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大全經(jīng)典篇幅
佛教故事大全經(jīng)典篇幅
佛教故事大全經(jīng)典篇幅 釋迦牟尼佛
教主、教義、教徒,是構成一個宗教的三大要素。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nèi)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nèi)松枰?,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能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我們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這是我們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課題。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余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凈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太子誕生后七天,圣母摩耶夫人往生,由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夫人養(yǎng)育成人。
太子天資聰穎,從小通達五明、四吠陀。成年后,娶耶輸陀羅為妃,不久生下羅睺羅,后來成為佛教第一位沙彌。悉達多太子雖然出身貴族,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愿與悲心。期間雖經(jīng)凈飯王百般勸阻,終究無法滿足其「人生沒有衰老的現(xiàn)象、沒有疾病的痛苦、沒有死亡的恐怖、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減」等四個希望,于是在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開始十二年的修道生活。其中雪山六年的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麥,但苦行終究未能令他開悟。后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于是舍棄無謂的苦行,走過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的供養(yǎng)后,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立誓「不成正覺,不離此座」。于此通過重重考驗,一一降服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內(nèi)外魔障后,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正覺。
成道后的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三轉四諦***,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僧團因而建立。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jīng)三百余會,在弘化的生涯里,宣說《阿含經(jīng)》十二年、《方等經(jīng)》八年、《般若經(jīng)》二十二年、《法華經(jīng)》和《涅槃經(jīng)》共八年。
佛陀對弟子的教化,善于觀機逗教,應病予藥,對執(zhí)空者說有,對執(zhí)有者說空。佛陀對于能夠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給予調(diào)教;對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攝受;對于懈怠不知精進的弟子,激勵他上進;對于過分剛猛的弟子,則教以緩和。佛陀對弟子的愛護是無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對象,則不分貴賤貧富、種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優(yōu)樓頻羅迦葉三兄弟,以及外道領袖舍利弗、目犍連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各國國王,及王妃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階層的蓮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諸王子出家,也不舍棄理發(fā)匠優(yōu)波離及擔糞的尼提??偠灾?,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攝眾,以法領眾,以智教眾,以法養(yǎng)眾。
佛陀一生弘化、度眾無數(shù),但也受到外道**及各種的災難。根據(jù)《佛說興起行經(jīng)》記載,佛陀歷經(jīng)孫陀利謗佛、戰(zhàn)遮女系盆誣陷、奢彌跋謗佛,以及被木槍刺腳、被擲石出血、食馬麥、受苦行、患頭痛、患背痛、患骨節(jié)疼痛等十次災難。其實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無有生滅,佛陀為了度眾,才應現(xiàn)這些災難,主要是為讓眾生明了業(yè)報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戀有為色身,而能斷惡行善,獲證永恒法身。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槃之際,仍然不舍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余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后的弟子。佛陀進入涅槃,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的教言所說:「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guī)則。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現(xiàn)者,不能違背法性?!狗鹜娱_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于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它;你們要精進修學圣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狗鹜用魇镜茏硬灰獋?,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告訴弟子: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之調(diào)伏惡人、在一切經(jīng)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佛陀并再次叮嚀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槃處。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陀進入涅槃,遺體荼毗后,留下舍利八斛四斗和三顆佛牙。舍利被分成八份,由與佛陀因緣深厚的八國各取一份,建塔供養(yǎng)。
佛陀出生在社會階級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于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戰(zhàn),不只是尊重人權,且尊重生命,更進一步肯定每位眾生都同等尊貴,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傳教生涯里,應該得度的已經(jīng)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為他們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佛陀雖然應身已經(jīng)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慈悲、智能,他遺留的偉大教理,卻能永傳人間。佛陀是我們?nèi)烁褡罡叩哪7?,是我們?nèi)绲膶煛⑷颂斓膸煼?,更是眾生的救?
佛教故事大全經(jīng)典篇幅 世間的人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愛面子的動物。就算一個癡癡呆呆的人,也不愿人家說他的壞處。尤其是愛面子的人做事好勝,只欲成功不能接受失敗和恥辱??墒鞘篱g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而且一切成功的事,都經(jīng)失敗而來。自尊心重的人就經(jīng)不起打擊,而懊惱喪志失意,或走上自我毀滅之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要知世間那一件輝煌的事業(yè),不是從種種打擊失敗中而得來呢?
從前有一個農(nóng)村,在晚上集合許多人在那聊天,談論世事與談天說地。在談論中講到某甲,某乙說,某甲這個人的品德很高,人也很仁慈,只是很可惜也有一個壞處!‘什么壞處’,人類最奇怪的是,愛聽人的是非。某乙又說,‘某甲雖是一個好人,可是脾氣毛燥一點,做事也很魯莽!’剛好這時某甲從這里經(jīng)過,聽到這樣的批評他。
某甲立刻暴跳如雷的說:‘我什么時候毛燥?’于是舉手就打某乙,傍人說:‘你怎么可以打人呢?’‘我怎么不可以,他說我脾氣毛燥,作事魯莽,我什么時候毛燥和魯莽?你們說?’眾人說:‘你現(xiàn)在發(fā)脾氣不是毛燥,舉手打人不是魯莽是什么?’某甲因理屈而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若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而消滅短處即是成功的人。若是怕人批評又不肯修改,其長處也因此而被隱沒。所以自古圣賢說:‘聞過即喜’。即是虛心肯接受人批評的人,也就是能成功的人。學佛修行更是要虛心請教,接受人的批評,才能時時改過。若是不肯接受批評的人,聞過即悶在肚子里,或欲爭執(zhí)到底,甚至發(fā)生動武之舉,即不但阻塞了善路,一切的是非斗爭都由此而發(fā)生了。
古人說:‘世人孰無過改非為圣賢’。依佛法說:眾生無始以來六道輪回,做過許多善事,故內(nèi)心有許多善性,也做過許多惡事故內(nèi)心也存有許多惡性。善性多即是一個好人,惡性多即惡人。只要我們肯改自己的惡性,而發(fā)揮自己的善性,即人人都可以成為圣賢。反過來說:若不肯改惡而讓惡性一直增長,則不但是惡人,而且將來地獄、餓鬼、畜生必有份。
世間有許多人喜歡飲酒、賭博、花街柳巷而荒廢事業(yè)。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干些損人利己的事情,若有人善意的規(guī)勸,不但不肯接受,還要嗔恨他人,或無理的爭執(zhí),所以做好人的就少了。如果和他同流合污,或隨喜作惡朋友就多了。
聽說過去大陸的叢林,住的出家人都是上千人,五六百個人,所以規(guī)矩和戒律都很嚴?,F(xiàn)在臺灣的佛寺都是住十幾個人,五六個人,寺多而人少,規(guī)矩也比較放松,因為寺多人少,所以你多說他幾句,他就開溜了。這里住住,那里也住住擇沒有人管他的地方,才肯住下來。規(guī)矩那里能夠嚴得起來?當然如此修行道業(yè)必然是荒廢的,欲求了脫生死那就更難了。
佛教故事大全經(jīng)典篇幅 改過自新
京城里有一士人叫方棟,非常有才氣,但為人輕薄放蕩,特別不守節(jié),他每一次在效野路上遇見游玩的女子,就總是要輕佻地尾隨在人家后面追逐一陣子才罷休.
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他偶爾到郊外去游玩,看見一輛小車,掛著彩色帳幔,十分華麗.有幾個婢女騎著馬相隨慢行.其中有一個婢女,騎著小駿馬,容貌長得非常美麗.光彩照人.方棟被這漂亮女子所吸引,也騎著馬緊隨其后.稍稍逼近一些,發(fā)現(xiàn)小車的帳幔掀開,露出一處小孔,從這孔,從這孔里望進去,他看見里面坐著一個女郎,芳齡大約十六歲。紅妝艷麗,嬌美絕倫,舉世無雙,確實是平生從未目睹過。方棟就象被勾了魂似的,身不由已。目光一直不能離開車內(nèi)的漂亮女子。他騎馬和小車緊緊相隨。有時他的馬走到前邊。他就讓馬稍停一下;有時他的馬落在后邊。他就又把馬拍打一下,讓它趕上去。就這樣,他跟隨那漂亮女子一直奔走了好幾里路。
方棟在馬上忽然聽見車內(nèi)女子叫騎馬的婢女走近到車跟前,那女子說道:“把車簾子給我放下來,外面哪來的瘋狂輕薄兒郎,不停地往車里邊偷看。”于是婢女將車簾子放下來,回頭對方棟怒氣沖沖地說:“你知道她是誰嗎?她就是仙境中芙蓉城的七郎子的新媳婦,現(xiàn)在她要回娘家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她和那些沒有身份的農(nóng)家娘子不一樣。怎么隨便叫秀才偷看呢!”婢女說完話,很快從地主掬起一把被車輪輾壓得很細的塵土。向方棟猛得揚過去,方生的雙眼頓時被瞇得睜不開了。等他擦拭了一陣再去看那車子,車馬和人早就走得很遠了,只留下一絲渺茫的幻影。方棟又驚又疑,只好悻悻地掉轉馬頭回家去了。
方棟回家后,眼睛一直很難受。他就請人翻開上下眼皮,看里邊還有什么東西,結果發(fā)現(xiàn)眼球上生出一個白翳,正好蓋在瞳仁上,睡了一晚上,眼睛更加難受,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后來,白翳長得越來越大,幾天后,竟然長得跟銅錢一樣厚。不久。右眼上也長起一個螺紋狀的東西。見此情形,家里就幫他四外求醫(yī)找藥,但什么藥也治不好他的病。方棟內(nèi)心十分痛苦,對自己不檢點的行為,感到非常后悔。
方棟聽說[金光明經(jīng)]能夠解除他的厄運和痛苦。于是就找來一本[金光明經(jīng)],請人教他誦讀。剛開始的時候,方棟還覺得煩躁,時間長了,他便安定下來。早晚沒事的時候。他就盤腿坐下,只管捻著珠子誦讀[金光明經(jīng)],這樣一直堅持了一個多時間,一切世俗雜念都因此而被凈化了。
有一天,他忽然聽見左眼里有像蒼蠅嗡嗡那么大的聲音說話:“這里面太黑了,像漆一樣,真是無法忍耐憋悶死人了!”右眼里邊有相同的聲音呼應說:“是的,咱們可以一塊出來游玩一會兒,透一透悶氣也會舒服些”。緊接著,方棟便隱隱約約感覺到兩個鼻孔在輕輕蠕動著,十分癢癢,再接著就好象有什么東西,離開鼻孔出去了,過了很長時間,那東西又回來了。仍舊沿著兩鼻孔爬上去,又進到眼眶里去了,然后,兩個眼眶里又有像蒼蠅嗡嗡那么大的聲音在說:“很長時間為到花園里去觀望了,那些珍珠蘭沒人澆灌,已經(jīng)都枯死了。”方棟平時非常喜歡香蘭,在花園種植了很多。平日里都要去親自灌溉?,F(xiàn)在,自從雙目失明之后,一直沒有顧得上去澆灌。剛才,當他聽到眼睛里的對話后,心里就很著急。立即問妻子道:“花園里的蘭花怎么會枯死?”方棟的妻子很奇怪。于是就反問他怎么會自己知道花園里的蘭花枯死了?方棟將自己眼睛中兩上東西對話的事向妻子說了。方棟的妻子當既到花園看那些蘭花是不是真死了,結果確實像方棟說的那樣,蘭花全枯死了。方生的妻子異常驚訝,就悄悄地藏在房子里,等待方棟眼睛里的東西出現(xiàn),果然看見有兩個小人順著方棟的鼻孔爬出來,這兩個小人還不開黃豆那么大,從門里飛出去。越飛越飛遠,最后竟然消失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過了不久,方棟的妻子發(fā)現(xiàn)那兩個小人手臂相挽著從外面回來,飛到方棟的臉上,就像進洞穴里一樣鉆進方棟的兩個鼻孔,方棟妻子觀察了兩三天。
后來,方棟又聽見左眼眶里的小人在說:“每次迂回著從鼻孔出出進進,就像鉆隧道一樣麻煩,這樣太在方便了,還不如自己重開一道,出入會很方便。”右眼眶里的小人回答說:“我這兒壁膜太厚了,要弄開一道門,很不容易。”左眼眶又說:“讓我先在這邊試著開辟門道,如果能開出,就和你一塊從這兒出進。”話音剛落,方棟即覺得左眼眶里的眼膜像被抓起來,使勁地撕裂著,方棟覺得疼痛難以忍受,這樣持續(xù)了一會兒功夫。方棟再睜開眼睛,立即覺得已能豁然看見東西了,方棟高興極了,趕快告訴妻子,妻子過來仔細看他的眼睛,發(fā)現(xiàn)他的眼膜上果真被撕開一個小縫隙,眼膜里的黑眼球炯炯有光,就像綻開的花椒。
再睡了一個晚上,方棟眼睛里的幛膜已經(jīng)完全消失了再仔細看時,竟發(fā)現(xiàn)左眼里多了一個瞳仁,然而右眼里的族螺還像以前那樣,沒有作何變化。方棟這才知道他左右眼里的瞳人已經(jīng)合住在一個眼眶里了。方棟雖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是比起得過先前用雙眼去看工區(qū)東西,卻更加清楚了,因此,方棟對自己的行為更加檢點,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鄉(xiāng)里人便稱贊他的美德。
異史氏說:“鄉(xiāng)里有一士人。有一天和兩個朋友中路上騎馬而行,他遠遠看見有一個少婦騎著驢出現(xiàn)在前方,他開玩笑吟詩說:“有美人啊。”又回頭對兩位朋友說:“驅馬前去,睹一睹那漂亮女子的芳容。”于是,幾個人會意地大笑著驅馬趕上前去,很快地,他們就追趕上了前邊騎驢的漂亮女子,仔細端詳時才發(fā)現(xiàn),那女子原來是他的兒媳婦。他心里極其愧疚,一下子沉默了,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他的朋友假裝不知道真情,對他的兒媳婦進行十分下流的評論,他非常難堪羞愧,結結巴巴地說;“那是我的大兒媳婦。”兩個朋友聽后,不由都轉過臉去偷著笑了一陣才算罷休。輕薄的人在謀圖侮辱別人的時候,往住最后反而侮辱了自己,這實在可笑。至于那人迷目失明的方棟,則是遭到了鬼神的慘報,主持芙蓉城的神仙,不知是什么神,難道是菩薩現(xiàn)身不成?然而小郎君能夠洗心革面,鬼神即使兇惡,也何曾不允許人們悔過自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