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馴馬的歷史典故
想要馴服一匹良駒,絕非一件易事。但是,我們的女皇武則天做到了。而武則天馴馬事件中所表現(xiàn)的勇敢,機(jī)智更是讓唐太宗令眼青睞!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武則天馴馬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幫到你。
武則天馴馬的典故介紹
據(jù)史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天下罕見的寶馬叫做“獅子驄”,傳說能日行千里而不乏,因此深得李世民的喜愛。但是這匹寶馬的個性卻十分暴躁易怒,一般人別說坐上去了,就算是靠近它也十分困難。有一次,李世民帶著自己的后宮佳麗來看他的愛馬。旁邊的馴馬師不是被寶馬踢傷就是咬傷,難得有幾個馴馬師坐到了馬背上,沒有多久就被甩了下來。
這時武則天挺身而出,愿意來降服這匹烈馬。她向李世民要了三樣?xùn)|西:一條鐵鞭、一個鐵錘和一把匕首。之后武則天便腰插鐵錘、匕首,手拿鋼鞭,慢慢地向烈馬靠近,烈馬馬上撅起蹄子不想讓她接近。武則天揮動鞭子就給了它幾鞭,趁著馬受驚的時候騎了上去。烈馬自然不會就這樣乖乖就范,只見它縱身躍起,想要讓武則天翻下馬背,武則天早有準(zhǔn)備,他抓住馬的韁繩,舉起鐵錘就在馬的頭上狠狠敲一下。這下“獅子驄“不敢再有所舉動了,乖乖地任由武則天驅(qū)使它。要知道,武則天手里還有匕首沒排上用場呢。
這是在武則天十四歲也就是她剛?cè)雽m的時候發(fā)生的事情,可以說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睿智和勇氣。
關(guān)于武則天的典故:無字碑
乾陵無字碑,為武則天所立。位于陜西省咸陽市區(qū)西北方五十公里處的乾陵。在乾陵司馬道東側(cè),北靠土闕,南依翁仲,西與述圣紀(jì)碑相對,奇崛瑰麗,巍峨壯觀。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cè)的一塊叫“述圣碑(或稱述圣紀(jì)碑)”,東側(cè)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述圣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她還親自撰寫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東側(cè)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據(jù)清乾隆年間的《雍州金石記》記載:“碑側(cè)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1938年編纂的《乾縣新志》載:“向無字。金元后,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這塊“無字碑”也就成為多年來人們猜測、探究卻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謎”。
“無字碑”為何無字,千多年來,人們對此有種種說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種:一說功高德大無須說,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后人說,四是稱謂不統(tǒng)一不便說,五是信奉佛教萬事皆空不用說。
這五種說法都是人們自己的主觀臆斷,而沒有事實(shí)依據(jù)。事實(shí)究竟如何呢?我認(rèn)為:“無字碑”就是“功德碑”,武則天立碑的目的,就是為給自己樹碑立傳、歌功頌德。
關(guān)于武則天的介紹
武則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武則天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后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李治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在位時,殺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權(quán)略,能用人,所以賢才輩出。又獎勵農(nóng)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頗多弊政。
神龍?jiān)?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fù)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中宗恢復(fù)唐朝后,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開元四年(716年),改謚則天皇后。天寶八年(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度圃姟反嫫湓?。
看了“武則天馴馬的歷史典故”的人還看了:
2.武則天的傳說故事
武則天馴馬的歷史典故
上一篇: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歷史典故
下一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歷史典故