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刑架下的報告優(yōu)秀教案
絞刑架下的報告優(yōu)秀教案
《絞刑架下的報告》不僅是捷克無產階級文學中的經典著作,也是全世界進步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財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絞刑架下的報告》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絞刑架下的報告》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鍛煉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對嚴刑拷打時的不屈精神。
4.運用比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體會課文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鍛煉概括能力。
2.運用比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二、以簡介作者的方式導入課文的學習:
上一課,我們結識了一位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女革命者。今天我們先來聽聽一位人物的簡要傳記。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個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動,18歲加入捷克共產黨。1921年進查理大學文學院學習,由于生活所迫,當過短工和街頭廣告員。后任共產黨刊《創(chuàng)造》總編輯和共產黨機關報《紅色權利報》編輯。
1942年4月,他被敵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監(jiān)獄里備受折磨,堅貞不屈。他得到監(jiān)獄看守人的幫助,用鉛筆頭在碎紙片上寫成了長篇特寫《絞刑架下的報告》。全書共分8章。寫他從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駭人聽聞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終沒有失掉對勝利的堅定信念。他在監(jiān)獄中繼續(xù)組織和領導了“獄中集體”與法西斯匪徒進行斗爭。在死神臨近的時候,他毫無畏懼,他寫道:“我們?yōu)榱藲g樂而生,為了歡樂而死,讓悲哀永遠不要同我們的名字聯(lián)在一起。”他在臨死前最后的呼吁:“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已成為革命者的箴言。
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殺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監(jiān)獄。他的《絞刑架下的報告》于1945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80多種文字。
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捷克文藝評論家、作家、共產黨員伏契克。
教師板書課題:絞刑架下的報告 伏契克
三、解題:
“報告”是一種文學體裁,內容強調真實具體。“絞刑架下的報告”說明了這篇文章是作者在臨刑之前寫下的,敘述的是事件的真相,是真實可信的,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
四、課堂研討:
1.學生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的內容,并相互交流。
2.教師指名學生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
明確:文章用第一人稱寫法,寫“我”集會被捕,受盡嚴刑拷打,直至犧牲前的事情。
3.學生二讀課文,具體研討課文的內容。
(1)“我”怎么被捕的?我能逃脫嗎?
從文章開頭“這可又是一次不謹慎的行動”和“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規(guī)定”兩句中可以看出,正是“不謹慎的行動”和“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規(guī)定”才使我和其他同志遭到逮捕。從文中“秘密警察已經站在窗下,用手槍瞄準了房間。”“如果我開槍,那也于事無補,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等句子可以看出,不可能逃脫;雖躲在門后,開槍還會被殺死。
(2)文中“晚啦!……正是這樣的!”應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心理描寫。體現(xiàn)了“我”這個革命者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同志的安危。
思考課后閱讀練習·探究一(解答參照教師用書)。
(3)“我”被捕后遭受了幾次毒打?分別在文中哪些地方?
明確:“我”遭到五次(大階段)殘酷的連續(xù)拷打折磨。具體在文章中的地方,比較明顯,可以由學生自己查找說明。
(4)學生研討:文章哪幾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鎮(zhèn)定平靜地面對毒打、折磨?這鎮(zhèn)定平靜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精神境界?
明確:一是客觀平靜陳述拷打,極少展示痛楚細節(jié);二是寫到心理痛楚只一句話,幾乎只一個詞,用筆節(jié)制,顯得輕松;三是多次地安靜計算拷打的次數(shù),冷靜計算時間鐘點;四是每次遭打都插入人們寧靜平和生活的聯(lián)想。突出反映了其非凡的意志力;反映了其十分明了所投身事業(yè)的意義,有一種受難、獻身的從容感、自豪感。
(5)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現(xiàn)及敵人的束手無策的兩句話。以文中的具體事實對這兩句話的含義作出注解。
明確:敵人說:“你沒有心。”伏契克回答:“我有心的。”兩句對話。
敵人五次(大階段)殘酷的連續(xù)拷打折磨,伏契克不僅毫不屈服,而且無一聲喊叫,表現(xiàn)得十分平靜;敵人不可思議,束手無策,其心指生理上的心;伏指心靈品質,決不出賣同志、背叛事業(yè)的無比堅貞的精神,寧愿自身受遍苦刑決不示弱的無比堅強的意志。
英雄對死亡并非沒有感覺,并不是對一切沒有感情,正因為他對同胞有太深的情感,才這樣義無反顧地去犧牲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他也并不是沒有痛苦,只不過不是一般的肌膚之痛,而是為人民受難而感到深沉的痛苦。在這一點上,他和納粹的感覺構成了反差。當護士問他什么地方痛時,他的感覺是:
這時我感覺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
但是,納粹分子說:
你沒有心。
作為一個被折磨得昏昏沉沉、幾乎失去感覺的人,這時卻十分清醒起來:
“呵,我有心的。”我說。我因為還有足夠的力量來捍衛(wèi)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種突如其來的自豪。
這是文章的點題之句。雖然在肉體上被折磨,生命危在旦夕,但是,精神上卻擁有優(yōu)勢,一個感覺不到痛苦的人,居然卻感到了自豪。英雄不是一個沒有感覺的人,而是一個有感覺,有感情,有思想,有信念,有意志的人,在遭受生死考驗的時候,不但能夠抒情,而還把他的幽默和冷峻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二課時
4.學生三讀課文。研討:作者在遭受毒打的過程中產生了哪些聯(lián)想?找出相關語句,并討論分析這些插敘部分的內容和作用(解答參照教師用書)。
(1)相關語句:
收音機播出午夜時刻的信號??Х瑞^關門了,最后的顧客回家了,情人們還流連在門前難舍難分。
一點鐘。最后的一輛電車回廠了,街上空無人跡,收音機向它最忠實的聽眾敬祝晚安。
三點鐘。清晨從四郊進入城市,菜販向集市走來,清道夫們打掃街道。
五點,六點,七點,十點,中午了,工人們上工又下工,孩子們上學又放學,商店里做著買賣,家里燒著飯……
(2)這是作者對人們如:情人話別、工人上班、孩子上學等寧靜平和生活的聯(lián)想。
(3)這些聯(lián)想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精神境界?
自覺的戰(zhàn)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熱愛生活卻又自覺犧牲,寧愿受苦受難也不讓他人遭罪,為他人幸福生活而受難獻身等崇高思想;也不無悲壯情懷。
6.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文章開頭和結尾的特點。
文章開頭的句子:
“還差五分就要敲十點了。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個美麗而溫潤的春夜。”
文章結尾的句子:
“還差五分就要敲十點鐘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個美麗而溫潤的春夜。”
明確:前后呼應。這是一種反襯,正是為了在“一個美麗而溫潤的春夜”這樣美好而宜人的夜晚,同胞們能夠和平地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溫潤,英雄慷慨赴義,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