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內外力作用復習大綱
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勢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地震等; 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勢包括: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內外力作用復習大綱,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內外力作用復習大綱知識框架
高考地理復習大綱一 地質作用
【知識梳理】
一、內力作用
1.概念內力作用就是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2.地殼運動的兩種形式及分類
3.板塊構造學說
(1)板塊的劃分
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2)板塊移動與地球面貌
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的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塊相對運動對全球構造地貌的影響可總結圖表如下
板塊運動 | 示意圖 | 對地貌影響 | 舉例 | |
板 塊 碰 撞 | 陸陸碰撞 | #FormatImgID_4# | 形成巨大的山脈或高原 | 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 |
海海碰撞 | #FormatImgID_5# | 洋中島弧、海溝 | 馬里亞納群庫島及海溝 | |
陸海碰撞 | 俯沖角小 #FormatImgID_6# | 海岸山脈、海溝 | 南美西岸的山脈,智利海溝 | |
俯沖角大 #FormatImgID_7# | 陸緣島弧、海溝 | 太平洋西部的海溝、島弧鏈 |
張裂 | #FormatImgID_8# | 形成裂谷和海洋 | 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紅海 |
二、外力作用
1.風化作用在水、溫度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常發(fā)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為其他外力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
2.侵蝕作用
(1)流水侵蝕使谷底、河床加寬加深,使坡面趨于破碎。
(2)風力侵蝕形成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等。
(3)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4)海浪侵蝕形成海蝕陡崖等。
3.搬運作用為堆積地貌的發(fā)育輸送大量物質。
4.堆積作用
在流水和風力搬運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風速的降低,導致物質逐漸沉積,在沉積過程中顆粒大、比重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物質后沉積,所以沿著水流方向我們先看到顆粒比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典例】
(2016·江蘇卷)中國山水畫家多師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圖1為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讀圖回答1 -2 題。
1. 畫中描繪江南丘陵景觀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2. 畫③中描繪的地貌類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風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風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
(2016·新課標Ⅰ卷)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qū)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qū)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3-5題。3.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
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 C.位置穩(wěn)定 D. 反復進退
4.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谔幍哪嗌?,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
A.形成新的貝殼堤 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5.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p>
A.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小 B.位置穩(wěn)定,泥沙沉積量大
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 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
【答案】3.C 4.B 5.D
【解析】
3.該題從靜態(tài)角度考查同一條貝殼堤形成時期海岸線的位置變化。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都會有大量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只有海岸線位置穩(wěn)定才會形成貝殼堤。
4.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并在貝殼堤外堆積,形成新海岸,不斷堆積,從而使得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變大。根據上題結論,海岸線位置穩(wěn)定才能形成貝殼堤,所以A項錯了;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搬運的泥沙在入??谔幎逊e形成的;河流改道是在內陸地
區(qū)發(fā)生的,不會發(fā)生在海岸線位置。
5.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出現海岸線多次位置變動,同時河流帶來的泥沙沉積也大,從而形成多條貝殼堤。
【遷移訓練】
大自然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觀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觀止。閱讀南斯拉夫的“貓咪”山圖,完成下列各題。
1.“貓咪”山形態(tài)形成的根本能量來源是( )
A.地球內能 B.太陽輻射能 C.巖漿活動 D.流水作用
2.“貓咪”山所在地區(qū)的地表形態(tài)是( )
A.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 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內、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D.變質作用形成
【答案】1.B 2.C
讀人民幣版圖案圖(部分),回答下列各題。
3.該版面景觀是( )
A.九寨溝風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護區(qū) D.長白山天池
4.該地形景觀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蝕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風力侵蝕作用 D.海浪侵蝕作用
【答案】3.B 4.B
【解析】
3.該版面景觀屬桂林山水。4. 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
高考地理復習大綱二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知識梳理】
一、巖石按成因分為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1.巖漿巖是巖漿活動的產物。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分為噴出巖和侵入巖,如花崗巖、玄武巖等。
2.沉積巖是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如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等。沉積巖的特點具有層理構造,含有化石。
3.變質巖各種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如大理巖、板巖等。
二、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
【典例】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同彼。彼是,方生之說也。”莊子對“彼此是非”的論述,說明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或直接轉化,或間接轉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不能直接實現由“此”及“彼”的是( )
A.巖漿巖→巖漿 B.沉積巖→變質巖 C.巖漿→巖漿巖 D.變質巖→巖漿巖
2.根據莊子的論述,各類巖石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于巖石轉化的“一定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
A.巖漿巖→侵入作用→變質巖
B.沉積巖→重熔再生→新的變質巖
C.巖漿→噴出作用、冷卻凝結→侵入巖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
高考地理內外力作用復習大綱
上一篇:高考地理洋流復習大綱
下一篇:高考地理山地的形成復習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