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要吃糍粑是為什么
立冬要吃糍粑是為什么
糍粑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種美食,那么為什么立冬要吃糍粑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立冬要吃糍粑是為什么:
在漳州,立冬的時候,農(nóng)家通常會做一種叫做“交冬糍”的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糯米為主料,在浸泡以后再放到蒸籠里去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綿變得軟柔韌。最后再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各種樣子的團狀,擱在芝麻或黃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這種小吃來祀神祭祖,慶賀農(nóng)作物的豐收。
立冬時節(jié),在小吃之鄉(xiāng)沙縣,農(nóng)村的老百姓會在這一天打糍粑、做板鴨。糍粑是將蒸煮后的糯米放進石臼里反復錘打,搓成團、粘著放白糖的豆粉一起吃,十分香甜。立冬時節(jié),舂糯米糍粑是要慶豐收年景,祈望來年生活過得更美好。
蒸煮糯米是“打糍粑”的第一道工序,糯米洗凈后,放入一個特制的木桶內(nèi),蓋上桶蓋,放在大灶里蒸煮三到四個小時,待糯米完全蒸熟后,由三到四個青壯年漢子抬起出鍋,拉到村口的一個大石鍋里,快速將蒸熟的糯米飯放入石鍋,三四名壯漢每人手持一根木棍,依次反復在石鍋內(nèi)不停地使勁杵搗,直到蒸熟的糯米粘成一塊形成一個大餅時,“打糍粑”基本完成。
剛出鍋的糍粑極有韌性,用手一拉能拉成長長的條,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熟芝麻拌上白糖的調(diào)料端上,將糍粑沾上芝麻糖,咬上一口,那種糯米的香氣和芝麻的香甜,讓人久久回味。
糍粑的介紹:
糍粑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nèi),這樣可以儲藏2到3個月都不會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nèi)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再經(jīng)歷史傳統(tǒng)工藝所制成的一種食品,糯米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多量淀粉等營養(yǎng)成分。另外,糯米可起到補中益氣、養(yǎng)胃健脾,具有養(yǎng)肝、養(yǎng)顏、澤膚等功效。
土家糍粑的做法:
據(jù)鄉(xiāng)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征“五谷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
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下面小編教你土家糍粑的做法。
糯米洗凈蒸熟。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涂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還要流汗。
糯米搗成泥以后,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糍粑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如果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定時換水,可以吃到六七月份。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qū)⑻枪嗳媵亵沃?,等其中的熱度將糖溶成糖水,此時糍粑入口甜香無比。糖是常見的白砂糖,如有土制的紅糖片,那就更好。也可將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湘西叫霉豆腐打糍粑),薄薄的鋪上一層,如有廚房設備,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塊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