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的主人公誰及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shù)的主人公誰及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既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能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鍛煉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濫竽充數(shù)的主人公誰。
濫竽充數(shù)的主人公誰
戰(zhàn)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zhàn)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記》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shù)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guān)于陰謀。
韓非目睹戰(zhàn)國后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yǎng)非所用、用非所養(yǎng)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
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濫竽充數(shù)的典故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擺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
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
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
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看了濫竽充數(shù)的主人公誰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