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運用演講態(tài)勢語
態(tài)勢語言是演講者必須具備的一種非口頭語言。它是演講者通過自己的身體姿態(tài)、儀表風度、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和服飾打扮等來表達情意、傳達信息的一種無聲語言,是演講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如何巧妙運用演講態(tài)勢語,歡迎借鑒參考。
一、演講態(tài)勢語言的作用
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德摩西尼認為:“演講的秘訣在于姿態(tài)。”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演講能使聾子看得懂,則演講之技精矣。”因此,古今中外的演講家都十分重視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并把它當作輔助工具,來增強演講效果。具體來說,態(tài)勢語言在演講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輔助有聲語言
這是態(tài)勢語言的主要功能,因為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能加強演講語言表達時的效果,能輔助有聲語言圓滿地表達內容,充分地抒發(fā)感情;它可以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加重或強化處理,具有強調功能。演講的態(tài)勢語不僅能強調或解釋演講辭中的含義,而且還能生動、形象地表達演講辭中所沒有的東西,尤其是在表達情感、情緒和態(tài)度方面,態(tài)勢語言有時甚至比口頭語言更明確、更具體、更有感染力。
2、彌補有聲語言之不足
態(tài)勢語言的作用還在于輔助有聲語言更準確、更形象、更有效地表情達意,彌補有聲語言表達上的不足。“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就是說,態(tài)勢語言可以把有聲語言不便說、說不出的意思表達出來,或者幫助表達未盡之意,它具有取代和補充功能。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家雅羅斯拉夫斯基說過:“演講者的態(tài)勢是用來補充說明演講者的思想、情感與感受的。”態(tài)勢語言本身就像文字一樣富有表現(xiàn)力,特別是在言辭少于思想,兩三句話中蘊藏著通篇哲理的時候尤其是這樣。
3、塑造演講者自身形象,展示風采的作用
風采即風度,是人們美好的儀表、舉止、姿態(tài),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演講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演講者還未開口,就已經(jīng)通過態(tài)勢語言的表達,深刻地印在聽眾的腦子里。一位演講者上講臺時,是膽戰(zhàn)心驚,害怕得連頭都不敢抬起來,還是邁著穩(wěn)健有力的步子,邊走邊向聽眾微笑示意,它們給聽眾的印象是大不一樣的。態(tài)勢語言的表達,在第一印象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演講者能夠給聽眾留下親切、真誠、老練、瀟灑的第一印象,那么對于自己后面的演講是極為有利的。良好的態(tài)勢語言能使演講者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和形象。它不僅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是演講者文化素養(yǎng)和美學觀念、風度、形象的直接反應。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那樣:“相貌的美高于色彩的美,而優(yōu)雅得體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4、加強語言信息可信度
有些演講者由于心理素質的原因,在面對聽眾時心情會緊張,而情緒緊張所產生的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對演講產生消極作用,如無法控制語言速度,語音走調,遺忘內容等等,從而削弱了演講的說服力和可信度。相反,如果演講者表情輕松,神態(tài)自然,動作優(yōu)雅,就可以穩(wěn)定聽眾情緒,增加語言信息的可信度。因為聽眾不只是在”察言“,也在”觀色“。形體、手勢、表情具有自然流露的性質,具有更多的真實性,聽眾在傾聽演講的接收活動中,將從演講者的體態(tài)、手勢等動作中獲得語言信息的印證。西方語言學家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結果證明:人們交談時,只有35%的信息是單純通過語言表達的,其余的65%的信息則是通過態(tài)勢語言表達的。這個研究結論令人吃驚,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古希臘大演講家德摩斯第尼就把自己演講成功的秘密歸結為恰當自如地應用態(tài)勢語言,看來是有道理的。
二、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有原則
盡管態(tài)勢語言的作用很大,不可或缺,但由于社會規(guī)范、工作環(huán)境和任務的需要、心理因素等存在差異,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其態(tài)勢語言在流露、表述的層次、程度、方式和姿勢上,也會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也須講究一定的原則。
1、得體
也就是說,動作要適量,以不影響聽者對你說話的注意力為準;同時,動作必須與說話內容、情緒、氣氛協(xié)調一致,不要故作姿態(tài)、故弄玄虛,甚至手口不一。
2、精練
也就是說,舉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習慣,簡潔明了,易于被人們看懂和接受。如果搞得煩瑣復雜,不僅會喧賓奪主,妨礙有聲語言的正常表達,也會使聽的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
3、自然
有的人說話時,動作生硬、刻板木訥;有的則刻意表演,動作和姿態(tài)做作,像在”背臺詞“。這都會使人覺得不真實也缺乏誠意。因此,才有”寧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乖巧“之說。
4、活力
只有生動的體態(tài)語,才能藝術地表情達意,才能給人以美感,從而產生感染力和征服力。而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多種態(tài)勢語言也應相互配合,整體協(xié)調、連貫,從而表現(xiàn)出優(yōu)美自然的風度美、氣質美和韻致美,為聽眾塑造良好的說話形象。
三、態(tài)勢語運用技巧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說過:”人的感情表達由三個方面組成:55%的體態(tài),38%的聲調及7%的語氣詞。“ 這說明了態(tài)勢語表達的重要性。因此態(tài)勢語的運用技巧值得我們注意。
1、眼神
眼睛的神態(tài)。也叫眼色,是一種態(tài)勢語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神色變化,傾訴著一個人的微妙心曲,幫助人們傳達許多具體、復雜甚至難以言傳的思想感情。它在演講與交談中具有重要的表情、表意和控場作用。在與聽眾的交流中,有經(jīng)驗的演講者,總是能夠恰如其分地、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神,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整他的演講和現(xiàn)場的氣氛,去影響他的聽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反之,凡是不成熟的演講者,卻總是一站到臺上,就把自己的眼睛”藏“起來,不是低頭看著自己的講稿,看著地板,就是抬頭看著天花板,轉頭看著會場的外面,從不正視聽眾一眼,象這樣的演講,可以肯定地說,其結果只能是失敗。
1)橫向角度 指演講者視線的左右角度,演講者絕不要把視線長時間地停留在某一點上,而應當常從左邊自然地掃到右邊,然后再從右邊移到左邊。
2)虛視法 演講中使用眼神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演講者的眼睛好像盯住什么東西,但實際上什么也沒有看。這種眼神既可以克服緊張的毛病,顯示出端莊大方的神態(tài)來,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演講內容上。它對初次登臺的演講者十分有效。但因為它是一種轉換性目光,不可常用。
3)縱向角度 指演講者視線的上下角度。視線太低,只能看到前幾排的聽眾,照顧不了大多數(shù)聽眾;視線太高(仰視),又會使人感到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似乎看不起聽眾。最好保持平視,把視線落在會場中排的聽眾身上,以此為基本落點,并在演講中適當變動,以顧及前排和后排的聽眾。
4)環(huán)視法 演講中使用眼神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有節(jié)奏或周期性地把視線從會場、教室的左方掃到右方,再從右方掃到左方;從前邊掃到后邊,從后邊掃到前邊,以便不斷地觀察和發(fā)現(xiàn)所有聽眾的動態(tài)。演講人切忌眼睛老是向上翻動,瞅天花板或老盯住某一個人、某一個地方,而忘記前排及左右兩邊的死角;更不能經(jīng)常把眼光漂向窗外。
5)點視法 演講中使用眼神的主要方法之一,指演講者的觀察要有重點。在環(huán)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哪里不安靜了,應立即投去嚴肅的制止性的目光;講到重點和難點需讓聽眾做筆記,應向那些學習吃力、做記錄慢的人投以幫助性目光;對有疑問的人,要投以啟發(fā)性目光;對提高偏離軌道、說東道西的聽眾要投以引導性目光;對猶豫不決、欲言又止的提問者要投以鼓勵和贊許性目光。
2、手勢語
演講態(tài)勢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演講者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
1)象形手勢語 主要用來摹形狀物,給聽眾一種形象的感覺。比如講到”袖珍電子計算機只有這么大“,說的同時用手比劃一下,聽眾就可知道它的大小了。這是一種極簡便而常用的手勢語。
2)象征手勢語 它比較抽象,但用得準確、恰當,就有引起聽眾心理上的聯(lián)想,啟發(fā)思維。比如講”社會主義祖國,好比一輛大車正迎著初升的太陽飛馳“時,演講者可向前方伸出左手或右手,以示”大車“飛馳的方向。
3)指示手勢語 其特點是運作簡單,表達專一,基本上不帶感情色彩,直接指示了演講者要說的事物。例如,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曾多次為黨政軍干部作演講,為了使演講條理清晰,給人的印象深刻,他就把內容歸納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并且邊講邊用右手扳著左手指,一個一個地數(shù),其手勢語含義直截了當。再如,當說到”你“、”我“、”他“,或者”這邊“、”那邊“,”上頭“、”下頭“等等,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給聽眾以實感。這種手勢語,只能指示聽眾視覺可及范圍內的事物和方向。視覺不及的,不能用這種手勢語。
4)情意手勢語 主要用于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情感表達得真切、具體、形象、渲染作用很大。比如講到非常氣憤的事情,演講者怒不可遏,雙手握拳,不斷地顫抖,加上其他動作配合就展現(xiàn)給聽眾一種憤怒的情感,既渲染了氣氛,又有助于情感的表達。又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眾集會上演講之前,面對熱烈鼓掌的廣大聽眾,他們往往會用雙手舉過雙肩,手心向外,向聽眾搖擺。它表示兩個含義,一是對聽眾的歡迎致以禮貌性的謝意,二是懇請聽眾可以停止鼓掌,以便他開始演講。和其他類型的手勢語相比,情感性手勢語在演講中運用得最多,其表現(xiàn)方式極為豐富。
5)習慣手勢語 其他手勢語都是演講者有意識運用的,而這種手勢語卻不同,它往往是在演講者下意識的情況下產生的,其含義不甚明確,有時連演講者本人也難以說清楚。例如,有一位大學教授上課時,每遇到一時忘記了某一個問題,他總是伸出右手,朝著自己腦袋上使勁地”啪、啪、啪“敲打幾下。雖然問題被他想起來了,但是同學們卻被他這副樣子逗得哈哈大笑。有的人在演講中,喜歡一邊講,一邊雙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他這種手勢已經(jīng)形成習慣,一下子難以糾正,一到臺上就不知不覺地表露出來,它給聽眾留下的印象是不太美觀的。但有些習慣手勢語有時卻又獨具魅力。如斯大林演講時習慣手拿煙斗,邊講邊搖動。這種手勢語并無害處,相反倒成了斯大林獨特的演講風格的一部分。
6)單式手勢與復式手勢 演講者只用一只手做的動作姿勢叫單式手勢;雙手同時做的動作姿勢叫復式手勢。它們在演講中怎么運用,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性,但應注意三點:
?、倏幢砬檫_意的強弱。如果講到批評或表揚,肯定或否定,贊同或反對時,而其情感又要求表達得極為強烈,可用復式手勢。在一般情況下,用單式手勢就比較合適。
?、诳磿龅拇笮 H绻麜鲚^大,聽眾較多,為了發(fā)揮手勢的作用,便于掌握聽眾,就用復式手勢。反之就用單式手勢比較適宜。
③看內容的需要。這是單手式和復手式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如果離開了內容的需要,即使會場再大,情緒再強烈,不該用復式手勢的,用了復式手勢,也顯得滑稽可笑。比如講到”同志們,千萬要注意,這次試驗是非常關鍵的一次“這句話時,舉起右手的食指,就可強調”這一次“的重要性了。如果舉起兩只手的兩個食指,顯然是既亂意又難看的。另外,不該用單式手勢的,用了單式手勢,就顯得無力。比如向聽眾發(fā)出號召:”同志們,讓我們盡快地行動起來吧!“如果用了單式手勢,僅把右手向上揚起,就顯得單薄而無力。如果用復式手勢,將雙手向上揚起,就顯得有氣魄,有聲勢,有感召力。
3、體態(tài)
演講者的身體形態(tài)在演講中表達的信息。是態(tài)勢語言的一種,它分為服飾和儀表兩個個方面。
1)服飾 演講者的衣著穿戴。其基本要求是:①與體態(tài)協(xié)調。要求演講者在考慮服裝時,必須有整體美感,不可為個別部位的美而破壞了整體形象美。身材與打扮要互相協(xié)調,比如一個大胖子就不宜穿過緊的衣服,否則包得緊緊的,會叫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服裝的顏色搭配也要協(xié)調,比如,上衣是淺色的,褲子最好穿深色的。在強烈的燈光下,以穿深色衣服為宜。②美觀大方。作為演講者服飾的美。主要指整齊清潔,落落大方。
2)儀表 演講者的外表。包括人體(如容貌、姿態(tài))和修飾(如衣著、發(fā)型、裝飾品)兩個方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儀表的整潔、大方、美觀,不僅是個人愛好,而且體現(xiàn)了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是自愛、愛人和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儀表美應當體現(xiàn)正確的指導思想、時代的精神風貌、鮮明的民族特點、健康的生活情趣,并且同周圍的環(huán)境、本人的年齡和身分相適應。美的儀表不但能夠襯托出演講者的精神面貌,產生吸引人的力量,叫人看了順眼,即自然合適,可以信任,就連他自己也會感到滿意,覺得有一種自信力,甚至還能預感到演講的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