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百家姓駱姓排名多少
駱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介紹2017年百家姓駱姓排名吧,僅供大家參考。
2017年百家姓駱姓排名
【釋義】駱,鬃尾黑色的白馬。這是“駱”的本義。
【起源】源于姜姓,出自齊國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周武王姬發(fā)病逝之后,繼位的周成王姬誦在鎮(zhèn)壓了三監(jiān)之亂以及東夷部族的反抗后,為了更好地控制和同化東夷部族,敕封姜太公于齊地,建齊國,公爵,立都于營丘(今山東淄博),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quán)。姜太公后裔公子駱,為別于他族,子孫以先祖名字為氏,稱駱氏。
得姓始祖:姜太公
始祖地:山東淄博
郡望堂號:內(nèi)黃、會稽、河南
當(dāng)今排序/人口:第163位/約96萬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200位開外
現(xiàn)存家譜:56部
駱氏的源流
第一個淵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裔孫少康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史記·東越列傳》記載:“或稱夏禹裔孫少康之后有駱氏。”
第二個淵源:源于姜姓,出自齊國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姓譜>、<元和姓纂>等記載,上古周武王姬發(fā)建立周王朝后,在周成王姬誦繼位之時封姜太公于齊,建都營丘(中國山東淄博),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quán)。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駱,為別他族,子孫以其名為氏,稱駱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駱氏正宗。因姜太公功高蓋世,智慧超群,于是駱氏子孫便奉姜太公為駱氏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紂王時大臣惡來之玄孫大駱,屬于以國名為氏。
據(jù)史籍<史記>記載,殷商王朝紂王時期,有大臣嬴惡來,其玄孫名叫嬴大駱,嬴大駱的長子為嬴成,建有大駱國。大駱國在周厲王姬胡執(zhí)政時期(公元前877~前841年),被西戎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大駱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駱氏,世代相傳。
第四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王孫駱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名姬駱,為王孫,其后裔子孫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稱駱氏。
第五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大荒駱,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大荒駱,亦稱大駕、大荒輅、大荒落,就是為周王朝歷朝歷代君主駕車的車夫,即御用司機。在史籍《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大荒駱,歲陰在巳。又作大荒落。與輅同。”在《史記·秦本紀》中還特別加以說明:“非子為周大駱是也。古駕輅皆同駱字,駱主車駕,故字可互用,猶甸之與椉也。”在大荒駱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簡化稱駱氏,世代相傳。
第六個淵源:源于媯姓古越族,出自秦漢時期古越國后裔,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史記·東越列傳》記載:“越國東海王媯搖,騶氏,騶一作駱。”子孫后裔有稱駱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在史籍《史記·南越王佗傳》中給予了比較詳細的記載:“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駱,越也。索隱曰:姚氏按廣州記云:交址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為駱侯,諸縣自名為駱將,后蜀王予將兵討駱侯,自稱為安陽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甌駱也。”甌駱之民,有以先祖名氏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稱為姓氏者,世代稱駱氏。
第七個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他駱拔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代北人復(fù)姓佗駝拔氏,亦稱他駱拔氏,后改為駱氏。”南北朝時期,代北地區(qū)泛指漢朝、晉朝時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廣大地區(qū),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縣以西,山西外長城以南,原平、五臺山東北一帶地區(qū)。其間主要為鮮卑拓拔部的活動和控制地區(qū),其中有佗駝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遷都洛陽之后,佗駝拔氏族隨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改漢姓為駱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
第八個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唐朝時期鮮卑吐谷渾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吐谷渾,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原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個分支。西晉末期,其首領(lǐng)吐谷渾率部西遷到枹罕(中國甘肅臨夏),后逐漸發(fā)展壯大,在最強盛時期曾一度統(tǒng)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qū)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初級奴隸制國家,向西曾一度占有古安息國東部邊沿地區(qū)(伊朗),虜掠了一些古安息人。
至吐谷渾之孫葉延即位為吐谷渾部首領(lǐng)之后,他以祖父之名“吐谷渾”為族名、國號。南朝稱之為“河南國”,鄰族稱之為“阿柴虜、野虜”,在唐朝后期則稱之為“退渾、吐渾”等。
吐谷渾部落主要以畜牧也生產(chǎn)為主,產(chǎn)良馬,兼營農(nóng)業(yè)。居廬帳,后漸有城居。吐谷渾民族普遍使用漢文,與北魏王朝及南朝諸政權(quán)均有密切交往。公元六世紀中葉,其可汗吐谷渾·夸呂自號可汗,建都于伏俟城(中國青海湖西部)。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楊堅以光化公主嫁予其可汗。隋大業(yè)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楊廣令隋軍攻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朝末期,天下大亂,吐谷渾部又恢復(fù)其故地。
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大軍再次出擊,吐谷渾部歸附唐朝,唐立吐谷渾·諾曷缽為可汗。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以弘化公主嫁予吐谷渾·諾曷缽可汗,加封其為青海王。
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攻破其國,吐谷渾·諾曷缽率殘部奔涼州。到了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軍隊盡據(jù)吐谷渾之地,大部份族人歸附于吐蕃王朝。
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剩余的少部分吐谷渾族人在吐谷渾·諾曷缽可汗帶領(lǐng)下投靠唐王朝,唐高宗遷其部于靈州,特置安樂州,并以吐谷渾·諾曷缽為刺史。后吐蕃王朝進一步占據(jù)了靈州之后,吐谷渾部再次向東遷朔方郡、河?xùn)|郡等地。到了五代時期,吐谷渾部散處于蔚州等地。
后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燕云地區(qū)割屬契丹遼國,吐谷渾族人皆臣役于遼國,后世最終融合于漢族、蒙古族、女真族。而留居在青海故地的吐谷渾族人,近代學(xué)者中有人認為其即今少數(shù)民族土族的先民。
在唐朝時期,吐谷渾部中已經(jīng)存在有漢姓駱氏族人,其祖先即為吐谷渾部在強盛時期俘虜?shù)墓虐蚕⑷恕T谔拼诶钤?zhí)政時期(公元762~779年),這部分吐谷渾部族人中有人投靠了著名的大宦官駱奉先(中國陜西富平人),隨駱奉先之姓,成為冒姓的駱氏族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駱奉先的養(yǎng)子、唐軍將領(lǐng)駱元光,唐德宗曾賜其姓名為李元諒,其后裔子孫世代相傳駱氏、李氏至今。
第九個淵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金國時期,女真族中有散答氏族、獨鼎氏族這兩個部落,后皆改漢姓為駱氏。
第十個淵源: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洪駱氏,亦稱洪羅姓、候勒姓、霍羅姓、洪克羅姓,滿語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漢姓為駱姓、何姓、石姓等。
(2)滿族薩克達氏,原稱巴雅拉氏,后以地為氏,改為薩克達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蒼老”,世居薩克達(中國遼寧撫順峽河流域)、寧古塔(中國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中國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里處)、葉赫(中國吉林梨樹)、赫圖阿拉(中國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那木都魯(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德里倭赫(中國遼寧撫順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駱姓、蒼姓、倉姓、麻姓、李姓、祖姓、高姓、海姓、薩姓、里姓、陳姓、羅姓、老姓、英姓、印姓、巴姓、色姓、臧姓、禮姓、佟姓、陀姓、翁姓等。
第十一個淵源: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中國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
駱氏的歷史名人
駱?。鹤中⑦h;會稽烏傷人,著名漢朝末期大臣。
駱統(tǒng):駱俊之子,字公緒;會稽烏傷人,著名三國時期吳國將領(lǐng)。
駱牙:字旗門;臨安人。著名南朝陳國將領(lǐng)。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人。著名唐朝文學(xué)家。
駱奉先:三原人。著名唐朝大宦官。
駱元光:本姓安,駱奉先養(yǎng)子;中亞安息國人,著名唐朝中葉將領(lǐng)。
駱峻:華州華陰人,著名唐朝文士、書畫家。
駱知祥:合肥人,著名五代吳大臣、理財家。
駱仕廉:浙江山陰人。著名明初官吏。
駱問禮:字子本,號纘亭;諸暨楓橋鐘瑛村人,著名明朝官吏。
駱日升:字臺晉,福建惠安人。著名明朝官吏、學(xué)者。
駱從宇:浙江武康人,著名明朝官吏。
駱綺蘭:女,字佩香,號秋亭;江蘇句容人,著名清朝畫家、詩人。
駱秉章:原名俊,字吁門,號儒齋;廣東花縣人。是被人誤中國近代史上較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駱朝貴:廣西臨桂人。著名清朝將領(lǐng)。
駱騰鳳:字鳴岡,號春池;江蘇山陽人,著名清朝教育家。
駱成驤:字公嘯;資州人,著名清末狀元、民國初教育家。
猜你喜歡:
1.百家姓紀姓排名
2017年百家姓駱姓排名多少
上一篇:2017百家姓羅姓排第幾名
下一篇:2017年百家姓呂姓排第幾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