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民間故事3個
桂林的民間故事 桂林堯山頂——螞蟻堆奇墳
據(jù)傳,早些年在堯山頂有一座人多高的很奇特的大土墳,是由眾多螞蟻僅用半天時間堆積而成的。這墳里葬的是誰?螞蟻們?yōu)楹我獮槠淙诵燎诿β?這的確是一個謎。相關故事,筆者少年時曾聽父親講過,后又經(jīng)多方收集,現(xiàn)特將有關的傳說整理如下,供讀者朋友了解其中奧秘。
蒙天師測算新屋基地
很久以前,桂林有一李姓富翁,只生得一個獨龍仔。一天,李富翁準備擴建房屋,先請來桂林城里有“鬼谷子”再世之稱的算命先生蒙天師來謀劃謀劃,并敲定新屋大門的最佳朝向,以求世代財源滾滾,福壽全歸,子孫滿堂。
蒙天師到了李家新屋基地觀察良久,一會兒低頭掐指,一會兒抬頭四望遠山近水,神神鬼鬼地舞弄了約個多時辰,這才向等候在一旁的李富翁說道:“現(xiàn)在還不好下定論,待到晚上觀觀天象再說。”
晚上,酒足飯飽過后,恰好是一個繁星滿天的無月之夜,蒙天師在東南西北四向各點燃一炷香,對著四面八方祭拜了一番,然后仰頭觀望了一會,忽見正南方向一星墜地,悠忽不見。頓時,腳下來一陣怪風,那南向的香火瞬間熄滅。蒙天師打了一個冷戰(zhàn),急忙重新點燃那柱香,又待了一個時刻,四柱香愈燒愈旺。蒙天師這才對李富翁開了口:“李員外,你愿聽真話呢,還是聽假話?”
李富翁對方才的事正感怪異,皺眉道:“請?zhí)鞄煋?jù)實指教。”
蒙天師瞅瞅李富翁,遲疑道:“實話說,恐怕有點不中聽,說了,員外不發(fā)火才是。”
李富翁道:“但說無妨。”
蒙天師捋捋山羊胡子:“據(jù)老朽日察地氣,夜觀天象,此乃龍騰虎躍仙鶴居的寶地。但九九歸一,窮富貴賤,總有天意。就此寶地來說,萬般皆好,有一憾,對于人脈來說,要就是先絕后發(fā),要就是先發(fā)后絕,二者必居其一,不知員外意下如何?”
李富翁頓時臉顯難色,似有不快,但又不好發(fā)作,沉思一會兒,問道:“難道天師就無破解之法,去掉那個‘絕’字?”
張?zhí)鞄煋u搖頭:“沒有破解之法,地脈、人脈如此,天意如此,不可違。”
李富翁道:“那就換快地吧。”
蒙天師搖搖頭:“如此寶地再難尋,況且,我算了你家的祖脈,只能在此二選其一了。”
李富翁再次沉思了一會,嘆口氣道:“若實在是天意難違,那就選那先絕后發(fā)吧。”
蒙天師道:“好,員外不愧高瞻遠矚之人。”接著,將新屋的開工日期,大門的朝向,以及其他事項一一告知李富翁。臨走,一再強調(diào),新屋的頭門與二門之間,一定要相距一箭之地,以圖后世人的發(fā)展。
堯山頂螞蟻堆奇墳
新屋建好后3年,李富翁的獨兒李公子滿20歲了,娶了嶺背一個貌美如花的王姓大家閨秀為妻,可謂門當戶對。
婚后一個月不到,就是新春大年初三了,有道是,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拜娘。按照習俗,到了初三,李公子就要攜新婚的妻子到嶺背去拜見丈人、丈母娘了。
這嶺背在何處?就在桂林最大的山——堯山的東面。燕爾新婚的李公子夫婦就是要翻越堯山,才能拜見丈人、丈母娘。
大年初三這天一大早,李公子夫婦由傭人趕著馬車大轎,直奔堯山而去。當太陽爬上堯山頂?shù)臅r候,他們一行已到堯山腳下。由于山道狹窄崎嶇,李公子讓兩個傭人挑著禮品先登山而去,其余傭人打發(fā)回家,然后,兩夫婦慢慢的登上了山道的石板路。
快到山頂了,雖是累的氣喘吁吁,但是,那一派早春風光卻是蠻好看的,青的樹,翠的竹,美的花,還有歌喉婉轉(zhuǎn)的鳥鳴。忽然,山風吹來一陣粗獷雄渾歌聲: 妹是紅艷一朵花,嬌柔鮮嫩路人夸;
哥有雄鷹鐵鉤爪,有心要把鮮花掐。
緊接著是嬌柔女聲:妹是鮮花萬人愛,人人都想伸手掐;
妹是鮮花帶著刺,不是情哥不準掐。
又是粗獷男聲: 妹妹有情哥有意,好似蜜蜂要采蜜;
繞著鮮花團團轉(zhuǎn),不得妹心不停息。
又是嬌柔女聲: 蜂要采蜜就來采,哥要妹心就過來;
若得情哥貼心愛,紅被掀浪喜開懷。
聽著這動聽撩人的山歌,回首看著身后的新婚嬌妻,臉蛋紅撲撲的,越發(fā)顯得艷麗動人。此時已到山頂了,李公子見山的東西兩面都不見他人上下,想到拜見丈人、丈母娘的兩三天里,按風俗新夫婦在娘家是不能同房住的,此刻不免有些沖動起來,想與美嬌妻在這山頂背人處風流一番。當李公子表明此事后,妻子王氏起初不答應,擔心讓人撞見不好看。李公子就再三央求,最后,王氏半推半就,與丈夫在草叢中盡情歡娛起來。
有道是,縱樂必有大優(yōu)。這李公子本來身體就不大好,加上爬山太累,即刻放縱起來,色欲過度,竟趴在妻子身上起不來了。其妻王氏大為驚恐,奮力推開丈夫,探探鼻息,已是毫無動靜。王氏頓時大哭起來,望望四下無人,只得擦干眼淚,強忍悲痛,一步一回頭地下山,奔娘家報喪去了。
等到那娘家人扛著擔架,跟著王氏爬到堯山頂尋找李公子時,已是快日掛西山頂了。令他們奇怪的是,好一番尋找后,李公子就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只是在其處已堆起了一座高大的土墳,眾多大大小小的螞蟻正四散開去。
王氏認定丈夫就在其內(nèi),叫娘家人挖開,好將丈夫抬回去安葬。有一個會看地的人觀察了好一陣子后說道:“此墳不可動,這是一塊萬蟻來朝的寶地,若動了,恐怕不好,還是與李員外商量了再說。”
當天晚上,李富翁知道兒子的死信后,悲痛萬分,痛定思痛,想到張?zhí)鞄煹念A見,決定就讓兒子長眠在堯山頂上,不再去驚擾他。不久,李富翁夫婦因思念兒子過度,先后撒手人寰,只剩下王氏一人撐持著寬瓦大屋一個家。
九個月后,王氏生下一個胖男孩。到了六歲,王氏請名師指教。這男孩聰明異常,凡老師所教的,均即可領會;凡讀過的書,均過目不忘。對四書五經(jīng),硬是背的滾瓜爛熟。吟詩作對寫文章,飛筆立就佳作,令人贊嘆不已,視為神童。到了20歲那年,進京科考一舉奪魁,打馬游街后,留在京城做官。
這個狀元郎當了20年的京官后,急流勇退,返回桂林老家。他有五個兒子,均大有才干,有的外出或做官或經(jīng)商,有的在家鄉(xiāng)某事。多年后,李公子的子子孫孫繁衍數(shù)百人,把個早年建好的數(shù)十間房屋住得滿滿的不算,還陸續(xù)在附近另建諸多新屋,年深日久,竟然成了一個熱鬧旺盛的李姓大村莊。真應了張?zhí)鞄熌蔷?ldquo;先絕后發(fā)”的籤言。
桂林的民間故事 桂林象鼻山的傳說故事
桂林在漓江邊上有一頭大象,它背上馱著一座室塔,鼻子伸進漓江里吸著水。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桂林象鼻山。 古時候,桂林這個地方,雖然山清水秀,可是人煙稀少,漓江兩岸長滿了竹子和芭
桂林在漓江邊上有一頭大象,它背上馱著一座室塔,鼻子伸進漓江里吸著水。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桂林象鼻山。
古時候,桂林這個地方,雖然山清水秀,可是人煙稀少,漓江兩岸長滿了竹子和芭蕉樹。有一天,從遙遠的西南方向,忽然跑來一群大象。它們看見漓江兩岸有山有水有草有木,還有他們最喜歡的芭蕉樹,就在漓江邊上安了家。大象也和猴子一樣,把它馴服了,它會幫人做很多事情,沒把它馴眼,它是很兇狠的。
有一天,來了幾個力氣很大的人,看到這群大象在漓江邊玩水,他們想要降服它們,馴養(yǎng)起來。為頭的名叫王勇。他身子長得挺高,力氣大得出奇,兩手能舉千斤重,本是天宮的把門將軍,因為不服玉皇大帝管,挨打了一頓趕到世上來了。王勇朝兄弟們說:“誰上去?”他的話音剛落,就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大哥,看看小弟的本事卜這人像箭一樣朝著大象沖過去。那群大象見有人來,拔腿就要逃。那個人迎上去攔住了去路。他一跳,揪住跑在最前面那頭大象的耳朵,正要騎上象頭,大象一卷長鼻子就把人甩向半空,啪的一聲落了下來,被砸得粉身碎骨。
王勇見了大怒,他不相信自己斗不過大象。他攔住那領頭大象的去路,抓住它的尾巴,一躍身子跳上了象背。他輕拍了幾下象背,反手伸進大象耳朵里搔癢。說也奇怪,那大象不但不發(fā)威,還快樂地甩甩尾巴,索性趴了下來。轉(zhuǎn)眼功夫,所有大象都跟著趴了下來,從此這群大象就被制服了。大力士們在漓江兩岸定居后,用大象耕田,靠大象運貨,日子過得火熱。
這事傳到皇帝耳里,他派欽差大臣來到桂林,要大力士們把大象進貢給皇上。大象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哪里肯答應?;实勐犝f百姓違抗圣旨,馬上要府臺派兵捉拿。府臺點起兵馬向大力士們殺來。大力士們就以大象作戰(zhàn)馬,騎在大象背上揮舞刀槍與官兵廝殺起來,才三五回合把官兵殺得大敗?;实勐牭较?,連夜點了精兵良將,親自率領他們來到桂林征討。這個皇帝有一身好武藝,有精兵良將,把大力士們打敗了。王勇他們雖然力大無窮,人少難敵人多,都戰(zhàn)死了。
那群大象見主人們都死了,紛紛向西南逃去。只有那為頭的大象依依不舍地守護著王勇的尸體,一步也不肯離開。皇帝騎著戰(zhàn)馬追了過來,看見這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大象,就丟開戰(zhàn)馬跳上象背要降服大象。那大象哪肯聽他的,左一顛,右一跳,想把他摔下來。皇帝見大象不服,扯出室劍大罵一聲:“畜牲”,味的一聲寶劍從象背刺了進去。大象疼得一蹦三跳,啪的把皇帝拋了下來。大象又用它那水桶般粗大的腳,踏在皇帝身上,把他的五臟六腑擠了一地?;实劬退懒?。
大象背上刺進了寶劍,流了好多血,它連忙跑到漓江邊喝水,喝著喝著就再也不動了。這頭大象就成了后來的象鼻山、山上寶塔,就是皇帝那把寶劍的劍柄。
桂林的民間故事 "山歌狀元"的故事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山歌狀元叫做馬云卿。他生在桂林,出了南門,沿公路走六十華里遠的一個貧苦家庭里。他有個外號叫馬飯包。為什么喊這個渾名呢?據(jù)說是他的肚子很圓,山歌很多,把肚子脹圓得像個席子草編的飯包一樣。天長日久“馬飯包”就成了有口皆贊的藝名。他的山歌厲害,古今中外樣樣懂,衣食住行事事通。人們高興他說:“講起唱山歌,馬飯包稱得上是個狀元!”
看見姑娘喊伯娘
有一次,馬飯包要到清塘去唱歌,走到岔路口不曉得路,他眼睛不方便,看到路邊有個妹仔在剝芋苗。“她怕芋苗漿弄邋遏衣裳,穿得就比較破舊。馬飯包就問那個妹仔:“伯娘,到清塘走哪一條路尸妹仔覺得奇怪,明明自己是個姑娘,哪么喊伯娘呢?抬起頭來一看,原來是馬飯包,曉得他很會唱歌,就用歌來嘲罵他:
吃了豆鼓眼睛黃,看見姑娘喊伯娘,
擺到面前兩條路,右邊巖底左清塘。
馬飯包出其不意挨將了一軍,他馬上眉頭一皺,山歌出口:
初次來到不知方,不知巖底與清塘,
十八姑娘不打扮,難怪為兄喊伯娘。
又有一次,有一個村上的歌手,專門用他的渾名來嘲弄他。那天正是六塘圩日,歌手碰到馬飯包就唱道:
三天一圩趕六爐,買了這行買那行,
買得四兩干魚仔,問你借個飯包裝。
馬飯包聽后甚為惱火,馬上回敬了一首針鋒相對的歌:
三天一圩趕六堵,你趕六塘買壽枋,
對門有個棺材鋪,何必找我飯包裝。
身上無錢怎開交
有一次,馬飯包到蘇橋去唱歌。他眼睛不大方便,在街上碰倒了一個賣湯圓的人的擔子。那個人要他賠,他不講話。正在這時,走來了一個鄉(xiāng)長,賣湯圓的拉住鄉(xiāng)長評理,要馬飯包賠償損失。鄉(xiāng)長擺起官架子追問他是哪里人?喊什么名字?為什么不愿賠等等,他馬上唱道:
六塘來了馬飯包,眼睛平常絆一跤,
碰倒一副湯圓擔,鄉(xiāng),長:我身上無錢怎開交?
一唱山歌,人們就曉得他是個個喜愛的歌手,蜂涌圍來,聽他唱山歌。這歌唱得賣湯圓的笑了,鄉(xiāng)長也笑了。
賣湯圓的說道:“原來是馬師傅,算了。”
“狀元”考秀才
有一次,六塘舉人文敬普,邀上范秀卿等四個秀才,和馬飯包一同去觀音山避暑,對唱山歌,馬飯包有意要考一下他們,唱了一個歌:
你們六塘幾秀才,四書一部讀完開,
三嘆七哭十二笑,從頭一二講出來。
他見秀才回答不出,秀才們也甘拜下風,他便答道:
爺娘罵你“父之過”,若要唱歌“方少時”,
再過幾年“彼即老”,心想歡樂”猶悔遲”。
井邊挑水”梁唐晉”,河里撐船“及漢周”,
我倆相逢“稱五代”,萬盞明燈“皆有由”。
秀才們曉得他博古通令,要他一個歌唱出一百個古人。他不慌不忙,稍稍一想就唱了出來:
六十甲子輪流轉(zhuǎn),二十八宿高羅星,
十二大帝來湊起,剛剛一百個古人。
人們拍案叫絕,贊不???,都夸他是名不虛傳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