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大橋?qū)в卧~3篇
武漢長江大橋?qū)в卧~3篇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橫臥于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之上,是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因此又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奈錆h長江大橋?qū)в卧~,希望大家喜歡。
篇1:武漢長江大橋?qū)в卧~
歡迎大家來到武漢長江大橋!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武漢市,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1955年9月1日興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車。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0.25米,可并列行駛四輛汽車。橋身為三聯(lián)連續(xù)橋梁,每聯(lián)三孔,共八墩九孔。
每孔跨度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兩端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行人上下。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xié)調(diào)精美,整個大橋異常雄偉瑰麗。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zhèn)連成一體,使人浮想聯(lián)翩。“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不僅將武漢三鎮(zhèn)連成一體,并有力地促進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
篇2:武漢長江大橋?qū)в卧~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橋南路上,不遠處,我們就可以看到巍峨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從1958年開始勘測,在1960年到1968年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新中國建橋大軍發(fā)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設計、施工,建造而成的。這是繼白沙陀和武漢長江大橋之后,在長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橋。
游客們: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來,卻一直阻隔著長江天塹,歷來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項羽被劉邦所困,突圍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無法過江,折往江西,在安徽烏江鎮(zhèn)走投無路,只好拔劍自盡。至今在大橋北面的大廠鎮(zhèn)還保留著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也曾幻想著憑借長江天險,繼續(xù)負隅頑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軍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勝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響著社會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南京這個交通要塞城北的長江上架橋成了廣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長江水流急、江面寬,要架橋談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邀請美國橋梁專家來此考察,終因水文復雜、地質(zhì)條件差,而得出無法建橋的結論。1960年我國建橋大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fā)揚大無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蘇聯(lián)單方面撤走橋梁專家和研究人員的艱難情形下,奮斗8年,耗資1.8億人民幣,耗用50萬噸水泥,100萬噸鋼材,終于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長江大橋。從此“天塹變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不僅對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了外國人認為辦不到的事中國人辦到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勝利廣場,廣場一側矗立著一尊新落成的青銅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劉伯承?;乡澘讨瓭擅耦}寫的“劉伯承元帥”5個大字。像高5米,寓意著1999年是渡江戰(zhàn)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現(xiàn)在,我們的車已駛上了大橋的引橋了。這座大橋,由引橋和正橋兩部分組成,上層為公路橋,正橋長1577米,引橋長3012米,寬19.5米,可供4輛大卡車同時并行;下層為鐵路橋,全長6772米,寬14米,鋪設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兩端接地部分建有22個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橋孔。
請大家向前看,這就是橋頭堡,橋的南北各有一對,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征著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座塑像上5個人物,是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工、農(nóng)、兵、學、商。他們共舉五星紅旗昂首向前,象征著團結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橋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的是150對白玉蘭花燈,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萬盞燈火,把大橋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著實是一幅“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天塹飛虹”作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大橋公園。在這里我們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個橋墩,其中9個橋孔,中孔高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橋樁。這一橋樁就是大橋初建時,由蘇聯(lián)專家主持打下的第一個橋樁。正在此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單方面撤走所有專家和建設圖紙。在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中國的橋梁建設者們勵精圖治,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自行研究、設計,建成了大橋。
有人可能要問,在橋梁建設之前,是如何解決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關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溝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樞就是由浦口碼頭過江,在下。關碼頭登岸的。1938年,帝國主義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在下關和浦口修建了兩座棧橋,用兩條900馬力的輪渡,運送火車車皮過江。解放后,人民政府為了緩解這條航線的壓力,又增加了3條輪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過江速度的緩慢,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大橋通車后,鐵路橋每天南來北往對開的列車多達100多列,每列火車通過“天塹”只需幾分鐘的時間,貨運列車的中轉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個多小時。今天,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橋的運輸壓力也達到超負荷的地步,橋孔對大型貨輪的通過能力也顯得不足。為適應交通發(fā)展的需要,不久的將來,在這座大橋的東面,又將是長虹飛跨――建造南京長江第二大橋。
篇3:武漢長江大橋?qū)в卧~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橋梁,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上層為公路,雙向四車道,兩側有人行道;下層為復線鐵路。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18米,設4車道;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各2.25米。橋身為三聯(lián)連續(xù)橋梁,每聯(lián)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xié)調(diào)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zhèn)連成一體,也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漢、粵漢兩鐵路,形成完整的京廣線,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大橋的建設得到了當時蘇聯(lián)政府的幫助,蘇聯(lián)專家為大橋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導,但是中蘇關系破裂之后,蘇聯(lián)政府就撤走了全部專家,最后的建橋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1]
武漢長江大橋西北始于漢陽龜山南坡,東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頭。由于龜蛇鎖江,江面狹窄,縮短大橋的長度。江底為兩山余脈,除7號墩地質(zhì)條件較差外,正橋的7個橋墩都立在堅固巖石上。利用兩岸山勢,橋下凈空高,可滿足通航需要。大橋為公路鐵路雙層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長1156米。
正橋8墩9孔,每孔橋跨128米。橋墩基礎施工采用“管柱鉆孔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建橋史上的新工藝。正橋鋼梁由平弦菱形連續(xù)梁組成,鋼梁設計三聯(lián),每聯(lián)三孔。鋼梁制作精確,由兩岸平衡懸臂向江心拼接合攏。連續(xù)梁由一組絞式固定支座和三組輥軸式支座所支撐。在最高洪水位時,橋下凈高18米,可滿足上行大型輪船的通航要求。
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橋長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過17.2米,均為鋼筋混凝土門式拱橋。連接正橋與兩岸引橋的橋臺為8層樓式橋頭堡,第8層在公路橋橋面兩側各設一對仿古雙檐小角亭,成為橋頭附近黃鶴樓與晴川閣之間的連結點。橋面上下兩層。下層設鐵路雙軌,南北列車可同時對開。兩側有2.25米寬小道,專供大橋養(yǎng)護人員行走。上層為公路橋橋面,車行道寬18米,可并行6輛汽車,設計荷載汽—18、掛—100,其兩側人行道寬2.25米。正橋人行道外緣為鑄鐵雕花欄桿,圖案有丹鳳朝陽、孔雀開屏、雄雞報曉、鳥語花香、菊黃蟹肥、石榴結籽、獼猴摘桃、魚躍荷香等。
武漢長江大橋人行道內(nèi)緣后來增設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撞護欄。每隔32米矗立一對燈柱,兼作無軌電車供電線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橋燈遠望如過江銀龍,壯麗奇絕。大橋管柱基礎、墩臺、梁體及鐵路聯(lián)絡線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施工,公路橋橋面及兩岸引道由武漢市建設局協(xié)同施工。大橋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2.63萬立方米;安裝鋼梁24 372噸;打入鋼筋混凝土管樁3 000根,總長62.5公里;直徑1.55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224根,總長3 752米??偨Y算投資1.38億元,大橋主體工程投資7 189萬元。公路橋橋面由武漢市建設局負責維修管理,其余均由鄭州鐵路局武漢長江大橋橋工處維修管理。
經(jīng)過30多年運行檢驗,雖因航運事故大橋鋼梁嚴重受撞兩次,橋墩受船舶撞擊多達50次,正橋的穩(wěn)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橋梁的常年維護內(nèi)容為:鋼梁油漆翻新,橋面易損件翻修和橋頭堡裝飾層的維修。漢陽岸引橋發(fā)生過嚴重的病害,經(jīng)維修加固后趨于穩(wěn)定。大橋通車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jīng)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
大橋通車后頭5年,鐵路通過貨運量800多萬噸,縮短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貨運費用的節(jié)約已超過大橋造價。公路橋部分,30多年中過橋車流量逐年增長,1988年晝夜行車在3萬輛次以上。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修建為以后長江各處修建大橋積累了成功經(jīng)驗,培養(yǎng)造就了大批建橋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