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
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
將國學經(jīng)典融入語文教學與品德教育中,學生可以不斷積累、沉淀,體驗經(jīng)典之豐富內(nèi)涵,健康成長并將之傳承下去,將中華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篇一
一個好的校長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鐘師不做報時人。報時人只是發(fā)布好的成績,而造鐘師要讓鐘表和諧,校長是秒針,老師是分針
更多內(nèi)容源自 物業(yè)服務合同
聽校長《國學文化和學校教學改革》講座有感
20**年10月23日有幸聆聽z校長的講座,國學文化真是開眼界,在講到泰卦和否卦時運用天托地和地托天的大道理詮釋著溝通的重要性,陳述了改革需要校長與教師易位,老師與學生易位。領略了乾卦中潛龍、現(xiàn)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的不同含義以及之間的轉化關系。明白了為什么有不同的情況,一個老師在打造的時候會分別出現(xiàn)各個階段,領導要時常想想每位教師現(xiàn)在什么位置,怎樣讓他既能進步又能不驕傲,時常反思時時進步。坤卦告誡人們不要太自私,凡事要想著他人。風火家人卦中談到父親要像個父親,母親像個母親,孩子才會像個孩子。一個學校校長是老師的榜樣,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大同卦天在上火在下代表和諧恬靜,大有卦火在上天在下,只有眾人添柴才能熊熊大火燒上天空,光芒四射,萬物生長。所以學校要團結、和諧、寬容、大氣。課改就是人人盡自己所能向周圍傳遞正能量。謙卦地在上山在下,地中有山謙虛、謙遜才能做的專業(yè)的常青樹。
一個好的校長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鐘師不做報時人。報時人只是發(fā)布好的成績,而造鐘師要讓鐘表和諧,校長是秒針,老師是分針,學生是時針。二、堅持見兼容并蓄的融合法,既不否定原有的課堂,不能做激進派,需要彌補的加進來,慢慢走,一步三回頭。三、追求持續(xù)一貫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性,就是要有自己的風格,原有的好東西一定要繼承。四、保存核心刺激進步。
z校長強調(diào)校長的領導力來自校長能接地氣,能敏感撲捉來自干部、老師、學生、家長中存在困惑加以討論提出解決方案,關鍵是排憂解難,敢于擔當。校長的領導力來自于校長志存高遠,愛學習,善反思,身心和諧統(tǒng)一,向學校傳遞正能量。要求課改要從校長做起,從分管工作做起,從身邊團隊做起。校長的領導力來自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學校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命根,只有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學校才有可能發(fā)展。
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篇二
昨天晚上兒子所在的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家長去聽北京來的專家的講座,很榮幸我們在邀請之列,也很有幸地聽了李靈玲老師的講座“孕育希望,走向成功”。聽了講座之后對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學習,抓住人生的記憶關鍵期,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明確了只有做好根基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根深葉茂。
下面就李老師提到的幾個觀點,簡單列舉一下:
1、三歲定一生。
一個孩子學習語言、強化記憶的黃金期是在0-13歲,其中0-3歲達到50%,到13歲達到90%。我們都知道古語“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這些說法都是有科學依據(jù)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在這段時期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在幼兒園里我們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80%,在小學里我們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70%,只有到中學里我們的孩子受教育的主要是學校的教育,而當進入大學,更多的是接受社會教育。(這些數(shù)字李老師用的是柱狀圖說明的)所以我們家長要為孩子建立家庭學習的優(yōu)勢,打破學校里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營造的平衡,為將來自己的孩子面對社會的競爭做好準備。
2、家庭教育的兩種模式:剪刀效應,三角形效應
剪刀效應:兒童期就相當于是剪刀的刀柄,成年后就相當于是剪刀的刀尖,兒童時期的一點點差異,成年后就會被放大到巨大的距離。
正確三角形 小時候基礎教育扎實,培養(yǎng)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大了會越來越省心的。
倒三角形 小時候大人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問,或是方法不當,基礎沒有打好,大時會越來越操心的。
(這些我們也都學習過,同時也認識到位的,只是沒有掌握很好的方法去做孩子的家庭教育)
3、當前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1)上網(wǎng)成癮,看動畫片沒有節(jié)制
(2)馬虎、注意力不集中
(3)嬌生慣養(yǎng),缺乏自理能力
(4)心理脆弱,抗壓能力差
(5)害怕寫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差
(6)盲目報班,疲于應付
(我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有這些方面的問題,我們也挺困惑如何去改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更好的培養(yǎng)他)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究其原因是缺少積極向上的教育,孩子在成長時期就象一塊海綿,在努力的吸收些東西,在學習,當他遇到什么就學習什么,所以一定要給孩子好的正面的教育才行。而我們的國學現(xiàn)在正在全世界得以推薦,而且很多實驗也表明我們的國學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國學而成才的太多的例子都在證明我們要讓孩子在小學努力學好國學。梁啟超的三個院士兒子是通過學習國學打好基礎的,音樂家傅聰?shù)母赣H傅雷是用國學來培養(yǎng)兒子的,以至于外國人聽傅聰?shù)囊魳酚刑圃姷捻嵨叮兴无o的氣勢。
4、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
(1)道德的根基
(2)語言的根基
(3)習慣的根基
(4)人文底蘊的根基
通過誦讀國學,學習中國文化經(jīng)典名篇,為孩子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語文的能力。在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最重要,具有統(tǒng)領性和奠基性。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蘇步青
5、學習國學分三個階段:蒙學、四書、子史集
蒙學包括:《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百家姓》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子史集:《老子》、《莊子》、《史記》、歷代美文選
李老師的講座共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對以上的觀點及內(nèi)容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并結合事例展開論證,聽來還是很受用的。雖然沒有于丹講《論語》心得那樣充滿激情,卻也是娓娓道來,給我們家長對孩子將來的成人、成才指出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實施起來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相信堅持下來會成功的?;氐郊依?,我向孩子講了講座的內(nèi)容,并請孩子背誦這學期學的《三字經(jīng)》,孩子背的很熟的,雖然我不知道孩子是否都能明白他所背的內(nèi)容的意思,但是從他的眼神里、從他寫作文、從他這一學期的在家表現(xiàn),我知道學習國學真的有益于孩子的,那種變化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而我們小時候只是學了應學的課程,到初高中才學習古文的,現(xiàn)在基本上都還給老師了,再想去讀那些書是很難的,因為看不進去的,更背不出來的,就好象人家說的空杯子里一定要先放些大塊的東西,否則等泥沙放進去之后再想放是放不進去的。
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篇三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賢的經(jīng)典為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摒棄中國祖先自己留下的國學。中國也開始了所謂的與世界教育的接軌,思想與行為也開始逐漸西化,一切都以物質為基礎,以自我為中心。學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學,英語等與國際接軌的課程,對國學的課程也很少提及?,F(xiàn)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fā)加大重視,然而對于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其實德行的教育才應該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訴我們?nèi)绾尾拍艿玫揭粋€圓滿的人生。這些道理也都寫在國學里面。還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書院這個平臺,讓現(xiàn)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現(xiàn)代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與幸福之本。
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是構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學習古圣先賢,研究傳統(tǒng)文化,就是要關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價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該公司在深入開展學習型企業(yè)活動中,組織開展了“學國學經(jīng)典,品智慧人生”讀書活動,在職工中迅速掀起“學國學”的熱潮。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國學經(jīng)典的主要內(nèi)容,該公司專門購買了國學經(jīng)典視頻教學資料和學習讀本,并將視頻教學資料上傳到局域網(wǎng),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學。3月9日,該公司黨委書記俞文祝還親自走上講臺,他從品讀國學經(jīng)典,豐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導廣大職工更好地做人做事,愛崗敬業(yè)。與此同時,該公司要求在收看國學學習講座時,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深刻領會國學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為人之道和宏大的處事方略,注重從做人做事出發(fā),在不斷的完善進取過程中提升自己,實現(xiàn)從知識到智慧的升華。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開展“學國學大討論”活動,將研讀《道德經(jīng)》、《論語》等國學經(jīng)典,在領會其深刻內(nèi)涵的基礎上,聯(lián)系各自實際,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用學習成果錘煉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培養(yǎng)自主學習、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
看了“國學經(jīng)典課堂講座聽后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