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xué)習(xí)啦 > 實用范文 > 導(dǎo)游詞大全 > 廣西導(dǎo)游詞 >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5篇

時間: 鄧茵20 分享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和熱帶季風(fēng)氣候 ,地跨珠江、長江、紅河、濱海四大水系。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廣西導(dǎo)游詞,希望大家一起來收藏哦。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1

圖騰古道位于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景區(qū)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讓人聽不懂念念有詞充滿野性誘惑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xiàn)了120_---7020_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fēng)貌,為世人開啟了一道遠古之門!

在煙雨峰岳中,皮里黝黑的甑皮人與漓江為伍,與青山為伴,或漁獵或采集,使用的依然是古樸的石器、骨器‘原始的陶器、蚌器。在節(jié)奏明快的“妖鼓”下,穿著色彩斑斕的獸皮,手持鋒利的長矛在山林里狩獵,燒蛇烤蚌為食,長唱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漓江漁歌和桂山獵謠。整個景區(qū)具有故事的動態(tài)性,視覺的審美性,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容,具有甑皮文化所特有的神圣原始信念。從這些信念中,我們不難捕捉從遠古時代開始,桂林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崇拜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理,整個景區(qū)濃縮了祖先的智慧,也表達出我們對祖先思德的激情,使萬年之甑皮文化品牌重新獲得生命價值。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甑皮巖文化是南蠻文化誕生的代表,也是嶺南文化起源之一。步入圖騰古道,在解讀千古之謎中,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體驗延長的生命,擴張我們的心靈版圖!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2

遇龍河古名安樂水,是我縣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稱。發(fā)源于臨桂縣粘嶺,流經(jīng)我縣金寶、白沙鎮(zhèn)、陽朔鎮(zhèn)、高田鎮(zhèn)的30多個村莊。在觀橋村東注入烏龜河水,到鳳樓村的青厄渡與金寶河匯合為田家河,至?xí)搅魅肜旖?。遇龍河全長35.6公里,縣內(nèi)集雨面積124平方公里。

在烏龜河與遇龍河交匯處及遇龍河上有二石料單拱橋,上為富里橋,下為遇龍橋,皆為古橋。橋體巍峨壯麗,古香古色,為縣重點保護文物。在舊縣村,還有仙桂橋及歸義縣城遺址。仙桂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為單拱石橋,是廣西最古老的石橋之一;歸義縣城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_年)置,現(xiàn)遺正方形土筑城墻,周長約800米,有東、南、西三門。遇龍河兩岸奇峰排列,竹木蒼翠,流水清澈,游魚可數(shù),景色宜人。主要景點有雙流美景、夏棠佳勝、大小五指山、獅子山、八仙巖及新開發(fā)的世外桃源等。綠水青山、古跡名勝與田園風(fēng)光及濃郁的地方風(fēng)情交匯在一起,是絕佳游覽勝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種遺憾;到陽朔,不看遇龍河,更是可惜。

陽朔景點遇龍河有“小漓江”之稱,是陽朔山水的精華。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橋奇村巧而聞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陽朔風(fēng)光的最好體現(xiàn)。 遇龍河發(fā)源于臨桂縣的古里河,流域卻大多在陽朔境內(nèi)。它清澈嫵媚,一路流經(jīng)陽朔的金寶鄉(xiāng)、葡萄鎮(zhèn)、白沙鎮(zhèn)、新陽朔鎮(zhèn)、高田鄉(xiāng),最后與金寶河交匯于青颼渡(高田日出)處,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 遇龍河古時叫“安樂水”,因后來在河上建有石拱橋名日“遇龍橋”,后來人們就干脆把這安樂水叫做遇龍河了?!坝鳊垺倍盎睢?,人們對這條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見一般了。

遇龍河一般寬度為30一60米,其長度約44公里,水深處達七八米,淺處只能齊腿肚。徒步旅游遇龍河,欣賞美麗的陽朔風(fēng)光是賞這條“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龍河兩岸青山連綿,造型各異,百態(tài)千姿;一路翠竹夾道,綠樹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則藍天白云,碧水綠草,開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霧繞云遮,百媚千嬌,將陽朔風(fēng)光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風(fēng)情萬種的大家閨秀的話,那么,遇龍河就更應(yīng)該是小家碧玉了。

走進遇龍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縮”了的漓江山水,還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風(fēng)趣的水車,造型各異的古橋。這是一條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橋梁、有水車、有建筑。其透視出來的歷史氛圍和歲月滄桑,明顯要優(yōu)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陽朔風(fēng)光。

如果你從陽朔鎮(zhèn)出發(fā),遇龍河奉獻上的第一道風(fēng)景,便是富里橋。富里橋?qū)?米,全長30米,高約10米,青石砌成的橋拱成大半圓形,倒映在水中,是一個雞蛋形的模樣,宛如大姑娘那張明朗的臉,十分別致。

橋的兩岸,是百頃良田,微風(fēng)吹過稻浪翻,白云走處碧波滾,景色宜人。橋的兩頭,長著兩株古樹,仿佛如橋的兩個衛(wèi)士,風(fēng)雨同舟,與富里橋一齊在這遇龍河畔成為一種不朽。由于富里橋呈大半拱狀,從橋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綠水、白墻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橋中,仿佛如山水畫在水月中重現(xiàn),典雅素凈,很是耐看?!「焕飿蚪ㄓ诤文?,已經(jīng)無法考證,估計與金龍橋、遇龍橋、仙桂橋等名橋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為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橋顯然是難以通行的。過了富里橋,順著遇龍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沒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龍橋了。

遇龍橋建于明代,可見遇龍河的叫法,最早也是從明代開始的。這座橋,可以算得上陽朔縣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了。它長約60米,寬5米,高9米,單孔跨度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欄,欄上花鳥魚蟲,龍鳳呈祥,十分精美。遠處看去,這遇龍橋橋身壯實高大,古藤纏繞,野花裝點,巍峨而壯麗,很有男子之風(fēng)范。

站在遇龍橋上看四周風(fēng)景,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龍橋、富里橋,如孿生兄弟一般,歷歷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樹,像沙盤上的作品,在兩岸依次排列。太陽照在水中,拉成一條直線,仿佛為遇龍河開了一條金色的拉鏈,水中那閃閃的金光,很像一條金龍在潛游。我們不知道先人在建這座橋時,是否也看到了這種景象,或許,遇龍橋的來意,便是如此的吧。

轉(zhuǎn)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騰,村落點點,稻田簇浪。橋下有一洄水潭,如鏡的碧水映著東岸的村莊。那村前的古榕,那黃墻青瓦的農(nóng)舍,那一條條縱橫的街巷皆歷歷入目。更有趣的是這墻、舍、道全由半米見方的古銅色石塊壘成。連伸入水中的磚頭,也是如此?!∧巧钐?,那古榕,還有那村落,加上遇龍橋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最好寫照。只不過馬致遠先生沒有看過遇龍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詩會寫得更好些。

遇龍河的歷史悠久,表現(xiàn)在一處遺址之上,這遺址,便是歸義縣遺址。據(jù)《陽朔縣志》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0_年),從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貞觀元年(公元620_年)撤歸義縣入陽朔。

至于歸義縣的含義,社會上有多種傳說,并無定論。但有一種說法是比較正規(guī)的,那就是“統(tǒng)歸大義,誠服皇道”??梢姎w義縣從陽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統(tǒng)的,也許是因為割據(jù),也許是因為造反。

遺址現(xiàn)占地約4萬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個不小的縣城。當(dāng)然,今天任何一個鄉(xiāng)鎮(zhèn)都比它強多了。如今整個“縣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兩戶人家。歸義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卻給遇龍河的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那古井邊的石欄上刻有“尋舊,二字,但今天的遇龍河已經(jīng)全新了。

出了歸義縣舊址,便到了遇龍河上又一名橋——仙桂橋。仙桂橋規(guī)模雖然不如前面兩橋,卻有些歷史。因為離歸義縣舊址不遠,因此,人們叫它“舊縣橋”??梢姰?dāng)年也是交通要沖之處。

這仙桂橋為廣西區(qū)內(nèi)現(xiàn)存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_年)。橋雖不大,但風(fēng)景宜人,也是遇龍河的一處勝景。到遇龍河,這三座橋是不可不看的。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龍,巡游到此,看到如此勝景,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面貪婪的觀賞美好的風(fēng)光,后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遇龍河因此得名。也有說是她古名安樂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龍橋,改為遇龍河。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3

七星公園 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 小東江流貫其間, 占地面積100余公頃, 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 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nèi)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七星山 在漓江東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 海拔依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個山尖幾乎擺在一個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東一西, 相互連屬,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 以巖多洞奇著稱。七星巖而外, 有元風(fēng)、玄武、白鶴洞和四仙巖、曾公巖等幾十個巖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勝, 蒼勁挺拔, 氣度非凡。更為珍貴的, 有隋唐以來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園西, 花橋東。石挺撥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 上刻“_思想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 江中磯石上筑有小亭。東南茂樹蔥蘢, 濃蔭簇擁。石顛有小葉榕, 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biāo)記,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資料。晚清著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蓋在詞箋上。

花橋 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匯合處, 橋畔繁花似錦, 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 故名花橋。

七星巖 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 巖洞長約1100米, 寬處50米, 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 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 后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巖洞, 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入, 溶解石灰?guī)r, 并不斷在洞內(nèi)結(jié)晶, 從而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 形成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七星巖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園內(nèi), 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fēng)洞, 數(shù)九寒天, 外冒暖氣; 盛夏酷暑, 涼風(fēng)習(xí)習(xí)。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濃郁, 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 蟬噪鳥鳴, 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飛檐門拱, 琉璃朱飾, 素負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 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 往右繼續(xù)登山, 則有為抗日捐軀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地, 中間開一個圓形拱門, 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 綠色琉璃瓦, 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26.8平方米。門上懸掛著“普陀山”的匾額,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cè), 整個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 顯得更加清幽、寂靜。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 單檐、8柱8角, 混凝土結(jié)構(gòu), 長寬各5.2米, 高6.5米, 面積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fēng)、貓兒山; 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老人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 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cè)。1974年興建, 以保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珍貴石刻, 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大家手筆, 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30.6平方米, 為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建筑, 簡樸、典雅, 不與名碑爭勝, 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賞書法藝術(shù), 瀏覽方志資料, 兼得園林勝景之趣, 實在是賞心的樂事。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凈境”右側(cè), 名取文運昌盛之意, 因處濃蔭聳翠之間, 又名“擁翠亭”, 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 有樓, 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長寬各5.7米, 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 東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墻欄桿, 是憑眺佳處。

元風(fēng)洞 古稱玄風(fēng)洞, 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寬2~15米, 深250米, 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fēng)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氣對流, 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 洞內(nèi)空氣清新。由于日照, 山體熱量的聚散, 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 夏日最高達39℃, 冬天最低-5℃。洞內(nèi)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nèi)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游記》中“冬時溫如火, 蓋陽伏之征也”的記載, 準(zhǔn)確地概括了元風(fēng)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fēng)亭”, 明呂調(diào)陽曾筑“七星庵”, 清改為“大賢庵”, 現(xiàn)已無存。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4

潿洲島南北方向的長度為6.5千米,東西方向?qū)?千米,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潿洲島上居住著20_多戶人家,1.6萬多人口,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潿洲島上面單獨設(shè)立潿洲鎮(zhèn),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海城區(qū)。島上有名的建筑有三婆廟、圣母廟和天主堂等。

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潿洲島在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F(xiàn)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zhì)公園。

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yán)寒,年平均氣溫23℃,雨量1863毫米,是廣西最少雨的地方之一;活動積溫8,265℃,是廣西熱量最豐富的地方。四周煙波浩淼,島上植被茂密,風(fēng)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為最,素有南?!芭钊R島”之稱。潿洲島與火山噴發(fā)堆積和珊瑚沉積融為一體,使島南部的高峻險奇與北部的開闊平緩形成鮮明對比,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chǎn)瑰麗神奇,種類繁多??胺Q人間天堂、蓬萊寶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huán)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臥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xiàn);浪涌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于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游覽區(qū),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5

木龍湖景區(qū)位于廣西桂林市區(qū)北部,東起漓江,西至中山北路,南靠疊彩山、北臨東鎮(zhèn)路,是桂林兩江四湖環(huán)城水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木龍湖景區(qū)依托得天獨厚的漓江、疊彩山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歷史久遠的古宋城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等人文古跡,以“清明上河圖”為建設(shè)藍本打造的景區(qū)。流光溢彩的夜景、氣勢恢宏的唐宋建筑,秀美的木龍湖風(fēng)光,豐富的人文古跡使木龍湖景區(qū)成為桂林市區(qū)最為璀璨亮麗的景區(qū)。

“木龍湖·東盟園”是木龍湖公園20_年全新打造的以“東盟”10國美食、風(fēng)情、文化為背景的主題景區(qū),景區(qū)以東盟美食廣場、東盟風(fēng)情劇場、東盟旅游文化特色商品街三個板塊向游客展示東南亞10國悠久的文化、多彩的風(fēng)情,游客可以第一次在桂林全方位品嘗到東盟10國百款地道的經(jīng)典美食,領(lǐng)略美麗的東南亞風(fēng)情演藝,瀏覽東盟10國豐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商品。欣賞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桂林兩江四湖工程中最壯觀,亮麗的木龍湖夜景。


廣西風(fēng)光導(dǎo)游詞5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廣西蝴蝶泉的導(dǎo)游詞5篇

關(guān)于廣西桂林山水導(dǎo)游詞5篇

關(guān)于廣西桂林的導(dǎo)游詞5篇

關(guān)于廣西青秀山的導(dǎo)游詞5篇

關(guān)于廣西龍?zhí)豆珗@的導(dǎo)游詞5篇

2020年廣西漓江導(dǎo)游詞5篇合集

四川風(fēng)光導(dǎo)游詞5篇

2020年漓江導(dǎo)游詞5篇合集

精選5篇廣西青秀山導(dǎo)游詞

河北景點導(dǎo)游詞5篇合集

6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