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的演奏方法
學習架子鼓的方法有很多種,握棒方式、是鼓棒種類、打擊姿勢,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下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架子鼓的演奏方法吧!
一、演奏方法
1、小鼓擊奏法
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镲,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松。
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于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jié)和食指二三關節(jié)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jié)自然并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
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jié)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2、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關節(jié)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松,槌頭擊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huán)的踏擊動作。
3、踩镲踏奏法
踩镲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關節(jié)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4、嗵鼓擊奏法
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xié)調的動作。
二、持棒方法
在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種方式。它們影響著手與鼓棒間的一慣性,最重要的兩大觀念,就是鼓棒的控制與鼓棒的揮動。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樣,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無名指與小拇指自然并攏輕貼在后面,不要影響棒的運動,兩手手心相對,注意雙手的對稱與平衡,鼓棒敲擊點要相對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種腕法演奏。
2、標準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夾住距離鼓棒棒尾端約三分之一的地方,并擱在無名指與小拇指半握后的關節(jié)上,食指與中指自然彎曲,整個手形呈半握拳狀。掌心向內。以虎口拇指持棒,并以無名指與小拇指將棒托住,兩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轉力量打擊。
3、扣腕式:持棒與直腕式大致相同,但雙手要向內翻一下,使手心朝下,兩鼓棒集中于敲擊點上,兩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斄瞻颓?、鋼片琴、架子鼓以及室內演奏小軍鼓等均用此腕法。
不論何種方式控制鼓棒,均須靈活運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雙手與鼓棒成為一體,自然地運動鼓棒,輕松自如。
三、滾奏
方法通過控制鼓追均勻密集的擊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稱之為滾奏。(滾奏的概念在國外一些教材上對滾奏的解釋是單擊和復擊通稱滾奏,但要求了單擊的速度和復擊的速度,有些則分開論述,但到最后還是一個速度問題。)加強單擊和復擊練習是滾奏得以實現基礎。
滾奏并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時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輔助作用,甚至有時手指的功勞更多。但是在雙跳滾奏、單跳滾奏中,僅憑手腕控制也是可行的(加上手指可以更省力些)。
四、多跳滾奏
這種演奏方法是靠手腕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彈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技巧是表面上看很簡單其實很難練習的,開始先用你的鼓錘在鼓皮上反復彈跳,然后要做到均勻,且在不同的演奏中還有很多連音的技巧,可不是想來的這么簡單。
練習方法正確速度要慢,要求每一下要讓鼓錘充分的在鼓面上彈擊并控制好鼓追的彈跳高度直至停止,再換另一只手進行相同的練習,尋找鼓槌在鼓面彈擊的感覺。練習到多次連續(xù)敲擊時要有腕子控制的配合。最好有有老師的演示、教導,一定要做到力度均勻和節(jié)奏穩(wěn)定。
拓展資料:
學習架子鼓的好處
1、有趣
架子鼓非常有趣,無論你是剛入門還是有經驗的老手,都可以體會到那種喚醒你最原始的節(jié)奏律動的感覺。神經學家Barry Bittman說過:對節(jié)奏的響應是人類天生具有的感知,所以架子鼓和打擊樂都非常適合各種年齡段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
2、促進免疫系統(tǒng)
Bittman帶領的一項研究顯示出打架子鼓可以促進免疫系統(tǒng)。他表示:“打鼓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生物鐘,重新編排我們的免疫力,并能開始自我治療”。他的研究顯示出了打鼓可以明顯的增強對循環(huán)白細胞、癌細胞、病毒細胞的抵抗力。
3、智力開發(fā)
打鼓可以獲得更強的認知功能,尤其對于正在發(fā)育的年輕人更顯著。斯坦福大學在對一些有注意力缺陷障礙的中學生男孩的實驗中顯示,20分鐘的帶有節(jié)奏的音樂可以明顯提升他們的IQ和注意力。盡管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得出肯定性的結論,但音樂對智力和注意力的幫助無疑是很大的。
另外,很多研究表示,多用左手左腳有利于右腦的開發(fā),而架子鼓是樂器中雙手雙腳分工最均勻的,打鼓對于大腦左右半球的平衡有非常好的訓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