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至是什么意思
立冬是屬于二十四節(jié)氣其中一個節(jié)氣,在立冬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開始不斷添加衣物,注重保暖。那么你知道立冬冬至是什么意思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立冬冬至是什么意思
立冬
“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萬物收藏的意思,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自此閉藏的意思。
冬至
“冬”是寒冷的意思;“至”是到了的意思,冬至表示冬季的寒冷即將到來,此時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嗎
不是,立冬在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冬至在每年公歷12月21或22或23日。
立冬和冬至都屬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其時間是按照太陽到達黃經(jīng)位置來確定的,其中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在每年陽歷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行至黃經(jīng)225度,便是立冬的時候了;而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黃經(jīng)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jié)。
冬至和立冬哪個是冬天的開始
1、節(jié)氣上立冬是冬天的開始
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季節(jié)類節(jié)氣,因此立冬就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
2、溫度上冬至是冬天的開始
但立冬后還屬于初冬時分,此時溫度并不算冷,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還在十多度左右,從溫度上來看,要氣溫穩(wěn)定下降到10℃以下才算是冬天,一般這個時候要從冬至開始才會比較冷,才能達到氣溫劃分冬季的條件。
立冬冷還是冬至冷
冬至冷。從時間上來看,立冬是在11月份,冬至已經(jīng)進入12月底了,此時正處于冬季逐漸變冷的時候,以冬至后開始“數(shù)九”,而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節(jié)氣起,就開始入“三九天”,強冷空氣南下頻繁,氣溫驟降,天氣寒冷,所以冬至比立冬要冷的多。
“數(shù)九”是什么意思
數(shù)九寒天,"數(shù)九"又稱"冬九九",是冬季的一種漢族民間節(jié)氣。"數(shù)九"從每年'冬至"當天開始計算,每九天為一個單位。"數(shù)九"的習俗很多,以"九九歌"最為廣泛和悠久。
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shù)。古代漢族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jīng)已到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qū)的漢族勞動人民,御寒保暖條件較后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為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長。當時漢族人民為挨過漫長冬季,遂發(fā)明以"數(shù)九"方法消遣,以打發(fā)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而當時圍著家眷數(shù)九亦被視為逍遙境界。
立冬風俗上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大部分地區(qū):必吃餃子
在北方,凡是重要的節(jié)日都要吃餃子,而立冬是古代民間的“四時八節(jié)”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yǎng)生息的節(jié)氣,更要以食物慶祝,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講究吃餃子,其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軟棗的風俗,在天津河東“老天津衛(wèi)”聚居地,人們吃倭瓜餡的餃子。
北京:涮羊肉
至于清代宮廷,立冬的規(guī)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來民間也熱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鍋。除此之外立冬進補養(yǎng)身,還可以吃些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好的食物。
閩中:熬草根湯
立冬,閩中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漳州:吃交冬糍
立冬這一天,漳州的鄉(xiāng)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
南京: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币涣⒍?,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fā)生。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潮汕:吃甘蔗
廣東的潮汕地區(qū),甘蔗是“補冬”的食物,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jīng)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臺灣:羊肉爐、姜母鴨
在臺灣,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y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立冬和冬至有何不同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并開始進入數(shù)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爸痢奔吹降囊馑?。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時把節(jié)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jié)氣”,后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jié)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歷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農歷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頭一個節(jié)氣。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名稱,是隨著斗綱所指的地方并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斗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