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好詞佳句_安娜·卡列尼娜經典名句(2)
《安娜·卡列尼娜》的好詞佳句_安娜·卡列尼娜經典名句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1
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為了更好的理解《安娜·卡列尼娜》,所以特意去看了同名電影,然而,從頭到尾,她們的愛情都給我?guī)硪环N壓抑的心情,所以我個人并不看好她們的愛情。
書中的介紹是,小說主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卡列尼娜和伏倫斯基之間愛情婚姻的感情糾葛,展現彼得堡上流社會、沙皇政府官場的生活;另一條寫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現宗法制農村的生活圖畫。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xiāng)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很廣,在文中難以一一概括,所以我單獨談談他們的愛情。
書中描述到:安娜是一個追求新生活,具有個性解放特點的女性,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huán)境產生尖銳沖突的必然結果。在影視作品中,我看到的安娜沒有遇到伏倫斯基之前,是一個家庭和諧,地位顯赫的上流女性,她擁有她的孩子,丈夫卡列寧是一個官場達人,活躍于政界高層。安娜與伏倫斯基相遇是安娜卡列尼娜去為哥嫂調節(jié)關系的時候在車上認識的,當時的伏倫斯基是個有著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的強壯男子,他的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包括了安娜嫂子的妹妹吉提,不過伏倫斯基只是與她調情,并不想和她結婚。首遇安娜,伏倫斯基變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所以跟隨安娜的腳步,出現在安娜出席的許多舞會大獻殷勤,從而逐步俘獲了安娜的心。
書中是褒揚安娜的,對她的敢愛敢于追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我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并不為她們的愛情所動容。感覺她們的戀愛是不見得光的,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即使不是在那個年代,放置到現代社會,他們也會遭受到世人異樣的眼光。最近國內的汪峰和章子怡之間的感情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世人們的評價很低,幾乎是一種鄙夷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有些人說,愛情是自由的,人們要忠于自己的真實感受。可是去追求愛情時候,是否承擔了該有的責任。汪峰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孩子那么年幼。章子怡前期也和撒貝寧有戀愛關系。在今年,汪峰突然宣布和妻子離婚,不知情的我也沒有什么看法。而后來知道是因為章子怡的出現而果斷的離婚,拋妻棄子,這不是當代的陳世美嗎!愛情的自由,不是想分手就分手,自己是大膽去愛了,可是有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有可能是一輩子的不幸與遺憾。
安娜是一個有夫之婦,而伏倫斯基的出現,我覺得是一個小三在干擾他人的生活。雖然說卡列寧缺乏情調,不懂愛情,可是在電影中卡列寧始終包容安娜,在那個社會,他知道安娜的出軌是一條不歸路,在這條路上一定是困難重重的??袑帉Π材日f自己沒有一點錯誤,他的寬容曾經 使 伏倫斯基陷入苦惱,一度想放棄對于安娜的愛情。為了追求愛情,安娜拋棄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想念兒子,但是卻選擇離開。安娜的愛情并不能走遠,偷來的感情總會有累了的一天。伏倫斯基開始追求安娜的時候是狂熱的,不顧世人的眼光,而得到安娜的時候,卻開始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與面子了。伏倫斯基擁有帥氣的容顏,他沒有矜持,而是和其他貴族女性調情,達到自身內心的滿足。他總是不顧后果的,傷害到的是喜歡他的女子們。是伏倫斯基給她們許多幻想與痛苦絕望,朝秦暮楚的。書中批判卡列寧虛偽,而伏倫斯基不是偽君子嗎?在世人的譴責下,伏倫斯基開始畏懼了,安娜可以為了他放棄一切,而他不能。他累了,他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一次吵架,伏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己坐火車去找他,她想象著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個被侮辱、被拋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里接到了渥倫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伏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復的心態(tài),最后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對于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愛情,我始終無法送上祝福。因為愛情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結合,不能為了一時的歡愉而不顧后果,那種結果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悲劇。愛一個人需要考慮對方的家庭以及將來的生活,敢于愛,但也不要過分自私。如果沒有伏倫斯基的出現,安娜會一直陪伴這卡列寧到老,而且他的兒子謝遼沙也會有一個愛他的母親、一個完整的家庭。唉一個人并沒有錯,但是如果愛錯了,不但是戀愛雙方的悲劇,也是自己家庭的不幸。“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要愛錯一個人而遺恨終身。當然,也希望一些人不要為了個人私欲而破壞其他人的家庭,小三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令人深惡痛疾的。偷情者可以表現出自己的無比鐘情,可是那也是一種矯情而已。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2
看完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與丈夫卡列寧和年輕軍官弗倫斯伯爵的三角戀情在當時的社會形式下就是一個悲劇。當時的貴族們在舞會、晚會等公共場合閑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緋聞,第三者是他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
弗倫斯跟安娜是在一個舞會上認識的,兩個人一見鐘情,起初安娜極力回避弗倫斯的愛意,但是弗倫斯仍堅持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終安娜與丈夫離婚,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在一起是卻有不停的矛盾、爭吵、流淚。安娜的丈夫卡列寧,當時俄國的政府官員,是一個唯利是圖,貪圖勛章和官爵的俄國貴族形象,是一個只會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虛偽小人。在聽到外面關于自己妻子的閑言閑語后,自己的第一反應責備妻子行為有失檢點,沒有夫妻間最起碼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會性的輿論,明白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對兒女的責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別人相好,“而是別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對于丈夫的質問也不做任何解釋,她可能也知道自己越解釋丈夫越懷疑、越不相信。就讓時間來化解這一切。
兩人關系的進一步惡化是在一次賽馬場后,賽場中一直領先的弗倫斯的意外摔倒讓安娜頗為緊張,直為他擔心。因為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帶回家。最后兩人攤牌,為了自己的榮譽與地位,兩人分居,維持表面的夫妻關系。兒子歸自己養(yǎng),安娜則凈身出戶。在一番爭論無果的情況下。最后安娜投入了弗倫斯伯爵的懷抱。伯爵也因為她愿意提前結束在軍隊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權。在之后安娜出入于公共場合中人們總會對她投來異樣的目光,背后對她議論紛紛,讓她渾身不自在。眾人的不理解和對兒子無止盡的思念讓安娜成日以淚洗臉,在懷了弗倫斯的孩子以后分娩時染上了重病??袑巵砜此?。一番勸導以后讓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頭。伯爵也因為輿論和之前各種社交的欲望做出了持槍自殺輕生,后被搶救回來。
當然,之前那個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騙她的兒子他的母親已經生病死了。這也讓安娜毅然的離去。她又面對不了跟伯爵在一起時貴族們一樣的目光,最后選擇了坐火車獨自出走,也不知道何處才是自己的安身之地。最后安娜也悟出了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多變。讓她最終倒向鐵軌自殺了。
其實《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國的《水滸傳》中一章西門慶和潘金蓮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心的復雜。安娜是鐵了心不要名譽、不要富貴、拋夫棄子;弗倫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門當戶對,最終兩個人生活了在一起,但在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下兩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終彼此傷害,彼此誤會,彼此厭惡。他們可能都后悔了,也許只有愛情是沒有用的。生活除了愛情,除了他們兩個。還需要有親情、友情、人間真情…生活中還有各種誘惑、各種欲望。也許它們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愛情與責任并不是一致的,雖然安娜和伯爵有愛情,但是安娜還有兒子,還有丈夫,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不可能為了愛情拋棄了責任,有了愛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許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組成的,有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夠沒有它。許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個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還會不斷演繹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借鑒,用它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要有一種好好活在當下的信念。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3
安娜是俄國上流社會的迷人貴婦,這種賢妻良母類的女人,讓人感到一種慈祥的安寧。但是,她接下來與渥倫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極端,讓人感到深深憐憫。
她是一個懦弱的,一直在勸慰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是一種沒有羞恥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種美麗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歡的形象,可是,當她瘋狂之后,為愛情所忙碌,以名譽和兒女為代價的這種行為,讓人困惑和不解。
在這場與列文、吉蒂、卡列寧、渥倫斯基等人的多角戀與各自婚姻的愛情的對比下,安娜無疑是可憐的,她選擇獨自承擔了無望愛情的全部后果。列文無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過。但是經過蛻變,與自己心愛之人喜結良緣,并接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米佳。而安娜與渥倫斯基婚外情,是最讓人所不齒的。他們有了在自己罪惡的結合下的犧牲品:女兒安妮。
其實,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別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條極端的路,沒有自制力其實是種可怕的東西。嘴上說著,我可以壓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卻不這么想。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來促成渥倫斯基與吉蒂的婚事,卻將自己搭了進去。表面上,壓抑著,那真實,又是什么?因為自己成為了導火索,所以引發(fā)了后來的一切。渥倫斯基的逐漸冷淡和拋棄,卡列寧的漸漸折磨、后來的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臥軌自殺。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這是一場悲劇,由她親手導演,演員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終結。
這部以死亡而收場的戲劇性悲劇,卻成就了安娜·卡列寧娜的形象。這種對自己婚姻不貞,背叛家庭,拋棄自己的兒子,又擔心被自己的兒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厭惡和不恥的。私通在上流社會并不少見,可是少見的是,安娜·卡列寧娜的勇于承認,雖然最后得到的結果是被上流社會拋棄。但是,在這種列夫·托爾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寫下,安娜·卡列寧娜的缺點,也正是她的閃光點所在。這突出了一個叛逆的女人,和敢于與現實社會對抗的形象。這句話有褒有貶吧,可是誰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會對待不貞夫妻的懲罰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變態(tài)的寬恕,對安娜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無形的壓抑感。安娜在別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卻是光輝的,作為一個對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鐵軌上的一臥,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許正如現在的人所說:自殺的人,是勇敢的,因為,很少有人有勇氣去自殺。
“真不愧是個卑賤的女人,連選擇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賤。”公爵夫人鄙視的說。其實我認為不然,她并沒有權利去評判,真正的評論權,是掌握在當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寧娜,總體來說,是一個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說,最后的臥軌,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來,卻無能為力。
選擇一個人背負所有,她看淡了世俗。她的丈夫卡列寧,要的只不過是臉面和名譽,渥倫斯基喜歡追求新鮮等等甚至更多。一個人承擔下因為背叛而帶來的一切后果,帶著絕望的那顆心,那可反叛的種子,是否,就是在這個時候,留在了這里?
猜你喜歡:
5.名著好句好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