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中考歷史試卷的分析
安徽中考在前端時間已圓滿落下了帷幕,那么中考中歷史試卷的難度是怎么樣的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7安徽中考歷史試卷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2017安徽中考歷史試卷的分析
一、 試卷結構
(一) 題型結構,保持穩(wěn)定。今年的試題延續(xù)了以往中考卷中的五大題型,
單項選擇、組合列舉、辨析改錯、材料解析、活動與探究,試題總量與往年保持一致,五大項共17小題。
(二) 板塊結構,契合考綱。今年考綱與往年相比最大的變化體現(xiàn)在刪去了
安徽地方史,將中國古代史的比例提高到了20%。在今年的試題中很好的予以體現(xiàn)。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涉及到選擇第1、2題,組合列舉第11題(1)、(2),12題(1)、(2),13題(1),辨析改錯14題(1),17題(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幾大板塊變化不大,中國近代史17分,占24.2%,中國現(xiàn)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3%,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現(xiàn)代史13分,占18.6%。
(三) 兼顧全面,布點合理。本套試卷考點分布全面,兼顧政治、經(jīng)濟、思
想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內容??疾榈目键c例如政治領域的郡縣制,科舉制,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中美關系,英國君主立憲制,冷戰(zhàn)政策等;經(jīng)濟領域的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近代列強侵華方式的變化,新中國的“一五計劃”,經(jīng)濟特區(qū),“一帶一路”,蘇俄新經(jīng)濟政策,羅斯福新政,歐元,經(jīng)濟全球化等;思想文化領域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人文主義,思想家嚴復,新文化運動等;科技領域的都江堰,指南針,阿基米德,阿拉伯數(shù)字,蒸汽機車,飛機的發(fā)明,計算機網(wǎng)絡等。
(四緊扣考綱,層次兼顧。試卷中考查的知識點完全符合今年的中考考綱,沒有超綱內容。中考試題具備初中生畢業(yè)學業(yè)考查和高中階段招生的雙重任務,因此注重基礎性,兼顧選拔性。因此,在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考查上,前兩者占到了整張試卷大部分比例。
二、 試卷特點
(一) 注重導向性,體現(xiàn)核心價值觀。今年的中考試卷一如既往地符合中考考綱的精神
歷史學科考查中“一點四面”的命題原則,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點,體現(xiàn)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其中組合列舉題的第11題,以歷史遺跡為主題既考查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滲透了史料實證這一歷史核心素養(yǎng),即依靠可靠的史料作為證據(jù)對史實進行推理和論證,而歷史遺跡即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可靠資料。第12題以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為主題,體現(xiàn)家國情懷,滲透了對學生民族責任感的培養(yǎng),第13題以人類出行為主題,考查不同時期人類科技的進步,體現(xiàn)了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二) 注重科學性,體現(xiàn)開放性。
今年歷史試卷中回歸歷史本質,考查的內容基本涵蓋了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時空觀念的考查中,既有對今年時事熱點的考查,如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14年的抗戰(zhàn),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一五計劃完成60周年,香港回歸20周年,中美關系正?;?5周年等,也有對歷史地圖的識讀,新航路開辟示意圖等。史料實證的考察上,引導學生能夠從材料中進行推理論證,例如第16題的材料二,概括“冷戰(zhàn)”被確立為美國國策的原因,學生只需要從材料中進行歸納即可,一是抵抗共產主義,二是稱霸世界。
第17題以地球是圓的、平的、通的這一主題為線索,貫穿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其中第(3)題從“一帶一路”角度出發(fā),開放性設問,要求學生史論結合,體現(xiàn)歷史唯物史觀的考查。本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既要寫出基本史實還要進行論述,難度較大。
(三) 注重規(guī)范性,彰顯公平性
今年試卷延續(xù)了歷史試卷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命題素材多樣化,不同素材分布與不同的題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歷史資料的豐富性,考查對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學習材料的識讀、理解和水平。
素材的選取講究科學性、規(guī)范性、公平性。首先,選取的素材都有明確的出處,或來自于史料書籍或來自于名人的言論,體現(xiàn)了科學性、規(guī)范性。其次,由于安徽省不同地區(qū)使用的教材版本存在差異,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沒有一處是出自于教材,體現(xiàn)了試卷的公平性。
試題的指導語表述明確、簡潔、合理。單項選擇、組合列舉、辨析改錯的題干在文字表述上簡單明了,材料解析、活動與探究題的問題設置不兜圈子,直奔主題。
總體來說,2017年中考歷史試卷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也能夠體現(xiàn)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承擔了歷史學科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思維能力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使命。以上是對2017年安徽中考歷史試卷的簡要分析,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策略
制定目標,師生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具體展示──深入情境,情感體驗──分析理解,共同探究──歸納評論,總結轉化。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查詢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學生要完成的任務素材。
2.學生準備:自學教材,小組分工完成相關問題的整理。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近代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欺侮,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出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圖片,讓學生回顧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學生回答: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
教師出示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的圖片,后來改名為《新青年》,它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教師:近代中國除了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外,還有思想文化。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來看一下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對后世有何影響?
(二)學習新課
第一篇章 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通過這一篇章,來學習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在推翻清朝政權后,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引起人們的不滿,新舊思潮發(fā)生沖突。新文化是相對于舊文化而言。
引導學生討論:袁世凱的尊孔復古是為復辟帝制?
(1)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要復古尊孔,就要恢復封建時代的禮儀和制度;
(2)而這些禮儀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復古尊孔實質就是復辟帝制。因此,袁世凱尊孔就是復辟帝制,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
過渡:因此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的認真思考,要改變社會現(xiàn)狀,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從思想上打破束縛人民的禁錮。
第二篇章 民主科學大旗飄揚(旗幟鮮明)
讓學生理解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來,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
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學”。
“民主”指的是民主思想與民主制度;“科學”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
學生自主閱讀書中小字內容,小組內討論發(fā)言歸納出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fā)表在《新青年》雜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兩部分,思想革命決定了文學革命的方向,文學革命擴大了思想革命的影響。
同時,讓學生認識《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出示新文化運動的人物及其作品,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的認識: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學生小組內分工,介紹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并且舉例闡述: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反對舊的迷信思想。
新道德指的是男女平等,個性解放;舊道德指的是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符號,反對文言文;擴大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影響范圍。
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魯迅也發(fā)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反對模仿古人,反對言之無物。尤其是魯迅,他在《狂人日記》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在新文化運動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絕對否定,過分推崇西方文化,影響到后來。
指導學生辯證的分析歷史事件,做到一分為二。
先進的中國人始終沒有忘記探索救國救民的道理,俄國的十月革命,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
第三篇章 馬克思主義傳播真理
在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挑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的是李大釗。
他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此后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將新文化運動推到一個新時期。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以及它存在哪些不足: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傾向,是其不足之處。
2017安徽中考歷史試卷的分析
上一篇:中考歷史模擬試題模擬試卷帶答案
下一篇:2017年安徽中考歷史試卷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