點”、擊中他們的“需求”。吸引力不僅是教學方法問題,更是一種教育智慧。而提高思想政治理 論課教學的說服力,重要的是增強理論的針對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來自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疑點”,說服力來自于回答學生的“疑點”。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學生的思想困惑,才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只有敢于正視和正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增強教學的說服力。教師以我為主、自說自話,無視學生的“疑點”,或者隔靴搔癢、閃爍其詞,躲避學生的“疑點”,其教育教學都不可能取得實效。
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梯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梯度”,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遵循的層次性原則。它具體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教學對象的層次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由于他們的年級層次、學科專業(yè)、思維方式、知識構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他們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反應度、認知度、接受度等各不相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層次性差別,站在不同層級的邏輯起點上,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nèi)容。任何超越教學對象層級的教學設計,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是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性。人對新事物的認知必須經(jīng)歷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即較高層次的認知必須以較低層次的認知為基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情感、信仰和價值觀教育為最終目標,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樣需要經(jīng)歷一個由低到高,即由知識灌輸、情感升華、思想引領到人格塑造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必須據(jù)此進行層次分明的設計,一方面要遵循學生認知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另一方面也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階段合理設置教學內(nèi)容,適當選擇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
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或實效性,即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它是教師、學生、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媒介四個基本教學要素不斷相互影響、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度”,必須從這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這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前提和保證;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優(yōu)化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三是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政治性和時代性,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可接受性;四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介和手段的更新。主要是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此外,由于教學效果是四個基本教學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加強四個方面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