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膽子的功效與作用(2)
鴉膽子的功效與作用
鴉膽子的中醫(yī)用方
1.治?。壶f膽子(去殼,捶去皮)5克,文蛤(醋炒)、枯礬、川連(炒)各1.5克。糊丸,朱砂為衣?;蝤f膽霜、黃丹各5克,加木香1克亦可,烏梅肉丸,朱砂為衣。二方俱丸綠豆大,粥皮或鹽梅皮,或圓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醫(yī)碥》鴉膽丸)
2.治熱性赤痢,及二便因熱下血:鴉膽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極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衷中參西錄》)
3.治痢久,膿血腥臭,腸中欲腐,兼下焦虛憊,氣虛滑脫者:生山藥(軋細)50克,三七(軋細)10克,鴨蛋子(去皮)五十粒。上藥三味,先用水四盅,調和山藥末煮作粥。煮時,不住以箸攪之,50克沸即熟,約得粥一大碗。即用其粥送服三七末、鴨蛋子。(《衷中參西錄》三寶粥)
4.治瘧疾:鴉膽子仁10粒,入桂圓肉內吞服。每日3次,第3d后減少量,連服5d。(《廣西中草藥》)
5.治早期血吸蟲病:鴉膽子果仁10粒,每日2次,連服4、5d。(《廣西》)
6.治滴蟲性陰道炎:鴉膽子20個,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壺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內,用消過毒的大注射器將藥注入陰道,每次注20~40ml,輕者1次,重者2~3次。(《河北中醫(yī)藥集錦》)
7.治痔:鴉膽子七粒。包圓眼肉,吞下。(《綱目拾遺》)
8.治疣:鴉膽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實者,杵為末,以燒酒和涂少許,小作瘡即愈。(《衷中參西錄》)
9.治雞眼,胼胝:先用熱水燙洗患處,發(fā)軟后用刀削去隆起處及表面硬的部分,貼上剪孔的膠布,孔的大小與病變相等,而后將搗爛的鴉膽子蓋滿患處,而以膠布敷蓋,每隔6d換藥1次,一般3次。(《中華皮膚科雜志》)
治療雞眼更簡單有效的方法:
(1)取鴉膽子1粒,剝去堅硬外殼,用75%乙醇1滴滴于鴉膽子仁上。
(2)用乙醇棉球對患處消毒,將處理后的鴉膽子壓于雞眼處,以創(chuàng)可貼(或膠布)貼牢,持續(xù)4天。后連續(xù)外敷1~2粒。
雞眼,若進行手術治療不僅時間長,而且復發(fā)率高,常難以治愈。75%乙醇對皮膚有殺菌、消毒作用,滴于鴉膽子仁上起軟化作用。鴉膽子與病灶充分接觸,面積大小也相當。乙醇可使鴉膽子不變質。鴉膽子味極苦、性寒;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腐蝕。該方法用藥量極少。安全無痛苦,費用低,無副作用及并發(fā)癥、療效可靠。
10.治花柳毒淋,有熱:丈菊子(即向日葵,搗碎)50克,鴨蛋子四十粒。將丈菊子蒸湯一盅,送服鴨蛋子仁。(《衷中參西錄》消毒二仙丹)
11.治毒蛇咬傷:鴉膽子、半邊蓮、七枝蓮、對面針各適量。掏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12.治慢性鼻炎:將鴉膽子油涂于雙鼻腔下、鼻腔粘膜前后端和游離緣,2~4d1次。(《中醫(yī)外治雜志》)
鴉膽子的文獻論述
1.《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鴉膽子,性善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熱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鮮血之痢,瀉血水之痢,則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熱,胃脘有實熱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進食。審斯,則鴉膽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虛熱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2.《生草藥性備要》:涼血,去脾家瘡,理跌打。
3.《綱目拾遺》:治痢,痔。
4.《嶺南采藥錄》:治冷痢,久瀉。又能殺蟲。
5.《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涼血解毒,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搗爛醋調敷疔毒。善治疣。
6.《科學的民間藥草》:截瘧和治阿米巴痢疾。制成油質,可治外耳道乳狀瘤,乳頭瘤,以及尖銳性濕疣。
鴉膽子的用藥禁忌
1、該品有毒,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內服需嚴格控制劑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膠布保護好周圍正常皮膚,以防止對正常皮膚的刺激。
2、孕婦及小兒慎用。胃腸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忌用或慎用。
3、不良反應:鴉膽子殼及種子均有毒,臨床的毒性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為劇烈的細胞原漿毒,對中樞神經(jīng)有抑制作用,對肝腎實質有損害作用,并能使內臟動脈顯著擴張,引起出血。其揮發(fā)油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據(jù)臨床報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險。中毒時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腸道充血,尿量減少,體溫增高,眼結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癱瘓,昏迷,抽搐等。局部應用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個別人發(fā)生過敏反應。鴉膽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過大;二是口服時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應用鴉膽子必須嚴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確方法服用,以保證用藥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瀉藥;靜脈點滴葡萄糖、鹽水及注射維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難時,酌情給予中樞興奮劑,必要時可行人工呼吸。
鴉膽子的考證相關
1.《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藥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藥佳。
2.《嶺南采藥錄》:鴉膽子,治牛患疔毒,搗汁飼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癥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癥治療。廣州草藥醫(y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后吃紅糖和凍白粥。
鴉膽子的史料記載
自《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藥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藥佳。""此物出閩省云貴,雖諸家本草未收,而藥肆皆有,其形似益智子而小,外殼蒼褐色,內肉白,有油,其味至苦,用小鐵錘輕敲其殼,殼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專取全仁用之。”以上所述,與現(xiàn)時所用的植物鴉膽子果實一致。
《嶺南采藥錄》:“鴉膽子,治牛患疔毒,搗汁飼之。”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癥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癥治療。廣州草藥醫(y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后吃紅糖和凍白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全株均被黃色柔色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cm;小葉5~11,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被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可達50cm,雄花序長過于葉,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外面疏被淡黃色硬伏毛,邊緣疏生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硬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fā)達,半球形;雌花序短于葉,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發(fā)育的花藥,花盤杯狀,4淺裂,心皮通常4,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緊貼子房。核果橢圓形,紫紅色轉黑色,長約8mm,寬5~6mm,干時具凸起的網(wǎng)狀皺紋,略偏斜?;ㄆ?~6月,果期8~10月。本植物的根(老鴉膽根)、葉(老鴉膽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鴉膽子的炮制方法
1.鴉膽子除去果殼及雜質。
2.鴉膽子霜,取凈鴉膽子仁,炒熱后研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壓榨去油,反復數(shù)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結成餅為度,取出碾細。貯干燥容器內,鴉膽子霜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