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xué)習(xí)啦 > 實用范文 > 導(dǎo)游詞大全 > 安徽導(dǎo)游詞 >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

時間: 康華0 分享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5篇

請隨我一同探索這片美麗的土地,我相信您定會愛上這里的風(fēng)景與人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篇1)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dǎo)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游區(qū)的主要景區(qū),這里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并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并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峰秀麗,高出云層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qū),首先看到是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橫額上鐫刻著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這座橋修建于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只園寺,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撬率A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jié)構(gòu)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fēng)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游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后還有機會繼續(xù)為大家服務(wù),祝大家一路順風(fēng)!謝謝!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篇2)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朋友們:我們游覽了天臺景區(qū)后,可以沿著天臺正頂往西北的石板道,或從吊橋上方往西北的石板道去花臺景區(qū)觀賞它的”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的峰石奇觀?;ㄅ_景區(qū)面積10平方公里,地處高山峻嶺之中,沒有塵煙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樸、純凈、清新的天然麗質(zhì)。境內(nèi)峰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虬松,山花爛漫,煙云蓬勃,無不爭奇斗異,氣象萬千。自古靈仙往復(fù)、僧家駐足、文人播詠,使這里的峰石都涂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整個景區(qū)就是一座天然巨佛的殿堂、怪石的海洋、山花的世界、探奇的樂園。昔日山高路險,今天已建成天臺至花臺、花臺至老虎洞的石級道,開通了九華山旅游二環(huán)線,即從天臺正頂出發(fā),經(jīng)羅漢墩、小花臺到文殊洞、下閔園,過龍溪鐵索橋至老虎洞經(jīng)烏龜石抵達九華街?,F(xiàn)在我將途經(jīng)羅漢墩、蓮臺峰、天門峰、大小花臺、文殊洞等處的景點向大家逐個介紹一下。首先要向朋友們說明:花臺是正在開發(fā)的景區(qū),有些玲瓏乖巧、奇幻如夢的景物還沒有恰當(dāng)?shù)拿烂?,熱忱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新景點的命名活動。

羅漢峰位于天臺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組成其山體的花崗巖十分密致、堅硬,抗風(fēng)化、流水沖蝕能力強,故形成渾圓頂狀的山峰。前人描述”羅漢峰狀若趺僧,陰冥則慈云法雨,若人鬼鳥獸之起于旁也”。峰西有羅漢墩,是山脊上展開的一大片空曠地,遺有古廟基。傳說五百羅漢曾在此聚會,故名羅漢墩。相傳金地藏卓錫九華后,常居此為沙門僧眾講經(jīng)說法,留有圣跡。南宋末陳巖寫詩贊道:“閱盡人間萬劫塵,平生結(jié)習(xí)一無存。居山更向山頭坐,兀兀真成不動尊?!绷_漢墩周圍有地藏井、地藏巖、鉆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無底洞等勝景。

地藏井位于羅漢墩西。相傳金地藏曾在此地禪修,苦于沒有飲用水,就在山上尋找水源,見一地表濕潤,便挖出一口不為人知的活泉,故名地藏井。古人譽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災(zāi),延年益壽。當(dāng)然這是善良的愿望。不過這口井水的確清洌甘甜,經(jīng)化驗檢測,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優(yōu)質(zhì)礦泉水。大家可以嘗嘗鮮。

倚欄石刻位于羅漢墩東南巖壁。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為“春來莫忘重到此,倚欄側(cè)目聽松風(fēng)?!笨钭R:廬陽(今合肥)人。隸書,筆力遒勁,是一幀品味較高的石刻作品。我們身置云涌松濤之中,體會“聽松風(fēng)”3字,當(dāng)別有一番韻味。

地藏巖位于羅漢墩北。這是一大片平曠的巖面。傳說當(dāng)年金地藏在此坐禪,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個窩槽,恰好能容納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稱”地藏靠”。十分神奇,我們可親身體驗一下”內(nèi)不覺已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的境界,愿地藏菩薩給您帶來靈氣、福氣、運氣和財氣。在地藏巖向西眺望,聳立的插霄峰、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盡收眼底;在地藏巖的下方是葛仙煉丹臺。葛洪,東晉人,道教丹鼎派的創(chuàng)始人。傳說他曾在此處煉制仙丹,臺地旁邊的石頭形似仙鶴,是他的坐騎所化。

鉆山神鼠位于羅漢墩北”百步云梯”上方。尖頭、小眼睛、頭頂長著一溜絨毛(青草),體態(tài)憨厚、穩(wěn)健,正在朝拜西方如來佛。也許這只鉆山大老鼠,原來十分兇殘,為害天下,后來經(jīng)地藏菩薩教化開悟,改惡從善而有了佛性呢!

大悲院位于羅漢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約1公里即至。此地高臺平曠,面積約3000平方米。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撲云庵、觀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廟,曾是香火興旺的道場。后毀,尚留有多座廟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處臺地存有猿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近年有遼寧僧人明仁在古寺遺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苑”字形的六開間民居式殿宇和數(shù)間寮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香煙繚繞。明仁和尚又在大悲院東北0.5公里處臺地建有遠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崗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別具一格。因該地僧人屬密宗一系,故稱”密宗塔林”。塔林蒼松環(huán)衛(wèi)、陽氣充足,遠眺青山歷歷,視”開闊,是風(fēng)水佳境。

無底洞位于大悲院西,深60米,寬處4米,窄處僅1米,呈丫葫蘆形。洞中有洞,洞洞連貫。入內(nèi)巖倒掛,亂石交疊,壁隙縱橫,一片陰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視碧空,有”坐井觀天”之趣。

神秘的水凼從“迎賓磴道”南下至古佛洞,沿途有一排排密匝的松樹伸出長長的枝條,似在列隊向游人招手的”迎客松”;巨巖石壁上刻的”善哉”兩個大字與青松輝映,又是一番境界。在大巖下有一神秘的水凼,長年屯集一泓清水,從未干涸。有人說它是女媧泉,傳說女媧和泥造人時用的就是這個池子里的水。因為這里的水是雨霧所化,纖塵不染,凝聚了陰陽靈氣;又說是女媧沐浴池,因為女媧是蛇身人面,蜷曲在里面洗澡十分舒適而又隱蔽。其實這口水凼是經(jīng)過數(shù)千萬年的雨水滴穿形成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議!水凼下方有石峽,從巨巖的裂縫中穿過,長約3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身體發(fā)福的游客可要費一番周折才能擠過去,被人戲稱為”胖見愁”。從裂縫仰望天空,恰似一條線,就叫”一線天”吧。請朋友們給這些景點起個恰切的名字。

古佛洞位于羅漢峰西北石級旁。兩洞相連一大一小。總面積約38平方米。古有苦行僧居此。洞前有石墻、門樓。側(cè)有甘泉、碧溪。相傳金地藏曾在此洞棲居修行。清光緒年間,高麗貢使趙玉坡游覽九華山,特意來到古佛洞憑吊金地藏修行的蹤跡,并作詩一首:“東藩修貢草茅臣,到處看山耳目新。圣世萬年屏翰固,中華一脈本原親。詩名遠重雞林價,游跡先開鹿苑春。笑被江南人創(chuàng)見,烏紗錯認戲場人。”詩中的”鹿苑”,是佛教俗語”鹿”苑”的簡稱。佛經(jīng)說,上古有金仙修道的石室,有母鹿生鹿女極美,金仙養(yǎng)之,因名鹿苑,是佛成道的地方。這里代指金地藏在九華山修行成道的處所,即”古佛洞”。

蓮臺峰位于羅漢墩東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疊成峰,峰腰懸石錯列,架空成洞,洞空曠,有”四門”可以進入。曾有僧人棲居,大廳、禪堂可容百人。洞里冬暖夏涼是難得的修行場所。更奇妙的是峰頂蓮臺巨石,周圍環(huán)繞著”九瓣蓮花”,從石壁摳著古人所鑿的手槽、腳磴可攀援而上,直達蓮臺。登臺東望,太平湖煙波浩渺;西南眺望,小靈龜、佛掌、佛指諸峰令人起敬。蓮臺峰下有”夢幻石谷”,這里是奇石的天然展覽廳。

天心石位于蓮臺峰西北麓石板道東側(cè),高約5米,寬6米,渾圓如球。有人稱”渾圓石”。有的叫”天心石”。如果命名”天眼石”卻非常貼切,因為它正巧是天然大睡佛額頭上的一顆”天眼”。該石背好像是一堵屏風(fēng),游客在這里用手撐著留個影,一定很”酷”、挺帥!

大象石位于天心石西側(cè)百米山坡林地,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一方巨石高聳,它長有大眼睛、長鼻子、渾圓的身段,似正欲出林的大象,非常可愛。傳說它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當(dāng)年金地藏在花臺崇山峻嶺中修行時,普賢菩薩曾到這里看望過金地藏。

仙菇石位于蓮臺峰北面,兩石高疊,上石扁圓似傘蓋,下石直立粗壯若傘柄,酷似撐開的傘狀蘑菇??磥磉@朵”仙菇”,我們凡人是可望而不可摘!

馬頭石位于大象石西邊,崗嶺上橫臥一巨石,形似低垂馬首,它的眼睛上邊長有睫毛,張開的嘴掉了下馬頜。

天門峰位于會仙峰(小花臺)西南。海拔947米,峰拔如削,與南面的懸崖夾峙,高阜如門,故名。每當(dāng)風(fēng)起云涌,云霧從天門中奔騰而出,氣勢磅礴,驚濤拍巖,確實是一處勾人魂魄的景致。在天門峰東有清涼臺,臺高千仞,南北狹窄,長200米,絕壁直聳,三面孤懸,下臨深淵。今清涼臺有石欄桿圍護。夏秋雨季谷風(fēng)習(xí)習(xí),涼爽宜人,小佇憩息,是難得的享受。清涼臺北端險立一株臺灣松,樹齡已有200多年了。它的傘蓋平鋪,好像僧人拜佛打坐的蒲團,故名“蒲團松”。

大花臺原名中峰,位于天臺峰東北、會仙峰(小花臺)北側(cè),海拔1291米。眾峰環(huán)峙,獨踞其中,故名。中峰與會仙峰之間有大片杜鵑塢,花開季節(jié),幽蘭香飄,映山紅遍,故名兩峰為大、小花臺。相傳中峰古有僧居。唐人費冠卿《中峰》詩云:“中峰高掛硋寥天,上有茅庵與石泉。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里一僧禪。”登峰環(huán)顧,會仙、撫子、天門、石筍、沙彌、大古、天柱等十余峰各呈殊態(tài),美不勝收。正如古人詩中所描述的:“一峰天半明朱霞,一峰晦黯抬云車。一峰晴明一峰雨,一峰崛立一峰舞。如笏如斧如覆鐘,如矛如刀如戟叢。突如塔頂摩蒼穹,削者如圭銳者筆?!笨梢哉f大花臺是游人高山攬勝的最佳點。

小花臺原名會仙峰,位于中峰南、蓮臺峰北,海拔1006米。峰頂石柱、”石人”羅立,參差有致,猶如眾仙相約而來,在此歡聚,故名。相傳唐代道士趙知微曾率徒登峰中秋賞月,宴請群仙。南宋末詩人陳巖詩云:“仙袂飄飄拂翠巔,知微來此晏群仙。人間風(fēng)雨山間月,始信仙家別有天?!睆男』ㄅ_沿石板道南行至下閔園,一路可觀賞眾多峰石奇景。

石佛位于小花臺至下閔園的石板道中段西側(cè),有一山崖伸出一塊巖石,他長有大眼睛、高鼻頭,突出的下巴和圓潤的額頭,可謂形神兼?zhèn)洹⑽┟钗┬さ奶斐煞鹣瘛L烊弧狈稹弊治挥谛』ㄅ_至下閔園石板道中段西側(cè),巨大花崗巖石壁上,有約2平方米的行書”佛”字,清晰可辨,這是大自然能工巧匠借助風(fēng)雨剝蝕之力而刻畫的杰作。

龍頭峰位于天然”石佛”下方。這座山峰酷似龍頭,它張開大嘴,口中含著一顆渾圓的寶珠。傳說東海龍王前來九華山為地藏護法,并獻寶珠。地藏十分感激,但拒絕接受寶物。龍王為表誠意,就地化出一座龍頭峰,并鑲著寶珠,留在了九華山。

定海神針位于蝸牛石西側(cè),此石高7米,頂尖削,一柱擎天,獨立無依,下臨深淵。其石半露于云海之中,故名”定海神針”。地藏靴位于寶塔峰南側(cè),有一石形似長筒靴倒置在懸崖頂上,俗稱”仙人曬靴石”,傳說是地藏穿過的一只僧靴所化,故名。另一只在聚玉峰東側(cè),東西相對,正好一雙。

文殊洞位于小花臺至下閔園石板道下段北側(cè),距下閔園0.5公里處,書箱峰西麓。兩洞相連,上小下大。大洞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主洞內(nèi)供文殊菩薩像。洞崖石刻門聯(lián):“洞中恒沙佛,天天見如來?!睆亩茨弦粭l長7米的巨巖裂縫中穿行,撲朔迷離。洞南有一口清泉,其味甘美。相傳文殊菩薩曾來此地探訪金地藏,故名”文殊洞”。明、清時,此洞辟為道場,來此苦修的僧人至今不斷。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篇3)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很高興在這個風(fēng)和日麗的早上與大家見面!首先呢,請允許我代表銀龍假期旅行社感謝在座的各位朋友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讓我有今天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同車而行,并且還能夠為大家提供服務(wù)!我呢,姓張,是大家這次的全陪導(dǎo)游,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

小張雖然稱不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絕對是燦爛的對工作也是盡心盡力的這兩天如果您有什么要求或者建議都可以跟我提出來,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的!若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夠好的也希望大家提出來這樣可以給小張一個改正的機會!等一下我會把我的名片發(fā)給大家,當(dāng)您有什么需要或幫助的,隨時撥打小張的電話號碼,二十四小時為您開機!

接下來請允許我隆重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我身旁這位——我們此次行程掌舵的——方師傅,當(dāng)然了你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他偉岸的背影了。方師傅是我們旅游車隊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司機哦!他曾手拿方向盤,腳踩剎車板在我們中國大陸上安全行使了百萬余公里,同時我們的師傅也是旅游界有名的三好先生,人好車技好服務(wù)態(tài)度好,開起車來一心一意,對待客人全心全意,這幾天我會和師傅共同配合協(xié)作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旅途。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篇4)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歡迎來參加此次九華山的旅行。我是中國太和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李強,大家叫我小李就好了!今天大家的到來讓我感到非常的喜悅,同時呢,也希望我的服務(wù)能可以讓大家感到滿意。站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這次旅游活動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有十幾年的駕齡。駕駛技術(shù)非常的嫻熟。大家可以把兩顆心交給我們,把放心交給我們的王師傅,把開心交給我,讓我們一起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團友,我們的旅游車正行駛在進山的佛光大道上。由于此地到九華街還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在這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九華山主要位于池州市,青陽縣境內(nèi)。是安徽兩山一湖的北部的重要景區(qū)。風(fēng)景區(qū)的面積120平方千米。九華山保護范圍內(nèi)174平方千米,現(xiàn)為國家5A級風(fēng)景旅游區(qū)。全國文明的旅游區(qū)。中國四大佛的名山之一。被譽為國際性的佛的道場。

安徽九華山風(fēng)景秀麗南朝時因此山高出云表,且其數(shù)有九,人們稱之為九子山,唐代大詩人李白瀏覽九華山,觀九峰出蓮花,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钡脑娋洹>湃A山為花崗巖名山。其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九華山幾景十分美麗的地方。

安徽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的名山這一,與海天佛國普陀山,光明佛國峨嵋山,青蓮佛國五臺山一起稱為中國四大佛的名山。公元7世紀新羅國王子航海東來,訪遍名山最后選擇了九華山,苦修數(shù)十載,其死后,肉身不腐,“靈跡事現(xiàn)”人們認為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九華山從此被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地藏王也從此被稱為金地藏。

好的,現(xiàn)在呢,我們的旅游車已經(jīng)到達了九華街的入口處,請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準(zhǔn)備下車進入景區(qū)。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高9米,跨高8.5米的九華圣境門坊,大家知道橫額上“九華圣境”四字是誰題寫的嗎?不錯,這是康熙皇帝御書的。穿過門坊,是不是有一種進入圣地的非凡之感呢?

朋友們,現(xiàn)在呢,我們來到的就是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寺廟--祗園寺。祗園寺現(xiàn)為國家重點寺院、九華山唯一的子孫叢林寺院,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筑。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這外置的山門可不是建造時的大意,而是有講究的。據(jù)說呀,這樣一是為了避邪;二是門向要朝著開山祖寺化城寺。并且,在祗園寺前院墻上還有一條時刻“泰山石敢當(dāng)”五個大字十分醒目,據(jù)說也是為了避邪鎮(zhèn)妖,這也是祗園寺獨有的。 祗園寺法相莊嚴、完整,是全閃之最。寺中供有大肚彌勒、四大天王、韋陀菩薩、十八羅漢等尊像。其中最為莊嚴的要屬大雄寶殿中供奉的12米高的藥師佛、阿彌陀佛。寺內(nèi)佛、菩薩、羅漢塑像排列規(guī)范,工藝精湛,形象逼真。

祗園寺始建于明代,規(guī)模居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九華山佛的協(xié)會在此多次舉辦大型傳戒、講經(jīng)法會和祈禱和平、息災(zāi)法會,現(xiàn)每年舉行水路法會和舉辦焰口等佛事活動千余臺,為全山佛事活動中心之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開山始寺,現(xiàn)為全國重點寺廟,是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辟為歷史文物館。展覽內(nèi)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跡;第二部分展出珍貴歷史文物。部分經(jīng)書可謂是鎮(zhèn)寺之寶。

寺前有放生池,據(jù)傳是金地藏率眾徒弟修建化城寺時挖的。池前是化城廣場,廣場上建有紀念金地藏母親的娘娘塔。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就是上禪堂。上禪堂位于神光嶺南的半山腰,為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上禪堂有三最:香火最平、風(fēng)景最佳、寺院最麗。電視劇《西游記》曾在此拍攝。

游覽過了上禪寺,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大家最好奇的肉身寶殿。肉身寶殿又名“地藏墳”,始建于唐貞觀元年,原來是一座三層石塔,安葬的是金地藏肉身,所以俗稱肉身塔。因為塔基之地曾現(xiàn)金光,后人便將此地取名為神光嶺。肉身寶殿的特色可以概括為“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大家請跟著我進入大殿,請看那邊的橫額上寫的十六個金字,“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為空,誓不成佛?!笔堑夭仄兴_誓愿。其實,地藏菩薩本來可以成佛的,但是他愿意到六道輪回中最苦難的地獄去廣度眾生,地獄一日不空,他就一日不成佛。肉身寶殿是九華山的象征。每逢藏法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大家注意了,馬上我們將要乘坐纜車前往百歲宮,請各位注意安全,有序排隊。 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百歲宮。百歲宮又名百歲庵,現(xiàn)為國家重點寺廟,供奉海玉和尚肉身。建筑上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形成了五層走馬通道。寺與周圍峰、石、洞融為一體,殿宇與山體有機結(jié)合,巧奪天工。百歲宮建筑是九華山古寺建筑的代表,深受中外游人好評。各位游客,今天的九華街景區(qū)的游覽活動到此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有服務(wù)不周到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介紹安徽九華山景點導(dǎo)游詞(精選篇5)

各位親愛的游客:

大家好!

九華山有一句民諺:到九華山”不上天臺,等于沒來?!闭f明天臺景區(qū)在整個九華山風(fēng)景區(qū)的重要地位?,F(xiàn)在,我向大家做個介紹:

天臺景區(qū)是九華山高山游覽區(qū),南至”老常住”,西至閔園景區(qū),北與花臺景區(qū)相連,峰巒疊嶂,怪石嶙峋,面積約8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吊橋、小獅子峰、觀音石、古拜經(jīng)臺、大鵬聽經(jīng)石、地藏禪寺、蠟燭峰、天臺峰、十王峰、捧日亭、金仙洞等百余處,可謂移步換景,異彩紛呈。許多景點的命名又具強烈的宗教色彩。從九華街至天臺景區(qū),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閔公路乘車至索道停車場,換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觀風(fēng)景,車移景動,飄飄欲仙;蹬石級觀風(fēng)景,拾級攀登,步步皆景。年老的朋友可以乘索道,年輕的朋友跟我蹬石級、上天臺,一路觀景吧。

吉祥寺由閔園景區(qū)經(jīng)慧居寺,沿石板道步行不遠,即到吉祥寺。吉祥寺位于天臺峰西麓,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原寺已毀,僅存一過路亭,上天臺必經(jīng)此亭。過此亭,觀風(fēng)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過吉祥寺,沿石級上行,左轉(zhuǎn)右拐,迂回山間,沿途有兩座寺廟:一是安徽省重點寺廟復(fù)興庵,1911年興建,橫跨石板道,平房三開間;1997年在庵前新建韋馱殿。二是朝陽庵,始建于民國初年,兩層民居式建筑,寺北坡有一過路亭,亭內(nèi)有巖洞名觀音洞。這兩座寺廟規(guī)模不大,樸實無華,但僧人修持精進,堅持早晚功課,客來焚香擊罄,客去禪坐誦經(jīng)?!睆?fù)興”、”朝陽”庵名很美,都與吉祥有關(guān),有朝氣和活力之感。

吊橋庵行程過半,來到吊橋?!眮淼桨肷阶蛔傩形謇锾焐咸?。”現(xiàn)在我們上天臺,已走過一半路程了。吊橋,古為木橋,1985年改建為單孔石拱橋,橋身由大條石壘成,長15米,寬2.5米。橫跨兩峰之谷,上掛巖壁,下臨深淵。橋面即為吊橋庵長廊,庵建在橋上,橋建在庵內(nèi),故名吊橋庵。吊橋庵又名翠云庵,安徽省重點寺院。始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法龍和尚97歲時圓寂。圓寂前回光返照,圓寂后3年肉身不腐,曾供于寺內(nèi),十年內(nèi)亂時被毀。現(xiàn)庵為兩層民居式建筑,庵旁巖壁上鐫有“江南第一山”石刻,為民國時期安徽省省長許世英所書。吊橋庵四周峰巒環(huán)抱,怪石崢嶸,山溪潺流,風(fēng)景如畫。

過吊橋,石級陡峭,”通天云梯”考驗著行人腳力。過云梯回眸北望,山色蒼茫,氣象萬千:那云霧忽地從坡谷涌起,一剎那整個山巒一片;突然間山風(fēng)吹來,云消霧散,閔園區(qū)的村莊:落星星點點。那小獅子峰在云霧中時而昂首,時而伏踞;”云門峰”風(fēng)動云涌,時隱時現(xiàn)。那塊巨石上裂紋彎曲,形似關(guān)刀,傳說是關(guān)羽當(dāng)年所攜的”青龍偃月刀”所化。朋友:上天臺還有近半路程,我們還需鼓勁。有人上天臺走到這里作了一首對聯(lián):“欲登天臺,尚有數(shù)萬級,足下如何;要領(lǐng)風(fēng)光,需勇氣千尺,君自量之?!蔽覀冊趺礃幽兀慨?dāng)然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前面就是觀音峰上院,我們上去吧。

觀音峰上院原名圓通庵,安徽省重點寺院。這座建于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一塊巖體上,3層樓宇,民居風(fēng)格,前傍古道,后接懸崖,東西均為絕壁,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和巧奪天工的建筑,令游人稱奇叫絕。寺前照壁上有一碑刻,記述山東吳老先生受菩薩感應(yīng)維修寺廟的故事,這是九華山對外開放后發(fā)生的真人真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該寺住持僧宏成,自幼出家,虔誠禮佛,辛勞十余年,積攢數(shù)十萬資金維修寺院。

拜經(jīng)臺因金地藏在此誦經(jīng)而得名。這是臺,位于天臺峰西側(cè),是崇山峻嶺中一塊難得的平臺;又是寺,這座建于清代的寺廟,又名大愿庵,俗稱古拜經(jīng)臺,安徽省重點寺院。原為一組狹長的建筑,民居式三進殿宇。住持僧圣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雄寶殿為中心的建筑群體。大殿坐東朝西,宮殿式,雙層重檐翹角,氣勢雄偉,趙樸初先生為大殿題額。北側(cè)地藏殿;東為3層徽派建筑——萬佛樓;南為上下5層民居式寮房。整個建筑古樸典雅,風(fēng)格協(xié)調(diào),堪稱佛國明珠。

佇立拜經(jīng)臺,極目西南,峰石奇觀組成一巨幅金地藏誦經(jīng)和聽經(jīng)的場景,稱為天臺一絕。相傳金地藏當(dāng)年站在拜經(jīng)臺一塊石板上誦經(jīng)49天,這塊石板上留有一雙深深的足印,“足印石”為金地藏圣跡之一。觀世音前來聽經(jīng),她聽經(jīng)的地方長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觀音石,觀音峰上院旁一石峭立,面龐圓潤,胸脯微挺,衣帽畢肖,襟帶飄動,酷似女相觀音。天上的大鵬也前來聽經(jīng),后感化成石。拜經(jīng)臺南有一塊3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鵬,喙啄,攏翅,似伏石聆聽,人稱”大鵬聽經(jīng)石”,俗稱”老鷹扒壁石”。那西邊有”仙人擊鼓石”,兩石險立崗頂,前石碩圓如鼓,后石屹立似鼓手,傳為仙人為金地藏誦經(jīng)擊鼓,形象逼真。據(jù)傳金龜也前來聽經(jīng),在十王峰西北感化成金龜石。十王峰西有一尊木魚石,群石交疊,頂架二石,從拜經(jīng)臺眺望,酷似木魚,據(jù)傳是金地藏誦經(jīng)時被敲擊的木魚感化而成的。位于小獅子峰北的紗帽峰,極似一頂古代官員的烏紗帽,傳說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來聽金地藏誦經(jīng),前面位置讓給各路神仙,他在峰北聽經(jīng),所以在拜經(jīng)臺處看不到。這些擬人狀物的峰石,生成于佛山,與佛有緣,而且與金地藏誦經(jīng)聯(lián)系在一起,佛國神奇,令人驚嘆。

蠟燭峰從拜經(jīng)臺蹬石級至天臺,左有兩座南北對峙的蠟燭峰,海拔分別為1261米、1252米。兩座圓柱形山峰聳立,狀如蠟燭;峰頂有樹叢,一樹突出,形如燭蕊,極似兩支正在點燃的蠟燭。南蠟燭峰上一石形似觀音,下有一石如靈猴,名”猴子拜觀音”。兩支巨燭聳立在拜經(jīng)臺與天臺寺兩寺之間,形神兼?zhèn)洌畈豢裳浴?/p>

靈山勝境,游人如織。從拜經(jīng)臺至天臺這段石級道上,人流擁擠。兩旁鐵練上,掛滿密匝的各式各樣的銅、鐵鎖,玲瓏別致,情絲縷縷。這些鎖有”連心鎖”、”平安鎖”、”紀念鎖”等,寄托著鎖主人對名山佛地的心愿和祈求。這條道上還時有”猴出沒,不過它們并不傷人,只是一心等候游人施食。行約半小時,氣勢恢宏的天臺寺就在眼前,兩邊的摩崖石刻更添游人興趣,這些石刻主要有:

“一覽眾山小”楷書,每字長37厘米、寬45厘米,鐫刻于天臺山頂巖壁上。署款”光緒辛丑年東至謝徽、懷寧馬琨游天臺題”。

“中天世界”楷書,每字長32厘米、寬24厘米;鐫刻于天臺渡仙橋下巖壁上。署款”大清__光緒__重建__題”。

“登峰造極”楷書,每字長32厘米、寬2園厘米,鐫刻于天臺寺青龍背西巖壁上。署款”__參觀團”。

“非人間”楷書,每字長73厘米、寬37厘米,鐫刻于天臺寺渡仙橋下”橋洞”形成的巨大石門巖壁上。署款”康熙五十六年季春月觀察使三韓人朱作鼎題”。

“高哉九華與天接,我來目爽心胸擴”隸書,每字長78厘米、寬57厘米。鐫刻于天臺青龍背巖壁上。署款”孫元良”。

這些摩崖石刻,筆力蒼勁,字體秀美,具有名家風(fēng)范;署款的有高僧,有軍人,有名士,還有普通游客;石刻氣勢磅礴,文采飛揚,使天臺古寺增添了文化氛圍。

天臺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臺正頂上,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禪林。相傳金地藏曾居天臺,留有”金仙洞”遺跡。寺始建于宋,后廢,明洪武時重建,遂為叢林。嘉靖年間僧璽玉居山護林,享年110歲。清時塵塵子重建,稱”活埋庵”。至清中葉,天臺寺周圍源愿座寺廟已形成八剎,均附屬天臺寺,香火旺盛。原天臺寺因地就勢,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為民居式3層走馬通樓。九華山對外開放后,歷經(jīng)兩次維修。20世紀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學(xué)重建大雄寶殿,再現(xiàn)天臺雄風(fēng)。大殿為3層宮殿建筑,上層為萬佛殿,中為地藏殿,下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門依舊。北面建有觀音殿,東側(cè)為新建的遠層民居式寮房。重建后天臺寺聳立山巔,氣宇軒昂,寺與周邊峰、石、洞融為一體,為九華山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規(guī)模道場。寺周景點眾多,風(fēng)光如畫,可南望黃山,北眺長江,四方觀景,觀景四方。正如吳晉《登天臺》詩云:“一入天臺路,群峰最上頭。云從足下起,匯向日邊流。地勢雄吳楚,星躔接牛斗。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碧炫_寺歷來香火旺盛,現(xiàn)在每天來游山和拜佛的游人香客絡(luò)繹不絕。香客們有的在佛前祈禱,有的忙于在香袋上蓋印。天臺寺藏有一顆明代銅質(zhì)”地藏利生寶印”,據(jù)傳蓋了地藏寶印,可以消災(zāi)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眾心中。天臺寺地下室與金仙洞相連,此洞又名地藏洞,為3米高巖石裂縫,頂覆蓋石條而成。傳說金地藏曾寓居此洞,為金地藏圣跡之一。

天臺峰又名”天臺正頂”,海拔1306米,九華山第三高峰。峰頂有天臺禪寺,東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崗巖構(gòu)成,呈黛色,如一條巨龍,故有”青龍背”之稱。傳說金地藏當(dāng)年向閔公借地,在此一展袈裟,袈裟隨風(fēng)飄飛,竟遍覆九十九峰。西為龍珠峰,該峰與青龍背有一石橋相連,稱”渡仙橋”,橋梁鐫刻”中天世界”4字。天臺峰頂有一亭,名”捧日亭”,清乾隆年間池州知府李建。此亭為登高攬勝、觀日出的佳境,”天臺曉日”為九華古十景之一。在天臺峰絕頂,有兩塊巨石對峙而立,形成一狹窄隙縫,下寬1米,上寬0.8米,高約6米,僅容一人擦肩而過。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線,故有”一線天”之稱。在天臺峰常可看到九華佛光,山峰、寺院映在佛光中,現(xiàn)象奇特,正如宋人吳潛詩云:“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陽滌曉風(fēng)。九十蓮花一起笑,天臺人立寶光中。”

十王峰位于天臺峰南側(cè),兩峰有一山脊相連。海拔1342米,為九華山第一高峰。峰東西兩側(cè),危崖層疊,登臨其上,極目遠眺,眾峰如”兒孫繞膝”,有”一覽眾山小”之意境。西南有”缽盂峰”,海拔1143米,極似僧人缽盂;西北有”羅漢峰”,海拔1280米;“宴仙臺”位于十王峰西,高百米,三面懸崖,上有約40平方米的平臺。南下為”老常住”舊址,建有真如庵。

道僧洞位于十王峰東南,天然石洞,深5米,面積約20平方米。相傳道人先住此洞,清咸豐年間有個和尚為逃避戰(zhàn)亂至此,與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又傳唐天復(fù)年間(901-904),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采集草藥治病時開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飲,繼而曬干收藏”,日久天長,道僧用以曬茶的石塊留下斑斑黃漬,其地”黃石”因此得名。峰間有溪,名”黃石溪”,全長25公里,流水急淺多轉(zhuǎn)折,具有深山幽澗特色;黃石村風(fēng)光旖旎,盛產(chǎn)名茶,尤以”黃石溪茶”最為名貴,1915年黃石溪毛峰和九華毛峰共同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現(xiàn)作為我國外事交往中饋贈國賓的禮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側(cè)有山溪飛瀑,環(huán)境極為清幽。釋普文曾在該洞禪修三十余載,常年采藥行醫(yī),80歲時在廟前圓寂,肉身3年不腐,現(xiàn)置廟前關(guān)圣殿供奉。

向北,走過”一線天”,就到九華山另一個高山景區(qū)——花臺景區(qū)了。

19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