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2022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2022五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1
今天,我看了這部片子頒獎典禮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跡、感人的創(chuàng)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人就是朱光亞。20世紀50年代末,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并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制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這樣評價朱光亞:縱覽全局,心系祖國,中國核事業(yè)的領航人,保衛(wèi)的是家,捍衛(wèi)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 推選委員閻肅說: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2
星期一上午第一節(jié)課,整個六年級都被安排到電教室去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三個。
在三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第二個人物。他名叫劉偉,是一個從重重困境中不斷走出陰影找回自我的年輕人。在他七八歲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時,他不慎被高壓電線電暈了過去,盡管經過了數日的搶救,他依然失去了他的雙臂。從此,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雖然這樣,小劉偉并沒有放棄希望,他努力地練習用腳去做別人用手做的事。終于有一天,他的腳幾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樣靈活了。
這時,劉偉又開始了體育鍛煉。首先,他挑戰(zhàn)的是游泳。每天,他都會背著個浮板,風里來雨里去地練習。雖然他在那些殘疾人里受的傷是最大的,但他因為努力,游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時候,災難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 他得了一種病,這種病讓他不得不向體育告別。在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下,劉煒仍沒有灰心,他又開始了他的鋼琴之旅。一眨眼,許多年過去了。他用腳彈琴的技術也有了極大的提高,還過了七級?,F在,他的事被眾人知道并認可,他就成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耀眼的舞臺上。
看完這段視頻,我不禁對劉偉充滿了欽佩之情。他失去了雙手,還那么堅強、那么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止步,即使天塌下來,他也是挺直腰桿頂著。他天生有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這使他雖然失去了雙手,卻能像普通人一樣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可他卻憑著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堅定不移的心,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了那屬于他的巔峰。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像他那樣,永不停歇,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只要那樣,再高遠的遙不可及的夢想也會成為現實!
讓劉偉成為一顆耀眼、燦爛的北極星,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3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每個人物感動著我。他們是:報國心皎潔的于敏、為霞尚滿天的朱敏才和孫麗娜;量與江海寬的趙久富;涓滴見滄海的“炎黃”;愛子心無盡的陶艷波……看了之后,我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同桌媽媽”陶艷波。
朱敏才,曾經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奔跑,走遍了許多國家。退休以后,本以為他會在北京像老人一樣過著安逸祥和的生活,可是現實卻不是想象的那樣。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祥和的生活,和他的老伴孫麗娜一起來到了貴州一個偏僻貧困的小山村當起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的崗位上奮斗了十年。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十年的辛苦,積勞成疾,朱敏才老師突發(fā)腦淤血,終身癱瘓,最終累倒在支教事業(yè)中。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一起期待下,朱老師戰(zhàn)勝了死神,從閻王爺哪里逃了回來。
朱敏才老師僵臥在病床上,言語不清,只要有人問他:“你想干什么?”他還是會艱難地回答:“給孩子們上課!”他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敏才老師和孫麗娜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xiāng)村里的小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快樂成長,放棄了原本安逸的生活;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里,住在簡陋不堪的房屋在這里教書……他們是究竟為了什么呢?他們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山區(qū)孩子走出這座大山,取得更好成就!
陶艷波的兒子楊乃斌在8個月大的時候因病雙耳失聰。陶艷波為了能讓兒子學會說話,她去學習唇語,回來之后,她不厭其煩的教兒子。整整3年,楊乃斌叫出了第一聲媽媽,陶艷波激動得哭了。楊乃斌7歲時,陶艷波辭掉了工作,伴隨兒子一起走進了小學校園生活。她決心陪讀。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整整16年,陶艷波成了“同桌媽媽”。
楊乃彬收到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陶艷波笑了,班主任卻抱著她哭了。
看完感動中國,淚水一次次潤濕我的眼睛,心里又有說出不感動。看完后我有許多收獲:朱敏才老師和孫麗娜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我們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4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給我觸動最大的是支月英。一名扎根農村小學36年的鄉(xiāng)村教師。而真正觸動我內心的,是她那種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
一個19歲的花季少女,嚴格來講,應該還略帶著些稚嫩,還充滿著對未來的向往,還憧憬著人生的無限可能。可是,當年年輕的支月英卻在這樣一個剛剛要走進廣闊世界的時候,選擇了走進大山,選擇了大山里的孩子,選擇了把青春奉獻給這些娃娃的教育,從而賦予他們人生無限的可能。這是一種神圣的情懷,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
36年的堅守,36年的付出,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什么樣的力量澆筑,讓一個女性為山村講臺培養(yǎng)了兩代人。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讓黨員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決心更加堅定。
向榜樣學習,堅定信仰,忠誠于黨。堅定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思想靈魂和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燈和動力源泉,也是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正是這堅如磐石的精神之鈣,才鑄就了無數革命先烈的錚錚鐵骨,鑄就了新中國不屈的脊梁。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我們一些黨員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動搖、精神懈怠,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對事業(yè)上的困難挫折,面對所謂“成功人士”,忘記了入黨的初衷,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只記住了自己所謂的不如別人,覺得不如別人混得好,不如別人生活好,不如別人有地位,不如別人有面子,種種的對比,使對待工作缺乏熱情,對待事業(yè)缺乏信心。堅定信仰,就有力量,這點在支月英身上體現的更為直接。堅定信仰,讓道路更明確、思想更端正,永懷赤子之心,堅信黨的路線、綱領不動搖,用“四個自信”武裝自己的思想意識,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向榜樣學習,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測繪行業(yè)是一個集體,強調的是團隊精神,每一名同志都在其中擔負著自己的職責。任何一個崗位上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影響到單位的正常運轉,甚至會給集體和國家造成重大的損失。有的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好干不出成績,想換好單位好崗位,可是卻從來不捫心自問,到底有沒有一心撲到自己的崗位中去,有沒有不斷的學習提高讓自己能把本職工作干好干精。
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5
看了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fā)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感動中國節(jié)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zhàn)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xiāng)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后來在一家企業(yè)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來,他助學的規(guī)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yǎng)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里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y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發(fā)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fā)現細節(jié)的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