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功效、作用及食療作用
生地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shí)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下面就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生地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duì)大家有幫助。
生地的功效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nèi)熱,骨蒸勞熱,內(nèi)熱消渴,吐血,衄血,發(fā)斑發(fā)疹。
生地的藥理作用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zé)岵崛霠I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如清營湯。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shù)者,如青蒿鱉甲湯??捎糜谥螠?zé)岵崛霠I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養(yǎng)陰生津功效用于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藥用時(shí)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干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qiáng)。本品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腹?jié)M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黃食療作用
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質(zhì)潤降泄。
1.清熱涼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于溫?zé)岵≈邿?、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各種出血癥。
2.養(yǎng)陰生津。本品質(zhì)潤多液能養(yǎng)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溫?zé)岵『笃?、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zāi)垦#幏饺缌兜攸S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生地的注意事項(xiàng)
生地?zé)o性繁殖,易退化,所以進(jìn)行種栽培育顯得十分重要。
7~8月份,在當(dāng)年春季栽種的地黃內(nèi),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品種的植株作種栽,挖出根狀莖,折成3.3~6厘米小段,切口斷面沾草木灰,陰涼地方稍晾一下。栽在已深翻過,施足腐熟堆肥的畦子里,按行株距30厘米*5厘米栽一苗,覆土1.5厘米左右,澆透水。加強(qiáng)田間管理,除草、排水等工作。待第二年春天挖出作種栽,隨挖隨栽,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能防止品種退化。
生地的化學(xué)成分
在寒冷地區(qū),種栽不能在野外地里越冬,可在秋季收獲春地黃時(shí),選擇無病蟲害的、沒有傷口的中等大小的塊莖,放在背陰處稍晾,放在挖好的深寬3米以上的坑里,坑底放一層沙,種栽放5厘米厚,上面蓋一層細(xì)土,不露地黃為度。以后隨氣溫的下降,土層增厚,最厚30厘米以上。春季隨氣溫的回升逐漸撤防寒士,或翻倒一次除去腐爛的塊莖,重新放火坑內(nèi),覆一層薄土,至栽種。化學(xué)成分
生地黃根莖主要含B-谷甾醇與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還含地黃素(Rehmannin)、生物堿、脂肪酸、梓醇(Catalpol)、葡萄糖與0.0053%的維生素A類物質(zhì);根又含水蘇糖、4.2%精氨酸與3.0% r-丁氨酸。懷慶地黃的根莖也含甘露醇、水蘇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0% r-丁氨酸。干地黃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櫚酸、丁二酸、胡蘿卜甙及S8環(huán)狀化合物。地上部分含monomelittoside,leonuride及桃葉珊瑚甙、梓醇甙、二氫梓醇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