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報告心得體會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1
根據(jù)中共__市委法治__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__年“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的通知》(張法治辦發(fā)〔__〕8號)文件要求,結合我委實際制定了《“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市法治宣傳日活動實施方案》?,F(xiàn)將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按照中共市委法治__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要求,委領導高度重視,把法制宣傳工作作為市農(nóng)委一段時期的主要工作抓緊、抓實。成立了法制宣傳活動領導小組,委主任組長,委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科隊負責人任成員的法制宣傳小組。根據(jù)統(tǒng)一布置,結合我委特點制定了專門的活動實施方案。
二、精心實施開展
圍繞“維護憲法權威,建設法治__”這一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
一是積極開展中心組學習。法治宣傳日前,11月29日周三上午市農(nóng)委全體領導干部職工聆聽了對于中央精神的解讀,牢固樹立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二是開展標語宣傳。在委機關與建扶鄉(xiāng)村掛橫幅標語宣傳政策法規(guī)。
三是組織干部職工開展《憲法》、《農(nóng)業(yè)法》、《消防法》等相關法學習。
四是更新網(wǎng)站信息。在委法治板塊更新《新種子法》、《行政訴訟法》等相關內容,大力宣傳農(nóng)業(yè)相關法律法規(guī)。
五是積極組織學習和考試。為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的法律素養(yǎng),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開展線上學法,并于9月下旬舉行了“六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識考試,全委合格率達100%。
三、活動效果與成效
通過憲法、專業(yè)法規(guī)等為主題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活動的開展,在干部職工中掀起了學法、守法的法制宣傳熱潮。同時,通過法治宣傳,也進一步增強了干部職工的的法制意識和權利意識,普及了法律知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進了__的法治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2
今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年初以專門決定形式設立的,從而為國家公祭日提供了國家法律的確認和保障。此次設立國家公祭日,來自民間的長期呼吁、中日關系的曲折反復以及國家重建歷史與政治認同的明確意向。今年的12月13日作為國家首個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動更是凸顯出國家重建歷史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政治意識與政治意志。此次關于公祭的國家實踐,將南京大屠殺祭奠活動從民間與地方政府層次提升至國家層次,對于塑造國家意識與國家認同具有積極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二戰(zhàn)后各國反思和轉化戰(zhàn)爭遺產(chǎn)的普遍國家實踐,已構成國際慣例。公祭形式上,各國政要及民眾開展大規(guī)模的集體敬獻花圈、公開演講等活動,在共同儀式中強化“想象共同體”(民族)的命運意象和實在性。我國關于二戰(zhàn)的歷史紀念活動,以南京大屠殺為例,長期處于民間和地方層次,比如---市的紀念活動從1994年開始堅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國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規(guī)模與影響力上頗有不足。與之對照的是,作為侵略國與戰(zhàn)敗國的日本,每年在國內以原子彈事件展開戰(zhàn)爭祭奠。
現(xiàn)代的國家認同已發(fā)展出兩個基本層次:一是民族文化層面,以歷史命運共同體和民族主義精神為內核;二是政治法律層面,以憲法與公民權利為內核。各國基于民族國家利益與歷史理性,均交疊運用這兩種層次不斷強化國家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團結。如此,則今年12月的首個憲法日和國家公祭日,當可共同作為國家認同建構現(xiàn)代化的新思維與新進路。
關于國家公祭日的具體活動形式,各國具有大致相近的實踐與安排,比如國家領導人敬獻花圈并發(fā)表演講,群眾自發(fā)集會開展紀念活動。---市將繼續(xù)以往的“集體默哀一分鐘”的安排,但國家層面的祭奠活動顯然會因為公祭日的國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傳統(tǒng)。同時,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溝通交往特征,網(wǎng)絡公祭亦成為國家公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同主題的國家公祭只是國家的一種特別倡議行為,對歷史的紀念與承受仍應寄托于民間層次和日常實踐。近年來圍繞抗戰(zhàn)史的民間紀念活動有所進展,大大豐富和拓展了國家戰(zhàn)爭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礎,較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館”中的抗戰(zhàn)史主題館。
實際上,以抗戰(zhàn)為主題的國家紀念活動歷來受到中日關系變遷的影響。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國家與民間對抗戰(zhàn)史與抗戰(zhàn)影視生產(chǎn)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直頗為強勁。中日關系在友好主題與歷史反思主題之間存在較大張力,近年來更是因為釣魚島事件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發(fā)兩國關系緊張,從而在背景與動力上助推了國內抗戰(zhàn)敘事的強化以及公祭活動的國家化。日本的戰(zhàn)爭公祭,除了原子彈主題外,靖國神社參拜亦是年度化重鎮(zhèn)。此次國家公祭,當可視為對日本歷史態(tài)度及戰(zhàn)爭公祭行為的回 擊。
不過,此次公祭的意義除了既有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歷史認同之外,還應該有超出事件本身的宏闊意義。戰(zhàn)爭公祭在國際關系意義上表現(xiàn)為一種民族主義對抗,這作為外交斗爭和政治博弈的對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內政意義上亦可起到強化愛國主義的政治認同效果。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限度,不可漠視,亦不可失當。
在中國和平崛起與依憲治國的當代,國際層面仍奉行和平與發(fā)展主題,內政層面則應堅持依法治國和有序民主的基調,賦予整體國家精神以一種必要的結構均衡感、寬和威嚴氣質和現(xiàn)代價值取向。同時,著眼東亞和平建構大局,中日和解仍然是兩國乃至于東亞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規(guī)范愿景,是中國承擔負責任大國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緣政治基礎。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歷史負責的方式就是對當下國家與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負責。國家公祭被編織進歷史與現(xiàn)實、外交與內政、民族與個體、國家與社會、區(qū)域與世界的復雜關系和張力之中,其意義紛繁,價值流變,激情與悲情互生。然個中不變者,乃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與苦難奮斗精神,亦有矢志和平與追求歷史正義的正當意志,更有內修文德法度、外協(xié)近鄰萬邦的復興之志。如此,則亡靈可慰,外敵可遏,和平可期,大國氣象可成。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3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83年前南京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14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fā)圖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公祭過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么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nóng)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這些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后,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shù)觀念,學校引導著學生圍繞著分數(shù)轉,什么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后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初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么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4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__年前,日本對中國大舉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三十幾萬的中國同胞犧牲。設這個國家公祭日,并不是為了讓我們帶著仇恨,而是讓我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十三號這一天,我們的領居都觀看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報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鄰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強盜,在中國的地盤撒野,太可惡了,簡直就像沒人性的禽獸!
鄰居吳叔叔:這些日本鬼子,實在是太壞了,燒殺搶掠不說,到現(xiàn)在還在抵賴,想埋沒真理,明明殺了三十多萬中國人,卻說只殺了十到二十萬人。難道十到二十萬人不是人嗎?你們憑什么這么說?你們?yōu)槭裁床桓易鞲耶??在強國面前是只老鼠,在弱國面前是只老虎?/p>
鄰居陳同學:日本人像一群發(fā)了瘋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敗無能,居然看著這么多人白白犧牲,卻無法報仇!
其實,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們如此惋惜與憤怒,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5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zhàn)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舉行國家公祭。
我們不能忘卻那個令人悲痛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我們不能忘卻,南京在哭泣,中華在哭泣;我們不能忘卻,在慘絕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萬鮮活生命;我們不能忘卻,失去的民族的尊嚴……這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痕,深深刻在歷史的記憶里,提醒著我們曾經(jīng)所承受的屈辱與不公。
時間不能撫平所有的悲傷,記憶依舊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莊重的儀式,祭奠逝者,撫慰生者,來凝聚勇氣直面歷史,把悲傷化作前行的動力。以國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恰好契合了民眾的意愿。在這一天,我們感念逝者,還生命以尊嚴。唯其不可忘卻,他們才能在民族記憶和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6
在世界的東方有只雄雞,那里歷史悠久,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那里地大物博,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富饒美麗,有著豐富的“寶藏”;那里文化燦爛,有蘊涵著豐富文化的漢字;那里的四大發(fā)明惠澤世界。那只雄雞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如今當我們看見這美麗的祖國時,有誰能想到,_年前的中國,是那樣無能: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犯下了不可磨滅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拖著沉重的步伐經(jīng)過了_年。我們又怎能忘卻,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_萬無辜的南京老百姓們,在短短一周內,成為了瘋狂的刺刀下的犧牲品,甚至他們的生命竟還被當做游戲,被外國人用來進行殺人比賽。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憑侵略者在他們身上殘暴地發(fā)泄著。圓明園,一個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被英法聯(lián)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毀,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著我們中華兒女多少的心血與智慧啊。那些猙獰的表情,猖狂的笑容……將永遠刻在我們的腦海。1931年9月18日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使3000多萬東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國奴;我們永遠不能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使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日本侵略者,這些代詞讓人咬牙切齒。還有慈禧太后,他規(guī)定的《辛丑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這些條約令人痛苦不堪,無一不揭示著他們那沒有人性的軀殼!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繼承和發(fā)揚先行者留給我們的不怕困難的精神。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記了國恥。我們青少年只有將國恥銘記在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fā)圖強,學習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報著“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的信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中國人的苦難與抗爭,求索與奮進,創(chuàng)業(yè)與搏擊,無不可歌可泣,激勵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弘揚,對先輩業(yè)績的追思與興大,必將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流入強大的動力。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會經(jīng)受一次又一次的鍛煉,邁開沉著而堅定的步伐,向光輝的未來繼續(xù)前進。最后,讓我們高呼“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7
為做好今年“12.4”全國憲法日系列活動,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憲法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強化了學生的而安全意識,促進了校園的和諧?,F(xiàn)將我校憲法宣傳日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主題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二、主要活動
1、我校各班開展了以“文明、安全”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在班會準備的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走進社會、家庭進行調查研究,把自己的收獲寫成了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2、我們在全校進行了“憲法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觀摩,把整個班會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3、學校舉行“憲法在我心中”法治手抄報比賽。
4、學校在升旗儀式上作了“12.4憲法宣傳日”的動員講話。
5、致家長一封信。學生對上學路上的交通法規(guī)到獨自一人在家時的自我保護,再到公共場所的安全防范,形成家校共教,孩子們從不同程度受到了的法制安全教育。
總之,在這次國家憲法宣傳日活動中,學校的老師,學生都學到了很多東西。了解到憲法的權威性和公平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學校也會重視法治教育,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
國家報告心得體會篇8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在第83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83年前古城南京發(fā)生的那場慘絕人寰的慘案,仍是讓人不忍卒讀。和平來之不易,國恥勿忘,歷史必須銘記!南京大屠殺帶來的傷痛從未被時間抹去,人們對國家公祭日這個紀念日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tài)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多么重要。國恥難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才是對侵略者最好的回擊。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悲痛會隨時間久遠而湮沒,但歷史的啟示不會。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銘記歷史、喚醒記憶、開創(chuàng)未來的舉措。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tài),而避免出現(xiàn)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時代進步。如果說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悲劇的極致,那么當歷史翻開這一頁,我們最終看到黑暗的離去和光明的到來。筑夢中國,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我們當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把愛國奉獻的熱情轉化為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國家精神、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的傳承。國行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國行公祭,不為宣揚復仇與怨恨,是為喚起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許下復興的心愿: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中國人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人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每一個人,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中國人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tǒng)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中國人民更加愛國。
“卅萬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fā)聵的警鐘,提醒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閱。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永遠銘記,銘記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淚;每一個中國青年要不斷前行、振興祖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