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通用7篇)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怎么寫?看看吧。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1
一、五臺縣
五臺縣位于山西省境東北部,東與河北省以太行山脊為界。面積2865平方公里,轄6鎮(zhèn)24鄉(xiāng),人口30.25萬,縣政府駐城關(guān)鎮(zhèn)。 五臺縣,因境內(nèi)五臺山而得名。西漢置慮縣,北魏太和年置驢夷縣,隋大業(yè)初改名五臺縣,金升為臺州,明洪武二年復為五臺縣,今因之。 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形復雜,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五臺山雄峙縣境東,由東、西、中、南、北、五臺組成,其中最低南臺海拔2485米,最高北臺3085米,號稱“華北屋脊”。中部為丘陵區(qū)。
全縣平川極少,主要分布在豆村、茹村兩個小盆地和溝南、東冶一帶。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清水河等。 五臺縣位置偏北,地勢又高,氣候寒冷,素有“華北小興安嶺”之稱。年均氣溫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90—150天。 全縣共有耕地 51.03萬畝,農(nóng)作物以玉米、土豆、谷子為大宗,高梁、莜麥、蠶豆等也有種植。成片林50多萬畝,零星樹一千多萬株。 五臺縣礦產(chǎn)資源主要有煤、鐵、銅、硫磺、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20多種。工業(yè)有煤炭、化肥、機械、化工、建材、采礦、陶瓷、大理石、工藝美術(shù)等。向外銷售的主要產(chǎn)品有硫鐵礦、大理石、鋁床、塑料制品、鑄字機等。 交通較為方便,忻州至長城嶺、忻州至繁峙、盂縣至繁峙等干線公路途徑縣城,還有通往繁峙西留屬的支線公路以及各種縣級公路。此外,往東有公路可通河北阜平等地。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峰聳立, 峰頂如臺,其頂壑、頂崖之間及臺懷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廟,成寺剎者百余處。其中有中國現(xiàn)存最古的木構(gòu)建筑—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禪寺;薈萃北魏、北齊、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種建筑風格于一體的佛光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與洛陽的白馬寺并稱中國最早寺院建筑的靈鷲寺(顯通寺);另外還有卓有聲譽的塔院寺舍利塔、龍泉寺漢白玉石牌坊、碧山寺緬甸王佛等,為佛國風光增添了色彩。五臺山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也享有盛名。它以成為中外友好往來的紐帶和佳賓云集的旅游勝地。五臺縣主要特產(chǎn)有臺參、臺蘑、大理石、般若礦泉水、五臺山石硯、中藥舒筋散等。
二、太谷縣
太谷縣位于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與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mào)發(fā)達,是文明遐邇的晉商發(fā)祥地之一,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負盛名的清宮圣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出產(chǎn)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達官富貴云集,因資本一度集中而成為山西的金融、商業(yè)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 太谷縣總面積1033.6平方公里,總?cè)丝?7萬人,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農(nóng)業(yè)人口21萬人。
太谷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9600立方米。農(nóng)業(yè)基礎(chǔ)條件好。因盛產(chǎn)糧、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稱三晉,是山西省的商品糧基地縣,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師范區(qū),全國的.瘦肉型豬基地。太谷擁有各類工業(yè)企業(yè)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瑪鋼鑄造加工、精細化工、農(nóng)機、建材、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制藥、紡織、運輸?shù)戎鲗Мa(chǎn)業(yè)。第三產(chǎn)業(yè)、城鄉(xiāng)基礎(chǔ)建設以及社會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城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 太谷縣農(nóng)副產(chǎn)品資源十分豐富,四十五畝糧田,適宜北方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而且是全國八個最適宜種植優(yōu)質(zhì)釀酒葡萄的區(qū)域之一。近年來,除了穩(wěn)定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田面積外,大力發(fā)展蔬菜、林果、色素、釀酒葡萄等特色經(jīng)濟作物。
其中年產(chǎn)小麥0.6億公斤,玉米0.5億公斤;蔬菜種植9萬畝,總產(chǎn)量3.2億攻擊;紅棗、核桃產(chǎn)量1.4億公斤;水果產(chǎn)量1.2億公斤;色素種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億公斤;法國葡萄拈鬮葡萄種植3000畝;畜牧業(yè)方面已形成規(guī)模養(yǎng)殖小區(qū)206個,豬年飼養(yǎng)量38萬頭,雞年飼養(yǎng)量300萬只,產(chǎn)蛋3700萬公斤。 通訊十分方便。城內(nèi)程控交換機容量10000門,農(nóng)村交換機容量5000門。人均擁有電話量名列全省前茅。無線尋呼機和移動電話暢通,實現(xiàn)了全國聯(lián)網(wǎng)漫游。 科技、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發(fā)達。本世紀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創(chuàng)辦了銘賢學校,目前縣境內(nèi)還有“一大三專”,即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和太谷師范學校,晉中衛(wèi)校、山西交通技工學校等三所中等專業(yè)學校,縣內(nèi)還駐有山西果樹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藥廠、兵器工業(yè)部753廠,航天工業(yè)部513所等研究單位和軍工企業(yè),為我縣增添了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縣內(nèi)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晉中二院、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院、職工醫(yī)院等較強的理療體系。
本縣工業(yè)已初步形成瑪鋼、農(nóng)機、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產(chǎn)業(yè),其中瑪鋼管件年產(chǎn)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中華精品飛象牌農(nóng)用車、“遠”字牌龜齡集和定坤丹、糖醛、樹脂、順酐、硫酸、水泥、鐵鍬、藥用曲頸安瓶及乳制品、電力金具、紙面石膏板等名優(yōu)產(chǎn)品在國內(nèi)國際市場享有教高聲譽。農(nóng)業(yè)基礎(chǔ)交好,規(guī)模種植、養(yǎng)殖、林果業(yè)發(fā)展迅速,成為遠近聞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鄉(xiāng)和農(nóng)副產(chǎn)品基地。同時,商業(yè)興盛,市場日益繁榮。
三、孝義市
孝義市位于省境中部西側(cè),呂梁地區(qū)南端,面積943平方公里,現(xiàn)轄6鎮(zhèn)12鄉(xiāng),人口 36.32萬,市政府駐城關(guān)鎮(zhèn)。 孝義,春秋時晉置瓜衍縣,西漢屬茲氏縣,三國魏中陽縣來治,西晉永嘉元年并入隰城縣,北魏改置永安縣,隋屬西河郡治,唐貞觀元年以邑人鄭興孝行聞于朝,敕賜名孝義縣。1991年設縣級市。
孝義市城區(qū)不僅是全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而且是晉西和陜北的物資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 該市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為太原盆地的組成部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糧棉產(chǎn)區(qū)。中部黃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屬呂梁山支脈,主要山峰有龍盤山、鳳凰嶺等,海拔分別為1163米和1365米。境內(nèi)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窯河、下堡河、兌河等。
該市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1度,一月均溫--5.6度,七月均溫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70天。 孝義市現(xiàn)有耕地52.88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類,另外,蕎麥、莜麥、糜子等雜糧也有較大面積的種植。經(jīng)濟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 孝義市礦產(chǎn)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鋁、石膏、鐵等,其中以煤炭儲量最大,已探明煤儲量為71億噸,是汾西礦務局主要煤炭開采基地。其次是鋁土礦,是山西鋁廠的礦源基地。主要工業(yè)有煤炭、煉鐵、化肥、水泥、農(nóng)機、塑料、陶瓷、紡織、釀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 孝義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兩條支線鐵路橫貫全境,是孝義市對外交通的主要門戶。
孝義至午城、汾陽至介休等干線公路途經(jīng)該市,此外還有縣級和鄉(xiāng)鎮(zhèn)公路多條,連通全市各鄉(xiāng)鎮(zhèn)。 位于縣古城中央的中陽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古頗享盛譽,因當時孝義為中陽縣所轄而得名。 孝義生產(chǎn)的“羊羔美酒”,顏色潔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義是“汾州核桃”主要產(chǎn)地之一,其特點是果形美觀,果實個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達 52%,含油量達 70%,是該市大宗出口物資,遠銷海內(nèi)外。孝義市東許、高陽、兌鎮(zhèn)、白壁關(guān)等鄉(xiāng)鎮(zhèn)盛產(chǎn)柿子,暢銷省內(nèi)外。
四、壺口瀑布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臨汾旅游。我是____旅行社的導游員王曉芊,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旅行社的資深司機陳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夠給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讓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為了方便大家?guī)滋斓挠斡[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后幾天的游覽活動。臨汾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里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里發(fā)明了漢字,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里。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xiàn)在的臨汾市(堯都區(qū)),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xiàn)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yè)就在這里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xiàn)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huán),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游景觀。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梢哉f,壺口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fā),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游覽車已經(jīng)駛?cè)雺乜诰皡^(qū),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jié)果。由于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沖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么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jīng)四川、甘肅、寧夏,在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時由于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zhuǎn)南進入著名的晉陜大峽谷之中,上游數(shù)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于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余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由于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大家現(xiàn)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shù)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shù)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里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豪情。
接著往前,大家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飛躍黃河不久后,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摩托車也同樣從這里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F(xiàn)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wèi)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又一飛躍黃河的壯舉。這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大自然的壯舉,展現(xiàn)了我們黃河兒子的英勇氣概。
如果大家細看腳下這黃河石岸,就會發(fā)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的摩擦痕跡,這就是壺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國古代,黃河的商業(yè)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時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黃河水運南下進行銷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龍王辿時,由于壺口落差大,龍槽窄,水流急,貨船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纖拖出水面,延山西一側(cè)拉過龍槽,再進入河中繼續(xù)航行。旱地行船時艄公們唱著船歌,纖夫們喊著號子,推、拉、牽、挽互相呼應,場面極其壯觀。因此,凡到壺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黃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絕活,可惜隨著運輸業(yè)的發(fā)展這個行當已沒什么傳人了,在古渡的老鎮(zhèn)上只剩下兩位老艄公孤獨地生活在他們集體宿舍一樣的老窯洞里,任青春同老鎮(zhèn)的繁華一樣漸漸消逝。
朋友們,今天的講解就先到這里了,有人說壺口瀑布是可以觸摸的威風鑼鼓,是可以凝視的黃河大合唱。下面給大家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您盡情的融入這壯觀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過靠前觀賞景觀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護您的相機免受水霧的侵擾。愿這次游覽能給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2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推進了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nèi)長城,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毗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nèi)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qū)、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__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nèi)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于東經(jīng)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cè)丝?000余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qū)、119個縣(市、區(qū))。省會太原,駐太原府東街。境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xiāng)",也叫“煤炭之鄉(xiāng)”。
山西表里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岳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guān)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jīng)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2—28℃之間。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天龍山群山聳峙,溝谷幽深,森林茂密。無論是桃花盛開、柳葉抽綠的春季,還是薄霧翻卷、百花爭妍的盛夏;無論是天高云淡、紅葉漫山的金秋,還是銀妝素裹、玉宇無塵的嚴冬,一年四季都有讓人觀不盡的美景,賞不完的佳境,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有顧盼生輝的感覺。
天龍山既是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qū),又是山西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自然保護區(qū)。山勢險峻,奇峰兀立,溝壑深邃,山路回轉(zhuǎn),松柏相擁,蔥郁蒼翠,有蟠龍松、鳳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參天松等珍稀古樹,風景十分秀麗,氣候涼爽宜人。
其人文景觀,除天龍寺和天龍石窟外,還有漫山閣、龍?zhí)鹅`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1620年(明萬歷三十五年)晉藩靖安王題有天龍八,即重山環(huán)秀、佛閣停云、龍?zhí)鹅`澤、虬柏蟠空、鼎峰獨峙、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跖旗石。是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jié)合的風景名勝地。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4
五老峰原稱五老山,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xiāng)縣五老山”的記載,《虞鄉(xiāng)縣志》中有“五老山,在縣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諸峰之總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傳授伏羲《河圖》《洛書》五老之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北宋魏野《送陳越之河中寧親》有”三臺筵上飛觴送,五老峰前負米歸“。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詩人王惲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寫道:“曉披五老峰上云,晚釣五姓湖中鯉?!睔v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20余通明清時代修廟的碑刻記載了當時朝山廟會的盛況。
據(jù)現(xiàn)存石碑記載,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見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圓通寺和觀音閣,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花紋方磚隨處可見。五老峰的碑石記載了其千年繁榮紀事以及民間傳說軼聞,如宋代楊業(yè)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的趣聞等。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5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guān)羽的故鄉(xiāng),位于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zhèn),鎮(zhèn)西有全國現(xiàn)存最大的關(guān)帝廟,俗稱解州關(guān)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屢建屢毀,現(xiàn)存建筑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占地面積約66600余平方米。街南稱結(jié)義園,由結(jié)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筑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jié)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gòu)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nèi)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jié)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后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鐘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cè)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后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圣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余慶宮、歆圣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余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后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tǒng)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guān)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游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jīng)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cè)的是“武緯門”,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guān)帝廟”三字。雉門后部的臺階上是戲臺,鋪上臺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卷棚歇山頂建筑,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6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一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我們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領(lǐng)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臺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臺古剎,感受那里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jīng)開始了,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的概況。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國時期,這里是趙國的領(lǐng)地,漢代的時候設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立都城,遼代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xiàn),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托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yè)”的美好愿望。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 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下轄5區(qū)7縣。這里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因此,處于同一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shù)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jié),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算得上是琳瑯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 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采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云岡石窟就快到了。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云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云散,而云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篇7
堯廟位于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堯都平陽"。司馬遷《史記》云:"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
堯廟位于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堯都平陽"。司馬遷《史記》云:"學者多堯廟
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
堯廟原建于汾河西岸,晉元康中徙汾東,唐顯慶三年(685年)遷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歷代均為祭祀之所,并進行過多次修葺與擴建,清康熙臨汾和光緒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駕臨此。
堯廟現(xiàn)占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舉行祭堯儀式并逢廟會,康熙帝巡幸堯廟時,定為皇會,屆時全國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黃子孫紛紛前來謁祭,廟會之盛為華北之冠。歷代帝王將相,達官司顯貴,墨客騷人,對堯廟吟詠甚多,贊嘆備至。
堯廟始建于西晉,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舊址在汾河以西,西晉元康年間遷至汾河東岸,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658年),廟址由府城西南遷至城南現(xiàn)址。
堯廟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俗稱三圣廟,是中國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堯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陽,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早的格局,平陽成為華夏文明早的發(fā)祥地之一,素有華夏都之稱。其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長廊內(nèi)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龍刻云,工藝不俗。由于老的廣運寺已毀于火災,現(xiàn)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來重新修建的。
廟內(nèi)還有10多座石碑,上面記載了堯王的豐功偉績。
進了堯廟,首先看到的是秀麗的五鳳樓。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樓高十九點三米,三層十二檐,樓底有磚建窯廊三孔,有直通三層角柱十三根,甚為雄偉。樓頂直立陶人三十余個,陶獅為中,風吹可上下走動,十分美觀。據(jù)說,堯王常同他的四個大臣(既兩位宰相。
兩位閣老)登樓遠眺,而當時人們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為“五鳳”,并有“一鳳升天,四鳳齊鳴”之說?!拔屮P樓”之名便由此而來。五鳳樓的后面有堯井亭。該亭始建于東晉太寧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亭為六角高檐樓閣形式,小巧玲瓏,非常別致。亭中水井據(jù)說是堯王親手所掘。井的直徑八寸,井壁為兩層,外層有卯榫磚九塊一圈,疊圈砌成。相傳堯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飲。
廣運殿亦稱堯?qū)m,是召見眾臣共商國是的地方,也是廟內(nèi)的主體建筑。始建于唐顯慶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殿高二十三米,通進深二十六點三米,通面寬四十三米。
殿內(nèi)有十二米通頂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細,獅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實為國內(nèi)罕見。大殿龕內(nèi),有高達二米八的唐塑堯王像,兩邊站著兩位宰相和兩位閣老。堯王,據(jù)說姓伊,是堯廟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現(xiàn)尚存刻有“帝堯茅茨土階”的石碑。相傳堯王以前就住在土階上的茅草屋子里?!俄n非子.五蠹》中寫道:堯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調(diào)味,用土缸盛飲水,粗布僅掩身體,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爛不堪不換??梢妶蛲醯纳钍制D苦。
廣運殿后是寢宮,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間,距今約一千三百多年。宮龕內(nèi)塑有堯王和其夫人的像。據(jù)說堯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現(xiàn)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鏡石(約一畝多大)、梳妝臺等。廟內(nèi)蒼勁的古柏,植于晉代,高十數(shù)米,直徑兩米多,十分罕見。其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日,柏樹中間盛開著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