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孔廟導游詞
泉州府孔廟導游詞
導語: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介紹的福建導游詞,希望您喜歡閱讀: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歷來書院林立、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現在請一起到這象征意義的孔廟觀賞。
泉州府孔廟位于市區(qū)中心、百源川池西畔?,F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國上千座孔廟里是罕見的,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筑、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泉州府孔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孔廟的主要建筑
泉州府孔廟,又稱文廟。唐中葉于州治的衙城西(現泉州六中一帶)建有魯司寇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廟額系唐玄宗時賢相張九齡所書。北宋太平興國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建泮宮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按照“左學右廟”(即東學西廟)建制,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東西兩廡,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欞星門。
孔子有“素王”之稱,歷代由“宣尼公”晉封到“文宣王”,被樹為“百世文官表,歷代帝王師”。孔廟建筑于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原有規(guī)模較大,廟門在今涂門街(原稱通淮路或府學口),至洙泗橋及中菜市場,均屬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大成門捏前為橫星門、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筑。東有海濱鄒魯亭、夫子泉、明倫堂、育英門、教授署、尊經閣等;西有泮宮、杏壇,廟學范圍內還有十幾座鄉(xiāng)賢名“宦祠”、狀元祠、占地一百多廟。
泮宮亦稱圣賢門、在孔廟西南邊、面臨南大街,坐東朝西。宋時建筑已廢,后改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頂二層樓閣式、面闊三開間、三層中間為通道,門楣橫書“泮宮”二字。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guī)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樓上撰有榴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zhèn);典章文物鄒魯遺風”。
(二)戟門與露庭
孔廟外面露庭東西各有一座石構朝門,原系木牌坊,后改為石構建筑。東朝門內寫“賢關”,外寫“禮門”;西朝門內寫“圣域”,外寫“義路”。
露庭寬66米,深60米,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原來鋪有石板三千條,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欞星門
欞星門亦稱先師門,在露庭南面。相傳欞星為天鎮(zhèn)星,即天上文曲星??讖R廟門以“欞星”命名,意謂孔子應天上星宿而降。原欞星門建于南來嘉泰元年(1201年),現存建筑為清代重建,單檐歇山頂,斗拱抬梁式木結構。雕龍石柱,工藝精湛,造型優(yōu)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莖的綠色圓筒,稱為六經筒。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民間暗藏六經于芭蕉莖內,得以流傳。
(四)大成門和全聲、玉振門
大成門是孔廟第二進院落的正中大門,在露庭北面,現存系清末建筑。單檐懸山頂,磚木結構。三開間,二進深,東西兩端連接金聲、玉振兩旁門連成一體,寬61米,深10米。大成門與金聲、玉振兩門,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賢學說之大成。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這是盛贊孔子“德開天地”、“道冠古今”,并與孔廟中心大成殿相呼應。大成門的兩邊有一對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兩尊“避邪”,明間有大型“萬字不斷墻”的磚砌壁飾。
(五)泮池和月臺
泮池在大成門內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圓,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間縱貫一座石橋,橋長約20米,中稍拱突,石板橫鋪、護以欄桿。欄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橋板七十二條,隱喻孔子七十二賢人。橋筑于元代,風格端重,人行橋上,有舉止雍容之感。
月臺又叫露臺、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臺式石建筑,為古代文武官員紳士祭孔時跪拜歌舞之地。兩邊原有兩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臺須彌座保存著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臺東西砌有石階、臺面原有圍欄、后廢。正南面原有雕龍石丹陛,后以石階代之。
(六)大成殿及兩廡
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歷代均有修葺。面闊七開間(41米),進深五間(24米)。斗拱抬梁式木結構,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礎為線雕覆盆式,與基石連成一塊,正面有兩根浮雕盤龍金柱和六根浮雕盤龍檐柱,造型優(yōu)美生動,風格古樸。
殿為重檐九脊,正脊兩端雕飾兩條跳躍的小龍,脊身有琉璃瓦件貼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色彩艷麗、富有閩南建筑藝術特點。殿的東西兩側東廡和西廡各18間,各長112米,寬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賢的牌位,后為作為府學的齋房。
殿內正中設大型木龕,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褻瀆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為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木牌位。后廢。現在根據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白描孔子畫像加彩放大仿畫供奉,以供游人參觀瞻拜。殿內東西兩邊對向置四木龕,供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賢弟及傳人的畫像,稱為四配。殿內東西兩側還沒有兩龕,分別供奉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朱熹等十二賢哲的畫像,稱為十二哲人。正廳上萬懸掛有清代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御書“生民未有”嘉慶皇帝御書“圣集大成”等匾額,金碧輝煌,對孔子給予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