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00后的溝通小技巧
隨著2018年“轟轟烈烈”的高考帷幕的落下,90后最后一波學子也已升入大學,如今的初中等教育,是00后的天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與00后的溝通小技巧,歡迎借鑒參考。
00后的特征
1.對話語權(quán)要求高
現(xiàn)在孩子的一大特征是對話語權(quán)要求非常高。這絕對是一個很特殊的現(xiàn)象,在中國幾千年來是沒有的。獨生子女政策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會推動民主進程。為什么呢?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我們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F(xiàn)在孩子的生活是這樣的,他在家里沒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對話,為什么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
所以,這種平等話語權(quán)是對我們幾千年文化的挑戰(zhàn),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們的文化怎么來銜接,只有把它銜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夠平穩(wěn)地過渡,而不受到前代人的壓制。
2.知識面寬廣
對老師而言,現(xiàn)在的孩子未必是要到你這里來接受知識的,好多課都有視頻、光盤,他可以到網(wǎng)絡上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師講的?,F(xiàn)在的老師權(quán)威性正在降低,不像我們小時候,家里如果沒有一本書,老師就是萬寶全書。老師不理解這點就會打擊學生,就否定現(xiàn)在的學生,認為他們不如過去的學生,其實這是時代的特征。教師只有終身學習,知行合一,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才能對學生有用。
3.內(nèi)心善良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非常善良的,這也是中國的希望所在。你在馬路上,但凡看到一個乞丐,小孩子的腳步就有點邁不開了,他會拖住他媽媽盡量慢一點,實際上他想讓他的媽媽捐點錢給這個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愛,他是浸潤在愛當中長大的,他是在一個物質(zhì)豐厚的時代里長大的,這樣的人善良,有愛心。愛心不是空穴來風,愛心是有條件的?,F(xiàn)在的孩子具備了基礎條件,所以他有同情心,愛別人。
4.現(xiàn)實感弱
孩子從小到大一切現(xiàn)實事務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而學校也沒有提供給孩子處理事務的可能性,除了上課和補課少有其他活動。孩子在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世界里生活,現(xiàn)實感很弱。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體會到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里有虛擬感,這就是他們的特征。因為孩子們現(xiàn)實感很弱,學校應該提供現(xiàn)實幫助,如模擬法庭、模擬超市、模擬社區(qū)……
5.對個性化生活要求高
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現(xiàn)在的孩子是“我來過了,雁過留聲,你們怎么可以不知道我來過?”他必須要展現(xiàn)個性。個性化是我們現(xiàn)在孩子的又一個特征。如果你要壓抑他,他就抗爭??範幍耐緩椒椒ㄊ遣灰粯拥?,有的孩子逆反。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為你不允許他長大。
的確,發(fā)展著的社會培育出了個性鮮明的00后,在理清00后性格特征后,我們?nèi)绾卧诮逃信c他們相處便“有計可施”了。
與00后溝通的“正確姿態(tài)”
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地教會孩子們學會書本上的知識就行,而是家長和老師通過長年累月,在一言一行中啟發(fā)孩子們的心靈。很多時候由于雙方的不理解,有時候愛就變成了“枷鎖”,家長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良好的溝通中,雙方能互相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坦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
4個溝通技巧,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與孩子溝通時,要給孩子表達意見的空間,清楚明白地回應他們,這樣的溝通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還可以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技巧,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這會讓我們在溝通中事半功倍。
1.多用“我們”——自己人效應
讓學生感覺到談話者和他是自己人,而不是家長老師一廂情愿地認為自己和學生是自己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jié)。第一,要把平等的觀念落到實處。第二,要善于尋找共同語言。良好的關(guān)系有助于教育問題的解決。第三,要學會對孩子的事“感興趣”。
孩子如果認為家長老師和自己有“代溝”,就很難產(chǎn)生“自己人”的感覺。一旦成為“自己人”,溝通時孩子更容易聽得進去。
2.沒有白說的“廢話”——調(diào)味品效應
適量的“廢話”,其實是人際交往中很好的潤滑劑,也有人把它稱為“調(diào)味品”??梢宰屨勗捲诤苋谇ⅰ⑤p松的氣氛中進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
談話伊始,不必板著臉,直奔主題,容易讓學生在瞬間修筑起心理防線。先說幾句“廢話”吧,談談最近有什么新鮮事,身體如何、心情如何……再漸漸進入主題。
調(diào)味品效應在師生對話、家校溝通中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緩解緊張氣氛,打破談話僵局。第二,“調(diào)味品”本身蘊含了教育素材,看似和談話主題關(guān)系不大,但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實現(xiàn)遷移,最終讓學生明白教師的弦外之音。
這種方法在使用時需要教師的智慧,也就是“看似隨意,其實刻意”,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設定的教育情境。
3.“數(shù)學老師說你很棒!”——第三人效應
心理學上把通過第三人佯作無意間轉(zhuǎn)述他人的某種意見,或創(chuàng)造某種條件讓對方間接地聽到你對他的評價與關(guān)注,從而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或勸說效果的現(xiàn)象,稱為“第三人效應”。
這種迂回戰(zhàn)術(shù)在師生交往中非常有用。一般來說,第三人效應有以下兩種呈現(xiàn)方式。
第一種:說話者(第一人)轉(zhuǎn)述第三人的話,以增強說服力。第二種做法:自己(第一人)不出面,而讓第三人和第二人談話,由第三人轉(zhuǎn)述第一人對第二人的看法,或者創(chuàng)設條件假借第三人的話表達第一人的意思。這種做法在師生間有一些敏感問題或處理師生矛盾時最能發(fā)揮作用。
當然,第三人效應不是萬能的,在運用第三人效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慎選第三人:學生(第二人)和第三人的關(guān)系要良好,否則,第三人說話的可信度就比較低了。
(2)考慮孩子的個性:如果學生的性格比較獨立,個性較強,平時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么第三人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3)注意溝通方式的多樣性:不要在一個孩子身上反復使用第三人效應。如果聽多了第三人的話,孩子就會變得敏感、警覺,會加重對第三人信息的過濾,第三人效應的作用也就會降低甚至失去。
(4)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如果第三人的話是無中生有,一旦“穿幫”,無論是第一人還是第三人,孩子對他的信任度都將大打折扣。
4.邊吃邊聊——“可口可樂”效應
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試圖用一些廣告信息說服被試,給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樂,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給。雖然可口可樂和那些信息本身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結(jié)果是得到可樂的被試往往比沒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響。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樂效應”。
什么可以充當“可口可樂”?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手勢……不要只顧自己埋頭說話,給孩子準備一杯水或者一份小零食,這樣既能消除談話的緊張氣氛,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運用“可口可樂”效應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可口可樂”一定要適合孩子的需求,“可口可樂”與孩子的需求越匹配,教育效果越好。第二,“可口可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措施,談話的主題和內(nèi)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也不要讓孩子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認為只要談話就一定有“可口可樂”。偶一為之,效果不錯;次數(shù)多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看來,面對“古靈精怪”的00后,有效教育的第一步應放在有技巧的溝通上。那么,這些溝通技巧你學會了嗎?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