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全氏,中國漢民族姓氏之一。全姓人口四十四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027%左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全姓姓氏源流
全(Quán)源出有三:
1、出自泉姓,源于西周,以官職為姓。據(jù)《鮚琦亭集·全氏世譜》載,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時有泉府之官。按周禮屬于地官,掌管貨幣交流和集市貿(mào)易。古稱錢幣為泉,全府官的后人以職官為姓,遂為泉姓。后來因為同音而通全,故有的改泉為全,稱全氏。
2、出自地名。古有全地(今地不詳),住在那里的人有的以地名為姓,稱全氏。
3、出自他族改姓:
?、?元代有位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叫萬全,其子以父字為姓,改姓為全氏;
?、?清代愛新覺羅氏癥親王之后有改姓全者。
全姓遷徙分布
(缺)全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全姓出自泉姓,是以官名為姓。根據(jù)《鮚奇亭集·全氏世譜》的記載,全氏出于周朝官府機構(gòu)泉府的后代,子孫以官為姓氏,后來因為同音而通全。而《千家姓查源》上則說,全氏出自周朝,周朝的泉府是主管商品貿(mào)易的機構(gòu),泉府官員的后氏子孫以官名“泉”為姓,又因“泉”、“全”音相同,因此又將“全”作為姓氏。全氏先人在漢朝時落籍于浙江錢塘,是當?shù)氐耐?,后繁衍到東吳時,已經(jīng)遍布了吳地。望族居京兆郡(今陜西省長安東)。
全姓歷史名人
全 柔:三國時吳國錢塘人,東漢靈帝時舉孝廉。董卓之亂時,他棄官歸鄉(xiāng)。后孫權(quán)入?yún)牵鸨侗紝O權(quán),被任為丹陽都尉,后為桂陽太守。
全 琮:字子璜,吳郡錢唐人,父親全柔是孫氏宿將。當時中州士人避亂至南方,依從全琮而居者數(shù)以百計,全琮輒爾傾家財以給濟,貧富與共,于是遠近顯名。后孫權(quán)以全琮為奮威校尉,授兵數(shù)千人,命其討山越。全琮募得精兵萬余人,出屯牛渚,遷偏將軍。黃武元年,魏國使曹休領(lǐng)舟軍大出洞口,孫權(quán)使呂范督諸將相拒,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并與徐盛擊破敵兵,殺魏將尹盧。因功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不久又與陸遜合擊曹休于石亭。孫權(quán)分丹楊、吳郡、會稽三郡險地為東安郡,以全琮領(lǐng)太守。全琮至時,明于賞罰,招誘降附,數(shù)年中,收得萬余人。后遷衛(wèi)將軍、左護軍、徐州牧,尚公主孫魯班,自此一門顯貴。赤烏九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全琮為人恭順,言辭未嘗忤人,既見親重,賜累千金,卻仍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十二年逝世,其子全懌嗣任。
全 整:明代學者,字修齋,鄞人,喜好研究楊簡之學,不愿入仕。永樂初年,明成祖征召他編修《永樂大典》,他不愿就職。他稱他的書房為“三石草堂”,著有《三石山房文》。
全元起:南朝時醫(yī)學家,齊梁間人,史籍育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并為訛字,據(jù)《南史·王僧儒傳》稱,全元起在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訪王僧儒。他的《注黃帝素問》,為我國最早對《素問》之注解。該書雖佚,但宋林億等在校正《黃帝內(nèi)經(jīng)》時,尚得見其書,并引錄其《內(nèi)經(jīng)素問》篇名次序。全氏醫(yī)術(shù)高明,當時有“得元起則生,舍之則死”之譽。
全皇后:會稽人。宋理宗母慈憲夫人侄孫女。略涉書史,知古今。幼從父昭孫知岳州。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秩滿歸,道經(jīng)潭州,為元兵所困。逾年,圍解事平,至臨安。會忠王議納妃。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孫往返江湖,備嘗艱險。其處富貴,必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母慈憲故,乃詔入宮,問曰:“爾父昭孫,昔在寶間沒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對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理宗深異之,語大臣曰:“全氏女,言辭甚令,宜配冢嫡,以承祭祀。”景定二年(1261年)十二月,冊為皇太子妃。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正月,冊為皇后。五年三月,歸寧山陰,恩贈宗親族人。十年,度宗卒,恭宗立,冊為皇太后。宋亡,從恭宗入朝于燕京。后為尼正智寺而終?!端问贰酚袀鳌?/p>
全謙孫:字貞忠,元代鄞人。他與其弟全晉孫一起在陳塤門下學習,喜好研究楊簡之學。全謙孫之父全汝梅、兄全鼎孫、弟頤孫及全鼎孫之子全耆,三代人都置義田贍宗人,時人皆謂之“義田六老”。
全大城:明代孝子,金溪人,字??住K母赣H重病數(shù)月,他衣不解帶,日夜服侍。后來他的祖母患目盲,大城日夜以舌舐眼,得以復(fù)明。 全祖望:清代學者,字紹衣,鄞人,雍正舉人,乾隆年間舉鴻博。他為人有風節(jié),治學嚴謹,涉獵廣泛,著有《校水經(jīng)注》、《句余土音》、《鮚琦亭集》等。
全玉貴:清保靖縣人。幼年隨父經(jīng)商貴州,寄籍鎮(zhèn)遠。稍長,入武庠,役身營伍,隸鎮(zhèn)遠鎮(zhèn)標。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清廷調(diào)黔軍前往鎮(zhèn)壓。他隨軍入廣西,充都統(tǒng)烏蘭泰部將,募兵300人,別為一營。咸豐二年二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全玉貴隨烏蘭泰率兵擊敗太平軍后隊,生俘天地會首領(lǐng)焦亮。烏蘭泰窮追不舍,太平軍在龍寮口大洞山設(shè)伏,大敗清軍,陣斬長壽、長瑞、董光甲、邵鶴齡四總兵。其時,清軍統(tǒng)帥賽尚阿飾敗夸功,偽造洪大全事跡,說洪是太平天國領(lǐng)導(dǎo)集團人物,鋪張其事,向清廷獻俘。清廷賞全玉貴銀700兩,保舉都司。太平軍進入湖南后,全玉貴隨向榮在后尾追,補貴州提標游擊。咸豐四年,太平軍占領(lǐng)安徽廬州,清廷命江南提督和春統(tǒng)帶各路兵勇,以圖規(guī)復(fù),全玉貴被調(diào)赴援,加副將銜,署壽春鎮(zhèn)總兵,屯兵廬州城外,與太平軍接戰(zhàn),身被數(shù)創(chuàng)。在一次攻城戰(zhàn)役中,被太平軍槍炮擊傷 ,子彈入腹不得出,延至次年斃命,享年23歲。.
全祖望:字紹衣,號謝山,鄞縣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博學才俊。乾隆元年(l736年)會試中進士,入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權(quán)貴,于次年辭官歸里,不復(fù)出任,專心致力于學術(shù),援繼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從者云集,后又應(yīng)邀主講廣東端溪書院,對南粵學風影響頗深,在學術(shù)上,他推崇黃宗羲,自稱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萬斯同影響,專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鄉(xiāng)幫文獻,尤好搜羅古典文獻及金石舊拓,曾編成《天一閣碑目》,著作頗豐,撰有《鮚琦亭集》38卷及《外編》50卷,《詩集》l0卷,還有《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經(jīng)史問答》、《句馀土音》等,又七?!端?jīng)注》,三箋南宋王應(yīng)麟《困學紀聞》,續(xù)選《甬上耆舊詩》,為我國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珍貴遺產(chǎn)。
猜你喜歡:
全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蓬姓姓氏源流和歷史名人
下一篇:郗姓姓氏源流和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