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是一種中草藥,分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三種,分別可稱為“味連”、“雅連”、“云連”,多系栽培,下面就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連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連的功效和作用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尤長于清中焦之熱,治療由于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痞滿、 惡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蚺潼S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瀉心湯。配石膏,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2、濕熱瀉痢 本品為治療瀉痢的要藥,單用有效。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 尤善清瀉心經(jīng)實火,可用于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療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涂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黃連的藥用禁忌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黃連的藥方選錄
《局方》三黃丸: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五臟俱熱即生疽癤瘡痍及五般痔疾糞門腫痛或下鮮血:黃連(去須、蘆)、黃芩(去蘆)、大黃(煨)各十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shù)。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傷寒論》黃連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參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nèi)苟?/p>
《直指方》黃連安神丸:治心煩懊依反復(fù),心亂,怔仲,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黃連25克生甘草12.5克。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時時津唾咽下。
《局方》瀉心湯:治心經(jīng)實熱:黃連35克。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
《本草經(jīng)集注》:惡菊花、蕪花、玄參、白鮮;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綱目》:黃連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dāng)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而伐其生發(fā)沖和之氣乎?
《本草正》:黃連善瀉心脾實火,虛熱妄用,必致格陽,故寇宗熒日:虛而冷者,慎勿輕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黃連,陰在內(nèi)也。
《本草經(jīng)疏》: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而兼煩熱躁渴,及產(chǎn)后不眠,血虛發(fā)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后泄瀉,老人睜胃虛寒作瀉,陰虛人天明溏泄,病名腎泄,真陰不足,內(nèi)熱煩躁諸證,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醫(yī)別錄》:微寒,無毒。主治五藏冷熱,久下泄?jié)?、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diào)胃,厚腸,益膽,治口瘡。
《本草拾遺》:主羸瘦氣急。
《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惡冷水。殺小兒疳蟲,點赤眼昏痛,鎮(zhèn)肝,去熱毒。
《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并瘡疥,盜汗,天行熱疾。豬肚蒸為丸,治小兒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