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影評3篇
十三棵泡桐影評1
大概因為對這部片抱太大希望了,所以看完之后頗有點失望。
首先的感覺是線索太分散了,電影和小說不一樣,小說可以慢慢來,一個人物一個人物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交代,但是電影,至少是打算講故事的電影不能這樣拍(別跟我提《玩偶》,人家是北野武)。就像侯孝賢《美好的時光》,第三個故事是歐陽靖,歐陽靖自己的故事是有點讓人后背發(fā)涼的,但是侯孝賢把它擺在第三個講出來,和前面兩個不搭,外加失去了歐陽靖本身具有的美感。大概是侯孝賢聽了之后覺得好,想拍,但是想震撼一下觀眾的時候觀眾已經(jīng)知道下文了。而且沒講好,底氣漏了,完蛋了。
宋小豆的演員是誰?簡直該拉出去打一頓,演得那么假,說話跟鞏俐演姨太太似的,卯足了勁攢下來的一點感情到她那就放沒了。據(jù)說剪掉了宋小豆勾引陶陶上床的部分,真是不該啊,這樣半明半滅地讓觀眾瞎猜是很不好地,我還以為最后風子和珠珠到宋小豆那去找她的時候,總該看到陶陶衣冠不整地從里面探出個腦袋來了,結(jié)果還是沒有(方才翻評論發(fā)現(xiàn)原來未剪輯版的有風子在老師那看到陶陶鞋子的鏡頭,被剪掉了,sigh,We need PG rating.)。師生戀也不是那么猥瑣的事,只是宋小豆這個角色設定得禽獸了些。還有那個老哥從三十樓摔下來從而到了這個學校念書的金什么,我覺得他根本就是個沒必要交代,甚至根本沒必要出現(xiàn)的人物。電影開篇,先把每個人物的來龍去脈都講清楚,我以為每個人都很重要都要大干一場了,結(jié)果有的根本沒什么作用。
我強烈地厭惡伊娃,又矯情又虛偽,大概因為自卑感和優(yōu)越感一樣強,所以變得很扭曲。女人對女人——看起來比較強悍的女性面對男人總是容易失敗,因為他們更傾向于尋找一個沒有自己就活不下去的姑娘。風子的痛苦我很明白,在風子看來,伊娃的虛偽和做作明明那么明顯,但是陶陶就是看不出來。
另外,那個叫風子去辦公室的語文老師,那部分如果把他猥褻風子的鏡頭剪掉,那干脆把那一整段都剪掉好了,不然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分散情節(jié)。沒剪的據(jù)說是他把手在風子的小腹放了幾秒鐘,第二天自殺了。說到這里我覺得這老師道德感還滿強的,至少他還會用自殺作為反省的方式。多么和諧啊,說明了人要有道德感,這種情節(jié)都要剪。有人說風子老爹的變化太夸張了,但是其實還算正常,我老爹早年也老暴打我,有一天就開始忽然對我特別好,好得我自己都不習慣,好得我都覺得辛酸,他討好我的方式也是讓人哭笑不得。想想風子她爹買給她的那條所謂裙子,鏡頭轉(zhuǎn)過來的時候給人一種強烈的荒誕和不真實感,那里我覺得導演把握得還是不錯的。
珠珠明顯是愛風子的,但導演拍得實在太過遮遮掩掩。阿利的老爹為什么要出來溜達一圈?莫非那個演員給了贊助?結(jié)尾不用交代每個人的出路吧。這是中國人習慣的方式,結(jié)局。沒結(jié)局不是更好嗎?
這部片子,不知道怎么說。那時老王看了之后對我說,覺得風子像我。過了一會補充,至少風子挨打的部分像我。其實,我的高中很像風子的高中,我也是帶刀子的女生,不過刀子沒風子的那么華麗,正常的刀子,每天幻想著要干掉幾個人。男生似乎拿鋼管,打架不要命,有人勒索有人罩。算是緬懷了一下過去的生活。
你無聊,也可以看看。有些孩子,就是這么長大的。不是全部,是有些。以后他們奔赴各地建設祖國,到處都有他們的足跡。未來,他們很平常地過。也許很多年以后看見孫子書包里裝著一把玩具刀,可以瀟灑地甩甩頭說,奶奶當年也彪悍過。
十三棵泡桐影評2
大陸前些年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基本上都是禁片,公映的《紅高粱》其實也是游走在禁與不禁的邊緣而已,如果不是得的有影響的大獎的話,那結(jié)果也很難說。不過有一點需要說的就是被禁的電影并不一定是都很好看,或者說是好看但是看了以后不一定會讓人感到很舒服。
泡桐樹中學,被學生簡稱為“泡中”,這里的高二•一班是一個問題班,打架、早戀、抽煙、喝酒、說大話、為消極意識所主導,反正是所有十七八歲孩子們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問題基本上都集中在了這個班上。僅僅這些,或許還是能夠勾起一些回憶的,但是,這不是一部描繪殘酷青春歷程的電影,故事所要表達的東西是“泡中”這個社會的小縮影。于是更加過分的性行為、師生戀和同性取向也出現(xiàn)在了這里,接著出現(xiàn)的還有少年的犯罪。
何風,離異家庭中的女孩子,父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她叛逆的心理,早戀對于她來說其實就是尋找著失落的親情,因為她需要來自對方的關愛。在學校中,何風是不受重視的,顯然是因為不是好學生和性格中的叛逆,但是影片到了尾聲時,何風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除了和父親的和解外,更重要的是來自學校的壓力。學校顯然在這里是強權階級的體現(xiàn),服從的學生代表著社會的主流意識,而與之對抗的結(jié)果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同化,要么出局。所以何風曾經(jīng)選擇了妥協(xié),因為當時她更需要的是維持住剛剛獲得的家庭溫暖;但最后的離開則是因為對于學校所代表的社會徹底失望而引發(fā)的逃避。和包京生住在一起顯然是因為家庭缺少溫暖所致,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受到溫柔鄉(xiāng)的誘惑,身體反而不是太看重的東西,所以何風的失身在這里也就比較好理解了。影片中的何風其實代表的是各種感情的集合體,班長朱珠對她存有的同性間曖昧的關系,顯然應該和她中性的性格及外貌有關系。
陶陶,何風的第一任男友,班上的老大,同樣出身自不太正常的家庭,父親因為經(jīng)濟問題入獄,性格相對陰沉,對于勝利有些執(zhí)著。所以當包京生的到來動搖了自己的地位的時候,他開始尋求新的依托,所以選擇了和班主任的超常關系。好象男老師和女同學的師生戀還相對比較多見,但是出現(xiàn)的影片中的女老師和男學生就有些新鮮了。對于師生戀這個問題,影片表現(xiàn)的很含蓄,但是也并非沒有滲透。排擠和嫁禍是他選擇對付包京生的手段,和寧愿選擇用拳頭說話的落伍分子包京生比起來,陶陶顯然更加能夠適應現(xiàn)代社會。選擇好寫些八卦文字的眼鏡瘸腿女當女友,顯然的是拉攏媒體的表現(xiàn),一個人在媒體報道之下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必須關注的,這一點,陶陶絕對比任何人都懂得。
包京生,外來的插班生,但是一來就引發(fā)了陶陶為首的一干同學的對立,因為他太高調(diào)了,不懂得怎樣做一個新人,不融于主流,所以他注定要遭受排擠,相反的和他同一天轉(zhuǎn)學來的金貴就聰明的太多了。請同學吃燒烤,帶著何風泡吧,處處顯出了這個人不合潮流,也表現(xiàn)出了他骨子里透出的自卑。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手段,比如說拉攏阿利,而且還能得到何風的身體。學校對待包京生的問題處理方法顯然是一種權利階級對待叛逆的方法,打壓,誰叫他不懂得融入其中呢。最后他選擇的道路固然有周圍的排斥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則是因為他性格中的過于自我所造成的,所以他要報復學校和社會。
宋小豆,一個絕對混帳的女老師,虛偽,陰險,社會中人們的丑惡基本上都能夠在她的身上體現(xiàn),她和陶陶的關系與其說感情,還不如說就是相互利用,把這種東西帶給剛剛要成年的孩子,她他媽的不是混蛋是什么?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主流的主導者,因為她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資源,懂得其他人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她對待包京生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落井下石,但是這塊石頭又是丟給其他同學看的,因為包京生早已經(jīng)被學校打造成了反面的典型,誰叫他不入主流。還好影片最后給了她一個比較明顯的揭露,得知包京生劫持阿利后沒有任何行動,反而是她身后房中的陶陶飛奔了前去,也讓何風和觀眾看清了她。
阿利和金貴,阿利是有錢人家的少爺,父親是有頭臉的社會人士,但是阿利顯然是生活在父親光環(huán)之下的,他表面上缺乏自信,需要人保護,但是他有錢,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也說明了這個社會已經(jīng)是一個拜金的社會,一個金錢萬能的社會,所以事實上阿利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有實力。金貴則是懂得尋求快速上位道路的人,他有著新人的低調(diào),但是他也知道要尋找靠山,所以一開始就主動接觸班長朱珠,顯然是為了更快融入主流。而最后拼命救下阿利更是懂得把握時機的具體表現(xiàn),也因此得到了他所要得到的東西。
校長和學校,校長沒有在影片中正面出現(xiàn)過,每一次出場都是以喇叭里傳出的冰冷聲音出現(xiàn),而傳達的信息更多的是對于某某同學的宣判,甚至一年里能夠多到了四百多條。校長無疑是這個權利機構的統(tǒng)治者,所有學生如果不臣服于他,下場自然只有和包京生一樣。學校每一次出現(xiàn)在鏡頭中基本上都伴隨著《男兒當自強》的音樂,徐克的《黃飛鴻》電影中表現(xiàn)出了一個老朽而落后的專制國度,而這里的學校何嘗又不是一個獨裁者統(tǒng)治下需要改造的地方。這種學校教育的結(jié)果只有摧毀更多的學生,引發(fā)更多的悲劇。包京生的事件其實要調(diào)查一下應該很容易水落石出,但是學校就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這當中顯然是包含著刻意的打壓在其中的。
《十三棵泡桐》致力于表現(xiàn)的是對教育的一種徹底否定,不僅僅來自是學校的教育,還有來自家庭的教育。影片中的孩子們沒有一個來自健康的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問題,而這時應該扮演一個正面角色的學校在這里扮演的是徹底的破壞者,不但沒有修補學生們受到摧殘的心理,反而在傷口上再重重的灑上一把鹽。因此出現(xiàn)在這里的青春是被借用來說事兒的青春,太消極也太自卑,反而不是應該拿來回憶的深刻。這固然是社會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但始終有太多的憤青心態(tài)包含在里面。
電影整體的表現(xiàn)不太好說,再美的影像也只是為了要講一個故事,手法只是為了讓這個故事更生動,而這個故事才是電影的根本。改編自何大草原著《刀子刀子》的本片確確實實的講了一個不太好聽的故事,至于原著深刻與否,沒有看過,但如果依舊去刻意描繪這種所謂的青春那么不看也可。也許對于導演來說這是他的一部得意之作。
與其簡單的把事情就擺在那里只是讓人們?nèi)タ?,就不如直接去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
十三棵泡桐影評3
一直覺得泡桐是一種很幽異的樹。高大,粗厚,伸展的枝條卻很柔媚。春光極好之時,滿樹滿樹花苞,一夜過后,全都開好。淺淡,幽幽,連葉子的裝飾都拋開,就那么決絕地,斬釘截鐵地,將自己交給明媚又帶著刀傷的春風。然而在某一個雨夜,甚至是陽光燦爛的一天里,驟然隕落,悄無聲息,滿地殘骸。青春,就這么過去了。
看《十三顆泡桐》的時候,就好像站在一顆泡桐樹底下,看著泡桐花幽幽落下,帶著潮濕泥濘的重量,悶悶地打在地上,發(fā)出“噗”的聲響。
懶散的四川方言,夾雜著油辣的匪氣,在耳邊響起,迷幻了青春的印象。當普通話夾雜著書面的小說的語匯體系,在電影里漸漸失真之時,方言更讓我們接近生活的實態(tài)。不知是這個泡桐樹下的話語體系本身就帶著難以言明的老辣和不矜,還是這群在“泡中”要經(jīng)歷“摔打”的孩子們有著異樣的早熟,他們的對話都帶著成人世界的痕跡?;蛟S這才是真實的,在這樣一個快速向前飛奔的世界里,孩子們被激素催生,變異地長大,思維上的成熟和行為上的幼稚在同一個軀體中演繹,此起彼伏。其實他們也已經(jīng)不是孩子了,不過頂著學生的身份,只有以自以為老江湖的口吻,蒼白地填補與年齡和閱歷不符的空缺。相反在這樣一群說話老道的四川口音孩子面前,成人講的蹩腳普通話卻異常幼稚虛偽可笑,學校廣播里蔣校長冗長乏味的頻頻說話,英語老師宋小豆道貌岸然的慷慨言辭,語文老師永遠只會問“……什么呢?”的單調(diào)講課方式,只要有學生時代記憶的人們,是不是又嘆又笑?悲劇看得遠了,就成了喜劇。這種矛盾錯置,使人在影片青春的困頓壓抑氛圍中,有著難以抑制的笑的沖動。然而這笑是尖刻的,凄涼的,或許還含淚。
我總是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腦袋里急速地回憶起青春時的景象。是這樣嗎?青春是這樣嗎?是誰曾經(jīng)將青春歌頌得如此美好,干凈得那么不真實?青春真是殘酷啊!都是不懂事的人在互相傷害。這才是青春吧!哪怕我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但從未有一刻停止過青春在身體里成長的甜蜜又刺痛的感覺。
也許每一個有過青春期創(chuàng)傷的人,都有著兩把刀子。風子擁有兩把作為禮物的刀,一把來自于父輩,一把來自于男友。凌厲的刀鋒,沉重的握力,在一個不懂危險的人看來是安全的保證,可是誰能肯定那兩把刀不會刺向自己呢?結(jié)果是,父親的戰(zhàn)友奪走了母親,而父親窩囊而粗暴地活著;男友陶陶決絕地拋棄了風子,與一個殘疾女同學和新來的女班主任關系曖昧。這世界是怎么了呢?風子一定會在心里問吧。和胖子包京生在一起是因為太孤單吧?那一滴留下的淚也許絕望和自暴自棄的成分更多。無論在家里,抑或?qū)W校,都面臨著被踢出局的危險,能夠乞求憐憫和愛情嗎?沒用!只有刺剌剌的短發(fā)和塞在書包里的短刀,才能證明自己堅強得像個男孩子。風子從來都不控訴,從來都不憤世嫉俗,從來不表現(xiàn)得自己受傷害。哪怕是被父親打得嘴角血肉模糊,被老師鄙夷、學校懲戒,她依然尊重他們;她甚至從來就沒有在心里恨過他們。風子其實太單純了。她一直以為是自己在破壞秩序,其實是秩序軀殼下的虛偽根本就不接納她,除非將自己變得現(xiàn)實,否則怎樣都沒有用。
陶陶和伊娃都是很成人化的一群孩子。陶陶,這個長相不僅討女孩子歡心還討女老師歡心的男孩子,是初生的狼崽;一方面帶有普通孩子的稚氣和青春期中的混沌不明,一方面又有著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的成熟心思。他追求風子時熱烈,進攻性極強;放棄風子時,又毅然決然,瞬息之間,一點回旋留戀的余地也沒有。他和“筆頭”伊娃扯不清關系,和女老師曖昧不明,他有著狼子野心,同時也在積極實踐著?;蛟S這也很難歸咎于他天生的成熟性格。而是風子太傻,太單純,太不明就里;他沒有興趣陪這個女孩子玩了。他得為自己著想;他得為自己的未來作保障——因為他父親因受賄入獄了。他是聰明的,他擺脫了風子,也就和青春中的反叛告別了;走入成人設定好的世界,遵循他們的秩序,博取他們的歡心,也不是一件壞事。況且這個家庭很可能有問題的男孩,一定有著潛在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對女老師宋小豆的愛戀,解決了他內(nèi)里的對年輕女孩難以捕捉和把握的不確定感,并能夠在畢業(yè)班的日子里,受到額外的照顧。他得逞了吧。他的結(jié)局是同伊娃一起考取了大學。我可以想象,長大后的他,可以是政客,也可以是商人,律師,或許都不是,但一定是一個懂得在規(guī)則里生存,并很會運用規(guī)則的現(xiàn)實人。那時他會西裝筆挺地走在都市的街道上,忘卻了在自己的青春期中,也會有這樣一段叛逆熱烈困頓又狡猾的時光。
正如包京生自己一開場來到“泡中”時的自我介紹:“諸位好,本人名叫包京生。今年19歲,祖上北京。從西藏拉薩轉(zhuǎn)學至此地,人地兩生,以后還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他的身上帶有一股浪漫的江湖匪氣。他第一眼就看上風子,開始了狂熱的追求;對全班同學大講江湖義氣:“下課請吃燒烤!下課請吃燒烤!莫忘了,下課請吃燒烤!”結(jié)果卻謊稱忘帶錢要別人掏腰包;他帶風子玩,缺考,被學校開除,被逼急了拿刀挾持同學,讓人對他直搖頭??蓻]有人能夠否認他的真。記得他在課間操時,穿著風子送給他的紅色T恤,在清一色校服同學的整齊動作中立著不動。鏡頭從高處俯視,所有人都是一個深藍色的小點蠕動,唯有他這個紅點定在那里,像長在人臉上的一顆青春痘,怎么看,都有一些無可奈何的味道。很難說是他的出現(xiàn)造成了風子的墮落,還是和風子在一起包京生有些找不著北了,但是這兩個人很相像,他們都是秩序的破壞者,青春期的大膽試驗者,以及糊里糊涂想把握一些真實情感的人。所以最后他們都被踢出局了,或許區(qū)別是,一個安靜地走出青春,一個永遠也無法再抬頭。
電影中有一個頻頻出現(xiàn)的意象:一個阿拉伯白袍男子騎著駱駝,在風子的眼前晃晃悠悠地駛過。這個意象伴著劉索拉的悠長音樂,顯得搖曳多姿又迷離詭異。在故事的開始,風子提到小時候自己讀的第一本書是阿拉伯故事集。這應該是一本寓言故事吧!錢鐘書說過,寓言是不能給孩子讀的,因為寓言里善惡分明,因果報應,而現(xiàn)實世界里無所謂公平。這個騎著駱駝的阿拉伯男子總是在風子遭遇困頓時的意識中出現(xiàn)。啟蒙時,就是他為她建造了一個公平而美好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此時,他是安慰她靈魂的藥引,但同這個現(xiàn)實世界比起來,又是那么飄渺虛無,不堪一擊。當影片的最后,風子真的走向沙漠去看朋友的時候,那一頭頭沙漠之舟終于是真實的存在。彼時,風子已經(jīng)走過了青春的創(chuàng)傷,真的長大了。
不知為何電影名字是十三顆泡桐。也許故事里的“泡中”種了十三顆泡桐,雖然未曾提及。抑或者數(shù)字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十三,西方人不喜歡的數(shù)字;奇數(shù),未完滿,代表著叛逆與不和諧。也許根本什么都不是,只是在大腦中疏忽而過的一個存在,隨著青春過去,泡桐花“噗噗”落地,演奏出最后一絲未完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