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小故事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各種典籍記載的歷史故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經典。其中司馬遷的史記就是不可或缺的經典,那么你對司馬遷的史記故事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司馬遷史記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司馬遷史記小故事篇一:伊尹放太甲
伊尹名叫阿衡。他一心想輔佐成湯,但是他們并不認識,而且也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見面。
于是,他想了個奇怪的辦法,當時生活在今陜西省陳留縣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給成湯做妃子,他便跑去作為男仆一塊兒陪嫁過去,他背著炊事用具來到了成湯的宮殿里。阿衡用烹飪中的各種滋味作比喻來游說成湯,讓他致力于實施王道政治。成湯聽了他的話之后非常贊賞,決定重用他,便任命他為自己的宰相。
關于伊尹的出道,還有這樣的說法:相傳伊尹是位隱居的賢者,成湯打算任用他,便派人去迎請。經過五次往返,伊尹才肯出山任職、輔佐成湯。
他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的事跡以及九類國君的不同狀況。成湯很受啟發(fā),便任用伊尹管理國家政務。據說,伊尹還曾經離開成湯而到夏國去謀取功名。因為看到夏桀荒淫殘暴,政局敗壞,民不聊生,已經無藥可救了,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成湯身邊。
成湯的嫡長孫太甲在位時,伊尹已經是幾朝元老了。他在太甲即位之初,創(chuàng)作了《伊訓》、《肆命》、《徂后》等文章,希望借此來輔導新君。
但是,太甲在即位后的三年里,統(tǒng)治暴虐,背叛道義,不遵守成湯制定的各項制度。于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成湯的葬地桐宮,讓他在那里反省自己。在這段時間里,伊尹代理行使君王權力,主持國家事務,并且接受諸侯朝見。
太甲在桐宮居住了三年。經過深刻的反省,他終于悔悟了自己的罪過,下定決心改過自新。于是,伊尹把太甲帝接了回來并把國政交還給他。從此以后,太甲帝修治德政,勤于治國,四方諸侯又重新歸順于殷朝,百姓也獲得了安寧。
司馬遷史記小故事篇二:背水一戰(zhàn)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zhàn)”,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zhàn)”性質的行動。
司馬遷史記小故事篇三:讓我打仗?我就“拖”
戰(zhàn)國時期,趙國離匈奴最近,匈奴衣食匱乏了,就侵入趙國的邊境,大肆擄掠一番,把男人擄去做奴隸,把婦女擄去給軍兵取樂,牲畜擄去放牧。面對這個縱馬馳騁,來去自如的對手,趙國上下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趙國派大將李牧去駐守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李牧也沒有對付匈奴的好辦法,干脆就用了最笨的一招:拖。作為邊將,李牧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設置官吏,不受朝廷的干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不光官吏的任命權在李牧手上,防區(qū)內的所有租稅也都歸李牧征收。李牧把租稅都收入自己的幕府中,卻并不濫用,而是全部劃歸為邊防守軍的經費。
這一筆租稅為數可不算少,李牧樂得大方,每天都殺幾頭牛犒賞兵卒,對他們的待遇十分優(yōu)厚,以此激勵他們練習騎射。同時加強戰(zhàn)備維護好烽火臺,軍情緊急時保障通訊暢通;大量派出間諜,刺探匈奴的動向總之,戰(zhàn)備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與此同時,李牧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匈奴入侵,所有人馬立刻退入軍營中,不能和匈奴作戰(zhàn),有膽敢和敵人接戰(zhàn)的,有擅自去追捕敵人的,一律斬首!因此匈奴每次入侵,兵卒們就點起烽火通知各處守軍退入城中固守。
如此數年,李牧的軍隊從未出戰(zhàn),但是百姓、牲畜卻也沒有什么損失。
這個笨辦法很讓人瞧不起,匈奴和邊防守軍都認為李牧是出于膽怯。兵卒們平常在一起聊天,都哀嘆說:唉,怎么攤上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將軍啊!
朝中大臣也眾議洶洶。趙王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譴責李牧,李牧說:我就這樣,陛下您要覺得我不行,您就換人吧。
趙王一聽,你這不是將我的軍嗎?你怎么這么固執(zhí)啊!大怒,把李牧召回朝中,換了另外的將軍代替他。
這個將軍很有進取心,匈奴一旦入侵,立即出戰(zhàn),但是匈奴人強馬壯,趙國的軍隊根本不是對手,結果不僅戰(zhàn)士減員,百姓、牲畜損失極大,邊境上幾乎不能耕種、放牧了。
趙王一看這可不行,又來請李牧重新出山。李牧像對待匈奴一樣對待趙王,也來了個拖字訣:閉門不出,稱自己有病。趙王厚起臉皮,數次強迫李牧去雁門郡抵御匈奴。李牧端足了架子,這才說:趙王您要非用我不可,我的策略還是像以前那樣,您看著辦吧。趙王只好答應。
李牧回到雁門郡,故伎重施,匈奴是有勁無處使,又是好幾年一無所得,只好繼續(xù)嘲笑李牧是膽小鬼。
守邊的將士們過著這種和平的生活,不光糧餉不缺,每天還都有豐厚的賞賜,人人都渴望戰(zhàn)斗。李牧看時機已經成熟,于是精選了一千三百輛戰(zhàn)車,一萬三千匹戰(zhàn)馬,五萬名勇士,十萬名弓弩手,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zhàn)。同時一反常態(tài),派牧人把牲畜趕出去大模大樣地放牧。
匈奴一看這種形勢,反而不敢貿然進攻,派先頭部隊試探性地入侵。李牧命令數千人的接戰(zhàn)部隊稀哩嘩啦一觸即潰。單于聽過先頭部隊的匯報,立即率領主力部隊大舉入侵。
李牧布下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大破匈奴十幾萬鐵騎。李牧乘勝追擊,先后滅襜襤,破東胡,收降林胡,匈奴單于無法存身,只好從與趙國接壤的邊境地區(qū)逃跑了。
其后十幾年的時間里,匈奴都不敢迫近趙國的邊城。
李牧一發(fā)而不可收,先后和燕國、秦國大戰(zhàn),攻城拔寨,戰(zhàn)無不勝,被封為武安君。
不過這個百戰(zhàn)百勝的常勝將軍,下場卻非常凄慘。秦王嬴政吞并六國的戰(zhàn)爭開始之后,著名的大將軍王翦攻打趙國,王翦忌憚李牧的軍事才能,私下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金,讓他在趙王面前構陷李牧和另一員大將司馬尚謀反,趙王這個笨蛋居然聽信了這種不入流的反間計,遂派人去取代李牧。李牧了解到內幕之后,拒不受命,堅決不交出兵權,趙王派人趁其不備逮捕了李牧,把他殺了。司馬尚也被剝奪了兵權。
三個月之后,王翦大破趙軍,俘虜了趙王。趙國宣告滅亡。
司馬遷史記小故事相關文章:
3.司馬遷成功的故事
4.史記著名故事
5.關于史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