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xué)習(xí)啦>實用范文>導(dǎo)游詞大全>山東導(dǎo)游詞>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2021

時間: 鄭杭0 分享

山東省分屬于黃、淮、海三大流域,境內(nèi)主要河流除黃河橫貫東西、大運河縱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東省,主要湖泊有南四湖、東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1

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游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內(nèi)有趵突泉而得名?,F(xiàn)居市中心,位于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gòu)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云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gòu)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征。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guī)劃為十個景區(qū),這就是趵突泉景區(qū)、三大殿景區(qū)、尚志堂景區(qū)、漱玉泉景區(qū)、東門入口區(qū)、楓溪景區(qū)、滄園景區(qū)、白雪樓區(qū)、南門入口區(qū)、萬竹園景區(qū),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qū)在我們公園內(nèi)西側(cè),是全園構(gòu)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xiàn)是《春秋》上關(guān)于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zhí)發(fā)生戰(zhàn)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于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jīng)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xué)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并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霸旗F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gòu)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yǎng)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滴酢⑶』实鄱荚邗劳蝗厡懺娍淌?,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歷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后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cè)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墻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游客有的可能會發(fā)現(xiàn)突轉(zhuǎn)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shù)袅耍攀埂巴弧弊洲D(zhuǎn)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yōu)”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lǐng)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jù)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lǐng)略趵突泉的萬般風(fēng)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后,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游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tǒng)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yún)味促e的教師鐘離權(quán),稱“鐘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lián),“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yīng)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后恢復(fù)為“濼源堂”。游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內(nèi)花格透墻鑲嵌著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nèi)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后《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nèi)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游客,那里是尚志堂景區(qū)。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后設(shè)齋舍數(shù)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后,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xí)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機構(gòu)。院外三面小溪環(huán)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gòu)成綠廊。院內(nèi)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qū)與尚志堂景區(qū)相鄰。東側(cè)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luò)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透的優(yōu)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yǎng)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xiàn)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zhèn)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于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環(huán)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nèi)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jīng)過一片云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瑯瑯,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jīng)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

這是根據(jù)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fēng)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內(nèi)由正廳溪亭、疊翠軒、回廊、大門構(gòu)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fēng)前后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的對聯(lián)體現(xiàn)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nèi)東?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chuàng)作。廳內(nèi)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qū)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zhì)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qū)建筑中采用了許多“建筑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后溪流環(huán)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cè)景色開朗的楓溪區(qū)。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余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huán)繞,曲廊相圍,園內(nèi)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nèi)設(shè)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nèi)珍藏著200余幅珍品遺作,供游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qū)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于景區(qū)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后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中國文學(xué)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dǎo)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diào)”,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后去陜西任按察司提學(xué)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后起復(fù)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zhuǎn)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樓景區(qū)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yè)劇團為游客獻上他們精心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占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shè)計新穎,古今結(jié)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tǒng)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后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nèi)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nèi)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nèi)側(cè)“濼源門”集書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lián)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筑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yōu)美和諧,有關(guān)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于公園西鄰,是一座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nèi)外有白云、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fēng)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于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nèi)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jù)該園,歷經(jīng)數(shù)年修建方成今日規(guī)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shè)在園內(nèi),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長期展出,供游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chǔ)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fēng)格,利用墻、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gòu)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xiàn)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diào),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tǒng)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shù),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2

嶗山旅游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鏈,串連著無數(shù)個景觀。本文將按照“嶗山生態(tài)旅游”的習(xí)慣旅游線路,介紹南線上幾處主要景觀。

基本旅游線路(南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zhí)镀?/p>

嶗山風(fēng)景區(qū)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gòu)成了嶗山生態(tài)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shù)厝艘卜Q下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fēng),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nóng)”、“軒轅”三帝。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nèi)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shù)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佟?,瀑下的深潭取名“龍?zhí)丁?,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辍钡膲邀惥吧?/p>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3

各位團友:

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qū)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xiāng)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贊譽,國內(nèi)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fēng)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shè)計而成的。

2001年包括棧橋在內(nèi)的海濱風(fēng)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fēng)景區(qū)。

為什么叫棧橋?關(guān)于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么又會成為青島的標志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于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xiàn)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于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shè)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shè)。1897年,德軍以演習(xí)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lǐng)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占青島后,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制橋架上面鋪有木板,并設(shè)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老蔣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整修,兩側(cè)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fēng)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fēng)韻,又與兩側(cè)護岸設(shè)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fā)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了解放后青島市的建設(shè)與發(fā)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云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lǐng)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qū)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筑,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墻樓是山東省國際貿(mào)易大廈,它于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shù)、新材料創(chuàng)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shù)谝桓邩?。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島的海關(guān)大樓,海關(guān)大樓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guān)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jiān)督的總管理機關(guān),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guān),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guān)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xù)五年監(jiān)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guān)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筑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huán)境,五星級的服務(wù),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筑。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游覽,現(xiàn)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郁郁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后,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后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并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guān)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征集,經(jīng)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xiàn)每年接待游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guī)劃建設(shè),再過幾年這里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xiàn)代風(fēng)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qū)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中山路"。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于1899年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碼頭,于是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占領(lǐng)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qū),命名為"斐迭里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qū),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并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范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cè),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筑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shè)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占領(lǐng)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并曾下榻于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3個月后讓位于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后,轉(zhuǎn)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tǒng)治下的青島,曾下榻于此飯店。

謝謝大家!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游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內(nèi)有趵突泉而得名。現(xiàn)居市中心,位于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gòu)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云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gòu)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征。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guī)劃為十個景區(qū),這就是趵突泉景區(qū)、三大殿景區(qū)、尚志堂景區(qū)、漱玉泉景區(qū)、東門入口區(qū)、楓溪景區(qū)、滄園景區(qū)、白雪樓區(qū)、南門入口區(qū)、萬竹園景區(qū),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qū)在我們公園內(nèi)西側(cè),是全園構(gòu)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xiàn)是《春秋》上關(guān)于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zhí)發(fā)生戰(zhàn)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于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jīng)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xué)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并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霸旗F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gòu)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yǎng)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滴酢⑶』实鄱荚邗劳蝗厡懺娍淌?,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歷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后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cè)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墻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游客有的可能會發(fā)現(xiàn)突轉(zhuǎn)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shù)袅耍攀埂巴弧弊洲D(zhuǎn)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yōu)”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lǐng)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jù)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lǐng)略趵突泉的萬般風(fēng)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后,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游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tǒng)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yún)味促e的教師鐘離權(quán),稱“鐘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lián),“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yīng)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后恢復(fù)為“濼源堂”。游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內(nèi)花格透墻鑲嵌著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nèi)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后《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nèi)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游客,那里是尚志堂景區(qū)。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后設(shè)齋舍數(shù)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后,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xí)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機構(gòu)。院外三面小溪環(huán)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gòu)成綠廊。院內(nèi)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qū)與尚志堂景區(qū)相鄰。東側(cè)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luò)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l、透的優(yōu)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yǎng)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xiàn)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zhèn)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于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環(huán)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nèi)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jīng)過一片云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瑯瑯,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jīng)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jù)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fēng)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內(nèi)由正廳溪亭、疊翠軒、回廊、大門構(gòu)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fēng)前后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的對聯(lián)體現(xiàn)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nèi)東?Ρ誶犢痰?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chuàng)作。廳內(nèi)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qū)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zhì)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qū)建筑中采用了許多“建筑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后溪流環(huán)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cè)景色開朗的楓溪區(qū)。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余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huán)繞,曲廊相圍,園內(nèi)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nèi)設(shè)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nèi)珍藏著200余幅珍品遺作,供游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qū)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于景區(qū)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后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中國文學(xué)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dǎo)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diào)”,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后去陜西任按察司提學(xué)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后起復(fù)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zhuǎn)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樓景區(qū)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yè)劇團為游客獻上他們精心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占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shè)計新穎,古今結(jié)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tǒng)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后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nèi)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nèi)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nèi)側(cè)“濼源門”集書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lián)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筑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yōu)美和諧,有關(guān)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于公園西鄰,是一座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nèi)外有白云、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fēng)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于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nèi)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jù)該園,歷經(jīng)數(shù)年修建方成今日規(guī)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shè)在園內(nèi),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長期展出,供游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chǔ)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fēng)格,利用墻、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gòu)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xiàn)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diào),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tǒng)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shù),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jīng)游覽完了行程里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5

嗨!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當你們的導(dǎo)游,我姓秦,大家可以叫我芹菜。這次大明湖之行,你們一定很期待吧!系好安全帶,我們的駕駛員可不留情面。走嘍!

乘客們,現(xiàn)在我們快到了,眼前就是大明湖北門了,哦!威武的石獅子正沖你獰笑呢!不管它的笑有多么令你起雞皮疙瘩,我們還是繼續(xù)向前走吧!

在我們的前方,有一尊大鼎,叫明湖寶鼎,是古銅色的。它被建成的時候,還是金黃色的,只不過年代太久,變成了古銅色。它上面刻著許多文字,下面刻著四條龍。是天子祭祀用的。

現(xiàn)在,在我們的旁邊,就是大明湖,大明湖有兩個謎題,“蛇不見,蛙不鳴”。據(jù)說,蛇不見是因為這里是飛鳥的天堂,吃掉蛇是飛鳥的本職,所以蛇不敢來了。蛙不鳴是因為大明湖由泉水匯聚而來的,泉水大多是涼的,所以蛙就不在這片水域生活了。大明湖天氣好時,可以看到佛山倒影的美景。大明湖上微波漾漾,岸邊垂柳依依,你們見到這么好的景色,是不是心動了?快照張相吧!

現(xiàn)在,我們在北極閣下面了,北極閣是一座道觀,又稱北極廟。是1280年建造的,拾級而上,我們應(yīng)該能看見真武大帝和其余十九尊神像。明朝1463年間又建了供奉真武大帝父母的廟。旁邊還有一個關(guān)于吉祥幸福的感應(yīng)泉,我認為那純屬騙人。想跟我們的神王照相的就照一張。

現(xiàn)在,我們站在了兩袖清風(fēng)的鐵公下面了。鐵公叫鐵鉉,是一位明朝的兵部尚書,曾帶領(lǐng)兵馬多次擊敗燕王,后不幸被俘,乾隆為了紀念他的忠誠和勇敢,就修了這個祠堂。鐵公威武的雕像高2.3米,重1.9噸,有誰想拍?想拍的舉手!哇!這么多啊!一個一個來,不要搶!

我們踏上了歷下亭,這里是杜甫飲酒作詩的地方。寫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詩句,后面是仿古建筑名士軒了。這里有辛棄疾、李清照等等的畫像,前面還有一棵古柳樹,想長命百歲的就跟古柳樹照一張吧!

好啦,現(xiàn)在我們走出了大明湖的門,這個大明湖的景色十分秀麗吧,歡迎你們在到泉城來!

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2021

山東省分屬于黃、淮、海三大流域,境內(nèi)主要河流除黃河橫貫東西、大運河縱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東省,主要湖泊有南四湖、東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山東地接導(dǎo)游詞,方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煙臺景點導(dǎo)游詞介紹大全
    煙臺景點導(dǎo)游詞介紹大全

    煙臺,別稱港城,山東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內(nèi)重要節(jié)點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

  • 蓬萊閣導(dǎo)游詞大綱
    蓬萊閣導(dǎo)游詞大綱

    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shù)結(jié)晶的古建群。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蓬

  • 山東曲阜孔廟的導(dǎo)游詞怎么寫
    山東曲阜孔廟的導(dǎo)游詞怎么寫

    曲阜孔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

  • 象山東谷湖的導(dǎo)游詞
    象山東谷湖的導(dǎo)游詞

    象山縣是浙江省寧波市的下轄縣,位于浙江省東部沿海中段,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象山東谷湖的導(dǎo)游

90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