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跟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區(qū)別也很大。你想知道英國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嗎?請看下文。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xiàn)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nèi)ニ烙浻脖车赖聹蕜t,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背毛澤東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后來,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么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狀態(tài)),但現(xiàn)在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jīng)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shè)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shè)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nèi)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yǎng)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多數(shù)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fā)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lǐng)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游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huán)?;顒?,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
老師并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jié)果;相反,英國學校里,“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為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為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lǐng)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shù)臅r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
不要妨礙別人
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從小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國小學很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wèi)生、學習用具收拾整齊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圍之內(nèi)??鬃诱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實有很相似但也許更為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
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拿交規(guī)來說,為什么可見度良好時不能打開車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為什么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開車時如果考慮別人的處境,考慮可能會給別的道路使用者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著考慮自己行車的安全。一部英國交規(guī),處處體現(xiàn)著這個并沒有明說的道理。
允許父母體罰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觀念與行為,對孩子道德意識的養(yǎng)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英國的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兒童的沒有理由的嬌寵,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不是沒有邊際的,不可以為所欲為。英國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允許父母體罰孩子,至今許多學校仍保留著體罰學生的規(guī)矩。
在一般的家庭當中,5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準與大人同桌吃飯,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么的時候,一律按規(guī)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和欺負幼小,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么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談舉止符合標準,對人彬彬有禮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將受到父母的訓斥,包括身體的懲罰。只有懂事而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夸獎。
花錢“培養(yǎng)”孩子頑皮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墒窃谟?,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yǎng)他們頑皮。每個周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傊畈欢嗑褪歉改负秃⒆拥幕尤眨苌俅诩依锟措娨曋惖?。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國人的眼睛里,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職業(yè)、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都無關(guān)。他們教育孩子從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帶孩子到農(nóng)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像螞蟻這樣的小生命,即使在夏天廚房爬滿了螞蟻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一邊消滅螞蟻,一邊告誡他們的孩子,絕對不能玩弄螞蟻,不能讓它們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會發(fā)出警報,讓其他的同伴不要到這里來了,或者把螞蟻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園去放生。
有次孩子們養(yǎng)的金魚巴里死了,對一條養(yǎng)了快三年的金魚來說確實不容易,每天欣賞搖滾樂能活那么久也該安享天年了。孩子的媽媽讓他們打電話告訴正在上班的爸爸這個壞消息,第二天還在附近的教堂舉辦了個簡短的葬禮。上周,安格斯居然還夸張地做了個噩夢,說夢到巴里了,媽媽對他們解釋說,生命總有結(jié)束的時候,但是巴里活得很開心,因為大家都愛它。
我不知道孩子們能明白多少,不過,至少我知道這樣的教育雖然在我們看來有些傻得可愛,卻并沒有錯。
英國的家庭教育技巧
不論中國孩子、英國孩子,一日三餐總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你會說,不就是吃飯么,又有什么好說的??蓜e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學問呢。
進餐能力: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絕大多數(shù)英國家長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yīng)給予積極鼓勵。
對待偏食:杜絕偏食、挑食。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時期的偏食、挑食情況,如幼兒一個勁兒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進餐禮儀:學習用餐禮儀,英國孩子一般2歲時就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用餐禮儀,4歲時就學會用餐時所用禮儀了。
進餐前后:讓孩子幫忙做事。稍大一些(比如5歲左右)的孩子都樂于做一些在餐前擺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樣,既可以減輕家長負擔,又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環(huán)保意識:重視環(huán)保教育。五六歲的孩子應(yīng)該知道哪些是經(jīng)再生制造的“環(huán)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huán)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時,他們會在家長的指導下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xiàn)成食品,并注意節(jié)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懂得“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huán)境的侵害”。
原來,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tǒng),從孩子上餐桌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韓國父母開始重視自然育兒法,這種育兒法的重點在于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回歸于大自然,最大限度的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成長。
(1)從小讓孩子單獨睡覺
不管孩子多大,韓國習慣讓孩子單獨睡。這樣不但可以增強父母和孩子間的親近感,還利于健康,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
(2)不于約束孩子玩泥巴沙子
不管孩子玩泥土、沙子或玩水,只要他們玩得愉快,就算弄臟了衣服也沒關(guān)系。醫(yī)生們也建議,適當?shù)淖尯⒆优K一點,不但對他們情緒有好處,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有利于他們與細菌、病毒作斗爭,預防各種疾病。
(3)母乳喂養(yǎng),并用布當尿布
喂母乳在韓國是很自然光榮的事。
用布制作尿布的父母慢慢增多。雖然用布制作尿布與喂母乳會有些麻煩,但是,這樣對孩子很有好處。
(4)不隨便讓孩子吃藥
孩子9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就算不吃藥,過段時間也會自然康復。這樣還可以防止藥物引起的其它不良反應(yīng)。
有的父母因為孩子吃的少而煩惱,其實孩子需要的量是一定的,大家不能只追求量,而需要多關(guān)心質(zhì)。就算吃得少,只要身體的各種營養(yǎng)價值都有就可以了。
(5)讓孩子緩慢成長
家長們需要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們開始學習,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對一些事很好奇的時候,可以鼓勵他去做,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
(6)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可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與勇敢精神。
(7)在大自然里陶冶情操
只有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可以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讓孩子們慢慢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不同事物間的關(guān)系,從而啟蒙他們的智慧。
英國把餐桌當成課堂
孩子在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就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吃東西了。英國父母則認為,這是一種“人格獨立”的標志,這個時候應(yīng)該要鼓勵。孩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大多數(shù)是幼兒父母遷形成的,餐桌上對孩子遷就,不但會影響孩子的營養(yǎng)攝入量,還會讓孩子養(yǎng)成任性的性格。
學習法國父母育兒
法國沒有經(jīng)常抱寶寶的習慣,在嬰兒幾個月大時,就會被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嬰兒區(qū),讓他們自主的在里面滾、爬、玩耍,當嬰兒大一點就可以讓他們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可以鍛煉他們的肌肉,還能培養(yǎng)獨立的性格。
法國父母對待孩子很平等。就算是小寶寶在吵鬧,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法國父母經(jīng)常會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聊天,認真的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在從小就被尊重,這樣會讓他學會尊重別人。
如果不是很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都會帶孩子一起參加。這樣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認識不同的事物。
國外兒童教育的四個典范
(1)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教育典范:在1920年,美國11歲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里的玻璃,需要賠償別人12.50美元。男孩子闖了大禍后就主動像家長認錯后,但是家長卻讓小男孩子自己對這個過失負責。小男孩子很為難:“可是我沒有錢賠可以人家。”家長說:“我可以先借給你這批錢,但是你需要通過一年時間還我。”所以,小男孩在以后每至周末或假日的時候,就出去辛勤的打工,終于經(jīng)過了半年多的努力,掙夠了12.50美元還給了家長。這個小男孩后來就努力成為美國總統(tǒng)里根。里根在回憶這件事的時候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點評:父母需要教育孩子從小就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后果,否則會慢慢淡化孩子的責任感,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2)恰當應(yīng)用期望效應(yīng)
教育典范:愛迪生在小時候曾經(jīng)被班主任老師當成“笨”學生來看,但是愛迪生的媽媽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則恰恰說明了這個老師的無能。所以媽媽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心理特點來進行教育,并且用各種方法來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后來之所以變成了世界的大發(fā)明家,這與他媽媽的教育與恰當?shù)貞?yīng)用期望效應(yīng)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需要和子女實際情況相適應(yīng),要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來教育。父母的期望在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
(3)捕捉成才的敏感區(qū)
教育典范:19世紀著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很小的時候,父親讓他對著插滿秋菊的花瓶,畫靜物寫生。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卻變成了梯形,菊花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卻用一些奇怪的三角形來表示。這個時候,父親細心的發(fā)現(xiàn)小麥克斯韋對數(shù)學會很敏感,所以始就開始教他一些幾何學與代數(shù),培養(yǎng)他在數(shù)學上的才能。
點評: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五六歲時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很敏感與好奇心。父母需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再正確的進行引導,為孩子打開成才的通道。
(4)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教育典范:在德國,6-10歲的孩子會主動幫助父母洗碗、掃地或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會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而在美國,1歲左右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飯,很少看到有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
點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對孩子過于保護。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教育孩子的誤區(qū)
一、父母處于主導地位:
孩子年齡尚小,父母可以協(xié)助孩子來完成一些事情,從而引發(fā)孩子的思考,激發(fā)孩子的潛在能力。協(xié)助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盡快掌握某項技能,能夠獨立的完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不是父母處于主導地位,以命令或者權(quán)威來要求孩子必須,應(yīng)該怎么做。協(xié)助,主動權(quán)在孩子,父母把更多的機會提供給了孩子,父母所給予孩子更多的是行為上的支持和言語上的鼓勵,從而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體會到完成一項事情的快樂與成就感。
可是很多父母對此卻不以為然,甚至會錯誤的認為,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所以會要事事處處主導孩子的言行,讓孩子說一些自己認為恰當?shù)脑?,做一些自己認為合適的行為。至于孩子是什么感受,從來不去考慮。
不要剝奪了孩子的參與權(quán),在家庭中如果父母總是處于主導地位,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不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時,總是拒絕、挖苦、貶低孩子,最終孩子不再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再愿意表達。
二、單一的教養(yǎng)方式:
家長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走了兩個極端,一是好,一是壞。也就是一種方式溺愛的不要不要的;另一方式就是懲罰。這種非此即彼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讓孩子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當孩子表現(xiàn)好,所言所行符合家長的意愿時,就會采取溺愛的方式,不管這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當孩子違背了父母的意愿時,不少家長就會“怒發(fā)沖冠”,在情緒的導引之下對孩子實施“家法”。
難道除了溺愛和懲罰就沒有更好的方式了嗎?有的,在這兩種方式中間一定會有一種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方法,那么為什么家長們不去探索這種更好的方式呢?是因為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這種傳統(tǒng)的方式,因為它來得方便,用了之后即可見效??墒?,卻忽略了這兩種方式對孩子成長帶來的不良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深遠的。
三、教育目的不明確:
教育孩子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長遠的目標,是很多家長都有的通病。有人說孩子的教育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父母有長遠的計劃,要有規(guī)劃??墒?,今天的家長教育孩子都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看別人怎么教自己也就跟著怎么教,不考慮孩子個體的差異性,不看家庭環(huán)境之間的不同,只要是別人有的我也要讓我的孩子有,只要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的,我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
教育孩子要有明確的目標,你為什么而教育?有人說我教育孩子就是讓他能夠考高分,就是讓他上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這是目標嗎?如果算是一個目標,也只是父母的一廂情愿,而非孩子的內(nèi)心所需。
很多父母把孩子考雙百當做了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只能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障礙,讓孩子對自己所要走的路產(chǎn)生恐懼之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將來不管走哪條路,都能夠自己去走。如果求學之路走不通,也具有選擇走其他道路的能力,也能夠在其他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
不要讓孩子在求學的道路上還沒有來得及走完,就已經(jīng)倒了下去。那樣孩子才真的完了,他不僅不能完成求學之路,同時也失去了選擇其他道路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具有選擇道路和繼續(xù)走下去的能力。
四、只養(yǎng)不教的錯誤觀念:
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教而不嚴、嚴而不慈,已經(jīng)成為家庭環(huán)境中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一次在幼兒園講完課和園長溝通,園長說到一個孩子的家長,小兩口本來不想要孩子,可是由于家人逼的緊,就生了孩子,然后交給了老人來帶。很多年輕人不是給自己生孩子,而是給老人生了一個孩子。
很多家長由于迫于生活的無奈,不得不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教育完全放手給老人。是的,為了生活沒有辦法,但是,這不能成為不對孩子教育的理由。孩子成長的重要期就是幾年的時間,在這個期間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雙方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希望有一方能夠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為了自己私欲而找一個不盡職盡責的理由。
五、規(guī)矩雜亂無序:
規(guī)矩定了很多,卻沒有一個見效的,規(guī)矩越多,孩子往往越不去遵守。很多規(guī)矩其實都是父母為了方便自己而設(shè)立的,這就不能叫規(guī)矩,只能說是一種命令和限制。
很多家長自己設(shè)立了規(guī)矩之后,轉(zhuǎn)臉就會打破自己的規(guī)矩。比如,不允許孩子玩電子游戲,不許孩子看電視??墒牵械臅r候當家長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就會對孩子提出的請求給予滿足,同樣的事情,如果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本應(yīng)該看的電視也給取消了,本應(yīng)該玩的游戲也給禁止了。
規(guī)矩不是限制某一個人的行為,而是家庭所有的成員都要遵守的,而不能因為你是家長就能夠“法外開恩”,就可以不去遵守。規(guī)矩就是要堅定的執(zhí)行下去,不能違反,違反之后就要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這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規(guī)矩的制定也不應(yīng)該是家長一言堂,而是要聽從孩子的想法和建議,只有大家都參與而設(shè)立的規(guī)矩才會去毫無折扣的執(zhí)行。
六、過高的期望與要求不匹配:
每一位家長對孩子都是滿懷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優(yōu)秀??墒牵⒆硬粫詫W成才。并不是有了期望,孩子就一定能夠達成你的期望。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可是,平時卻疏于管理,甚至對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管不問,這種情況下,孩子又怎么可能去努力,他又怎么會把你的期望當回事,因為你自己都不當回事。
一旦孩子沒有達成父母的期望,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懲罰,怪孩子不用心,不努力,辜負自己的一片苦心。只期望,而不為了期望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當結(jié)果出來不滿意的時候,把責任都推給孩子,這種家長是不稱職的,也會給孩子帶來痛苦。
父母對孩子合理的期望,會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父母要不斷的來修正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能力來調(diào)整,以及根據(jù)孩子所遇到的不同的問題給予幫助,孩子才會更加的努力,也更容易成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