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_父愛如山(2)
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_父愛如山
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篇4
自我記事起,父親就很少說話。他每天從地里干完活,拖著一條瘸腿回到家,便坐在板凳上抽煙,煙味兒很嗆人。他幾乎沒有抱過我,那張臉總讓我想起下暴雨時的陰云。夜夜我都在嗆人的煙霧中睡去,去編織自己有個高大威武會笑的父親夢,可是第二天醒來,一切依舊讓人失望。
于是便想早點兒離開家。13歲時,我就去老遠的地方上中學,我們上學都是自帶干糧。由于氣候的緣故,這些干糧只能吃3天,后3天就由家長送到學校。第一個周三,我急不可待地在教導處的人群中尋找母親。突然,我看到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是父親!他已被擠到一個墻角,雙手艱難地舉著一個鼓鼓的粗布包。擦身而過的幾個女同學向我斜了一眼,笑著離開。我低下頭躲到一邊,等空蕩蕩的教導處只剩下父親一個人時,我才慌慌張張地進去。想好要叫爸的,到了他面前竟沒有了勇氣,嘴只是張了張。父親見到我,顯得有點兒尷尬,含含糊糊地說是母親讓他來的,他也很想來看看我。本來我想說些什么的,可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然后,父親拖著一條瘸腿搖搖晃晃地走了。
星期天回到家,我告訴父親,你的腿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到學校去了,在校門外的路口等就行。他沒有說什么,默默地出去了。后來他再也沒到過學校,只將干糧送到路口,讓我去拿。有一次,天下起了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沒有停,下午還刮起了大風。我躲在宿舍里出不去,只能眼巴巴地盯著窗外長長的雨柱,肚子餓得咕咕叫。天快黑時,一個模糊的身影出現(xiàn)在教導處門口,我一下子認出來了,是父親!他全身濕透了,到處是泥,已分辨不出綠色解放鞋的顏色了。他的身體不住地哆嗦,一只手拄著沾滿泥巴的棍子,另一只手緊緊地把布包挾在腋下。接過帶著父親體溫的干干凈凈的粗布包,我想大聲地叫聲爸,可發(fā)出的聲音卻小得可憐。父親似乎聽到了,臉上閃過一絲微笑,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父親笑。
工作后,我始終想為父親做些什么,盡盡做子女的義務。日復一日,不知是一直想不出個好主意,還是為了忙于個人的小巢而一拖再拖,總也沒有付諸實施。一天,老家突然捎信來,說父親病得厲害,危在旦夕。我這才感到嚴重起來,顧不上準備,慌忙往老家趕去。到家的時候,父親已不能言語了。我伏在他的身邊,含著淚叫了聲爸,他這才微笑著閉上了雙眼……
多少年過去了,世事如煙,但父親的身影,那張很真切很溫馨的笑臉,卻像是大浪淘過的金子,燦燦地沉淀下來,晶瑩閃爍,照亮我的人生。
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篇5
明天就是父親節(jié)了,人們總喜歡用“父愛如山”來形容父親對兒女無私的關愛,我總覺得即使用海納百川也是無法形容父愛的博大情深。
提到父親,總會令我想到偉岸的山、荒原的樹、無際的海、摯天的傘。即使父親的脊梁不再挺拔,他依然是家庭最有力的支撐。
我的父親今年50歲了,很幸運“子欲養(yǎng)而親還在”。自從他總說腰酸背疼后,我才真正意識到父親真的老了,一個半米的沙袋都能將他征服。加上母親身體也不太好,一下子覺得自己的責任重起來,沉甸甸的。
我是家中的獨生子。平時學習都很忙,或是學校的棟梁、或是公司的助理,相對來說我還算輕松的。有時父親開玩笑說,老了就由我來服侍他們,我有些受寵若驚。能夠在父母的晚年給予他們關照,能夠在父母最需要關愛的時候擔此重任,我感到無比幸福!
父親的一生很不容易。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場車禍差點奪去他年輕的生命。95年我清楚的記得父親在醫(yī)院度過的一個月,那是因為被火車門掉下來砸傷了,醫(yī)生都說父親是撿回來一條命,我還記得父親那時沒有打麻藥就在鼻梁旁縫了4針,想想都揪心。
父親在家是老四,我還有三個大爺,兩個叔叔,兩個姑姑。我奶奶——一個普普通通的典型的封建婦女,除了知道疼爺爺什么都不知道了。父親強忍著家中的負擔,一面安慰奶奶,一面張羅家里的一切。他已經(jīng)也是滿頭白發(fā)了啊!一下子成了全家人的支柱。
父親是高中畢業(yè)。本來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想盡情在太空翱翔……無論學校老師如何勸說,爺爺鐵了心要父親回農(nóng)村工作,爺爺啊,我想說,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父親,我是這樣認為的,是你耽誤了父親的前程,也許是人各有命吧,也說不定,我替父親惋惜。
在父親心里,奶奶、爺爺能夠正常生活,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一步步,父親就這樣把這個家庭支撐了起來,把天空的陰霾一掃而盡,天空重新呈現(xiàn)出蔚藍的顏色,照射出五彩繽紛的霞光……
父親在二十六歲時,遇到了母親,并締結(jié)百年之好。從此他的路越走越順,我一直認為是母親使父親轉(zhuǎn)運的,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她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人。
我的成長,不知傾注了父親多少心血。
父親,就是一座偉岸的大山,擁有厚實的胸懷和深沉的力量;父愛蘊藏著的,是太陽的光澤,是莽莽蒼蒼山林的氣息。
父愛如傘,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我們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我們走向人生旅途……
父愛比天高,比海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并教育著我,讓我學會了用愛感動生活,用愛感知世界。這種偉大而無私的愛,子女窮其一生也報答不盡……我會用一生的感激來孝順他們!
如果愛父母就常回家看看,如果不能就常打個電話,無論如何要對父母柔聲說話。
祝天下父親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平安幸福!
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篇6
爸爸的餃子
任海勤
爸爸是山東人,愛吃面食,最喜歡的是餃子。可是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從小連飯都吃不飽,過年也常常吃不上一頓肉餡兒餃子。爸爸十七歲那年投身革命打日本鬼子,槍林彈雨九死一生,終于迎來了和平生活,過上了好日子。
從我記事起,家里每個星期天中午都包餃子,這個飲食習慣一直延續(xù)了十幾年。在我的印象中,餃子是永遠不變的周日午餐食譜,星期天就是包餃子的代名詞。對此,我十分煩惱。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那個時期,一周只能休息一天,這一天就顯得特別珍貴。在我們部隊大院里,孩子們最遲總是在星期六晚上就把作業(yè)趕完,星期天就呼朋喚友地出去玩耍。可是,因為我家要包餃子,我們姊妹每每不能及時參加伙伴們的游戲。那個時候剁肉餡,剁青菜,和面,搟皮,完全都是人工勞動,需要忙活小半天。看到小伙伴們在窗外蹦蹦跳跳的身影,我心里癢癢得不行,就發(fā)牢騷:“為啥老包餃子呢?就不能換個樣吃點別的?”
“餃子多好吃啊,你不愛吃可以不吃啊。”爸就逗我開心。
“哼,大人們就是不民主,他們才不管小孩子的心思呢。”我的建議無效,只好在心里不滿地嘀咕著。
不過論起爸爸包餃子的技術,那是沒得說。他動作快,拿皮兒放餡兒,兩手一捂——簡稱“兩把捂”。包出來的餃子肚子鼓鼓的,一看就讓人眼饞。
我們家的餃子最有特色的是薺菜餡兒的。在春天里,爸爸偶爾有空閑的時候,就會帶我們上山一起挖薺菜?;貋頃r手總是黑黑的,腿呢是酸酸的。把薺菜擇洗干凈之后用水焯一焯,再切碎,和剁好的豬肉拌在一起。印象中薺菜餃子吃起來格外香,這樣的美味一年最多只能吃上一兩次。因為爸爸太忙,薺菜餡兒餃子就成了我家的珍稀食品。
包餃子的時候,也是一家人嘮嗑交流的好時機。有時,我們姊妹會要求爸爸講個打鬼子的故事。也許是出身于軍人家庭的緣故,我們從小就愿意聽打仗的故事,覺得戰(zhàn)場上的廝殺特別彰顯英雄的勇敢和頑強,,也特別有趣兒。可爸爸不是搖頭不語,就是推三阻四,不肯滿足我們的心愿。有一次,經(jīng)過軟磨硬泡,他總算講了:
那是大年三十,連里正煮餃子呢,槍響了,鬼子快進村了。怎么辦?大家都餓著肚子,只好把滾燙的餃子倒進干糧袋,背著就跑。我們翻過一道大山,穿過一座樹林子,又蹚過一條冰冷的小河,不知跑了多久,鬼子越落越遠,漸漸地看不到人影了,這才坐下來喘口氣。一摸餃子,涼了,涼了吃著也香,多好的餃子啊,可惜涼了……
“嗨,戰(zhàn)爭年代,總是吃不上個熱乎餃子。”爸爸感慨地說。
這故事真不過癮,被鬼子攆得到處跑不說,也沒個激烈的戰(zhàn)斗過程,完全不像電影里演的那么帶勁兒,拼完了刺刀就吹起嘹亮的沖鋒號,一舉殲滅敵人……
后來我就問媽:爸當年是怎么打鬼子的?為什么就不肯給我們講過囫圇個的戰(zhàn)斗故事呢?我就不信爸和媽一起生活那么多年,爸就沒講過打仗的事情。媽說講是講過,但講得很少。說有一次按計劃準備打一場有把握的伏擊戰(zhàn),而且打的是鬼子的后勤部隊。但后來戰(zhàn)局發(fā)生逆轉(zhuǎn),我們八路軍傷亡慘重,最后不得不撤出戰(zhàn)斗。那次爸爸的戰(zhàn)友犧牲了許多,其中還有一起長大的幾位同鄉(xiāng)。那天炊事員和老鄉(xiāng)們一起包了那么多的餃子,就等著慶祝勝利呢。可是,因為打得太慘烈了,那么好的餃子,熱乎乎的,大家都吃不下去,心里難過啊!
咳,怎么說來說去,又說到餃子上了呢?
解放后的“”時期,物質(zhì)匱乏,豬肉和食油都是限量供應。在那個歲月里,吃餃子屬于改善生活的好事,可是對于貪玩的孩子來說就成了負擔。
星期日還是“法定”吃餃子。也許是習慣了,我對包餃子不再持異議。
后來漸漸長大了,也知道心疼老爸了。到了周日,我們姊妹也都積極主動地張羅包餃子。
離休后,老爸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變。閑暇的日子里,想包餃子隨時可以包,不必非等星期日。而且一聽說有了絞肉機,家里早早地就買了,后來還可以買到現(xiàn)成的肉餡和餃子皮,吃餃子終于變得簡單快捷,輕而易舉了。再后來又有了速凍餃子,更加方便了。但是老爸從來不買,都是自己包。老爸認為自己包的餃子最放心,不放肥肉也不放豬大油,對身體好。
今天是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老爸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在這二十五年里,我接觸到不少關于抗戰(zhàn)的書籍和影像資料。我才知道,抗日戰(zhàn)爭在一開始我們是面臨著多次的失敗和巨大的犧牲的。這是一場以弱對強的苦戰(zhàn),從武器裝備到士兵的軍事素質(zhì),我們都比不上敵人。但即便是這樣,明擺著打不過也拼命打,堅持打,寧死不當亡國奴,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執(zhí)著和韌性。
老爸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卓絕的歲月里參加八路軍的,那是1939年。
小時候,父親并沒有跟我們講那場戰(zhàn)爭有多悲壯和殘酷。但后來我懂了,打仗,絕不是小孩子心目中“好玩”的事情。用軍旅作家張正隆的話來說,“戰(zhàn)爭是絞肉機。”后來我弄明白了什么是正面戰(zhàn)場,什么是敵后戰(zhàn)場;什么是陣地戰(zhàn),什么是游擊戰(zhàn);我還知道了鬼子大多數(shù)都是誓死不投降的,他們的自殺式?jīng)_鋒,不達目的或貽誤戰(zhàn)機就剖腹自殺以此謝罪,聽起來都很瘆人。小時候,我們都是從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中了解抗戰(zhàn),以為我們總是節(jié)節(jié)勝利,鬼子總是被打得狼狽逃竄,并不知道還有國民黨軍隊悲壯的22次會戰(zhàn),更不知道還有臺兒莊大戰(zhàn)昆侖關大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例。在老爸生活的最后階段,無論媒體還是戰(zhàn)史,仍無法把這一切都客觀地講出來。
今天,忽然想起從前的一些往事:包餃子,講打鬼子的故事……
看過“父親節(jié)朗誦散文詞”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