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約12歲黎巴嫩男孩贊恩的悲慘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奈迤娪啊逗我詾榧摇酚^后感范文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一)
《何以為家》從這樣一個場景開始——一個營養(yǎng)不良的男孩正在接受醫(yī)生的檢查,醫(yī)生說,他還沒年滿12歲。
這個場景有一種探索紀錄片的感覺,這讓你覺得這個男孩將是一個偶然的人物,設(shè)置這樣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場景為的就是突出電影真正的主題。在現(xiàn)實中,這個孩子將會是《何以為家》的男主角贊恩,肩負起電影巨大的情感吸引力和道德支柱的重任。
從這之后,影片故事便迅速開始,男孩贊恩因刺傷他人而被判入獄,正在洗刷罪名,他將在法庭上面對自己的父母,在那里,他起訴父母生了他。
故事的敘事框架處理得很笨拙,給觀眾帶來了接二連三的闡述,法庭場景和倒敘之間的切換也有些粗糙。但導(dǎo)演兼聯(lián)合編劇娜丁·拉巴基的敘事方式在故事本身是完美無缺的,使這部電影獲得了真正的情感沖擊,足以掩蓋技術(shù)上的缺陷,并為偶爾陷入傷感主義提供合理的解釋。
故事發(fā)生在黎巴嫩的一個城市,在那里,贊恩幫助他不堪重負的父母勉強糊口。在一系列的敘事場景中,這個孩子做著零工,在街上拉皮條,或者幫助他的父母把送進監(jiān)獄。
在這些場景中,導(dǎo)演拉巴基表現(xiàn)出了真正的專注力,創(chuàng)造出了贊恩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態(tài):一張骯臟的、打哈欠的臉;母親打了他一巴掌;一張男孩拖著一個罐子的照片;他疲憊的身體蜷縮在一張亂糟糟的床上,旁邊是三個兄弟姐妹,而且他母親又懷孕了,但并沒有能力撫養(yǎng)他們。
看到這些后,我被扎因·拉菲亞的精彩表演所折服:他的天使般的面孔上,透露著果敢。在他的父母想把女兒薩哈爾賣給當?shù)仉s貨店時,他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勇氣。在他的肢體語言中也有一種溫柔,一種生活中的坦率,表現(xiàn)出對妹妹薩哈爾真實的愛。
盡管贊因付出了努力,但薩哈爾還是被迫嫁人了,所以他選擇逃離了他的父母,來到一個毗鄰路邊貧民窟的游樂場,在那里,憑借高超的社交能力,他很快便認識拉希爾(約達諾斯·希弗洛飾)。拉希爾是一名埃塞俄比亞難民,為了躲避當局的追捕,被迫將自己的孩子藏起來,并試圖從狡猾的貧民窟領(lǐng)主阿斯普羅獲得偽造的文件。
贊恩可以在拉希爾工作的時候照看她的孩子,但是當拉希爾消失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了12歲男孩難得的責任與擔當——照顧這個孩子,并找到賺錢的方法。
這就是《何以為家》達到新高度的地方:電影井然有序的鏡頭賦予了電影一種持續(xù)向前推進的節(jié)奏,特別是贊恩抱著孩子穿過骯臟街道的鏡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感。拉巴基的劇本切中要害,故事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相信這個孩子有道德判斷的能力,而扎因·拉菲亞的表現(xiàn)在影片的其余部分也表現(xiàn)出了相當?shù)哪芰?mdash;—就像贊恩為嬰兒放置了一面鏡子,讓他在鄰居的電視上看卡通片,盡管期間充滿了“白癡”和“混蛋”的對話。
導(dǎo)演拉巴基掌控著巨大的控制權(quán),她的故事可以隨意擴大,也可以縮小到贊恩拼字游戲的畫面上——拼字游戲是他竭盡全力想要做對的事情。尤其在摩天輪的意象中,上一秒贊恩飛到頂端,看見海平線和晚霞,眼前是希冀中的美好天堂,下一秒落入凡間,嘈雜襲來,耳邊處處瘡痍。
利用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來講故事非常有效,更容易突出電影既定的主題,比如贊恩學(xué)到的拉皮條,后來還知道了孩子是有價格的:薩哈爾值五只雞、嬰兒能賣500美元。
盡管這部電影因為揭露社會現(xiàn)實的問題而受到了抨擊,但拉巴基憑借對貧困問題的充分調(diào)查,贏得了大眾的普遍支持。同樣的,她對女性的生活也進行了尖銳的審視,展現(xiàn)了女性被迫對男性妥協(xié)的過程。還有如拉希爾的孩子;贊恩的懷孕的母親;薩哈爾11歲時包辦婚姻后的命運——這些角色被挑選出來,就是為了表明女性權(quán)利的極度弱小和缺失,也表現(xiàn)了導(dǎo)演對女性地位的同性,就如她所說的:“我相信電影可以改變世界”,她呼吁更多的人關(guān)注兒童關(guān)注女性,特別是在中東那些社會不穩(wěn)定、經(jīng)濟貧困、保守伊斯蘭教統(tǒng)治的地方。
鏡頭回到法庭上,面對激情澎湃的結(jié)局,這部電影還有很多故事要講,但是有點粗略,偶爾也會變得嘩眾取寵。但即使是這樣,電影也有它最美的地方——贊恩將他所積累的情感力量,勇敢的宣泄出來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電影依舊是現(xiàn)實主義的,就如扎因·拉菲亞這樣說:“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愿我們做洗碗工”。
迦百農(nóng),在圣經(jīng)里,是一個被耶穌詛咒的城鎮(zhèn),說它永遠不能進入天堂;拉巴克希望有一天會有個好孩子會到那里去。
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二)
“贊恩,這是護照照片,不是死亡證明。笑一笑?!薄逗我詾榧摇菲?,小男孩贊恩終于露出了笑容,但這個難得的笑容卻讓人心頭百般不是滋味。這部電影讓人想起《無人知曉》和《佛羅里達樂園》,但它更殘酷,更讓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還有無數(shù)個像贊恩一樣的孩子。
《何以為家》并不是一部消費苦難的片子,導(dǎo)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盡最大可能真實地呈現(xiàn)黎巴嫩孩子的童年。雖然這是一部虛構(gòu)的劇情片,但影片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實和社會都是源自真實的,甚至真實得讓人不忍直視。
12歲的小男孩贊恩,把親生父母告上法庭,他控訴父母給了他生命——他們無力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但依然不停生育,一家人擠在漏水的房子里,食不果腹。贊恩是家中長子,聰明、早熟,看上去還非常瘦小的身體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壓。
片中有一幕是妹妹薩哈第一次來例假,她本人渾然不覺,反倒是贊恩主動把她拉到公共衛(wèi)生間,讓她清理干凈,還用衣服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姨媽巾教妹妹用。贊恩不斷地叮囑妹妹,千萬不要被父母發(fā)現(xiàn),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女兒在生理上已經(jīng)成熟,妹妹唯一的命運就是被賣掉。然而,妹妹最后還是被強行賣給了商販為妻,憤怒的贊恩因此離家出走。
贊恩在開往另一個城市的汽車上,偶遇了在游樂場扮演蟑螂俠的老人,他中斷了原計劃,來到游樂場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在這兒,贊恩認識了沒有身份證明、在餐廳打黑工的拉希爾,他幫拉希爾照顧年幼的寶寶,沒想到有一天,拉希爾還是暴露了身份被抓走了……
影片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非職業(yè)演員,扮演贊恩的小男孩也叫贊恩,片中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跡,因為他的童年生活,和片中呈現(xiàn)的并沒有太大差別。導(dǎo)演說,她幾乎是放任演員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也正因為這樣,贊恩這個角色演得越好,就越讓人心疼小演員的遭遇。多么希望,他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多么希望,這一切只是發(fā)生在電影里的故事。
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三)
若你無以為家,愿你被溫柔以待。
一口氣看完《何以為家》,重重地舒了一口氣,忽然就想起周杰倫一首叫《止戰(zhàn)之殤》的老歌,腦海中浮現(xiàn)出戰(zhàn)亂貧困、超生墮胎、偷渡、制毒磕藥、宗教桎梏……令人生畏生厭的種.種詞匯。
影片的劇情沒有俗套地刻意營造跌宕起伏感,倒是清晰易懂,不落窠臼。制作也不是什么大手筆,大編制,場面赤貧,塵土飛揚,平鋪直敘地鋪展出中東底層貧民的地獄生活狀態(tài)。
影片選擇在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前一天上映,也是顯得意味深長。
用棍棒打人固然疼痛,可是要想制造扎心地痛感,還得是用最不起眼的小針。這位叫拉巴基的導(dǎo)演用細如牛毛的暴雨梨花針扎觀眾的心,讓人處于如鯁在喉和為之動容的邊緣地帶,左右為難,削磨人心。
12歲的小男主贊恩站上法庭起訴自己的父母,在戰(zhàn)禍蔓延、秩序混亂的中東貧民窟地區(qū),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的家中,他在孩子中排行老大,兄弟姊妹5人和父母一起在晦暗潮濕的破出租房內(nèi)雞飛狗跳地生活。當他得知他未成年的妹妹要賣給開雜貨鋪的渣男時,他機智地為妹妹收拾好細軟,從雜貨鋪偷了方便面,準備讓妹妹逃跑,結(jié)果當然以失敗告終。而贊恩除了習以為常地遭受父母的毒打和謾罵,別無出路。家中有個兩三歲的弟弟,父母用鐵鏈子拴住他的腳,作為“看孩子”的便捷方式,無異于拴了只小狗。這個畫面在后面還和贊恩用繩子拴住黑人“弟弟”一只腳有呼應(yīng)。不得不說的是,孩子們的眼神、表情和動作,真實飽滿的演技真是無情地吊打我們的流量花瓶和鮮肉娘炮之流。
幫助妹妹逃跑失敗,贊恩索性自己離家出走,在車上遇到一個cos蜘蛛俠失敗的游樂園小丑“蟑螂俠”,他臨時叫停巴士,追著小丑老頭來了一個游樂場,追丟了小丑,他百無聊賴地費力地扒開了游樂場一個娛樂轉(zhuǎn)盤頂部的女人偶的上衣,一對碩大的乳房露了出來,毫無彈性和光澤,贊恩卻被自己的調(diào)皮逗笑了,這種荒誕無稽和殘酷現(xiàn)實對比強烈,充滿諷刺意味。被逗笑了的還有在游樂場樓上的餐廳不認真擦玻璃,同樣沒有合法身份的非洲女清潔工。她把和渣男未婚先育正在哺乳的孩子藏在洗手間的一個被她謊稱壞了無法使用的小隔間里,抽空還要插上門給孩子喂奶,防止孩子的哭聲被發(fā)現(xiàn),再搞丟她通過在臉上拙劣地描畫痦子以匹配假護照上的相片,以此來偽造身份而繼續(xù)那得來不易的清潔工作。下班時再把孩子放在逛菜市場的大媽常用的手拉車里,拉出門去。贊恩想通過她找工作,結(jié)果沒有合適的工作,他尾隨女工回家,女工給他做了炒飯,像母親一樣給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洗澡。女工把奶水擠好,將信將疑地把嬰兒托付給贊恩在家照料。他們的出租板房有一扇窗戶,房東對窗戶傳出來的哭鬧聲和油煙味是不時咒罵,贊恩用一面鏡子,反射出隔壁家電視演的動畫片,逗得嬰兒咯咯直笑。這扇窗,代表著光明,代表著自由,代表著和諧家庭的寵愛,代表著他本該享受的童真童趣,代表著令人向往的嶄新的世界啊!
女工因為身份敗露被拘留后,贊恩又干起了偽造處方購買藥品,自制“汽水”沿街叫賣賺錢的老本行,一是給“弟弟”買奶粉,再是攢錢尋找女工“媽媽”,移民瑞典。販賣過程中他被小混混欺負,毆打,但是都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甚至去露天菜場打聽女工“媽媽”的下落。攢了一點錢藏在出租屋鐵床的空心床腿里,又被黑心房東換鎖逐出,在攀爬到山腰期待陽光之時,被命運的大手一巴掌掄回了地平線上。他欲哭無淚,生無可戀。尋而不得之后,他終于把“弟弟”托付給了他認為的好人,實際上是露天菜場假裝開小賣部的護照黃牛。在黃牛那一藍一棕的眼中,他“弟弟”是一只可以標價的“兔子”。贊恩以為自己已經(jīng)耗光了所有力氣,所有道義,但實際上他卻販賣了他小心翼翼寧愿自己不吃飯也要照顧和心疼的黑人“弟弟”。為了領(lǐng)到救濟奶粉和紙尿褲,身為白人的他說那是他親弟弟,媽媽懷弟弟時每天都喝一大壺咖啡,所以弟弟顏色比較深,叫人心不心疼啊?
雙線敘事又拉回他的原生家庭,準備回家偷拿身份證辦理護照的他得知他被賣“作對”的妹妹,因為早孕出血死在醫(yī)院門口,發(fā)瘋般地拿著長刀教訓(xùn)了那個買走他妹妹的雜貨鋪渣男老板,從后期法庭上的劇情推測,坐著的雜貨鋪老板殘廢了,不知道是幾條腿斷了。當然,贊恩判刑入獄,在那個妖魔鬼怪盛行的混亂社會中,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壓斷了。
獄中偶遇女工“媽媽”,一碰頭贊恩得知了事情始末,自己的“弟弟”被自己親手給賣了。最后案件告破,黑人女工母子團聚,贊恩出獄狀告父母,讓他們不要再生了。當天邊那顆星出現(xiàn),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可憐天下父母心。贊恩的母親說她又懷孕了,還想給寶寶取一個和早孕出血死去妹妹一樣的名字,多讓人感動又多讓人不適,讓人憤怒,讓人惡心。雖然贊恩的媽媽哭訴著說:“你有什么權(quán)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
最后畫面定格在贊恩的一個愁眉苦臉,話外音說:咱們又不是采集嫌疑人照片,是護照照片,笑一個,贊恩,終于笑了。
為什么一篇影評寫的像流水賬一樣,因為劇情確實沒有什么蓄勢,只有孩子們或是抽煙或是磕藥或是打架或是流浪或是哭泣或是掙扎或是吶喊或是絕望的鏡頭,不斷地像牛毛針一樣,刺扎我們?nèi)彳浂嗳醯男摹O鯚熂婏w的戰(zhàn)爭是殺手,蔓延不可控的疾病是殺手,冷漠的原生家庭是殺手,不合時宜的宗教是殺手,動蕩不安的社會是殺手,孩子要想活下來,活得好要躲過多少殺機?
出現(xiàn)又離開
像梁博在《出現(xiàn)又離開》里唱的:“當天空又暗下來,當周圍又安靜起來,當你突然夢里醒來,就等著太陽出來,愿你的每一個未來,都有人在”。
若你無以為家,愿你被溫柔以待。
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四)
《何以為家》被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黎巴嫩電影從一場法庭戲開場,通過人物口述來梳理整個故事,插敘講述了一個約12歲黎巴嫩男孩贊恩的悲慘故事。
影片根據(jù)敘利亞難民兒童贊恩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以12歲男孩的視角講述了在直線距離我們約6974公里的黎巴嫩底層民眾的生存掠影。
贊恩出生于首都貝魯特的貧民窟,兄弟姐妹7個,與父母擠在一間破舊的閣樓里生活。贊恩和弟弟妹妹們沒有身份,也從未上過學(xué),每天除了打零工和販賣手工果汁外,還不時受到父母的辱罵、毆打。
片中的這對父母把孩子一個接一個生出來,卻從未以愛的名義去保護和愛惜,反而把孩子當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甚至責怪其為妹妹報仇的兒子。
12歲,對于孩子來說本來享受著家庭的愛護與童年的快樂。但對于弱小的贊恩來說,不僅無法上學(xué),還要上街賺錢養(yǎng)家,甚至還得忍受父母不時的謾罵的毆打。
反觀這對父母呢?無力負擔起養(yǎng)育和教育責任的同時依舊不停生育,為了幾只雞便拿11歲的妹妹被父母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最后懷孕慘死,徹底引爆了贊恩的憤怒。他拿起刀奔向兇手……
贊恩在監(jiān)獄里通過電話熱線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控訴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家,將他們告上法庭。
“我想起訴父母。”
“為什么要起訴父母?”
“因為生了我。”
當這一幕出現(xiàn)的時候會有許多父母會無法理解,為什么孩子不感恩卻反過來責備自己?
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嗎?
《何以為家》的前半段描述了贊恩的家庭背景和生存現(xiàn)狀,后半段則描述了贊恩離家出走后暫時得到了年輕黑人媽媽的憐憫庇護,可沒多久年輕黑媽被抓后贊恩不得不獨自艱辛照顧小黑娃。
一個連自己都三餐不保的12歲孩子卻還時刻想著照顧一個未足歲的孩子,只因為曾經(jīng)短短幾天的庇護,如果連這樣的舉動都算不上感恩的話,那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感恩呢?
《何以為家》不僅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更在“生育癌患者”臉上狠狠地甩了兩巴掌。
幾千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中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和“多子多?!钡葌鹘y(tǒng)觀念。在壓抑了三十年之后許多中國人終于放開了肚皮,義無反顧投身進了生育浪潮。
但在這股浪潮里我們看到了許多個為了生而生的家庭,他們無視自己的年齡、無視經(jīng)濟承受能力,甚至是無視自己該有的責任就把孩子生了出來。在新生兒出世的那一天,不僅僅帶來了喜悅和希望,更伴隨著巨大的責任。可往往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愛與責任時常是不到位、甚至是不對等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yè),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經(jīng)過孩子的同意。但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來,讓他們經(jīng)歷人世間的苦難卻不給予他們愛與關(guān)懷,是何等的殘忍。
片中經(jīng)歷一切苦難的贊恩,最后法庭上發(fā)出了他憤怒的吶喊:“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yǎng)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生而不養(yǎng)”是贊恩對自己父母的控訴。贊恩在流浪時,與埃塞俄比亞單身母親相處,深刻感受到自己父母與這位母親的強烈對比。
延續(xù)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父母的責任又是什么?
若連給孩子一個身份的證明都沒有,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周邊充斥著家暴、童工、販賣兒童,那么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來受苦的父母,與惡魔有何區(qū)別?
贊恩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懂得用盡全力對愛的人負責,他不像父母那樣用貧窮和低賤當做身不由己的借口,盡管生活讓他一次次紅了眼眶,但他始終堅毅,始終倔強,獨自和命運抗爭,最后獲得挪威永久居住權(quán),兄妹開始了求學(xué)之路,一家人開啟新生活。
何以為家?唯有愛和責任才能成全一個家。
電影《何以為家》觀后感范文(五)
看過《何以為家》,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唯有悲傷足以治愈悲傷。
本片根據(jù)主人公真實經(jīng)歷改編。在我看來,是一部文藝現(xiàn)實片。以一個大概12歲的小男生贊恩(主人公)為主線,講述一個有父母生,但沒有父母養(yǎng)的一段悲劇。
本片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悲傷的故事。反而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雖然全篇都是悲傷的鏡頭,但給人的不止是悲傷,還有更多的是感恩。至于具體感受,還是因人而異。
小男孩12歲,已經(jīng)開始忙于生計,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在這些事件里,他從未笑過,他有些叛逆,但依然做著這些事。小男孩為了保護自己最愛的妹妹,和家人抗爭,最后激憤離家。那個爭執(zhí)的長鏡頭里,我看到了兩種人的縮影,他們堅硬的碰撞,卻無力改變??v想整個影片,任何一方的理由,你都能找到一定人性的點。他們只是力量微薄,無力反抗。然后愚昧的一代代的傳承,也因此,讓小男孩11歲的妹妹死于孕期大出血。
在法庭上,那個商人說,我的岳母也是這個年紀出嫁生孩子,他不知道會變成這樣。當時我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語的情感,當鏡頭切給男孩母親時,她雙眼含淚,眼神低垂,我發(fā)現(xiàn)這不是這個女人的錯,她只是一個縮影,一個社會的縮影。當你發(fā)覺,整件事情,它是一種無形的“傳承”時,僅僅只是這一個原因,就已經(jīng)讓人無比動容了。
個12歲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逃離這種生活,他經(jīng)歷了種.種事件,努力生存,他能自己想辦法掙錢,也能拿起石頭砸門,還能和父母反抗斗爭,同時也能用鍋打節(jié)奏,唱歌哄埃塞俄比亞女人的孩子,并且不到最后一刻他都沒有放棄那個因為媽媽被抓而留下來的小孩。他用鏡子的反射看別人家的動畫,他好幾次看著校車上的孩子,投去一種渴望。影片的很多細節(jié),都看得出他靈活,聰明,大膽,善良,最重要的是即使生活這樣不堪,他依然對未來報有希望。所以因為人物的特性,讓現(xiàn)實的殘酷突出的額外明顯。他的年紀本該享有教育的權(quán)力的,生活如此沉重的負擔,不該他來承受。
電影中還有很多觸動人心的畫面,我不想再冗長的一一說明,在故事結(jié)束時,我只是覺得有些傷心和難過,以及有一些讓人深思的東西。但當我看完第一個彩蛋時,知道這個故事里大部分的事件都是這個主演的小男孩親身經(jīng)歷過的,我的眼淚就無法忍住了,這個時候的感受,加上剛剛經(jīng)歷過影片中發(fā)生的一切,只要再稍微回想一下,你的難受就像達到一個頂點。但是讓我情緒崩潰甚至出現(xiàn)抽泣時,卻是因為看到第二個彩蛋,因為小男孩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身份,就是海報中那個笑臉的照片,并且已經(jīng)開始接受教育了。情緒的失控,只是因為找到了一種安慰,就像是熬過苦痛后看到曙光,人們很容易喜極而泣,難以自抑。
看完影片后,我只想寫下:
愿,世界和平。
愿,世界公平。
哪怕只是多那么一點點!
。恕我暫時在這里無法劇透,為什么在動畫里只會發(fā)出簡單如“皮卡皮卡”聲音的萌物,在真人電影中,居然變成一個滿嘴滄桑的大叔腔,這其實也是《大偵探皮卡丘》埋下的一個重要伏筆,具體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還得請各位親自走進影院去了解了。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的事,每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背后,其實都有著父母替你擋風遮雨的辛勞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