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愛的晚餐》心得感悟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秉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李英愛的晚餐》心得感悟,歡迎大家參閱。
讀《李英愛的晚餐》心得感悟一
當《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后,你是否會一飽口舌之歡,去感悟美食內涵上的真諦?當速食文化占領全球,你是否想過,有一天我們亟需慰藉的不是肚子,而是我們空虛的心靈?當回憶里的味道漸漸迷失了回家的路,你是否想過,去親自嘗試一番,找尋曾經(jīng)的記憶?
美食,需誠,它包含著時光的舌頭,歲月的溫情,它在記憶中散發(fā)著熱熱的余溫,它是醬缸里腌制的蘿卜,是深夜里煮制的回憶。
故,古語有云,韓餐是蘊含著等待美學的飲食。它不急不躁,傳承著用心的誠意和為愛端上的生活美意。
對于韓國飲食,電視劇《大長今》已經(jīng)深入了千萬百姓心中,李英愛在劇中的真誠和對美食的熱愛,無疑是宮廷飲食抑或者宣傳韓國飲食的最佳代言人,所以,在編者或者我們讀者心中來說,要做一部美食節(jié)目不難,難得是如何把蘊含飲食中韓國人的故事一一講明,再深入人心。
既不是美食專家,也不是韓國飲食研究家的李英愛,她本著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吃到美好的韓國飲食,也憑借自己對韓國飲食的熱愛,她展開了一場韓國餐飲探尋的踐行之旅。
《李英愛的晚餐》不是作秀,更不是隨意的糊弄,它的特色在于對宮廷飲食的細致了解。從朝鮮王朝五百年來餐桌上的秘密,到御膳和老百姓飲食生活的息息相關,再到審視自我,探究飲食脈絡深層文化內涵。
在讀《風雅宋》的時候,我深知市無常價,貴賤相傾,或被本數(shù)。宋朝一對茄子可以賣收到三五萬錢,而朝鮮南村宰相吃10顆棗的甑糕,可以抵一棟瓦房,就不足為奇,那個朝代,簪纓滿路,朱紫盈街,權貴對美食的苛求上,已經(jīng)是至臻的境界。
富有是其次,貴在做法的新意上,能將紅棗去核,再塞入牛肉棗肉野參,對我來說,已經(jīng)是高難度的水準,我頂多能做一道紅棗粥,而且簡之又簡。
當然我對書中提及的熊掌鹿舌鹿尾也不感興趣,更對那些喜歡飲食剛剛孵化的小雞的人嗤之以鼻,當然討厭并不能抹殺他們的興趣,故不能成為飲食同類。
我認為的飲食,要基于尊重生態(tài),保護人文的基礎,不是殺戮,更非任意食之。
這本書提及了中國美食,也說明了《大長今》的穿幫問題,由滿漢全席延伸至菜肴與階級文化,它不單單設計朝鮮王朝的飲食,更對餐具和宮廷醬料,做了細致的講解,明確了12碟御膳之說和皇室飲食奢靡的誤區(qū),作為一個以性理學為基礎的朝鮮王朝,他們御膳基于樸素,一桌膳食的豐盛與否,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安定與民安,能從飯菜去體味民情,這種信息我是第一次知道,同時,她細致劃分了朝鮮時代供奉君王的各地區(qū)特產的分布圖,作為進貢的素材,朝鮮君王通常是會通過餐桌文化來體恤百姓,一個五百年的基業(yè),能持久,很大程度是君王的仁善和體察。
在尋找兩班飲食文化上,她找尋了貧者餅、野雞肉、魚餃、甚至是神仙爐、貊炙等等。她在探究的路上,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飲食意味著感情,一起吃飯就是分享和聯(lián)絡感情的行為。這相對中國、日本而言,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對待每一種食物,都要報以感恩的心態(tài),這是天地的厚賜,也是百姓的辛勞。
她走訪蒙古,探尋高麗文化,她二去佛羅倫薩,她帶著滿腔的熱愛,去播撒著韓國的智慧,面對這樣的宣傳,我更思考的是我們中國也亟需這樣的代表,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在古文化源遠流長,如果我們一味感悟速食快餐,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也確實了飲食文化的繼承?
從韓服的設計,到陶瓷再現(xiàn)朝鮮之魂,我看著他們一步步展現(xiàn)著韓國料理的真誠的同時,我們急需審視自身,我們從食物里看到了什么?
我們對蘊含在美學里的飲食文化,又懂多少?
比起這些,我忽然想多去了解自己國家的飲食文化了。
讀《李英愛的晚餐》心得感悟二
通過 《大長今》中的徐長今認識了李英愛,隨后知道她結婚了,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長時間的隱居,九年都沒有接戲,直到紀錄片《李英愛的晚餐》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美人再次回歸,人美,食美,畫面美,看后心情也變得美美的。在和朋友小聚之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拋開前一晚翻開的書,跟隨李英愛的腳步,進入了韓國飲食文化,一場美食的盛宴。
十年前李英愛因《大長今》學習烹飪手藝,并一舉贏得名氣地位;十年后為了拍攝紀錄片,她開始一場尋找朝鮮君王餐桌的意義之旅,再一次讓自己名聲大噪。這是她和美食的緣分。而此刻,是我和這本書的緣分。他們,都讓我在這個夜晚覺得無比的美好。
中國的明星們出門一般是各種武裝,帽子、口罩、墨鏡等裝備一出,幾乎是連親爹親媽都辯不出是誰了。而這位韓國女明星開車到家附近的超市和集市,市場老奶奶們會打招呼美女來了啊,有說有笑的,甚至她還和賣佐餐、煮玉米和爆米花的老奶奶互換了電話號碼,每次有不錯的玉米到貨時,老奶奶都會給她打電話。她說,在熱鬧的集市里,吃著剛出鍋的糖餅,或者用嘴呼呼地吹著熱騰騰的煎餅,那種滋味是其他任何正餐都無法比擬的。對于作為新手主婦的我來說,集市里大叔和阿姨們的建議,是相當?shù)闹匾?一位鄰居家的老奶奶說要收割地瓜,于是我和孩子來到老奶奶家院子前的地里幫忙。老奶奶鋤了幾次地后,被藤蔓連著的地瓜就一串一串地被挖出來,不知道為什么我挖的地瓜總是一塊一塊地連不起來。她帶給我們的親切感十年始終如一,她活在真實的生活里,而非光環(huán)虛構里的蜃樓。
對于他們來說,我只是演員李英愛,從來沒有人叫過我勝彬媽或者勝權媽。我希望對他們來說,我不是李英愛,而是住在隔壁的雙胞胎的媽媽。這種想法使我決定辦一次喬遷宴,請鄰居到家里吃頓飯。是食物開啟了鄰居之間的關系門,以食物為出口,他們保持了良好的互動。從之前無話題的尷尬,到什么都聊,即將到來的冬天下雪到暖氣費,再到農村生活的好處,他們聊得不亦樂乎?;蛟S正如某位牧師說的,與人分享食物,象征著人們的感情以及和平。這一點,在世界都是共通的,飲食意味著感情,一起吃飯是分享和聯(lián)絡感情特別重要的方式。
在古代,朝鮮君主們通過膳食與百姓相通,以每個地區(qū)供奉的特產,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的。朝鮮王朝是以性理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因此膳食自然會較為樸素。性理學追求的圣君不是凌駕于百姓之上、貪圖享樂的君王,而是要展示出完全的節(jié)制和節(jié)儉。而君王的御膳,可以說是性理學中所謂節(jié)約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按照韓國傳統(tǒng),餐桌上葷菜和素菜的比例一般是三比七。
朝鮮飲食最大的特點是精誠。這從他們制作醬便可窺知,光是宮廷醬便有八種大的分法,宮廷大醬/醬油(清醬);花醬;陳醬;初醬;中醬;重大醬/醬油;魚肉大醬;炒辣椒醬。此外,朝鮮時期時,他們的豬肉料理方法就有50種,羊肉料理方法有29種,而牛肉的料理方法就達到了149種。牛身上,幾乎沒有韓國人不吃的地方,根據(jù)不同部位,他們有不同的料理方法,一頭牛他們可以分為120個部分。
古語言,韓餐是蘊含著等待美學的飲食。經(jīng)過六個月的精心拍攝,無論是作為紀錄片的《李英愛的晚餐》,還是圖書版本的《李英愛的晚餐》,都讓我們看到了韓餐所展現(xiàn)出來的美。這種美,除了食物本身,還有人文,特別是韓國女人通過食物傳達對國家、親人、朋友的那種愛。
女神李英愛雖然44歲了,魅力卻依舊,完全看不出歲月帶給她的痕跡。如章詒和所說的:美貌、財富、知識以及(性)魅力,構筑了一個女明星的強大吸引力。李英愛正是這樣一位同時擁有美貌、知識及魅力的女人。
很喜歡這本書,這是本既能看美女,看美圖,又能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韓國飲食文化歷史的誠意之作。
讀《李英愛的晚餐》心得感悟三
提起韓國美食,大家腦海里想必浮現(xiàn)就是紅辣辣的泡菜,五彩的拌飯,光潔透亮的打糕,嚼勁十足的烤肉(口水一直往回咽下)。
《大長今》的播放,讓韓國美食正式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也讓中國人記住了飾演長今的李英愛,一舉成名后,李英愛基本上就淡出了中國人的視線,開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而時隔十年,李英愛以韓國飲食文化宣傳大使的身份錄制了《李英愛的晚餐》的紀錄片,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視率,由于電視篇幅限制,這本書更詳盡的介紹了李英愛和創(chuàng)作團隊6個月期間挖掘韓國飲食文化的歷史與內涵的過程。
本書共3部分,分別從王的御膳開始追本溯源了解韓國的味道,最終確定了韓國飲食文化的內涵,乃是溝通與融合,讓我們在李英愛的帶領下,了解了不一樣的韓國飲食文化。
在第一部分里,有這么一個場景,首爾宰相的宴會上,那10個值20吊錢的甑糕,需要將洗好的紅棗去核,再挖出部分棗肉后用小火蒸,將牛肉、棗肉以及產自平安道邊界附近的野參拌勻后壓緊,放入蒸好的紅棗中,棗的兩邊在分別嵌入一顆松子。才做出來棗的甑糕。一個小小的甑糕,需要如此繁復的流程才能做成,也難怪婢女姍姍來遲。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韓國人對于吃,真的是精益求精啊。
當然第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探索了君王餐桌上的秘密,通過跟韓福麗老師的學習,我們才了解到原來季節(jié)不同使用的餐具也應有所不同,而作為聞名世界的韓國醬,更是讓人如數(shù)家珍。根據(jù)食物的不同,需要使用的醬料也是千差萬別的。例如,花醬,陳醬,初醬,中醬,魚肉大醬,吵辣椒醬等。而君王每天的御膳有五頓,分別為初朝飯,早膳,日膳,夕膳,夜膳。而由于這些膳食的食材都是采用全國各地進攻的食品制作而成,所以通過每一頓飯是可以了解到民生的收成情況。因為一桌豐盛的御膳意味著國泰民安。反之亦然。我想這也是中國與韓國君王最大的區(qū)別吧。
而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居,從元朝開始由蒙古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中國后,也逐鹿了朝鮮,并由此打開朝鮮的國門。由于蒙古以肉食為主,當騎著馬占領世界的蒙古族踏入朝鮮時,也帶來了飲食和服飾的變化。
作為韓國另一個特色食品---烤肉,我們更能從中窺視到蒙古是如何喚醒韓國人沉睡的肉食DNA.韓國的烤肉亦是經(jīng)歷過時間的驗證,從誕生到成為一個民族飲食文化的代表,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飲食是一種有生命的文化。
甚至作為烤肉的原料,肉類的做法更是百家齊唱,煮、蒸、炒、煎、熬、風干、腌、烤等,如悶罐烤肉其實和蒸排骨差不多,蒙古式牛肉干就是風干的,烤牛心,那是一道美味,雪夜脖,你還不得狂咽口水,暖爐會,更是冬日里不可或缺的飲食美景。而想要吃到這些,更多時候,你需要學會等待,等待時間在它們身上生出年輪。方能一嘗美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