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冬至大如年
2022冬至具體時間:2022年12月22日05:48:01,農歷十一月廿九,星期四。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為什么說冬至大如年簡介,歡迎參閱。
為什么說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
古代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在十二辟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征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因為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因為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于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chuàng)世之祖。
冬至一度被定為新年歲首
我國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我國周代時,冬至被定為新年元旦,是個非常重要和熱鬧的節(jié)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
冬至氣象變化
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于中國多數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冬至的習俗
1、祭祀
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北方說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餃子了吧,冬至吃餃子已經成為一種傳統(tǒng),想想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也是極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的。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yī)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冬至吃餃子餃子可以是豬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蔥、西葫等作餡。冬至吃餃子,是紀念醫(yī)德高尚的“醫(yī)圣”張仲景。當然,在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冬日進補的養(yǎng)生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