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實用范文>導游詞大全>新疆導游詞>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合集匯總

時間: 鄧茵0 分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是中國五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之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占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一下新疆景點導游詞,需要的就來看看吧。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1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葡萄產(chǎn)區(qū),也是我國栽培葡萄的發(fā)源地。據(jù)調(diào)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個品種。尤其在吐魯番,到處種植著葡萄,占全疆葡萄種植面積的90%以上,簡直成了“葡萄的王國”。吐魯番的葡萄勾起了我們無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傳唱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的美妙歌詞,就充分表達了人們對葡萄的贊美之情。葡萄被人們譽為“珍珠和瑪瑙”,成了新疆“瓜果之鄉(xiāng)”的象征。下面就讓我們前往吐魯番最美麗的地方葡萄溝,去體會一下阿娜爾罕陶醉的心情吧!

游客們,我們的汽車行駛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溝。

葡萄溝是火焰山山脈中一塊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長7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其間布滿了葡萄園,居住著維吾爾、回、漢等民族的果農(nóng)。倘若您走進葡萄溝,就會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過,樹木繁茂,空氣濕潤,氣候涼爽宜人,與熾熱的火焰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舉目望火山,低頭看綠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園→無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葡萄園內(nèi),只見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綠云、鋪地的綠毯,片片相接,架架相連,綠陰蔽日,碩果累累。 葡萄溝內(nèi)的葡萄園占地約400多公頃,主要品種有無核白葡萄和馬奶子葡萄,還有玫瑰紅、喀什哈爾、比夾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還有從國外引進的京早晶、艾麥納、無核紫、無核紅、玫瑰香等優(yōu)良葡萄品種。其果形各異,有球形、卵形、圓柱形、橢圓形等,有的鮮艷似瑪瑙,有的晶瑩如珍珠,而有的碧綠若翡翠。這里年產(chǎn)葡萄逾6000噸,晾制葡萄干300余噸,堪稱是“世界葡萄植物園”。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無核白葡萄,葡萄溝內(nèi)就普遍種植著這種葡萄。瞧!那一串串掛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橢圓、果呈淺黃綠色的“綠色珍珠”就是無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鮮果含糖量達24%以上,超過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葡萄的含糖量,成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沒有籽,最適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達75%以上,并含有蛋白質(zhì)、有機酸等多種養(yǎng)分,是營養(yǎng)豐富的干果佳品。晶瑩如玉的無核白葡萄干,色澤碧綠鮮艷,食之酸甜可口,被稱為“中國綠珍珠”。

葡萄溝中栽培面積居第二位的是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長柱形或紡錘形,果皮薄而韌,汁多而肉質(zhì)松脆,沒有香味,但特別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魯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勢低洼、氣溫高、降水少、太陽輻射強等獨的自然條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沒有病蟲害,更不需噴灑農(nóng)藥,從而使新疆葡萄干這一品牌名揚海內(nèi)外,成為難得的天然無毒果品。

游客們,漫步在綠色長廊之中,望著這誘人的葡萄,真是無比地愜意! 剛才有的游客問道: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頂、長方形、土木結構的小房子就是專門為晾制葡萄干而蓋的晾房。晾房墻壁是由土塊砌成的有孔花墻,長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風的作用。晾房的門多設在北邊或東邊,這樣一方面可減少陽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運輸葡萄時,如晾房一 時容納不下,可暫時放在晾房外北墻邊,數(shù)小時內(nèi)不會被陽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質(zhì)不變。在吐魯番,這樣的晾房隨處可見,但多數(shù)建造在山坡高處或溝岸上地形開闊平坦、通風和干燥等條件良好的地方。說到這里,游客們或許已經(jīng)明白了吐魯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獨特之處,它既不同于其他國家利用陽光曝曬,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溫烘干,而完全是憑借干燥溫暖的氣候自然風干的。這樣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實中的葉綠素,使葡萄呈干綠色,這在世界年產(chǎn)約印萬噸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種獨占望頭的佳品了。

吐魯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釀制歷史十分悠久,唐代詩人王翰曾有詩贊道:“葡萄美灑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痹娙说拿?,將葡萄美酒的神韻與馳騁疆場的將軍的豪邁氣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葡萄溝的北部,前面一塊大理石碑上寫著“葡萄溝”三字,這是前人大會委員長彭真同志的手跡,大家可在此攝影留念。

這里流水潺潺,葡萄滿架。我們漫步在葡萄長廊,宛若暢游江南園林,渾然不知身處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過石橋,置身在葡萄王國中,只見懸崖絕壁的砂礫層中滲出的泉水,匯流成池,池中游魚,仿佛也和游人一樣,怡然自樂,魚樂人亦樂,泉清心更清。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在葡萄溝長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圍坐一起,一邊欣賞周圍的景觀,一邊品嘗色彩各異、大小有別、味道不同的各種現(xiàn)摘葡萄和瓜果,盡情地過把吃葡萄癮。順便介紹一下,從1990年開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jié)”都要在吐魯番隆重舉行。 吐魯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為一種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經(jīng)濟貿(mào)易往來的紐帶。

旅游區(qū)內(nèi)還有葡萄博物館、葡萄酒品嘗點、民俗館等其他參觀設施,以及維吾爾族民樂表演,休息片刻后我們再去參觀欣賞。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2

各位游客:

在參觀高昌故城后,我們再去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一樣,交河故城歷史上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重鎮(zhèn),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唐朝安西都護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漢代班超父子、唐代玄類法師及邊塞詩人岑參等都曾到過這里,留下千古佳話和不朽詩章。“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昔日繁華的交河城,如今僅存城基及斷壁殘垣,但當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歷歷可辨,下面就讓我們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歷史

游客們,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雅爾湖鄉(xiāng),處于雅爾乃孜溝中30米高的巨大黃土高臺上,東西環(huán)水,狀如柳葉,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長約16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四周為高達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當?shù)厝艘卜Q其為“崖兒城”,城的建筑以崖為屏障,不筑城墻,又因河水在臺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據(jù)《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p>

接著我來介紹一下交河的歷史。交河系車師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漢,距今已有兩三千年。車師又稱為姑師,是最早生活在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20_年(漢元帝元封三年),漢將趙破奴攻破姑師,分立車師前、后國,交河就是車師前國的國都。公元450年,車師前國被北涼所滅。車師前國滅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歷代高昌王國轄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滅高昌王國后,在此設交河縣,并于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交河城成了西域軍事要塞。公元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交河城曾一度為吐蕃人所據(jù)。后又成為回鶻高昌王國屬地,設交河州。公元13世紀下半葉,西北蒙古貴族發(fā)動戰(zhàn)爭,率領鐵騎12萬進攻交河,交河 城損失慘重。1383年,交河城在戰(zhàn)火中消亡。

從時間上來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歷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紀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從故城中發(fā)掘出的殘存陶片,即可證明車師人已從原始狩獵、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過渡到定居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遺址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交河故城遺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別開生面,獨具一格。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來到交河,登臨古城寫下的那首詩:“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這首《崖兒城》詩,精練而生動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點。

縱覽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門、東門兩座城門。古城中央有一條連接南門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長350米,寬3米,城內(nèi)建筑以大街為中軸線可分為三個區(qū),東區(qū)為官署區(qū),西區(qū)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區(qū),北部為佛教寺院區(qū),下面我們沿著中心大道進入故城進行參觀。

中心大道兩側(cè)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成一個個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們展示了千百年前這里作為車師前王國的國都曾經(jīng)有過作坊眾多、商市繁華的盛景。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城內(nèi)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構筑而成,這種別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為了防御外來侵略?還是為了抵擋炎夏的酷熱高溫?這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之謎。

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東區(qū),只見東門高高矗立在高達十幾米的黃土崖岸上,城門遺址保存完好,兩側(cè)巖壁上設置的門額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樓哨所遺址清晰可辨,幾口大型深井,星羅棋布。東門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氣字不凡,占地約3000平方米,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門通道設有四重門柵。天井北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達60米,與南北交通干道相連通。從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處很可能就是車師前國王宮和唐代安西都護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區(qū),建筑比較密集,從發(fā)現(xiàn)的陶窯遺存來看,可能曾是車師國的手工作坊區(qū)和居民住宅區(qū)。 游客們,在剛才的參觀中,您是否覺得城中縱橫連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為若干小區(qū),頗似內(nèi)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這種建筑布局足以說明,交河在唐代曾進行過一次有規(guī)劃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這樣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遺址,在國內(nèi)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遺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物,它與東面的官署區(qū),西面的手工作坊區(qū)、居民住宅區(qū)呈“品”字結構,鼎足而立?,F(xiàn)在我們已來到寺院遺址前,它南北長88米,東西寬59米,主體建筑面積達5200平方米,由山門、大殿、僧房、庭院、鐘鼓樓、水井等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東、西兩廂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質(zhì)高臺,站在臺上,整個城市景致一覽無余。各位猜一 下,這個土臺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說是佛塔,有人說是鼓樓,也有人說是烽火臺,究竟哪種說法對,還有待考證。傳說,漢代名將班超和他的兒子班勇曾在這里交河之水飽蘸濃墨寫下了他們?nèi)竹R生涯中的重要詩篇呢!

大殿東北面,還有一組排列整齊壯觀的塔林遺址,總面積約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長方形的大佛塔,高約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遠處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兩部分,上部已夷為平地,下部內(nèi)有殘存壁畫,這些可貴的歷史遺存,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游客們,當你們登高俯視交河故城時,可以發(fā)現(xiàn)這座古城的建筑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層樓那么高,古城也因此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望著這呈柳葉形的古城的雄姿,吟詠起古人“黃昏飲馬傍交河”,“紫駝夜渡交河月”的詩句,不禁使人思緒聯(lián)翩,感慨萬千……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3

各位游客:

來到吐魯番,人們不禁會問:素有“火洲”、“風庫”之稱,氣候極端干燥的地方,怎么會出現(xiàn)大片的綠洲?其中有什么奧秘呢?奧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兒井群,它猶如人體的血脈,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兒 井,又在吐魯番分布最廣,成為生命之泉,常綠之源,澆灌著吐魯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參觀這一舉世聞名的灌溉工程。

坎兒井的結構→坎兒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坎兒井樂園,首先請跟我前往坎兒井博物館去了解一下坎兒井的建造情況。

坎兒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勞動人民根據(jù)本地氣候、水文特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條,其中以吐魯番最多最集中,據(jù)統(tǒng)計,吐魯番的坎兒井 共有1158條,總長約5000公里,相當于從烏魯木齊到哈爾濱的里程??矁壕胺Q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學界的專家稱為“地下運河”,并與長城、京杭大運河合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

對于坎兒井您可能早有所聞,不過對它的結構也許不很清楚,現(xiàn)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矁壕欧Q“井渠”,坎兒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豎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澇壩(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里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地勢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積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魯番四面環(huán)山,每年高山上的積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當雪水流經(jīng)戈壁時便滲入地下形成潛流,這就給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那坎兒井又是怎樣建成的呢?請看:坎兒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峽谷地帶的雪水潛流處,尋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豎井,井深十米至幾十米不等,將地下水匯聚,以增大水勢,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鑿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連接到遙遠的綠洲,才將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澇壩則是一個調(diào)節(jié)水量的蓄水池。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3公里,最長者往往是幾條坎兒井相連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間豎井少則幾十口,多則三百余口。上游的豎井較深,個別可達100米上下,下游的較淺,一般僅數(shù)米??矁壕淖饔檬潜苊馑终舭l(fā),這項工程實屬適應干燥氣候特點的一種偉大創(chuàng)舉。尤其讓人稱道的是,當?shù)厝嗣袢珣{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構造之巧妙,讓人嘆為觀止。

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我們乘車臨近吐魯番市時,就在那郁郁蔥蔥的綠洲的外圍戈壁上,可以看見順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有序地伸向綠洲。那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大家從高空俯視,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裝點著吐魯番這個古老卻仍青春煥發(fā)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再來談談坎兒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區(qū)干旱少雨,蒸發(fā)量大,而坎兒井是地下暗渠輸水,蒸發(fā)量小而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這里的土屬鈣質(zhì)黏土,挖好的坎兒井很堅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溫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對農(nóng)作物生長不利,而吐魯番地表溫度很高,雪水流經(jīng)坎兒井后溫度自然上升,很適合澆灌農(nóng)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與干旱的斗爭中,發(fā)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兒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兒井,構成了火洲的生命線和命脈,使新疆這個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積聚,從而成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關于吐魯番坎兒井的起源歷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漢代 關中井渠說。這種觀點認為漢代時人們發(fā)明的“井渠法”傳入新疆,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坎兒井。第二種說法是跟林則徐有關。清末林則徐被充軍新疆后,1845年經(jīng)過吐魯番,察覺當?shù)匮谉嵘儆辏谑蔷图毑榈貏菟?,引導新疆人民根?jù)自己所處的自然地理特點,發(fā)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種觀點認為坎兒井是2520_年前由西亞波斯人首創(chuàng)而后傳人新疆的。當然,這三種觀點都有待考證。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坎兒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與溝通東西方文化的絲綢之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們都發(fā)現(xiàn)了坎兒井。所以我們說坎兒井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顆明珠,是毫不過分的。直到今天,坎兒井還在為新疆吐魯番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坎兒井明渠→坎兒井暗渠

參觀完坎兒井博物館,走出館外,可見道旁明澈的清泉,這便是坎兒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純水,它晶瑩碧透,倘若您伸手觸及,便會感到?jīng)鲆怅囮?,真是“晶晶亮,透心涼”?/p>

坎兒井的暗渠要從洞中進入方可看到,只見渠水汩汩流 淌,讓人感到無比欣喜。這樣的井渠在整個新疆大地有上千個之多,其地下河道總長度加起來比萬里長城還要長一倍,也遠遠超過了京杭大運河,成為“地下運河”。

游客們,今天的坎兒井,不僅是重要的水利設施,更是中外游客樂于觀賞的一大人文景觀。尤其是坎兒井樂園內(nèi)的一臺充滿新疆維吾爾族濃郁風情的民族歌舞表演,會使您心神蕩漾。那明快的節(jié)奏,輕盈的旋律,熱烈奔放的情緒,使您在欣賞之余,會情不自禁地加入他們的行列,學著維吾爾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樣邊唱邊跳,感受這歌舞之鄉(xiāng)的純真樂趣。

各位游客,坎兒井樂園內(nèi)那咳亮悠揚的歌聲已經(jīng)唱響,下面就請大家趕快前去欣賞吧!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4

大名鼎鼎火焰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火焰山就是這樣一座山。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北緣。古書稱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火焰山脈呈東西走向。東起鄯善縣蘭干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長100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鹧嫔街厣蕉d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空,地氣蒸騰,焰云燎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中部,當?shù)厝朔Q“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由吐魯番向東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紅色山峰。這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最高峰位于勝金口附近,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巖組成。山體雄渾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沖刷,山坡上布滿道道沖溝。山上寸草不生,基巖裸露,且常受風化沙層覆蓋。盛夏,在灼熱陽光照射下,紅色山巖熱浪滾滾,絳紅色煙云蒸騰繚繞,熱氣流不斷上升,紅色砂巖熠熠發(fā)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故名火焰山。這里是我國最炎熱的區(qū)域,夏季氣溫高達攝氏四十七度,據(jù)說山頂氣溫可達攝氏八十度。

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庇衷娫疲骸盎鹕搅聭鼰?,赤亭道口行人絕?!泵鞔笤娙岁愓\有詩曰:“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p>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里可烤熟雞蛋。由于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的滅絕

想要撲滅一座這樣的“火焰山”,如今(20_年)的方法與傳說中略有不同。按照傳說中的方法,須向鐵扇公主借來芭蕉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為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便永不再發(fā)了。現(xiàn)在(20_年)的煤田滅火工作者顯然沒有找到芭蕉扇,不過他們卻有著另一套更為實際的辦法。首先用推土機把火區(qū)作業(yè)面推平,然后用水管往火區(qū)注水。待溫度降到70攝氏度左右之后,開始用鉆機往地下火源上鉆孔。緊接著,往鉆孔里灌黃土泥漿,用泥漿把地下裂縫堵住,隔絕火源和空氣的接觸。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地表上覆蓋一層厚厚的黃土,以徹底使煤層脫離氧氣?!艾F(xiàn)代鐵扇公主”——新疆煤田滅火工程處日前已經(jīng)表示,最遲到20_年,新疆境內(nèi)的全部煤田火災將被撲滅。到那個時候,新疆境內(nèi)將不會再有燃燒著的“火焰山”了。

相關傳說

火焰山傳說之一

唐僧帶領一伙動物精靈徒弟--孫悟空、八戒、沙僧與龍馬,一路長途跋涉向印度求取智能與真理之書,中途來到漫天烽火的火焰山絕地,一行人本想向牛魔王之妻鐵扇公主商借寶扇搧熄熊熊烈火,卻遭到其子紅孩兒的偷襲,其間唐僧并且遭到蜘蛛精的劫持,兩人都欲用他的肉煉成長生不死之藥,師徒五人歷經(jīng)劫難終于憑著智能勇氣與堅強無比的毅力,化險為夷、感化頑劣,并讓大地回春重現(xiàn)滿眼綠意與無限的生機。

火焰山脈呈東西走向。東起鄯善縣蘭干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長100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鹧嫔街厣蕉d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空,地氣蒸騰,焰云燎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火焰山明人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游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而膾灸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寫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diào)芭蕉扇的故事,更給火焰山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書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里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寫顯系夸張,但高熱這一基本特征與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火焰山的傳說之二

當年美猴王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倉卒之間,一腳蹬倒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魯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來是烈火熊熊,孫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滅了大火,冷卻后才成了今天這般模樣。

火焰山的傳說之三

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只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shù)刈罡呓y(tǒng)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經(jīng)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zhàn),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火焰山。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5

阿爾泰山脈為西北至東南走向,西起西西伯利亞,經(jīng)阿勒泰地區(qū),東至蒙古,綿延20_公里左右。在這座山脈峻峭偉岸的巖石上,有20_-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巖畫。從吉木乃縣、哈巴河縣直到阿勒泰地區(qū)最東部的青河縣,每處山上幾乎都有巖畫。這片山脈因此被稱為“阿勒泰山千里巖畫長廊”。

地質(zhì) 地質(zhì)構造上屬阿爾泰地槽褶皺帶。山體最早出現(xiàn)于加里東運動,華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輪廓,此后山體被基本夷為準平原;喜馬拉雅運動使山體沿襲北西向斷裂發(fā)生斷塊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現(xiàn)今阿爾泰山面貌。

地貌 阿爾泰山山體渾圓,山坡廣布冰磧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斗成層排列,羊背石、 側(cè)磧、中磧、終磧等清晰可見。阿爾泰山有多級夷平面,一般公認有4級,海拔分別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_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而低有:現(xiàn)代冰雪作用帶,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發(fā)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懸冰川。此外,阿克庫里湖周圍,阿克土爾滾與阿庫里滾河上源也有現(xiàn)代冰川;霜凍作用帶,2400~3200米,古冰蝕地形清晰,積雪長達8個月,以寒凍風化為主;侵蝕作用帶,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為主;干燥剝蝕作用帶,1500米以下??{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qū)位于本帶邊緣。

氣候 阿爾泰山聳立于亞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帶,西風環(huán)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和哈薩克斯坦齋桑谷地長驅(qū)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受逼抬升降水。降水隨高度遞增和由西而東遞減,冬夏多,春秒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達600毫米以上;降雪多于降雨,且積雪時間隨高度增加而延長,中高山積雪長達6~8個月,低山僅5~6個月;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阿爾泰山區(qū)氣候垂直梯度變化明顯,具有冬長夏短而春秋不顯的特征。

水文 阿爾泰山徑流較豐富,發(fā)育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兩河皆構成典型不對稱的梳狀水系。額爾齊斯河是新疆境內(nèi)唯一外流河,國境內(nèi)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全長546公里;河水補給來源主要為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徑流量100多億立方米,占阿爾泰地區(qū)總徑流量89%,注入齋桑泊,最后流入北冰洋。烏倫古河,支流在山區(qū),山前為散失區(qū),全長573公里,最后歸宿于烏倫古湖(布倫托海、福海),在二臺站以上,流域面積為2.2萬平方公里,補給來源亦以冬季積雪為主,多年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兩河上游多峽谷和斷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蘊藏量約50萬千瓦,目前開發(fā)利用較低。

植被與土壤 3000~3500米以上植被為苔蘚類墊狀植物;2600~3500米為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為森林草原帶;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東升高,如森林下限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為500~1500米,荒漠上限則為500~1100米。

土壤由高到低, 主要分布有冰沼土、 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等。

阿爾泰山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有多種礦藏和優(yōu)良牧場,尤以森林資源中的優(yōu)質(zhì)木材在全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資源亦蘊藏充沛。

實用版新疆旅游導游詞合集匯總相關文章

2020新疆景點導游詞合集大全

2020年新疆景點導游詞合集

新疆導游詞5篇精選

新疆習俗導游詞精選

介紹新疆的導游詞大全

新疆優(yōu)質(zhì)導游詞五篇

關于介紹新疆的導游詞5篇

介紹新疆景點的導游詞大全

關于新疆的導游詞精選

新疆導游詞

55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